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组织部部长2022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党课讲稿、经验材料-251篇(第28/5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216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73分钟。

健全从严管理机制。坚持越是重点培养越要重点管理,实施干部管理监督"双促进工程",制定从严管理年轻干部"十条意见",促进履职尽责,促进健康成长。坚持抓早抓小。发挥组织部门、单位、社区优势,多渠道了解掌握年轻干部对上对下、人前人后、八小时内外情况,整合组织、纪检、公安、信访等部门日常监督信息,发挥大数据预警功能,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年轻干部,及时"咬耳扯袖"、提醒纠偏。开展专项查核。每年组织正科级年轻干部全覆盖填报个人有关事项,定期检查请假报告、外出备案等制度落实情况,增强年轻干部规矩意识,对未如实填报个人事项、离汉未报告的年轻干部作出严肃处理。实行导师帮带。安排能力强、作风好的老同志与新进公务员、选调生"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思想上帮、工作上带、业务上传,引导年轻干部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加强关怀激励。向新入职、新提拔、受处理处分的年轻干部制发温馨寄语"一封信",及时加油鼓劲,激发干劲活力。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坚持思想波动、岗位调整、工作变动、遭遇挫折、苗头反映等"五必谈",引导年轻干部有话找组织说、有难找组织帮。

河南省淮滨县委组织部张全林:以容错纠错激发敢闯敢干"精气神"

近日,《湖北省容错纠错工作办法(试行)》出台,标志着容错纠错工作在湖北全面启动。该办法在坚持严的主基调的前提下,旨在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励干部敢担当、敢作为,不乏亮点。办法明确,8种情形可容错,4种情形可免责,3种情形可减责,4种情形不容错,使容错纠错细化精准,更便于操作,既能防止"纪律松绑",又能预防"容而不纠"。

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有干部自身的因素在,但也有功利性导向作祟。如在各类攻坚克难工作的考核检查中,一张表没填好就可能处理人,一个问题没答好就会扣分,只看形式上的东西,不讲实际情情况,看似对干部要求很严格,实际上并无益于工作落实。一路下走来,就会形成"干不如看、看不如唱"的"洗碗效应"。你要看那些表格、痕迹,基层一线肯定会把精力放在做账上,你要揪住工作实效问出个子丑寅卯,那基层干部就不敢虚于应付。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认识到这一步,还只是表象,深层里还是一个推动工作的机制问题。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工作效果的多样性,干部有没有认真履职尽责,不能只看效果不讲过程。越是基础差、底子薄的地方,越需要大胆试、大胆闯,这就可能出现失误,还可能与检查考核的条条对不上标。遇到这类情况,怎么评价下结论?恐怕还得从实际出发,有一个容错纠错规范。真正让大胆干事的干部不吃亏、不受委屈,干部干事创业才不会瞻前顾后。

用好容错机制,重在划清边界、明确底线。有了容错纠错机制和操作办法,干部才能放心大胆谋事干事,有了铁律严管,干部才能干正事干好事。二者如鸟之两翼,是干部成就事业振翅高飞不可或缺的条件。容错不是个筐,啥都可以装。容错纠错之"错",并非指行为本身违法违纪,而是指干部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中由于主观上的过失导致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甚或造成一定损失,形成了否定性后果。弄清楚容错纠错之"错",才能用对用足这一保护性机制。

把容错纠错与严管有机衔接,是调动和保护干部积极性的关键。容错纠错工作办法的出台,明确情形,列出清单,为具体操作提供了实施把手。问责是纪检部门的职责,容错纠错主要由组织部门牵头。建立常态化沟通会商机制,对可能符合容错纠错情形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及时商定是否予以容错免责。常态化的沟通会商,不仅可以实现执纪问责和容错纠错之间的权力制衡,还可以有效防止执纪问责和容错纠错相互脱节导致制度"打"架,进而提升全面从严治党和激励干事创业的协同力。

威海经开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部长张国杰:画好政治素质"全息像"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第一位的素质,政治把关是选人用人第一位的任务。要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干部的政治表现,形成政治素质"全息画像",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用"广角"掌握一贯表现。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考察干部的过程,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要创新考察方式,改变传统考察工作时间短、数量多、任务重的情况,将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个人报告和组织面谈、内部监督与乡语口碑等方面统筹结合起来,多角度了解干部的政治素质。要用好谈话这个基本手段,不简单限定谈话范围、谈话时间、谈话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生活的社区居民、亲属、同学、朋友等意见,实现考察范围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全覆盖。做实政治素质反向测评,从正反两个方面共同发力、相互印证,切实把政治上的"两面人"辨别出来、挡在门外。

用"微距"强化精准识别。考察干部政治素质,不仅要看表态怎么样,更要看做得怎么样。要突出关键时刻,重点看干部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重大考验中的现实表现,在关键时、关键处、关键事上检验政治素质。坚持知事识人,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性、有原则地接触干部,着重观察干部对工作的谋划、对群众的感情、对名利的态度等,改变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接触干部的状况。注重一线考察,直奔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现场,看实实在在的情况,拿真真切切的"干货";通过列席民主生活会等相关会议,近距离观察干部的政治操守、党性修养、能力作风。

用"长焦"综合分析研判。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评价干部政治素质,不但看一时一事,还要看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一方面,延伸时间维度历史地看,把过去与现在的表现串连成线,从其一贯表现中分析其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悟。另一方面,扩宽空间维度全面地看,通过对条件、环境、工作实绩等客观因素和品格、能力、个人努力等主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足长远看发展;同时全面梳理巡视巡察、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等各方面情况,为考准考实政治素质提供有力佐证。

达州市达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成娟: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把人才振兴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在广袤乡村干事创业、施展才华,当好引领发展的排头兵,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乡村振兴呼唤人才回归。此心安处是吾乡,要大力实施"乡愁计划",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发挥亲缘、人缘、地缘优势,释放"乡愁引力",引导更多根在乡村、情在乡村、志在乡村的本土优秀人才反哺家乡、返乡兴业,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寻梦、寻根、寻己、寻机。树立回乡创业创新的先进典型,把镜头焦点对准他们,讲好他们的故事,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积极宣传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让本土人才看到家乡变化,感受到发展温度,提振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坚持从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本地大学生等群体选拔村干部,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充实驻村帮扶力量,推动乡镇年轻干部到农村发展一线淬炼,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前线建功立业。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打通城市智力、技术、服务下乡通道,依托校农合作、项目指导和名师带徒,培育孵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推动形成"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生动格局。

乡村振兴成就人才梦想。坚持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引进更多市场主体升级农村产业发展,打造一批高能级农创平台,承载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为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提供舞台。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找准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依托特色产业项目集聚人才,在项目合作、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发掘放大做强特色优势。完善乡土人才评价体系,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上升通道,支持和鼓励乡土人才参加职称评定,让他们真实触摸到人生出彩的机会。打造精准暖心的人才服务,积极为人才解决异地安居、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难题,让人才留得安心、干得顺心、生活舒心,不断增强获得感归属感。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政策,开展优秀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乡村技能竞赛等活动,搭建竞技交流、切磋成长的平台,营造尊贤重才、近悦远来的浓厚氛围。

保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颖:聚力机构编制保障助力人才工作腾飞

国无才不立,业无才不兴。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第一优势,从党中央到各地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重大任务、重要工程,千方百计搭建平台、筑巢引凤,想方设法招才引智、聚才兴业。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的"磁吸效应""改革势能""引流作用",在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配置好机构编制资源,对人才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聚力发挥机构编制"磁吸效应"

打造"人才高地"补齐"人才短板"

当前,"人才短板"成为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障碍,立足机构编制工作,要充分发挥编制对人才的磁吸效应,把各类人才吸引到保山,打造人才高地、人才沃土。

整合机构编制资源,打造引才"磁极"。由于传统观念和就业形势影响,"有没有编制?能不能获得编制?"成为各类人才选择就业地的重要条件,必须强化机构编制资源整合,形成编制"高地",打造吸引人才的"磁极"。盘活"内存"。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评估工作机制,结合各单位职责清单,对各系统机构编制运行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统筹清理"非技术""辅助性"编制,全面整合各系统内空编,优先向研发一线、技术一线倾斜,重点保障专业人才用编。收回"自存"。强化空编回收举措,对"小、散、弱"机构,严格按照机构设置标准原则,进行撤并整合;对空编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减一收一"的原则,将空编统一收回,实行集中动态管理使用,统筹保障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建立"库存"。结合人才工作实际,健全引进高层次人才编制保障机制,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拿出部分事业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库",专项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确保做到有人才必有编、引人才必配编。

强化机构编制管控,建立人才"磁场"。面对人才工作巨大的编制需求,必须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用有限的编制资源,建立人才"磁场",推动"以编引才、以才提效、以效减编"的良性循环。严格人才编制日常审批管理,加强进人计划前置管理、人员调动前置审批,准确区分"人才引进"与"单纯进人"的情况,堵住"不重效率,以人才工作为借口,单纯增编增职增人来推动工作"的形式主义,保留更多编制资源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严格人才流出消编制度,对调出、辞职、退休等人才流出情况,严格减员程序、办理时限,及时消编收编。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释放引智"磁力"。要通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多渠道、多途径释放引智"磁力",让更多高层次人才"智汇"保山、"智助"保山。深化周转编制管理。以实名制管理为支撑,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周转编制管理制度,着力破解人员超编与人才需求的"超需"矛盾,铺平招才引智的"最先一公里"。深化编制备案管理。在人才需求较大的教育教学、医疗卫生行业,积极推动"县管校聘"和"医疗卫生编制备案管理"工作。科学核定下达两大系统县域事业编制总量,将编制管理权限交由教育、卫生部门,增强两个部门人才引进自主权,为两大系统打通招才引智的"中梗阻"。深化人员总量管理。在教育教学、医疗卫生行业,大胆破除编制标准束缚,科学核定人员总量标准,推动人才规模化、批量化招引工作,破解"有编才有人、无编难进人"的引才困境,打通招才引智的"最后一公里"。

聚力发挥机构编制"改革势能"

激发"人才活力"破解"人才枷锁"

做好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关键在于激发人才干事动力、创新活力,核心在于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立足机构编制工作,就是要发挥其在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推进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势能",为人才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提供"后台"支持、"平台"支撑、"舞台"保障,全面激发人才活力、人才动力。

巩固党政机构改革,健全人才管理的"后台"。要以巩固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健全完善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后台",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围绕加强党对人才工作领导这一核心,加强对党委人才部门和政府人才部门的职能统筹,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人才议事协调机构,加强机构编制保障,推动议事协调机构职能运行更加顺畅、作用发挥更加高效。优化人才部门职能体系。聚焦人才管理部门"三定"规定落实情况,特别是职能职责落实、机构内部运行、部门协同配合情况,及时厘清边界、优化配置,推动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有机融合,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人才管理责任链条等。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搭建人才创业的"平台"。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强化创业创新载体的体制机制建设,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推进园区优化改革,搭建园区创业平台。加速推进保山产业园区、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陵产业园区、施甸产业片区、昌宁产业片区优化提升和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撤销工作,理顺园区的管理体制、职能体系、机构设置,夯实园区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基础,为各类"高精尖"人才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推进基层配套改革,搭建基层创业平台。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改革,细化行政管理"放权"、机构管理"放优"、人事管理"放宽"、财政管理"放活"、社会管理"放实"等改革措施,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基层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夯实各类人才基层创业的政策基础、体制保障。推进扶贫机构改革,搭建乡村创业平台。全面做好扶贫机构调整设置,建立健全党对乡村振兴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优化事业单位改革,拓展人才建功的"舞台"。要从解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拓展人才发展、人才成长的"舞台",切实增强人才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做好改革分流安置。接续做好承担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等各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配合组织、人事部门优化完善专业人才分流安置工作,让各类人才在新的岗位上焕发光彩、实现价值。严格编制身份管理。聚焦事业单位改革后,存在的混编混岗、人才外借情况,全面开展清理整治工作,规范编制使用、岗位职责,确保行政事务行政人员做、专业事务专业人才做,切实让人才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建功立业。健全完善晋升制度。制定完善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管理办法,合理核定领导职数,规范领导职数设置,全面理顺人才领导体系;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健全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拓展基层人才晋升渠道,稳定基层人才队伍。

聚力发挥机构编制"引流作用"

疏通"人才通道"消除"人才鸿沟"

要从工作举措、工作导向上下功夫,着力发挥机构编制"引流作用",畅通人才流动通道,强化人才流动服务,切实消除部门机构与基层一线的"人才鸿沟"。

加强调研,树立"取向"。要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开展工作的习惯,积极发挥"规划员""指导员""参谋员"作用,为人才"引、育、培"树立取向、明确方向。加强需求调研,当好"规划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重大民生领域人才需求、年度政策性安置、事业单位自然减员、待分配事业编制等要素,综合调研分析"短中长"期人才需求、编制需求情况,做好人才编制规划,建立人才编制"需求库""供给库",着力增强编制资源配置的前瞻性、预见性。加强运行调研,当好"指导员"。聚焦用人单位人员融合、职能发挥情况,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人才适配性、岗位适应性、机构编制合理性调查研究,在用人单位内设机构和职责整合上下功夫,着力推动人才由"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加强民生调研,当好"参谋员"。聚焦社会事业特别是民生领域的人才困境,结合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领域的管理体制、人才体制问题,深入开展综合性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引才用才提供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优化配比,鲜明"导向"。机构编制配比影响着人才分布配比,要统筹加大跨层级、跨行业统筹调剂编制力度,着力强化机构编制的基层导向、产业导向、险难导向,着力牵引人才队伍向基层一线、产业一线、险难一线流动。强化基层一线配比。依托国家及各级各部门组织的招聘考试、就业考试,加大县(市、区)及基层一线编制倾斜力度、保障力度,引导社会人才向基层下沉。强化产业一线配比。聚焦水稻、咖啡、茶叶、石斛、肉牛和绿色硅业产业等市域重点产业,在各系统内调整优化机构职能设置,强化科研站所的机构编制配比,推动各系统人才向产业一线聚集。强化险难一线配比。聚焦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等急难险重工作,结合工作需要,在周转编制保障的情况下,适当增设机构、核定编制,鼓励各类人才向急难险重一线流动。

健全机制,畅通"流向"。要强化服务意识、保障功能,在人才流动机制上下功夫,切实为人才科学流动畅通"航道"。建立岗位动态管理机制。会同组织、人社等人才管理部门,在教育、医疗等人才聚集系统,探索建立岗位、考核、聘用分类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实现由管人向管岗位转变,推动系统内人才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建立人才流动评估机制。在倡导和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同时,结合人才岗位职责和工作效能,对人才流动的动因、岗位影响、部门职能影响等事宜进行全面评估,避免人才无序流动对单位运行造成影响。建立人才"绿色通道"机制。对于"高精尖缺"型人才,按照"需要什么人、就招什么人,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招"的原则,开通人才"绿色通道",及时快捷办理核编、入编手续,最大程度简化程序、加速流程。

中共新安县委组织部部长韩少峰:深化"三变"改革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市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并细化了"151"工作举措,与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一脉相承。抓住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尤其需要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为突破口,盘资源、兴产业、壮集体、促致富,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富民。如何富民?可通过"三变"改革,将资源进行整合,激发农村活力动力,有效促进自然资源、各类资产、劳动力、土地旧宅老院等要素集聚,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此凝聚民心、建强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深化农村产改,夯实"三变"改革基础。"三变"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三变"改革的关键。只有农业产业活起来,农村才有机会富起来,农民钱袋子才能鼓起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在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的基础上,将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在共享共建中解决资产监管缺位、集体资产流失、产权归属不清、集体成员权益不明确等问题,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思路,最大程度实现农民按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的制度改革,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农民变股东成为现实。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回头看",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专项整治,结合"三清两建"乡村治理专项行动,实现资产不流失、能增值,从而为"三变"改革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唤醒沉睡资源,激发"三变"改革活力。土地流转作为"三变"改革的中心任务,起到了以"股"连心、连利、连责的重要作用。加快土地流转,把农村集体的"死资源"变成"活资本",充分激发要素活力,促进土地资源在经营者间的合理流动,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土地使用权交易与实行股权量化相结合,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智慧化农业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各种社会资金或借助企业力量,以土地经营权作为资产量化入股,以个人资源变股权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将自有的房屋、林权变为资产,盘活各类资源。

注重主体培育,建强"三变"改革生力军。积极支持村级组织和外出务工人员、产业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带头创业,让群众接受"三变"改革,参与"三变"改革。着力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更多农户参与其中,改变农户分散经营的问题,增强农户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乡贤返乡创业,引进有实力、有技术的合作社和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合适的风险防范机制、合作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示范带动、以点带面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农户资源,将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向农户传授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变股东。

壮大集体经济,彰显"三变"改革成效。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实现"三变"改革与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成功嫁接。充分运用清产核资和"三清两建"专项整治行动成果,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乡村运营、乡贤返乡创业,将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和闲置的房屋、设备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开发经营,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有旅游资源优势地区,重点探索将能产生价值的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古树村落、休闲旅游等资源资产入股,按股份获得分红收益。对于其他行政村,可积极申报集体项目,鼓励村民入股参与,实现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双增加。新安县坚持试点先行,持续深化"三变"改革,打造了22个改革试点村,流转经营权农地达37.9万亩,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7家、市级示范合作社37家、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1550家,北冶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成为全省样板,2021年全县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在10万元以上的占比82%。

临澧县委组织部部长廖资水: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落实新要求,临澧县全面加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各项党的建设,不断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立根铸魂,把稳难中求进的"方向盘"。强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强化理论学习。坚持理论创新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青干班、科干班、读书班必修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三高四新""一个中心、两个枢纽、三个基地""五个新临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强化政治考察。落实政治考察各项规定动作,通过综合研判、实绩考核、考察督查全面掌握干部政治表现,精准绘好"政治画像",形成识人看政治、用人比政治、育人重政治、管人督政治的良好氛围。强化党性教育。用好用活林伯渠故居、青山工程等党性教育基地,深化"党课开讲啦"、两个"临澧之问"大讨论活动,弘扬"青山精神""太平精神",成功承办全国"学习弘扬林伯渠革命精神"学术研讨会,不断赋予临澧精神红色底蕴和时代内涵。

二、注重严管厚爱,打造干事创业的"生力军"。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加大"管"的力度,强化"激"的厚度,以队伍的高素质保证发展的高质量。抓实选优培强。把政治过硬、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使用到合适岗位,通过"五方面人员"比选择优选拔9名干部进入领导岗位,调配15名乡镇干部进城任职,乡镇班子中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达95.7%。抓实一线墩苗。注重在重大任务和斗争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一线岗位蹲苗蓄能,及时大胆使用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经过扎实历练的40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班子成员。抓实关怀激励。畅通沟通联系渠道,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与干部"零距离"交流,及时排忧解难。全面落实乡镇工作补贴,乡镇绩效高于县直机关20%以上。结合换届和机构改革,批量调配干部,提拔重用86人次,晋升职级116人次,激发干部干事热情。

三、锤炼过硬作风,树立担当实干的"风向标"。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让务实担当的干部挑大梁、担重担,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生态。敢于刀刃向内。实施"机关效能提升工程",深化"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聚焦政治、思想、能力、作风"四个建设",开展"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创建,大力整治"慵、懒、散、浮、拖",坚决纠治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机关效能和营商环境明显提升。坚持真抓实干。树立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成立"兴产业、连红线、建新区"三大指挥部,深入推进产业建设、园区攻坚、乡村振兴、城市提质、民生改善"五大行动",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保持清廉作风。坚持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聚焦"四风"新动向新表现,集中整治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等顽瘴固疾。在全县开展以争创"五强班子"、争当"五好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双争"活动,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