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材料合集26篇,含典型经验、理论文章、工作纪实、工作总结、调研报告等(第3/6页)
在"帮"上求突破,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深入群众,实现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有哪些需求,就提供哪些服务。"始终把化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忧心事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落脚点,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现实需求。结合"三问"做好"供需"结合,搭建志愿服务项目库和需求库。主动征求群众的诉求和意见,不断丰富志愿服务"菜单"。同时建立健全需求对接制度,做到精准服务,为群众的"需求侧"和文明实践"供给侧"
架起桥梁。
文艺播种,"乐"出村民的幸福欢悦
依托"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围绕春节、元宵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等节日主题,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到汇演节目中,在说唱中细数变化、讲述新时代故事。同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经典诵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以实践站(所)"搭台"、基层群众唱戏"的做法,让广大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角。在"乐"上做文章,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把"送文艺"变为"种文艺",为基层群众带去高品质的精神"享受"。通过文明礼仪、中华传统美德、移风易俗、卫生环保常识、交通安全知识的文艺宣传,群众的素质大大提升。同时还依靠村级实践站所建起了合唱队、健身队、腰鼓队、器乐、太极拳等各类居民活动团队,强化催生群众的文体活动创编能力,极大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邻里之间的交流多了,亲情氛围更加浓厚。
创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样板
人因思想而伟大,国因思想而强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也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战略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来,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要工程来抓,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创新局。
让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走进基层、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群众,是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去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有关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工作,强力推进,截至10月底,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167个,实践站3261个、占行政村居总数的83%。今年以来,已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方面志愿服务活动7000多次。然而,对标中央、省委要求,我们仍有问题不足,必须不断总结
提升,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推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往实里做、
往深里走,在探索工作路径、推广成功经验上下功夫,在进村入户见人走心上下功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创出经验、走在全省前列。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既是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更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一职责决定了它是统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动作、重要抓手,是文明村镇创建的必要条件、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围绕这个定位来谋划安排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要准确理解把握好新与旧的关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是新瓶装旧酒,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把文明村镇创建、农村环境面貌和移风易俗等工作有机整合,是对过去工作的延续和提升。要准确理解把握好虚与实的关系。更加重视思想强农,通过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抓好社会风尚建设,注重思想政治引领,不断提高群众思想政治觉悟,提升文明素养,展现良好精神风貌。这也是我们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任务。要准确理解把握好创建活动与文明实践的关系。把文明实践有关要求融入到文明村镇创建中,用文明实践引领文明创建,通过创建活动促进文明实践。
建是基础,用是关键,建设就是为了发挥作用。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要延伸到哪里。作为一项全新课题,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无既定模板、无标准答案,"工
作见实绩实效"成为"答卷"精彩与否的重要评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对应群众需求,充分利用好实践中心、所、站,规范做好"规定动作",创造性展示"自选动作",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形式,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上想新办法,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作用上有新进展,在统筹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上有新突破,在精准化常态化做好群众工作上拓展新途径,在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有新成效,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力戒形式主义,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委工作部署要求,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建设路径,着力打造一批实践中心建设先行点、示范点,力争年底前实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另一方面,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积极破解体制机制方面的难题和障碍,真正把队伍建起来、阵地用起来、活动搞起来。要与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单位评比、意识形态紧密结合,把志愿服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探索建立宣传文化系统,文明委成员单位两个层面的工作责任分工机制,按工作成绩兑现奖惩;要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持续不断的社会宣传态势;要对接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
中心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交流互动,资源共享,让"两个中心"互补优势,同频共振。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着力整体统筹工作内容、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科学统筹调配资源、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际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
放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构成功能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一种兼具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构成性中心",既是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性中心,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的物质性中心。如何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社会和民众的"构成性中心"作用,形成相对于其它类型公共空间的竞争优势,使其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占据中心地位,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现实课题。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构成功能,必须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构成"路径,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资源、要素、条件方面的组织优势。
凸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意识形态性。
各级建设和管理主体应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本质和导向,在设计、建设、营造、实践等环节中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彰显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要功能为指引,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计的主流意识形态内涵、导向、表征;以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和形式创新为突破口,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全过程、
全细节;以主流意识形态符号、意象、事件为营造手段,增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传播力、引领力、教育力;以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为载体,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各类日常实践活动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亲近性、体验性、生活性。
强化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价值的空间关系。
通过市场手段带动文明实践空间的建设,将主流意识形态空间规划与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以经济关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逻辑与价值,在经济活动中融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建构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空间秩序,消除文明实践空间与商业空间、休闲空间等的隔阂对立。以文明实践空间质量和数量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科学划分和定位国家、县、乡镇、村四级生产主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生产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能。
构建系统化的文明实践空间体系。
从现实来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散布于城市和农村基层社会中,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节点网络。因此,要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题和内容为逻辑主线,在科学合理布点的基础上,统筹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节点性空间,对相关空间进行整体性、连续性、网络化的改造,使同一地区、相近主题的文明实践空间相互联接、串联集聚,形成"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空间群。
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治理能力。
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层面而言,要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宏观研究和顶层设计,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规划能力、研判能力、指导能力、支持能力。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建设和管理制度,因时制宜创新方法和手段,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进程,尤其是提升以文明实践志愿制度、乡风民俗制度、道德建设制度等为代表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体系化、精准化、实效化,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强起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专题"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中,总书记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为遵循。我们应该在深学细照笃行中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把握时代内涵,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强起来。
领悟文明实践战略性思想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近年来,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党的群众工作落地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为此,我们要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来抓,严格遵照中央工作部署要求,持之以恒地推进相关工作落实、责任压紧,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
把握文明实践关键处要害处。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以县域为整体,以县、
乡镇、村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充分认识群众需求多样性与实践服务局限性的矛盾;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与文明实践的渐进性的矛盾;党委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度不够的矛盾。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以持之以恒,用心用力,聚焦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按需施策,精准发力,丰富载体,用心服务,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
感。
展现文明实践高水平高质量。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高水准,我们应该带着感情,怀着使命,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为此,我们既把握原则要求,又坚持因地制宜,既发挥特色优势,又补齐短板弱项,探索完善"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勇于创新创造,闯字当头,干字当先,力求形成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路径模式,努力打造文明实践的全国范本。
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平
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年是精神文明创建集中检阅年,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深化思想认识,强化政治担当,锚定目标要求,明确工作举措,狠抓任务落实,着力推动我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充分认识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向前进。我们要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顺应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文明城市创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
伟大创举。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以城市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广西来说,要实现"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目标,就要不断加快城市发展,持续推动社会进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其测评体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内容,突显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构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社会环境、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明城市创建已经成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展现出新气象,焕发出新活力。新时代的文明城市创建,要将我们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有效落实并具体体现到城市发展中,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创造新时代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文明城市创建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内
容。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建设。党的
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
力在多个领域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其中城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维度。新时代的文明城市创建,要将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在实践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化城市依法管理依规治理,更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和智慧化水平。
文明城市创建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
载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战略目标,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民文明素质决定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高一分,城市的形象就美十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抓住文明城市创建这一龙头工程,以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当前,我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与日俱增,但是城市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就会随之自然提高。《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新时代的文明城市创建,
要在创建过程中突出道德要求,充实道德内容,使人们在改造
城市环境面貌的同时,培养现代文明意识,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形成良好文明习惯,带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深刻把握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发展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就是要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
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创建,既要见事见物,更要见思想见精神。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就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引领全体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汇聚建设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目标的磅礴力量。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让道德模范、八桂楷模等先进典型,以及各行各业涌现的"最美人物"成为城市文明的精神脊梁,使文明城市成为市民文明有礼、人际关系和谐、公共秩序井然、社会风尚良好的标杆。
建设文化厚重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创建,要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既注重塑造
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又注重历史传承,丰富城市文化内
涵。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彰显城市特有的气度风韵,需要把丰富文化生活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市民的文化需求。
建设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创建,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营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以民生为本,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题中要义。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创建,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使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休闲、健身、游憩的公共空间,积极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空间的需要。要完善好人民群众对城市
治理的表达机制、参与机制、监督机制,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
务水平和质量,建立和谐、稳定、团结及人民群众满意的城市社会关系。
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要成为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当前,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步入守正创新、深化拓展的新阶段,我们要主动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思想引领方向、以理念促进发展、以文化提升内涵、以创建造福群众,真正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推动我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以新思想新要求引领城市发展方向。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任务,需要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要求作为引领。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定盘星、主心骨、压舱石,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暨2020年自治区文明委全体会议工作部署和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的指示要求,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大力推进。要认清形势任务,始终保持毅力和定力,把创建工作与当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在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确保创建质量上下功夫,
努力提升我区城市发展水平。
以新发展理念完善城市创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创新。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既要抓城市的建设,还要抓城市的管理;既要抓经济发展,还要抓民生改善。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治理手段、治理方式、治理理念的创新,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数字化水平,努力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转型升级目标奋进;要推进精细化社区治理模式,引导更多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决策、反映城市治理问题、监督城市治理工作,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到楼栋、到居民户,形成良好的城市社区治理格局;要突出文明城市生态价值,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需要,积极打造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线、生态线、景观线,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在塑造壮美山水城市形态中,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以独特优势资源铸就城市内在之魂。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聚集地,其蕴涵的文化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城市自信的向心力,也是城市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城市建设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西作为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
地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边关文化和山
水文化,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我们要将传承繁荣城市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和涵养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壮美广西。要以文兴城,充分挖掘和运用好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好"壮族三月三"民族特色品牌,孕育好山水融合的八桂山水文化,铸就广西特有的文化形态,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要以德润心,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良好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要以文惠民,努力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探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直接入户新方式,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建设好、守护好共有精神家园。
以创建为民思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要把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自觉自愿参与创建活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文明城市创建既要结合"抓六保、促六稳"要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助力地摊经济、夜市经济正常运行,又要配套完善设置引导、定期保洁、纠纷处置、安全防护等机制,助力经济复苏,保障群众收入。人以
城为"家",城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文明城市创
建的目标所向。要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让城市建设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带动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新时代文明实践关键要走好群众路线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用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夯实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助推乡村振兴。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走好群众路线,聚焦农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他们追求幸福、快乐、满意的具体事情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要尊重群众。
只有尊重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对群众没有感情,哪怕给群众送去钱物,群众也不会满意。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技能等活动,只有围绕群众,尊重群众,与群众同站一个屋檐下,同坐一条板凳上,谦恭对待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和群众交朋友,推心置腹和群众做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才有血脉相通、骨肉相连,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要依靠群众。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凝聚群众的力量。毛泽东说:"依靠
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方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注重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群众实践参与相结合,志愿者接单与群众点单相衔接,做到活动让群众点单、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让群众在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欣欣向荣,永葆生机。
第三,要深入群众。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习近平说,不带着深厚感情去联系群众,就可能是"作秀"。如果那样做,老百姓心里是很清楚的。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放下架子,饱含深情走进群众,做到"身进、心进、情进",真下去、沉下去、融进去,一身土、两脚泥、接地气。宣讲党的政策,践行主流价值,活跃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等,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和喜好来设计活动菜单,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百姓零距离接触,倾听百姓心声,为百姓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