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9/90页)
构建丰富、多元的交流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导向
建立创业者交流聚集平台,针对青年创业,聚焦创业集聚和初期孵化,通过成都市内"双创"协会,汇聚创业人才,在协会内共享信息、分享心得、促进交流,建立创业者交流聚集平台。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项目孵化、专业项目及法律咨询、融资渠道、商务登记等双创服务机构,消除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孤岛现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实现其价值。建立资源整合平台,定期策划和举办双创类主题论坛或项目路演、创新专业培训等公共活动。与此同时,为入会成员提供考察团参访、行业考察、企业观摩活动;定期举办资源对接、政策扶持座谈、信息交流、产品推广会议;提供企业约稿、新闻动态推广服务等。建立政企沟通平台,架起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全面促进综合创业服务,鼓励"双创"企业成长
1) 需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聚合现有人才资源,建立一支服务成都市内的创业导师团队,积极聘请企业家、经理、投资人等作为创业导师,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针对性的辅导;积极聘请企业家、经理、投资人等作为创业导师,如针对成都市内餐饮业,可依托成都市川菜产业园优势,提供特色餐饮餐品培训、餐饮管理培训等;针对商贸型企业提供商品陈列、营销技巧及消费者心理学等营销特色课程;针对服务型企业提供基本服务礼仪及提升服务质量等课程。
2) 要着力提升成都市内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结合当地特色,对孵化中的企业进行精准定位,并在产业链条中发挥"创客"的作用和功能,促进企业发展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创业"的发展。在孵化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青年创业创新人才,结合当地高校和地方现有优势,建立"校企政"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资源,通过政府专项支持,加大对当地大中专院校双创类辅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创业课程内容的完整度和相关课程的评估机制,提高双创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在学校内部建立青年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创新创业活动,最终构建出政府引导、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的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
创新创业融资是创业活动成功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构建双创体系时,需要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借鉴沿海地区成熟的创业融资经验,孵化基地及双创企业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同时加大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省、市、区级科技资金补贴,探索政府与债券、基金、保险等资金的协调配合,加快融资平台建设,营造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补充、企业投入为主的多元创新创业融资体系。并在融资过程中为创业青年找到更低的贷款渠道,用更多样的担保形式,扩大贷款的受众面和覆盖面。为解决创业项目初期融资困难等问题,还应建立青年创业贷款绿色通道,以最短的时间缩短资金融资审批周期,缩短项目申报流程,提高融资通过率。
4.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青年的教育不再是单纯地考察其专业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其成为能够有效利用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创新的人才。政府和高校需要适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项目,提供完善的"双创"服务平台,多维度、全方位地激发青年创新潜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真正内涵,推动社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
从缺水少地的贫困村到村美民富的样板村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施茶村"点石成金"的故事
光明日报调研组
(2022年7月4日)
6月的海口骄阳似火,热气蒸腾。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的火山石斛园,游客却仍旧络绎不绝。
他们有的坐在凉亭里细细品味石斛茶,有的徜徉在绿树掩映的石斛园,对着一株株宛若彩蝶起舞的石斛花拍个不停。旁边60多岁的讲解员洪尚科头戴草帽、腰挎扬声器正在耐心讲解:"以前我们这里穷得叮当响,就是靠着这火山石上的石斛才过上了好日子"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施茶村考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时,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和施茶村全体干部群众一天也不松劲,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继续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不仅因地制宜让致富路越走越宽,还让这里成了旅游热门打卡地,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施茶样板"。
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一行走进施茶村的石斛园,倾听村民和返乡大学生讲述村庄"点石成金"的故事,探寻这个火山古村蝶变的密码。
1. 茶村曾经什么样?
在火山石斛园入口处的施茶村村志馆,有一组村庄今昔对比的照片无声地讲述着这个村庄的前世今生。
在一张标注时间是1995年的照片上,两位村民走在火山石铺砌的坑坑洼洼的窄小村道上,两边是火山石堆砌而成的低矮瓦房。
老村民洪尚科指着这张照片说:"村里以前到处都是黑乎乎的火山石,大家盖房子、铺路都是就地取材。可是要在这遍地石头中刨出泥土种东西就太难了!村民们只能拣出石头,层层叠叠垒起来,真的是'开出巴掌地,垒石一座山'。清理出来的地方也就只能种木薯这样的耐旱作物,想填饱肚子都难。"
施茶村地处火山熔岩地区,土层稀薄,到处都是火山岩浆凝固而成的黑色石头。这样的地质,不仅存不住水,更难于耕种。施茶村的面积虽然有两万多亩,但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却几乎没有。自然条件的恶劣导致施茶村发展传统农业很难,村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要靠外出打工才能维持生计。周边地区一直都说"有女不嫁羊山",害怕女儿嫁到贫瘠的羊山地区施茶村吃苦受累,村里的姑娘也都争相往外嫁。
洪尚科说,在通自来水之前,村民用水很困难,祖祖辈辈用大缸接雨水解决生活用水,缸在当时也就成了村民财富的象征。"不嫁金,不嫁银,檐下缸多就成亲"的俗语在当地广为流传。
村民王永仕说:"我们村的井有90多米深,我十岁开始每天要挑10担水,兄弟姐妹几个每天共用一盆水洗澡,不是坐在盆里洗哦,是拿个脸盆装水,用毛巾擦擦而已,大家洗完,剩下的水还要喂牛。"
1988年出生的村民王吕州告诉调研组,在他儿时的记忆里,父母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去挑水,把家里的水缸都装满后,凌晨五点左右出门干农活。"那时每天都是吃地瓜饭、木薯饭,只有逢年过节才有一点肉吃,自己上山摘的野果就是唯一的零食。"
资料显示,2013年,施茶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600元。为了改变农业不发达、经济困窘的处境,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施茶村产业发展方向,种蘑菇、种荔枝、养鸽子村干部带领大家尝试了不少产业,但是效益都不理想,有的不适合火山地貌种植,有的种出来了打不开销路,。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施茶村陷入了长久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