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建文稿-39篇(第4/36页)
之后提出"四个发展",即"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紧接着列举了十大新成就,用了十个"五年来"概括。五年来,我们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五年来,我们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稳步向前;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面貌发生了人民期盼的可喜变化;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五年来,我们全力防范各种风险挑战,保持了首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来,我们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
过去五年的成就有精确的数据作支撑,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拆除违法建设超2亿平方米,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两个万亿台阶、突破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在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方面,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3.1%。
十个"五年来"是十大新成就。另外还有一个"五年来"不是作为主题句的开头,而是段落的开头。五年来,我们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等等。这里主要是在总结过去五年首都在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方面的成就。另外还提到,我们坚决打赢多轮聚集性疫情歼灭战,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首都安全。
为什么取得这十大成就?接下来就是经验总结,提到三个"结果","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巨大关怀的结果""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各兄弟省区市、社会各界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之后提出"七个必须":一是必须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一切工作都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事;二是必须牢固坚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定向标,自觉从国家战略要求出发来谋划和推动北京自身发展,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三是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首都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四是必须大力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用足用好中央支持北京各项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增添红利,以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活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五是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六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统筹兼顾,站位要高、做事要实,当好"施工队长",讲究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北京落地落实;七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同时总结了五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服务"水平与党和人民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二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治理"大城市病"任重道远。三是在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和疏解减量背景下,创新发展动能仍然不足,高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四是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五是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和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正风肃纪反腐任务依然很重,党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二章是未来五年的规划总章,标题是"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我们要掌握的是"掌舵领航"和"科学指引"。"掌舵领航"指"新征程上,为我们掌舵领航的,就是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指引"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提出"一个目标"和"一个根本任务"。目标是"归结起来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更多生动实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根本任务是"新征程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四个内涵。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新时代首都发展,根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首都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生活幸福;新时代首都发展,标准就是首善。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首都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我概括为"1+7",即一个总目标和七个"提升"。一个总目标是:"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强化,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改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七个"提升",包括首都功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生态文明显著提升、首都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党的建设水平显著提升。"1+7"的奋斗目标立足首都职责和发展实际,坚持稳中求进,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保持基本一致。未来经过努力,这些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报告的第三章至第十一章分别对应七个"提升",是未来五年的重大举措。
第三章标题是"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全力做好政治中心服务保障,二是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三是着力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水平,四是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五是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这个部分对应的是"首都功能显著提升"。
第四章标题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八方面内容。一是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二是高标准推进"两区""三平台"建设,三是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四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五是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六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八是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个部分对应的是"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第五章标题是"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二是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三是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四是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这个部分对应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第六章标题是"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二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三是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四是深化接诉即办改革。这个部分对应的是"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第七章标题是"持续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四是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五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个部分对应的是"生态文明显著提升"。
第八章标题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三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四是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个部分涉及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九章标题是"科学把握超大城市治理规律,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深入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这个部分对应的是"首都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第十章标题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二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三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四是积极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这个部分涉及的是首都安全稳定。
第十一章标题是"全面加强党对全市各项工作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包括九方面内容。一是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二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三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四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五是积极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六是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七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八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九是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个部分对应的是"党的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报告的结束语是这样的: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的宏伟事业。我们要把使命铭记在心底,把奋斗写在征程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坚定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共同开创首都北京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而不懈奋斗!
报告的结束语铿锵有力,催人奋进。
二、关于新时代首都发展历史逻辑的几点体会
(一)首都发展与历史进程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为我们提供科学指引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旗帜、方向、信仰。""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来看一下首都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关系。首都发展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行的。报告中多处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如第一章在讲冬奥会的历史意义时提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二章在讲新时代时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又如,"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同样要一马当先、走在前列,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入新时代,首都北京与党和国家的命运更加紧密相连,首都功能作用愈发突显,这些表述体现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首都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逻辑关系。
我们再看一下首都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报告中的高频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是今后五年首都发展的宏观目标。无论是报告的题目、大会的主题,还是第一章提到的"四个转向"和"四种发展"都紧密贴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第二章提到"今后五年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谈到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时提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谈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又提到"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报告的结束语呼吁"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而不懈奋斗"。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新时代首都发展,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谱写的首都新篇章。
(二)首都发展与历史阶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都"与"城"的关系。报告紧紧围绕首都的内涵与功能,多次阐释"都"与"城"的关系,表明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的坚定决心。比如,第一章提到的"四个转向"中的第一个转向就是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
报告对北京的表述形式有如下几种:首都、大国首都、首都北京、北京、京师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首都"这个词。不同的措辞方式体现的就是"都"与"城"的关系。比如,"大国首都风范和城市魅力更加彰显",前半句讲"都",后半句讲"城"。再如,"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最大市情就在于是首都"。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论述"首都功能的发展"时,报告提出"进一步处理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辩证关系,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布局和推进'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
其次,我们要明确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历史脉络。新征程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新时代首都发展始于党的十八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是深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生动实践。
报告为我们缕析了首都经历的首都建设、首都经济、首都发展三个阶段。首都建设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首都经济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首都发展是从新时代开始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符合当时发展需要的目标,首都建设时期,我们的目标是"提升首都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水平";首都经济阶段,我们的目标是"探索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新时代首都发展时期,我们的任务是"牢牢守住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更好履行首都职责和使命,实现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发展、首都的高质量发展、首都的新发展,使北京的建设发展更加符合党和人民需要"。
认清首都工作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牢固确立首都发展的理念,深入把握首都发展的内涵,增强以首都发展统领新时代首都工作全局的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首都发展与首善传统
报告强调首善标准,明确未来五年首都发展的重任,即在全国起表率作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报告在不同段落使用了"首善、率先、示范、一马当先、走在前列、代表性、指向性、立标杆、树旗帜、首都样板"等字样,体现了新时代首都发展在全国要起表率作用的历史使命,到具体任务上就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时代首都发展,标准就是首善。报告中引用的"建首善自京师始",出自《汉书·儒林传序》。原文是这样的: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这段话是学官公孙弘向汉武帝的建议,共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重视学校建设,二是要将京师建成首善之区。他认为,京师地区的教化能在全国范围内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虽然这里的"京师"指的是西汉的都城长安,而非北京,但是对首都的首善要求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政治理念。
京师首善传统由来已久。清朝定都北京,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我们可以在多位皇帝的谕旨中看到对京师之地的首善要求。比如,雍正元年,雍正皇帝指出:京师首善之地。关系尤重。这句话的意思是,京师作为首善的地方,对于整个国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雍正四年,雍正皇帝指出:况辇毂之下。首善之区。尤当整饬化导。以为万邦之式。这句话的意思是,京师北京作为首都,同时也是首善之区,应该进行整顿,成为其他地区的模范和样板。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指出:京师首善之区。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指出:京师为首善之地。乾隆年间在国子监新建辟雍,乾隆皇帝撰写《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记》以纪念此事,并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在高大的石碑上,矗立在辟雍前东西碑亭中。碑文内容显示了清朝对京师地区教化示范作用的重视。碑文的内容是这样的:兴学之源。綦要于国学国学者。天子之学也。天子之学曰辟雍。诸侯之学曰泮水。北京之国学。自元历明。以至本朝盖五百余年矣。有国学而无辟雍。名实或不相称焉。虽有建议请复。以之水而格部议。至今未复。癸卯春。始有复建之谕。甲辰冬。乃观新工之竣。将于乙巳仲春。行释。奠礼。遂临雍以落成焉。夫北京为天下都会。教化所先也大典缺如。非所以崇儒重道。古与稽而今与居也。这段话体现出首善之区教化为先的要求。
(四)首都发展与历史文化
这部分重点围绕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展开。报告提到"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内容,条目清晰、内容丰富、指导性强。"办好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首都红色文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区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坚持'老城不能再拆了',深入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创新开展文物腾退保护与活化利用。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统筹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建设,创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繁荣首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网络视听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办好北京文化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活动。"这段表述紧紧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体现了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四个文化建设。
我们来回顾一下北京市第十一次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中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论述。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大力弘扬践行'北京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时代精品,努力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把首都建设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善之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标志性城市,在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大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保护历史文脉,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努力使北京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通过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是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使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表述更加明确、更加具体,使具体工作更有抓手。报告紧紧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同时在内容上也呼应了2020年出台的《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近几年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名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文明城区创建、香山革命纪念地修缮保护、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修缮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轴线申遗、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书香京城"建设、"博物馆之城"建设,等等。
2022年7月25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召开,揭晓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第二件大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大红楼成为首都红色新地标;第三件大事,琉璃河遗址考古新发现见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第四件大事,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快车道";第五件大事,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京召开;第六件大事,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盛大开园;第七件大事,8K超高清电视频道开播;第八件大事,《觉醒年代》《长津湖》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精彩呈现;第九件大事,北京文化产业新业态迸发新活力;第十件大事,"书香京城"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深入人心。
这十件大事给我们展现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的成就。下面就"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快车道'"简单说几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一般认为,北京传统中轴线肇始于元朝,成型于明朝,完善于清朝,发展于近现代。这条空间轴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约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距今已有750余年的历史。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的传统,包括14处遗产点,分别是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北京中轴线体现了古代王朝的国家礼制观念,呈现出敬天法祖、择中立国、崇尚中和等中华传统文化观念。深入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是北京老城保护的"一号工程",也是未来五年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高度重视政治性、引领性、人民性,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阐述了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内涵,绘制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体现了人民的期盼。报告从首都发展的实践中来,从调查研究中来,高屋建瓴、科学谋划、掷地有声。
杨伟东: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2-08-29
大家好,今天讲授的主题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一个坚持"当中的第十一个坚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且对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既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