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工作材料合集27篇,含讲话发言、视察报告、调研报告、代表建议、经验信息、先进事迹等(第3/5页)
代表工作室,把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划分到工作室,每周安排1
名人大代表坐班接待群众,实现让代表有地方"理事",群众有地方找代表"说事"。实行"互联网+",在人大常委会机关建立了代表监督履职服务平台,努力做到联系群众"无缝隙、全覆盖",实现代表从"能服务、能履职"向"服务好、履职好"转变。
三是抓活动,强力带动,让代表"有为作为"
用制度化开好代表法定会议,以常态化组织代表小组活动,以多样化开展代表主题活动,畅通代表多渠道发挥主体作用的路径,把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县委都要专门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全面实行县镇人大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监督;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办理代表建议先进单位、代表优秀建议,激励代表履好职。深入开展交叉视察、"脱贫攻坚人大代表有担当""人大代表大走访""我身边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征文活动以及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风采手机随手拍等项活动。
四是抓机制,积极推动,让代表"勇为先为"
在紧密衔接、合理高效上下功夫。县人大层面,出台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代表向选民述职、电视网络问政、专题询问、述职评议、十佳人民满意人大代表评选、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规则等40多项制度机制。镇人大层面,坚持分类管理,突出履职为民,建立了镇人大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代表履职层面,建立
了县镇人大代表履职档案,充分保障代表履职工作经费,保障
无固定收入代表误工补助;建立代表退出机制,对违犯纪律和法律法规、履职不积极被选民评议为不称职、因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代表予以劝辞。
二、突出重点,聚焦"四个一"用心用力
一是坚持调查研究在一线,决策前有"点子"
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坚持调查研究,收集民意,撰写有价值的报告,为县委决策提供依据,为政府落实提供方案。各镇把辖区内代表划分为不同课题组,每年确定2至4个专题,通过调研视察、走访群众、座谈评议等形式助推工作落实。
二是坚持服务群众在一线,决策时有"位子"
对"一府一委两院"提交的重大事项议案,按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暂行办法》,认真审议或审查备案;人事任免县人大常委会一律严格按程序依法实行票决。在年初召开的县人代会上,首次对民生实事实行了票决。
三是坚持依法监督在一线,决策后有"担子"
锁定对党委决策部署有利、对政府推进工作有助、对增进群众福祉有益这一目标,以"钉钉子"精神开展监督。对人代会上审议通过的各项报告持续监督,确保落地见效。对县委交办的脱贫攻坚、环境保护、防范风险、优化营商环境、全域旅游、民生及重点项目等工作任务,真抓实干,勇于碰硬,积极
贡献人大力量和智慧。
四是坚持代表垂范在一线,在推进中做好"样子"
要求人大代表要立足岗位,主动作为,涌现出了金牌调解员等一大批优秀人大代表,每年我们都要表彰奖励一批"十佳人大代表"。
三、破解难点,创新实践提升"四个维度"
一是站位上求高度
深刻领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内涵,自觉服从服务于县委决策部署,确立了本届内做好"打基础、提质量、重实践、见成效、树品牌"的目标,实现与党委思想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力、发展上同步。
二是方式上要力度
在每年召开的人代会上我们都要推出新举措,先后开展了对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及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对代表大会上的各项报告制作审议意见卡,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后,形成专题报告,把代表的评价意见原汁原味的反馈给"一府两院",并作为监督重点、跟踪落实。紧紧抓住人大代表反映强烈、问题集中、急需办理的重点意见和重要工作,采取电视网络问政的方式,让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接受人大代表"考问"。代表对答复情况现场进行满意度测评、现场公布测评结果,对满意率低于80%的,由县人大常委会限期整改,并再次进行满意度测评。如整改落实不力、代表仍
不满意,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通过,启动进一步监督程序。三是效果上求宽度创新代表建议办理评价机制,实行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领衔督办重点建议、政府领导包抓办理、重点建议现场督办、联合承办、沟通见面、综合测评等措施,并把代表建议办理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县镇村书记"民情三本账",录入县人大综合监督信息平台,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连续两年代表满意率达99%以上。
四是选题上有深度
紧扣事关全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突出"少而精""专而深",科学选题、精准发力,特别是聚焦"三大攻坚战"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持续监督、深入监督、有力有效开展监督。
凝聚共识强支部建设 形成合力铸坚强堡垒
网络
交流发言 人大工作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底色。
一、抓支部班子建设,增强支部凝聚力
党支部把强化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组织支委会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党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提升开展支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狠抓责任落实,形成分党组政治引领、党支部贯彻落实、全体干部履职尽责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抓党建制度落实,增强支部向心力
坚持以活动牵引组织建设、以活动体现组织生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将党建工作列入委员会目标管理。今年突出围绕创建省级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队",结合"忠诚核心、勇担使命"主题实践活动,重点开展好"六个一"活动,增强支部向心力。
三、抓党员队伍建设,增强支部战斗力
注重将党建融入业务工作之中。去年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支部全体党员不叫苦、不报怨,
高标准完成任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今年以来,我们
以"五抓五促"为抓手,以高质量的业务工作体现党建新成效。因新冠疫情,分党组审时度势,支部班子勇于担当,按照"函询各方、小型座谈、就近调研"的思路,如期高质量完成准备工作。我们主动作为,深入医院,跟踪掌握医疗废物处置情况;上下联动开展执法检查,为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了人大力量。
我们决心把今天的荣誉当做今后支部发展的新起点,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努力争取新的更大成绩。
关于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人大代表视察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实地察看和了解近一年来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召开了由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乡镇领导、合作社和驻村第一书记代表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县扶贫办工作情况汇报,征求了与会人员的意见,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强化监管,压实责任,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一)压实责任,强化监管,夯实脱贫基础
下发了《县脱贫攻坚"全面总攻"实施方案》,建立起责任机制、调度机制、督导机制、奖惩机制"四项战时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脱贫攻坚指挥部、战区、行业扶贫主管部门、帮扶责任单位、乡镇(处)、村"两委"、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等9级工作职责。继续落实第一书
记、驻村工作队"五天四夜"工作制和帮扶责任人定期帮扶日
制度,开展常态化的帮扶。不断强化脱贫攻坚工作监管,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专项巡视、专项督查,对查处到的问题及时曝光,限时整改,对扶贫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二)持续发力,突出重点,巩固脱贫成果
出台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全面贯彻"四个不摘"新要求,着力在持续提升帮扶力度、持续提升薄弱环节、持续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持续提升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提升工作监管上下功夫。继续落实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安全饮水、光伏发电、公益性岗位等扶贫惠民政策。全县共统筹涉农资金
8.29亿元,重点完善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基层文化设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住房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强化金融服务、鼓励转移就业等方式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通过重点强化基本保障,精准施策惠及民生,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三)创新机制,彰显特色,提升脱贫质量
创新提出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和"产业树"扶贫模式。通过走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打造了"其鹏茶""山信米"等多种特色"产业树"品牌,实现了贫困户增收,企业和合作社壮大的双赢局面。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大力发
展全域旅游,以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全县50余个旅游
重点村的500余户2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广泛设立爱心超市,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兴办实体、发展产业、入股分红等方式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稳定收入。实施贫困人口轻度慢性病专项救治,减轻群众看病负担。通过开拓工作思路,扎实开展问题整改,不断提升脱贫质量。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扶贫亟待加强
产业发展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一些扶贫产业层次低、链条短,缺乏深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低,联贫带贫能力有限;部分扶贫产业贫困户参与程度低,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弱;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少、产业人才匮乏,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依然存
在。
(二)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仍显不足
一些群众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内生动力不足,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帮扶单位、乡、村的帮扶方式方法简单,重"帮"轻"扶",培养"造血"能力的措施少;部分同志对摘帽后的工作存在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有侥幸应付工作的现象。
(三)巩固脱贫成果任重道远
虽然我们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但发展相对落后的
状况、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仍然很薄弱。脱贫群众创收渠道单一,扶贫方式方法单一,在实现"三保障"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项目投入上还有差距,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我县受各方面条件限制,缺乏建设主体和优秀人才。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健全产业体系
坚持产业扶贫与产业区划、规模和现有基础相统筹,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强社会化服务,引导特色农产品走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道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的发展,加快推进贫困乡村提升工程;推动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多元化发展,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对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
(二)切实解决突出问题
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严格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长效的因病返贫预防机制。做好易地搬迁的后续帮扶工作,重点强化搬迁户后续扶持措施,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同步谋划、同步建设和同步推进。
(三)继续深化作风建设
切实减轻基层扶贫工作负担,杜绝重复无效的调研和"表
格"创新;严格监督检查,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加强驻村
指导和扶贫干部培训;建立政策激励机制,提高基层组织和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并重,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力度,增强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明确"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具体要求,稳定后续帮扶政策措施;实施动态管理,积极预防返贫;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非贫困村的脱贫帮扶体系,确保脱贫攻坚全覆盖;加快建立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激励机制,确保山区有人才、留得住;尽快研究减贫长效机制,为脱贫摘帽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障。
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视察报告
网络
视察报告 乡村振兴 人大工作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召开了由特色产业企业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和部分乡镇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围绕"关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议题,深入讨论研究,广泛征求意见。7月16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又带领由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实地进行视察并再次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经营、社会服务、政策支持"三大体系",不断巩固和提升脱贫工作实效,统筹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彰显特色
充分发挥我县"农"字招牌作用、积极挖掘"特"字带动潜力、不断打造"商"字专属品牌。初步形成了"南部林药茶,
中部猪羊鸭,北部粮果虾,产业旅游加"的产业发展格局;培
育出优质稻米、茶叶、油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林果、蔬菜、蜂业等九大主导特色产业;打造了"山信大米""长园茶油""其鹏茶叶"等多种"产业树"品牌和万亩林果基地、万亩茶叶基地、万亩苗木基地、万亩油茶基地等龙头产业示范点。同时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加快融合发展,创新驱动
一是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采取股份带动、合同带动、托管代养等方式把千家万户自主经营变为有组织、有分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了企业和合作社壮大、群众增收的多赢局面。二是大力发展再生稻、功能稻、粳稻和稻渔、稻鸭等多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推进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三是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和网上直播销售。目前,全县电商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年销售额7亿余元。四是积极推进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建设,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整合全县各类资源要素,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规划打造休闲体验服务区、高端民宿餐饮区、红色文化展示区和养生保健康养区等乡村旅游板块,着力形成全域旅游生活圈和乡村振兴示范点。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保障
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注重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着力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22)》以及《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正在抓紧起草制定中,通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逐步制定完善,积极搭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同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确立的特色产业全部交由处级领导牵头实施。积极开展农村电商和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整合各类资源,依托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推动特色产业向纵深发展。
二、存在问题
1、缺乏主导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
我县自然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品类众多,但每个产业都没有真正做大做强,缺乏主导支柱产业,且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在我县仍然占主导地位,部分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受市场行情、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也很难与农户实现"合作共赢"。
2、产业发展规划不力,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近几年我县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意
见,但规划制定后没有强有力的引导和组织实施。同时,政策
支持力度也不够,财政投入不足、奖补较少。产业发展投入主要还是依靠种养大户自筹资金,少量的财政奖补长效机制不健全,激劢效果不明显。
3、区域品牌少,生产标准和质量体系不健全
虽然近年来我县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但能叫响市场的品牌数量少、规模小。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竞争意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都被其他县区抢先注册了商标。同时,部分农特产品缺乏质量标准、统一标识和包装,给电商销售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传统优势产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一直停留在农户分散种植和自主经营的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和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传统的板栗、桑蚕、木耳等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的发展。
5、缺乏劳动力和现代科技的支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我县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同时很多种养产业都还依靠传统经验和技术,缺乏技术指导,产业效益低。
三、工作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人才支撑
着力加大宣传力度,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微博、微信
等新媒体通过制作宣传片、实景演出、召开产品推介会等方式宣传推介特色产品,树立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典型,打响特色品牌。制定招才引智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号召本土专业技术人才投身产业发展,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2、搞好发展规划,完善激励机制
应因地制宜,根据资源优势,结合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市场需求、消费习惯、产品特性、运输贮存、加工等综合因素,确定发展适合我县的特色产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实施。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激励和长效机制,制定每个产业具体的奖补措施,激发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3、培育经营主体,强化示范引领
应积极培育能人、发展家庭农场、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引进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由他们采取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产业发展。这样既让群众有一定的收入,也消除了无发展资金、缺乏技术、承担销售的压力。不断强化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群众投身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4、加大品牌建设,健全质量体系
力推"山信大米""长园茶油"等本地品牌创省优国优,
更加注重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
知名品牌。形成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个品牌格局,引导特色农产品向领军龙头企业和拳头品牌集中。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认证,统一质量、标识和包装,强化市场准入,畅通销售渠道。
5、加强基础建设,推动三产融合
加快旅游景区的规划、整合、提质进度,优化配套功能,提升接待和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特色产品、旅游纪念品集散中心建设。加强和完善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效能和附加值。
6、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招商力度
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整合各类资源,将相应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产业发展聚集,采取对口帮扶、服务企业直通车等方式向产业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另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农产品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企业、国内大的销售平台融入到我县特色产业发展中来,以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18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队,相关委办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视察组,先后深入城关中心敬老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地,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同时,委托乡镇人大对辖区内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养老现状、存在突出问题、建议对策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养老事业发展,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全县中心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稳步推进我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已建成县福利中心及乡镇中心敬老院等公办养老机构6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39个,幸福大院19个,配套床位1560张,配备专兼职管
理人员177人,购置活动器材和设施1180套。二是居家养老模
式稳步推进。建立65岁以上老年人服务台账,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向高龄老人、低保困难老人发放爱心助老卡,充分利用村(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功能,多措并举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探索和实践灵活多样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了我县居家养老服务的新亮点。
(二)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上得到保障。严格落实了安全管理、医疗服务、膳食营养等11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日常养老服务。同时,确定"生活照料、卫生保洁、就医陪护、饮食和辅助管理服务"4类购买服务内容,有效提升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二是分散供养人员生活得到保障。今年以来,县政府向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医疗保险、养老金627.96万元,对农村90岁以上高龄老人按政策规定报销常见病、慢性病门诊药费,对65岁以上老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免费体检,有效保障了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三)养老模式不断探索完善
一是划片式集中供养。全县公办养老机构划分为三片,基本使各辖区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就近供养,探索形成了集中财力人力资源,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集中供养新途径。二是创新养老模式。按照"政府保障、村级主办、社会参与、群众互助"的原则,建成满足老年人吃饭、娱乐、休闲等基本要求的
幸福大院、日间照料中心,逐步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并兼顾了农村老年人离不开家乡、离不了耕种的情怀,发挥了养老保障的基础支撑作用,为全省推进乡村养老,完善乡村治理创新了新模式。三是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机制。县中医院与县社会福利事业服务中心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乡镇卫生院与公办敬老院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对老年人开展义诊、体检服务,为养老服务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保障。
(四)养老服务支持保障比较有力
一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514万元,建成中心敬老院、城关中心敬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为全县5个养老服务机构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县社会福利事业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投资128万元为全县139个日间照料中心购买活动器材和设施。为全县6所公办养老机构购买社会服务人员17人,积极探索依靠社会力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新模式。三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为机构供养人员的安全措施提供保障,投资2.12万元为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县委、县政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综合考核内容,有力推动了养老事业健康发
展。
二、存在问题
虽然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和问题。
一是养老服务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我县乡镇敬老院虽为公办养老机构,但服务人员普遍学历低,待遇低,年龄偏大,服务水平低,跟不上养老服务多元化的需求。
二是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社会和民间投资兴办养老设施的积极性不高,鼓励支持兴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
三是养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县养老机构规模小、档次低,服务范围窄,内容单一,因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致使个别敬老院入驻率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在鼓励多元投入,建设养老服务机构上积极探索
建立公平、公正、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机制,探索运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元化资金投入的方式,建办养老服务机构。县政府要鼓励县、乡、社区医院向养老护理服务延伸,着力推进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要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全县老年人电子档案,引领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互联网+服务"模式,开启养老服务新局面。
(二)在购买社会化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上再拓展
上一篇: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