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关于教育的调研报告-12篇(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07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0分钟。

(二)城乡教育布局不均衡

1.学前教育布局存在"公办园少、民办园和看护点多"。一是公办园少,尤其是城区。目前我县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率低,全县近三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均在27%以内。2022年城区在园幼儿为4663人,目前城区只有一所公办园,只能提供400多个学位,还需提供2000个学位才能达标。城区公办园建设最大瓶颈是建设用地问题,不能及时供地,影响规划实施进度。二是无证经营的看护点普遍存在。近三年全县看护点在读幼儿占比分别为33.8%、31.5%、29.9%,城区2022年看护点幼儿占比高达40%。目前全县有看护点36个,所有看护点的硬件设施设备均未达到幼儿园办园标准,安全隐患大,师资力量特别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管理不规范,小学化现象严重,不能满足幼儿健康生活和学习需求。

2.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存在"城区学位少、农村学校多"。一是城区学位少。城区现有小学6所,公办初中1所(一校两区),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受历史空间等因素影响,小学无法扩建增加学位。随着县城东部新区的发展,目前仅有的旗山小学和旗山小学分校(二中东校区内),远不能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求。同时,旗山小学分校(二中东校区内)与二中东校区混杂,教学活动相互干扰,教育管理难度大,且不能满足新区小学和初中入学需求;旗山小学学位严重不足,挤占旗山幼儿园,学生数多,大班额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农村学校多。农村学校147所(小学125所,初中22所),其中小学学生100人以下的91所。2022年三个江心洲共有学生34人,教师52人,存在着学校多、规模小、占用教育资源的现象。农村初中学校基本上是每个乡镇一所初中,学位能满足学生入学需求,但目前横埠镇有黄山初中、横埠初中和横埠中学(初中部),汤沟镇有汤沟初中、陈洲初中和仪山初中,金社镇有金社初中和金渡初中,会宫镇有光裕初中、安凤初中,学校数过多,需适时整合减少。三是教育布局调整难度大。小学、教学点的撤并,举步维艰。调研时,大多数学生家长代表对学校撤并调整能理解和支持,最大的阻力是偏远地区学生上学出行交通安全和在校午餐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影响了布局调整的进度。

3.高中教育布局存在"生源少、学校多"。高中生源逐年下滑,原有的高中生源分配格局亟需调整,新一轮的高中学校整合和优化势在必行。高中布局调整缺乏前瞻性。调研时,部分高中教师反映经历了几次学校撤并,无归属感。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

1.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部分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懈怠,存在职业倦怠感。由于自身年龄大、职称晋升难、工作强度高等现实问题,不少教师缺乏进取意识和教研动力,惰性弥漫,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无法有效唤醒。受经济利益驱动,仍有少数教师存在课外补课现象。

2.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一是教师队伍整体超编。高中教职工学生比为1:9.5,初中为1:8.8,小学为1:11.9,均高于安徽省标准(高中1:12.5,初中1:13.5,小学1:19),尤其是农村教学点为1:4.5,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教师分布不均衡。城区小学为1:22.3,教师亟需补充;基础学科(语数外)教师现有3419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67.8%;音体美教师315人,占6.2%,总计缺额423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普遍缺少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三是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全县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25%,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不到1%。四是教师队伍老龄化。全县50岁以上教师占27.5%(小学为20%、初中为39.2%、高中为34.8%),30岁以下教师占9.23%,2022-2025年期间退休教师有627人。

3.教师流失现象有待遏制。存在"老教师动力不足、骨干教师留不住、新教师吸引不了"的现状。近6年来,全县招考教师750名,其中女性619名,占83%,因婚姻、待遇等原因,调出教师476名。

4.教师奖惩机制有待健全。教师动态管理、考核绩效奖惩机制和评先评优奖励机制不完善,在政府层面未持续开展"四优工程(优秀学校、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系列评先、表彰活动,教师荣誉感不足,教好教坏一个样,教师的内在动力没有充分激发。

(四)实施XX中学名校战略成效不明显

1.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一是教学设施陈旧老化。没有演示实验室,缺少室内体育馆,校容校貌、办公条件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智慧校园建设缓慢,教学手段陈旧。二是安居工程建设滞后。现有教师住房118套,80余人仍住单间或公租房(距离学校有3公里)。部分教师公寓是九十年代建设的筒子楼(危房),破旧简陋,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难以改善,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安全和工作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

2.学校班子和教师力量储备不足。一是XX中学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校级班子5人平均年龄57岁,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8岁。二是教师队伍亟待补充新生力量。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专任教师201人,50岁以上52人,31-49岁147人,30岁以下仅2人;研究生学历有6人;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仅96人。现有师资队伍结构、数量、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新高考选科走班的需求,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学科优势不明显,学科建设困难。学校自主招聘教师难度大。三是学校骨干教师流失较为严重。一方面受职称评聘影响,现有高级职称教师100人,中级职称教师83人,其中有70余人条件具备却因名额限制无法晋升高级职称。另一方面受周边市县住房、福利等优厚条件和待遇影响,一批骨干教师相继离校,20XX年以来,调到县内其他学校的教师9人,调出县外18人(仅20XX年流失的骨干教师就有6人),共计27人。

3.学校综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学校招生和教师招聘机制、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奖惩和福利待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勤学勤教"的优良传统固然需要传承,但新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也要顺应形势变化而不断拓展和深化。

4.学校周边环境难以整治到位。家长陪读现象普遍,学校周边房租居高不下,居民乱搭乱建,用水、用电、用气和交通等安全隐患大。受限于耕地保护红线和XX5A级风景区创建,没有统一规划建设的停车场、菜市场,道路拥挤不堪,校外环境脏、乱、差,严重地影响学校的校容校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凝聚教育强县合力

抓发展是抓今天,抓教育是抓明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教育主管部门一家所能。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思想上更加重视、政策上更加支持、投入上更加有力。要进一步优化教育主管部门班子建设,专业人干专业事,调整配备专业人员。各乡镇要积极支持全县教育事业发展,配合做好教育布局调整等重点工作。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教育发展加油助力,协调解决困扰教育发展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担负起发展教育事业的大任,配齐配强教研室人员,加强机关内部机构协调,强化学校班子建设,加强考核,充实年轻力量,选好用好学校校长,把全体教职员工的精气神汇集在一起,时时瞄准先进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深化综合教育改革,对照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准,列出清单,加快实施。建议借鉴桐城市做法,县委县政府开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县"大讨论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合力早日创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共建教育强县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盘活利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1.妥善处理闲置校舍。坚持"依法处置、分类处置、最佳利用、最大收益"的原则,结合城乡规划、教育布局调整,根据闲置校舍地理位置、校园校舍功能、校舍建筑质量等状况,通过"五个一批(交一批、转一批、拆一批、租一批、拍一批)"盘活教育闲置资产,处置资金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目前,急需处置的资产是枞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原址、原牛集职高,建议借鉴桐城市做法,通过招商引资,可建设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综合研学基地等。

2.积极化解教育债务。分清债务性质,制定还债计划,多渠道筹款偿还。高中学校要立足自身,积极筹款,不等不靠,确保稳定。义务教育学校要通过布局调整,处置闲置资产用于债务偿还。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重点解决教育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教育功能等硬件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实现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现代化。

4.争取社会资金更多投入。成立教育发展基金组织,开展募捐活动,吸纳社会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优化城乡教育布局

1.积极稳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明确全县教育布局总体思路,即"高中向县城集中,XX中学办精品高中;初中以乡镇为单位,一个乡镇集中办一所初中学校;小学要逐步收缩向中心学校集中,幼儿园要加快城区公办园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的思路推进城区教育发展,明确城区学校范围,规划城区学校发展空间,解决学校建设用地,推动教育资源向城区集聚。按照上述思路和原则,加快编制完善近期、中期、长期的全县教育布局规划。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和座谈会交流意见,建议近期规划实施:(1)加快推进7所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协调解决建设用地,早日提供2000个学位,早日实现"985"目标,早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的看护点。(2)加快城区小学建设力度。建议:一是将旗山小学分校从二中东校区迁出另建,旗山小学毗邻处有地块约15亩,在该地块规划建设旗山小学分校,既可以为政务新区提供1000个学位,又可以使被旗山小学长期占用的旗山幼儿园尽快开园。二是新建枞阳小学东校区。原国投中心城附近规划建设的长河小学,应尽快建设,并更名为枞阳小学东校区,保留枞阳小学百年学校的教育传承。三是在东部新城区羹脍赛湖连片开发区域规划建设一所小学,今后如有连片开发区域,应优先布局教育资源。(3)推进农村教学点撤并,加快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借鉴桐城市做法,50人以下教学点全部撤并,50-100人教学点逐步撤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结合薄弱学校建设项目,强化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学生寄宿管理难问题,在全县重点打造雨坛初中、金社初中等5所寄宿制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4)三个江心洲教学点建议划归所辖乡镇中心学校管理,尽快解决铁铜18名初中教师去向问题。(5)高中学校要尽快调整优化,整合全县高中教育资源,集中优势办好XX中学和城区高中,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区学生上普高难的现状,适度扩大城区普高招生规模。

2.破解学校布局调整难题。一要解决家长学生心理顾虑问题。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发展方向和学校撤并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工作,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要积极主动与家长、学生对接联系,做到分流学生一人一档。所有分流学生在本乡镇自愿择校,班主任、教师对新分流过来的学生一对一摸底、交流、辅导,帮助新分流来的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二要解决学生上学车辆安全问题。建议借鉴桐城市做法,按照"试点探索-全面铺开-扩面增效"的改革路径,在全县推行专业化校车运营模式,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实施,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的国营公交公司运营(如省汽运公司)。或者结合农村教学点撤并具体情况,协调县公交公司,利用乡村班车,合理安排班次时间、公交线路和站点,方便学生上放学,同时实现了进一步整合教师资源,盘活农村教师队伍的一泓"活水"的目标。三要解决学生在校午餐问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学校食堂建设。同时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进一步指导各学校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通过整改,建好管好用好食堂,让家长放心、孩子营养有保障。

(四)坚持人才强教,塑造一流教师队伍

1.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打造纯洁担当队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以制度的力量涵养初心、坚定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阵地建设,以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并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要坚持"重师德,铸师魂"系列活动,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要建立违德违规责任追究和教师退出机制,通过行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民主评议等形式,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2.完善补充机制,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一是加强教师分流管理。撤并学校的教师,原则上在本乡镇区域内学校统筹安排,或调剂到其它缺编乡镇学校,或通过公开考试选调补充进入城区学校,或通过短训将多余的教师转岗为幼儿教育、音体美等紧缺专业教师岗位任教。二是加大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力度。每年为教育系统安排一定数量的补员指标,用于招录新教师。通过省考招聘、自主组织校园招聘、外县教师选调等方式,补充到农村缺编学校和初中高中紧缺学科学校。同时,明确XX中学、枞阳中学享有自主组织校园招聘教师的权利。三是进一步加大县外教师引进力度。县委编办等相关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开辟绿色通道。

3.完善管理机制,实施队伍提升工程。一是健全轮岗交流机制。建议借鉴潜山市做法,按照"县管校聘、集中管理、统筹安排"的原则,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办法,以积分的方式确定农村学校教师的调动;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教师支教学习,推动城乡、乡村学校之间校长和教师的轮岗交流,促进师资均衡发展。二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围绕"重师德、强师能、提效能",实施新教师三年培养工程,聚焦老、中、青三个点精准发力,加强专业能力培训,培养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师德师风高尚、教学成绩优异的名师名班主任队伍。建立骨干教师档案,制定管理办法。三是进一步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尽快落实关于在职教师学历提高进修的有关政策待遇和奖励措施,完善学历提升监督机制,调动教师学历进修的积极性。四是加强校长岗位培训。建议3年内分批安排全县所有学校校长到长三角地区优秀学校挂职锻炼,学习取经,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

4.完善保障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全面保障教师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年终考核奖等待遇的基础上,职称评定向乡村教师倾斜。偏远乡村学校享受边远地区艰苦津贴。要多渠道、多平台定期开展联谊活动,让年轻男女教师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的年轻职工交流,搭建婚姻平台,在枞成家立业也有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

5.完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建议设置教育教学质量奖,政府政策开口,学校筹资解决。建立"四优工程"县级表彰长效机制,落实教师荣誉制度,在增加教师职业认同感、幸福感的同时,解决教师评特级需要政府荣誉称号的困难。

(五)坚持综合施策,精心打造浮中品牌

XX中学应围绕"省内顶尖、国内知名"的办学目标,突出"小而精",使XX中学"百年名校"这块金字招牌在新时代越发闪亮。

1.着力在学校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一要立足新形势课改的需要,加强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向省内顶尖高中看齐;高标准建设实验室和室内体育馆(XX天气一年三分之一时间是雨天)。二要新建、改建后勤设施和教师公寓,可比照县开发区的人才公寓配套政策,给予XX中学教师一定的优惠。要下大力气改建学生宿舍,参照高校宿舍标准建设;对学校食堂要加强管理,针对学生就餐少的情况,对食堂给予一定的补贴,引导学生回归学校,减少家长陪读。

2.着力在师资管理力量培育上政策倾斜。根据XX中学的发展规划,尽快补齐短板,稳住现有教师,引进骨干教师,培养学科带头人,配齐心理教师,让教师工作舒心、生活安心。一是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上予以倾斜,对XX中学的指标可有计划单列,评定的比例高于其他学校。二是在教师引进上要重点照顾,给予XX中学一定的教师招聘自主权。三是在校级领导班子配备上要注入中青年力量,形成梯次配备。

3.着力在优质生源提供上重点保证。在高中生源逐年下滑的形势下,XX中学可适度缩小招生规模,每届招生可控制在800人以内。支持XX中学试行"导师制",允许XX中学从中小学开始关注培养,留住优质生源,夯实XX中学的办学基础。

4.着力在完善奖惩机制上有所突破。发挥XX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作用,广泛吸纳校友和社会各界参与,扩大基金规模,对在XX中学从事教学10年、20年及以上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对教师提升学历、使用多媒体教学给予鼓励和适当补助,最大程度地调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不能胜任教学的教师实行退出机制。

5.着力在周边环境整治上强力推进。以XX中学百年(2024年)校庆为契机,县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集中解决校园外部环境,按景区建设整体规划,对违规乱建的危房进行整治,高标准建设停车场、菜市场等,确保校园周边环境整洁、安全有序。

关于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中下旬,副主任毕普民带领调研组,就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赴XX区、XX区、XX县、XX县,深入学校、企业、实训基地等,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征求各方意见建议。之后调研组又赴宣城市,考察学习宣城市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情况

全市共有高等职业院校2所,其中市属公办高职院校1所:XX职业技术学院;省属民办高职院校1所:XX健康职业学院。截至目前,XX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在籍学生9445人,专任教师285名。XX健康职业学院全日制在籍学生8596人,专任教师144名。

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0所,其中公办学校7所: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XX炎培职业学校、安徽省行知学校、XX旅游管理学校、休宁徽匠学校、黟县职业学校、祁门县永泰技术学校;民办学校3所:XX市求是学校、XX市当代职业学校、歙县现代职业学校。截至目前,全市中职全日制在籍学生11041人,专任教师640名。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紧紧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在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服务水平、推进能力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市级统筹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整XX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组,逐步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规划实施。成立XX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工作委员会,开展全市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评估工作,加快完善"1+X"证书培训及评价体系,推进艺考等级制度建设,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20XX年和2022年中职学校全日制招生人数分别占全市初中毕业生数43.06%和40.46%,毕业生就业升学率分别达99.67%和99.45%。组织开展中职教育办学资质清查工作,共梳理出全市具备招生资质的中职学校7所,停止招生学校3所;具备招生资质的中职专业点60个,其中,新增招生专业点2个,停止招生专业点10个。稳步推进职业技能评定工作,近两年共评定初级工402人,中级工339人,高级工70人。

(二)职教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出台并落实《XX市企业招工校企定制培养计划》和《XX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定了《XX职业教育服务九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开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情况摸底、全市职业院校实习管理排查等工作,推动校企合作走深走实。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XX炎培职业学校、安徽省行知学校、XX旅游职业学校和休宁徽匠学校5所中职学校通过省颁B类评估验收,被认定为省合格中职学校。积极推动组建XX职业教育集团、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和安徽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三)职业技能提升多向发力。加强对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统筹协调,加大职业技能提升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力度,推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XX年至今,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约8.5万人次、累计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约6454万元。坚持以赛促学、以赛培优,在20XX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XX选手郑权获建筑石雕项目金牌,实现了安徽省金牌"零"的突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市共设3个中国集训基地,有4名选手入选第46届世赛中国集训队。积极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目前,全市共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7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在全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成果评鉴工作中,获省级技术创新成果奖4家,获省级人才培养成果奖6家。

二、存在问题

(一)职业教育投入保障不足。一是办学条件有待提升。部分职业学校多年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落后,在中央巡视整改和达标创建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歙县现代职业学校、黟县职业学校至今未完成学校自有土地、自有产权校舍和"双师型"教师占比等核心问题的整改,面临停止办学的困境。二是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部分中职学校在升级达标创建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安徽省行知中学,在争创省A类中等职业学校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突出优势,但受制于规模不足、师资不强、设备欠缺等因素,只能被评定为B类;XX职业技术学院在政策配套、经费投入、人员编制、校园建设等方面,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

(二)"小而不强"问题仍然突出。总体来看,我市中职学校、技工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力量分散。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10所,可容纳学生规模为18000人,全日制在籍学生数仅为11041人,占可容纳学生规模数的61%,占高职院校全日制在籍学生数的61%。一是特色发展创新不够。部分特色类职校创新发展思路不足,特色专业优势发挥不明显,有些传统技术类专业甚至面临招生困难。休宁徽匠学校,其木工专业作为其特色骨干专业,今年仅招录17名学生。二是办学质量有待提升。部分职业学校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比较传统,市场对接和专业拓展能力不足,在就业升学等方面优势不明显,吸引力不强。如,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师范类专业受政策限制,只能招收培养幼儿保育员,目前依赖挂靠XX职业技术学院,让学生升入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才得以保持招生稳定。

(三)产教融合程度不够深入。一是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涉及办学性质、产权归属、法人治理结构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激励约束机制上不够完善,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二是校企合作层次相对较低。部分企业把"校企合作"简单地认为是劳动力培养和输出的理念,"人才"意识不强,产教融合层次不高。部分职业学校仍然存在用派遣实习生、推荐毕业生就业等方式来实现简单层面的校企合作,在定制培养、订单式培养等方面实质性的合作不多。

(四)教育教学改革有待深化。一是专业设置相对滞后。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仍然停留在低成本、好招生、见效快等基本层面,未能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匹配,与我市九大新兴产业紧密关联专业较少。例如,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因办学历史渊源,专业设置过于单一,学校发展受限。二是过度偏向学历提升。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为提高招生吸引力,解决自身办学生存发展问题,办学过程中相对偏向学历提升,忽视职业学校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责主业,导致学生实际就业特别是本地就业人数大幅减少,校企合作人才稳定输送存在困难。

三、意见建议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0XX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今年,栗战书委员长在安徽调研时,第二站就来到宣城市调研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市强化人才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加强统筹部署,形成职教合力

强化统筹布局。省政府会同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的意见》,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宣城市级层面也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宣城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宣城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宣城市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因此,建议我市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部署,高规格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以及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紧密结合我市资源特色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目标和具体举措,坚持高位推动,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我市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强化投入保障。加大财政教育经费增量向职业教育倾斜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体制,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作用,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参与,加强各类产业扶持发展资金或基金对产教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动能。

(二)优化整合资源,做大做强规模

推进"双高计划"。以XX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为契机,借鉴宣城经验,突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集中力量将XX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学校,争创国家"双高计划"学校和专业群。对照职教本科标准,推动学校内涵提升。支持XX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省属本科院校联合举办本科专业、独立申办本科专业等形式,争创XX职业技术大学,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进联合办学。根据省政府《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支持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组建区域性、行业性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中职学校设置分校或分院,重点培养五年一贯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XX职业技术学院(XX职业教育集团龙头单位)平台优势,大力支持XX职教集团发展壮大。加强集团内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的联动,重点畅通中高职衔接路径,支持职业技术学院与本市中职学校联合办学设置分校或分院。建议将目前挂靠XX职业技术学院的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整体并入XX职业技术学院,打破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瓶颈,做大做强品牌专业。对部分办学条件较差、办学质量不高的中职学校进行合并或开展联合办学,改变"弱、小、散、虚"局面。

(三)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完善校企交流机制。坚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产教共同体。总结推广XX炎培职业学校在做大做强汽修、数控等骨干专业、开办"安康·智能制造"定制班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加强校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目录数据库,加快培育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运作规范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普通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提升关键学科、优势专业、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积极培育市级以上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培养、引进一批技能领军人才,依托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徽州工匠之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实战、实训、实用的发展方向,加强职业学校、产业园区及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深度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推动职业学校与产业园区、开发区深度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园区。充分发挥职教联盟的作用,建设一批区域型特色化、专业化公共实训基地,由成员单位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资源,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形成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促进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实训基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引领作用,通过人才孵化、技术创新与技能应用相结合的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突出优势特色,打造XX职教品牌

做优做强特色专业。XX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市,目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项目,在种类和数量上均位居全省第一。不仅如此,我市在全国首创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在全省首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我市职业教育要坚持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立足徽州文化,做优非遗特色,围绕旅游立市,做强旅游专业。推动高职院校之间、中职学校之间实行专业差异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安医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传统工艺等示范、特色专业,鼓励发展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新兴专业及护理、康养、家政等人才紧缺领域专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推广XX旅游管理学校在牵头组建安徽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加入"长三角旅游职教联盟"的创新经验,扩大联合发展效应。加强我市职业学校与国内外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并进行本土化和再创新,不断提升合作办学水平。办好职业技能大赛。把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提升职业技能、加强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借助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和"非遗"特色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世界技能大赛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打响"徽州工匠""技能XX"品牌。组建专家团队,加强赛事研究,完善技能竞赛制度,推进建设专业化、高标准集训基地。强化人才激励保障力度,加强对技能拔尖人才的培养升造,不断壮大我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关于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推进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将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8月24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宝林带领调研组对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同沟寺镇初级中学、周家山镇柳营小学、勉阳街道办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天荡校区、勉县第三中学等5个中小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考察,详细听取了县教体局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指标涉及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32项指标,除社会认可度达85%和质量监测中相关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Ⅱ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外,其余30项指标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项项达标、校校达标、校际差异系数达标。32项指标外,设置一票否决项6个(以考试方式招生、违规择校、存在重点校或重点班、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严重违纪违规、弄虚作假)。评估时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方式,县域内一项不过一校不过,一校不过一县不过。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我县被列为第三批创建县,在2023年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创建工作要逐级通过市级复核、省级评估,最终要经过国家认定。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2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仁德学校),九年制学校5所,初级中学9所,小学66所,特教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8701人(小学18952人,初中9749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410人(小学1401人,初中1009人)。2022年4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我县6个涉教部门和82所学校进行了全覆盖过程督导,全县30项指标17项达标,82所学校47所基本达标,达标率56%。5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我县6个涉教部门和义务段11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过程督导,基本达标学校7所,达标率63.64%。目前,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主要有以下这些特点和成效: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工作专班,建立了县级领导包联、部门镇办包抓机制,设立七个工作组,将创建工作纳入每月督学责任区常态化督导体系积极推进,基本形成了县级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底数短板清晰。县上组织开展了2轮次大规模的工作摸底和拉网式专项督导,并分别迎接了市级、省级创建工作过程督导各1次,全面对照创建工作的相关政策、标准和要求,摸清了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的底数,查找了影响达标的差距和短板,逐校逐项列出了整改落实的任务清单。在四大类指标体系中,影响我县全面达标的主要指标是部分学校生均教辅用房面积、生均运动场馆(所)面积、音乐、美术专用教师配备、每百名学生拥有的体育艺术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的骨干教师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以及教学电子信息化程度、家长群众满意度等指标。

(三)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通过持续强化、优化、精准化投入,至目前,对全县58所学校实施办学条件改善项目138个,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其中20XX年市级"上好学"重点项目19个,截至目前已全面竣工,新增学位2840个(其中:初中30个,小学2270个,幼儿园540个)。特别是高标准新建成的勉县实验小学沔水校区于今年9月秋季开学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350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小学入学压力。投资120余万元新建智慧课堂35间,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争取资金980万元,解决了10所最偏远山区学校师生冬季取暖问题,为唐家坝小学和张家河九年制学校建设了教师周转房,营造了安心学习、舒心生活的良好环境。

(四)师资力量持续加强。全县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逐步达标。近3年,共培训教师7144人次,新增三级三类骨干教师431人,打造市县两级学科教师发展指导基地34个。新招录教师328人,其中体育艺术教师55人。针对性培养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156人,联系陕西理工大学培训体育、艺术兼职教师210人,保障了两项指标全面达到标准。

(五)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强化"五育并举",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断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20XX年至今共有20所义务教育段学校获"汉中市教育发展优秀学校"荣誉称号。严格落实"双减"要求,持续推进"五项管理",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来的36家压减至8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先后有24名学生的科技绘画作品在省市级获奖,40余名学生习作在省市活动中获奖,20余名学生获得省市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体教融合成效显著,累计向省市输送青少年运动队员129名,多名运动员在国际和国内比赛获奖。

(六)问题整改扎实有效。省、市过程督导和县级自查累计反馈问题435个。县教体局及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整改方案,督促各学校建立了整改台账,夯实责任,明确时限,细化措施,逐项销号,目前已累计完成整改问题404个。在财政局多方筹措下,教育经费3321万元已全部补拨到位。尤其是紧抓暑假期间便于施工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校舍维修和校园文化建设,8所学校已进入招投标阶段,70所学校已完成采购意向公示发布。价值3978万元的智慧黑板、办公电脑等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采购,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已发布采购公告。针对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未落实到位的问题,创造性提出设立教育发展评估中心的方案已经县上通过,上报市委编办正待批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建工作合力氛围还不够。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全局意识还需增强,部门镇办学校联动发力还不够,统筹社会各界各方力量聚力推进工作的氛围不浓;对社会层面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方式单一、频次较少,部分教师、家长、学生及群众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了解不多,对政策的重大变化和取得的成效知晓率不高。

(二)教育质量还需均衡提升。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也更加强烈,我县现有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不够均衡,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满足全社会对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导致"择校热""城区挤、农村空"的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和劳动课未按规定开齐开足,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单一,作业管理不规范;学校内涵建设主题、项目、内容挖掘不够充分,铸"魂"上下功夫不足,文化建设特色不够明显。

(三)硬件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全县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缺15400㎡,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缺13167㎡,音乐教室缺890㎡,美术教室缺少1110㎡,教学仪器设备值共缺653万元;多所学校缺取暖降温设备,部分学校监控未全覆盖;勉阳街道办中心小学、联盟小学、定军山镇中心小学、周家山镇柳营小学、漆树坝镇中心小学5所学校必须通过新建校舍12860㎡,才能化解大班额和解决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问题,概算资金6000万元。

(四)办学条件还需完善。城区学校建设滞后,小学学位仍然不足,实验小学和仁德学校2所城镇学校存在大校额,超出1388人;12所学校有大班额152个,超出1139人。实验小学天荡校区大校额、大班额化解困难,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差8000㎡左右;逸夫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也严重不足,两校周围无地可征,无学校就近分流学生。部分学校缺电教设备、缺实验仪器设备、缺图书的现象仍然存在。多所学校部室正在改建中,不能正常使用,部室建设普遍存在设备不足、设施陈旧、建设不规范、使用率不高等问题。

(五)经费投入仍显不足。达标要求的教育经费相关政策未全面落实,教育督导经费(全县教职工工资总额0.3%)三年累计未预算,欠拨180万元(含2022年),教师培训经费欠拨150万元;用于资源配置、硬件设施建设、部室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达标的大部分资金投入,目前还处于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阶段,资金到位情况与全面完成创建目标任务的矛盾还很突出。

三、意见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制定,省、市、县各级必须贯彻落实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性任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县域发展重大的社会民生工程。我县的创建工作距省级评估验收仅有一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全县上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宣传发动,夯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创建工作,加快创建步伐。

(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加强义务教育资源的预警预测和前瞻规划,科学编制教育发展计划,优化布局调整,拓展资源供给,统筹促进优质均衡。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制定落实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加大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持续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打破城区、乡镇教师交流轮岗壁垒,推动区域校际间师资力量互补。强化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抓住每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平时学习集会,大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整体提升办学品质,办好家门口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统筹谋划,合力攻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涉及规划设计、资金筹措、立项申报、师资编制、用地落实、城乡统筹、服务管理等方方面面,需要凝聚合力,统筹利用资源,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切实破解创建工作中资源配置不足、资金缺口较大、办学质量总体提升等重点问题。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形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创建任务。

(四)对标对表,一校一策。严格对照中省标准和上级督导反馈问题,按照一校一策原则,认真研判,查实查清问题,对标整改,补齐短板。针对各个学校不同实际,研究落实最佳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解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部室不全或部分部室面积不足等突出问题,落实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装备统一达标,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建设。

(五)强化督查,整改达标。健全县级创建工作评估督导机制和奖惩措施,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暗访督查等形式,常态化、全覆盖开展督查评估,加强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履职和相关指标完成情况的专项督导,加大对"八个一票否决"的督查力度,及时通报督查督办情况,严格实行"清单管理",逐项整改销号,确保整改成效,不留盲区死角,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创建目标。

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一、我市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教育督导工作聚焦教育总体目标,充分履行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教育督导工作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1.理顺管理体制,凝聚督导合力。强化教育督导职能,调整充实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加强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其牵头主导作用,初步形成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职能和编制,在市教育局设总督学,负责具体工作落实。

2.优化运行机制,提升督导效能。在督政方面,较好地完成上级督导机构每年开展的考核工作:一是省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几年来,我市均获"良好"等次;二是安庆市对各县(市、区)的教育发展考核,20XX年和20XX年,我市连续获得"优秀"等次;三是在安徽省和安庆市持续开展的义务教育均衡系数监测、幼儿园办园行为督评、"双减"、校园安全等专项督导中,均获好评。同时,把乡镇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纳入XX市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不断优化考核方案,计入考核分值。在督学方面,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一是建队伍、搭架子。聘任建立市第一届责任督学队伍,配备了3名专职督学和34名兼职督学,将全市154所学校划分为7个督学责任区,由专职督学分责任区牵头负责,实现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二是订制度、立规矩。制订了《XX市责任督学管理暂行办法》和《考核办法》等,对督导工作的内容、流程等进行规范,对督学人员的管理、考核等进行量化。三是明主题、月督导。坚持一月一督导、一月一主题,今年上半年,相继开展了校园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双减"、防溺水等方面的主题督导,反响良好。

3.完善政策机制,强化督导改革。根据国家、省、安庆市有关文件要求,今年7月份,市委办、政府办出台印发了《XX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督学管理、问责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改革创新,为完善我市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代教育督导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督导的认识尚需提高。一是督导层面,个别督学人情观念重,讲问题不能做到说白、说透,喜欢遮遮掩掩,谈对策办法不多;二是学校层面,个别学校对教育督导工作重视度不够,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三是部门层面,个别成员单位片面认为教育督导是教育部门的事,参与度不高,作用发挥不够,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形成;四是社会层面,宣传力度不够大,干部群众知晓度不高,氛围不浓,社会监督的杠杆未很好地撬动。

2.教育督导的结果运用尚需强化。一是各乡镇和市直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结果,占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分值比例偏低,有效约束未能突出彰显;二是督学对学校的督导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在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发放等方面,奖优罚劣作用未能充分体现;三是对少数整改不力的单位或学校追责问责机制未能真正形成。

3.教育督导的职能发挥尚需提升。督学工作方面,经常性督导能常态化开展,专项督导也能择时进行,但存在重"督"轻"导"现象,利用"问题诊断、督促整改"的手段来发挥"导"的作用不足;督政方面,常态化机制尚未建立。

4.教育督导的保障力度尚需加强。一是督导人员力量上有待充实,现有专职督学数量配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二是条件保障上有待完善,在督学经费的发放、督学职级职称的晋升方面,目前还缺少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针对教育督导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提升督导人员专业素养。一抓督学履职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岗中培训、集中研讨、专题学习、撰写督导心得等方式,多形式组织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多渠道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督学队伍的专业素质,全面提升督学的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二抓经验总结。针对教育督导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市督导委员会和教育局要适时召开专题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通过找"得失",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探索工作维度,全面提升督学的整体质量。

2.充实督学人员力量。创新督学遴选路径,建立督学资格认定制度,把好"入口关",进一步配优由行政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数量足够、素质较高、年龄和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督学队伍。一是补充专职督学编制。按照一个督学责任区不少于一名专职督学的要求,我市至少需配备7名专职督学。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现有编制3名,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副总督学、专职督学编制4名,其编制可在教育系统内调剂。二是建立"特邀"督学队伍。从"两代表一委员"、XX在外地的优秀人才、专家中,根据其个人意愿和专业特长,挑选聘任一批"特邀"督学,建立督学"专家库"、"督学智库",参与到督学工作中。三是建立"专业"督学人才库。从我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人员中,筛选纳入"专业"督学人才库,为教育督导评估监测工作提供专业支持。要对督学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督学能上能下机制,对教育督导工作不称职的督学,要及时清退,并择优补充。

3.强化教育督导结果运用。教育督导机构要及时向被督导单位、学校反馈督导结果,建立联动机制,突出教育督导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是在XX市综合目标年度考核中,适度增加乡镇和市直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考核的权重分值,加大督学督政结果公开制度,强化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约谈、问责、奖惩机制,提高督导的权威性,加强问题导向,适时开展"回头看",建立复查制度,促进整改落实。二是教育督导委员会和教育局要对教育督导结果"优秀"的单位、学校及有关负责人适时予以表彰,教育局党委在对学校干部考核、任免、绩效工资评定、奖惩中,要参考、了解教育督导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并做为重要依据予以综合考虑。

4.创新教育督导方式方法。建设高质量教育督导体系,既要发挥好"长牙齿"作用,也要不断开拓创新"重咬合"。一是推进网络督导。要建立教育督导信息平台,发挥好大数据作用,扎实推进"互联网+督导",近距离掌握实情。二是丰富督导内容。根据各学校的不同情况,一校一方案,共性与个性结合,因地制宜地推进督导服务,大力推进过程式督导、发展式督导,"督""导"并举,以"督"促"导",以"导"促"改",化"导"为"督"。三是优化督导流程。教育督导的目的是更好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常规督导中,既要进行定期督导,又要开展随机督导,督导前,要完善方案、统筹安排,督导中,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督导后,要及时反馈、反思交流,切实形成工作闭环。四是开展专项督导。要针对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阻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一项一督导、一项一整改、一项一评价。五是打破督政工作瓶颈。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督导机构督政的监督权、执行权和问责权,对督政的职能范围、组织实施、督导执行、评估效力、整改落实予以制度保障,切实改进督政过程责任下移和转接替代状态,避免出现教育部门自导自演、自唱自和的局面。大胆探索,逐步推行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社会对行政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力度,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5.落实教育督导的保障措施。一是建立督学经费发放、职级职称晋升的配套政策或规定。按要求将教育督导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议参考江西省玉山县的做法,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明确督学通讯、交通、劳务等工作补贴,每月予以发放。二是健全督导会议制度。建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会议,总结工作、分析研究教育督导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全年的教育督导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并通过会议进一步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应会同市教育局,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督学工作会议,总结成绩,剖析问题,表彰先进,推进整改。三是将教育督导的有关内容纳入党校和有关会议培训内容之一,常讲不怠,常训不断,充分运用电视台、自媒体等平台,利用竞赛、演讲等形式,每年在教师节前后进行一次大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督导工作,支持督导工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