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座谈时的讲话
在×调研座谈时的讲话
来×工作后,我第一站就到咱们×调研并就全市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举措,和大家一起研讨交流。刚才,×面客观地总结了这几年×发展重大成就,系统科学地对下步"十四五"发展进行展望,完全符合市委精神,我完全同意。
刚才,有×位同志结合所在区域、所在单位的工作实际,作了很好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很有见地、很有深度,充分体现了大家参政议政的能力、素质和水平。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很有收获。×同志结合×实际,谈了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这是从中央到省、市的一项重点工作,关键是要解决好资金问题和体制问题。我市有很好的企业、很好的产品、很好的技术、很好的专利,要积极探索通过投资平台参股等方式,促进企业的专利技术、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同志提出要加快推进×石化扩能改造项目,这为石化生产企业和建筑企业都带来了很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同志提到了"双创"平台的搭建问题,需要政府在工作中高度重视,通过搭建有效平台把各方面创新创造的活力凝聚在一起。×同志提出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和产业培育发展问题,特别是搭建产业联盟平台,实现科研院所、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多赢",这个思路很好。高铁轴承、机器人轴承与×产业发展方向是一致的,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机器人基地建设的政策,政府和企业要协同落实好。×同志提出在推进新产业、新产品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老产品的优化改造,切实把企业减免税负政策落到实处,做好企业闲置厂房再利用工作。对于老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市里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加以吸纳。×同志提出当前一拖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要紧盯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的目标,多给企业、给地方、给国家做贡献。这些意见和建议,市里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纳、不断改进、搞好服务。
听了各位同志的发言,我同大家一样,感到很振奋。有三点突出感受:一是成绩来之不易。"十三五"期间,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十一五"末的×、×、×和×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成绩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取得的。成绩着实来之不易,我们理应倍加珍惜。二是机遇挑战并存。我市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一些体制性障碍更加突出,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为明显。总体上看,×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机遇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三是蓝图催人奋进。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市委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发展体系为支撑,提出了×实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文明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奋斗目标。确定这样的目标体系,是基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跨越、蓄势崛起的关键时期提出来的,是基于持续提升×在全省大局中的地位、更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使命担当提出来的,是基于×发展有良好基础、有独特优势、有难得机遇的综合判断提出来的。只要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早日将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一直以来,×发展的基础较好、地位重要、贡献很大,财政收入居各县(市、区)之首,人口也是各城市区最多的。特别是近年来,在区委的领导下,四大班子团结一心,广大干群奋发有为,依靠服务于一批央企和科研院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很好势头,实现了持续增长,取得的成绩也是不容易的。按照市委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谋划和要求,×要站位全局、找准定位,改革创新、开拓奋进,努力打造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创业激情的首善之区,在突出理念引领、强化体系支撑的进程中,为全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支撑更强。这是×打造首善之区的物质基础。×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同时又是一个服务业大区,第三产业比重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要发挥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产业特别是二产三产做大做强,为全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支撑。首先,要突出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全市的主导产业,更是×的支柱产业。要围绕上下游、左右链来拉长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型成套设备、农机及工程机械、轴承及基础件、节能环保装备等产业,加快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由"×制造"走向"×创造"。要发挥×服务业发展优势,把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商贸、零售、旅游、养老、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中介、科研、信息、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完善提升现代服务业体系。第二,要优化企业结构。×央企比较多,对国家的贡献也比较大。要在大力服务支持央企、为国家多做贡献的同时,着力筛选、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巨人"企业,承接央企的产品、技术向地方转化,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巨人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发展高地"的发展格局,进而实现群众就业、财政增收、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第三,要搞好企业服务。×区是因为央企落地而兴的,要把服务企业尤其是服务央企作为重要职责,一如既往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主动沟通、现场办公、真诚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要深入推进"三供一业"改革工作,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抓好资金、用工、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千方百计促进各类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创新活力更足。这是×打造首善之区的活力之源。×有原省部属科研院所×家,占全市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个,占全市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个,占全市的×%。有关数字表明×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才×人,仅次于北京的海淀区。这是×打造首善之区最主要的优势、最宝贵的资源,也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要义所在。在这些方面×大有可为,也必须更有作为。要明确原则、打开通道。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项目抓手、改革牵引的原则,着力打通产学研融合通道、军民企地转化通道、人才成长通道。×区要在打开通道上先行谋划、先行探索、先行一步。要健全机制、构建体系。结合贯彻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要统筹谋划,探索建立央企、科研院所和地方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产品对接、产销对接、技术对接和产业链对接,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要完善载体、推动"双创"。用好×科技园、×科技园、×产业园,吸纳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孵化园区。×区经过70多年现代工业文明的浸润,造就了厚重的创业创新文化,更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创新人才。×一定要发挥这一优势,用好这一资源,在推动"双创"上下更大功夫,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让各类创新人才、技术人才都能够一显身手、梦圆×。
三是民生改善更实。这是×打造首善之区的重要标志。×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民生改善任务比较繁重。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要抓好民生实事。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把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把群众最急需、最根本、最普惠的公共服务保障好,认真研究普惠性政策加快落地、特惠性政策加快推进的问题,进一步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二要抓好旧城改造。×老工业建筑遗存比较丰富,工矿区棚户区面积比较大。要正确处理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与保护工业文化遗址的关系,保留好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文脉。要摸清底数。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标志,是永恒的艺术。哪些需要改、哪些不能改、哪些必须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属于工业文化遗存的有独特韵味的苏式建筑等,要科学保护、合理利用。要分步实施。结合实际确定每年改造规模,通过几年的努力改造完成。要将不具备给水排水、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做到应改尽改。要争取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支持,重点是用好国开行这个平台,科学谋划项目,争取贷款支持。要惠及民众。要加快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步伐,提高货币化安置水平,让群众及早入住,降低房地产库存。要把群众居住生活改善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实施,把各项便民服务设施统筹建设谋划到位,把休闲的小游园规划建设到位,着力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和休闲圈。要把握好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的关系,正确处理安置标准和小区容积率的关系问题,要有战略眼光,控制好容积率,对城市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把棚户区改造落到实处。三要抓好安全稳定。×辖区内各类企业多,学校、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多,特殊群体稳控、反恐处突、非法集资处置任务较重,要强化底线意识,时刻把安全稳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责任、强化治理,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外部环境。
四是基层基础更牢。这是×打造首善之区的坚实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强基固本、建章立制,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城市区来讲,抓基层打基础,关键是要把社区建设抓好,要在社区组织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党的组织,全面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结合社区实际落实到位。×区要积极探索一些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依靠社会的力量,建立健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健身服务中心等设施。要在现有社区服务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等地社区服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持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把社区养老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加快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做好社区养老事业。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有×个社区,其中大的社区人口近2万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模板",不断提升"两级网格"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把"小网格"打造成社会治理的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