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平顶山市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7年平顶山市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平顶山市统计局2018-02-14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顶山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位次前移的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发展稳步前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自2008年、2013年分别突破1000亿元、1500亿元之后,2017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5.3亿元,比上年增加19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1.2、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前移6个位次。
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3.9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84.3亿元,同比增长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4.7亿元,同比增长9.3%,高出GDP增速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5%。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7:49.0:41.3调整为8.6:48.9:42.5,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1和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占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
1、农业生产稳定,粮食再获丰收。201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1.3亿元,增长4.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4.2万亩,同比下降1.6%。粮食总产量160.3万吨,同比增长0.3%,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份。其中,夏粮总产量89.8万吨,同比增长4.3%,再创历史新高。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达29.1万吨,同比增长2.4%,禽蛋产量9.7万吨,同比增长1.6%。
2、工业经济稳中有升。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前移7个位次。
增长面持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增长面达到71.8%。主要行业增势良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增长21.3%,金属制品业增长38.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1%,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力军。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2017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1%,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3、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94.7亿元,增长9.3%,增速分别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高4.9、1.4个百分点,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58.1亿元,同比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72.0亿元,同比增长6.6%;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66.5亿元,同比增长8.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3.0亿元,同比增长7.1%;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7.2亿元,同比增长25.0%。
(三)三大需求拉动有力,经济运行质量提升
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全市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1、投资快速增长,增速领跑全省。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5.2亿元,同比增长12.3%,较上年提升4.2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1、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前移16个位次。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分别为189.5亿元、629.4亿元和752亿元,同比增长16.7%、-1.7%和25.2%,第三产业投资实现了高速增长;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2.1:40.1:47.8,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升5.0个百分点,"三、二、一"的投资格局加速形成。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全市基础设施投资381.6亿元,同比增长41.8%,高出全市投资增速29.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占全市24.3%,在当前市场需求不足的环境下,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力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201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5.5亿元,同比增长12.6%。商品房销售面积3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6%。
2、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消费升级态势良好。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4.5亿元,同比增长12.0%,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前移5个位次。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25.9亿元,同比增长11.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38.6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城镇增速1.7个百分点。按限额以上单位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12.3亿元,增长10.9%;餐饮收入29.2亿元,增长10.5%。基本生活类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全年粮油食品类增长14.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7%,日用品类增长15.9%;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34.1%,书报杂志类增长19.3%。
3、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7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36.2亿元人民币,占省定目标的121.0%,同比实现增长19.5%,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完成30.8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居全省第4位;进口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5.4%。从进出口商品来看,纺织品、钢铁、机电产品为全市外贸进出口的主要产品。其中,纺织品出口11.2亿元,同比增长17.0%;钢铁出口7.3亿元,同比增长21.0%;机电产品进口、出口4.2、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4%和73.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亿元,同比增长128.0%。
(四)三大收入稳步增长,质量效益有所改善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化,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口袋"收入稳定增长。
1、财政收支平稳回升。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7.5亿元,同比增长11.3%,较上年提升6.2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9、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提升6个位次。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6%,占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17.5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八项支出同比增长15.8%,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
2、企业收入平稳增长。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26.5亿元,同比增长16.4%,较上年提升10.5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有所下滑,实现利润总额124.5亿元,同比下降12.7%。全市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4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个行业下降,其中,煤炭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大行业利润较多,合计实现利润40.2亿元,拉动全市利润增长12.7个百分点。
3、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9625.1元,同比增长9.3%,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前移16个位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222.2元,同比增长8.7%,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全省0.1、-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前移两位。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GDP增速1.2和0.6个百分点,居民的"口袋"更加充实。
(五)经济运行环境稳定,发展活力得到改善
1、金融市场增速趋缓。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542.1亿元,同比增长11.6%,涨幅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15.2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26.5亿元,同比增长8.6%,涨幅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357.3亿元,同比增长8.0%。
2、市场物价温和上涨。201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8%,涨幅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8大类商品价格呈现"七升一降"态势,除了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1.9%外,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7大类商品价格呈现0.5%-5.5%不等的涨幅。
3、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1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到100%,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困境儿童参保率达到98%,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534套,完成计划的116.6%,货币化安置2518套,完成计划的108.4%。
二、全市经济运行的特点、亮点
(一)绝大多数指标顺利完成计划目标任务。从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来看,除了规上工业增加值未完成目标任务外,其他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年初制订的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高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高于年度目标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低于年度目标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3%,高于年度目标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高于年度目标1.0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3%,高于年度目标6.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3%,高于年度目标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高于年度目标1.2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全市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进的势头得到一定的保持,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好,超过了全省平均增速。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自2009年以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结束了自2010年以来连续低于全省的状况。从经济发展内在质量和增长趋势上来看,稳的格局更加巩固,进的态势更加明显,为全市综合实力重返第一方阵夯实了基础。
(三)主要指标增速位次同比大幅前移。2017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名均实现大幅前移,多数指标位次达到2009年的新高。其中,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第11位,前移6个位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8位,前移7个位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位,前移16个位次;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9位,前移5个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9位,前移6个位次。
三、全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新兴动能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全市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的内生韧劲不足,缺乏较强支撑动力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当前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能源、原材料行业市场回暖、产量增长、价格上涨的基础上,而近期原煤、精煤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有所波动,效益改善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兴动能目前难以有所突破,后劲不足的隐忧犹存。二是低基数效应支撑力逐步削弱。当前全市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建立在多年来低基数、低位次基础上的增长,相关经济指标的回升是低基数效应的弱势回升。随着低基数效应逐渐消退,预计2018年相关指标增速会有所回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增强。
(二)经济向好势头有所减弱,保增幅保位次存在较大压力。一是部分指标增速逐步回落,经济增长缺乏全面有力的支撑。年底,全市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现回落态势,部分指标回落幅度较大,其中,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均为年内最低值,向好势头减弱,全市经济稳增长的任务依旧繁重。二是领先优势不稳固,与"追兵"的差距不明显。全市GDP增速(三个省辖市并列第11位)比周口市(第14位)多了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速(第8位)比开封市(第13位)仅多了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第1位)与焦作市(第8位)差距只有0.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平顶山市与其他5个省辖市并列第9位;在经济稳增长阶段,各省辖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的差距不大,指标增幅的"小变化"就可能带来位次排名的"大变动",因此,全市保增幅保位次的压力仍然较大。
(三)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转型升级压力加大。一是涉煤产业、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上升。2017年,全市涉煤工业完成增加值占比为34.7%,同比提升7.6个百分点;能源、原材料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的66.1%,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二是非煤工业、高成长行业、装备制造业比重下降。非煤工业完成增加值占比为65.3%,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六大高成长行业完成增加值占比为29.4%,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占比为18.9%,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占比31.5%,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3.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平顶山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经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发展的格局尚未得到有效改变,全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转型升级压力有所加大。
2017年,平顶山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平顶山综合实力重返第一方阵的起步之年。全市要立足新时代,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内需,抓好政策落实,释放政策红利,增强发展信心,全力以赴晋位次、争上游、走前列,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重返第一方阵,谱写转型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