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建理论-30篇(第21/43页)
当前,我们追求的梦想是最为宏大的民族复兴梦想、我们进行的斗争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面对前进路上的重大困难与重大挑战,提高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的战斗力,就必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广大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真正提高政治判断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才能真正提高政治领悟力,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才能真正提高政治执行力,做政治上的老实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力量所在。诚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践的理论,必然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领导干部既要自觉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本大源、源头活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要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潮头,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维度来看,这一科学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它直面并深刻回答了"三大时代课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升并深化了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扩充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等,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一个视野宽广、意蕴深远、系统完备、严整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中国的",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脚踏中国大地、扎根中华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也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无比广阔的人民群众基础。
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理论修养,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就在于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与忠实践行者。
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理论
发表时间:2023-03-13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理论的重大原则和关系,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有历史来源的,要搞清其"从哪里来",就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来源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来源于无数仁人志士的苦苦求索,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承担起的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紧连在一起的,必须"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包含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步步走来并全面深化发展的。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由此"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由此"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由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正是在沿着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现出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图景。
在这一历史进程的主线上,我们党始终有着清晰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今后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原则性,一方面要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另一方面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从战略安排上看,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也是逐步深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定地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前进,为此一开始就按照一个一个的五年计划(规划)和一段一段的远景目标设想,逐步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逐步朝着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尽管我们最初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但走向"现代化"的目标是确定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比如1964年,在研究第三个五年计划过程中,我们党就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再用15年时间,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由此开启了我们党用"两个十五年"、按"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更高起点上提出了新的"两步走"战略,确定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