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建研究文稿-52篇(第17/18页)
以综合考核树担当导向。大力推进综合考核改革,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平时考与年终考相结合,研究制定综合考核实施意见,分领域出台对市县、开发区、省级机关单位、省属国有企业、省属高校综合考核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考核区分优劣、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作用,探索构建落实中央要求、具有江西特色、工作导向鲜明的综合考核体系。
以组织担当促干部担当。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干部激励保护,对干部工作中的失误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把握政策界限,避免问责泛化,妥善做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工作,切实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对干部的信访举报,稳妥把握、慎重对待,决不让诬告陷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认真落实受处理处分干部影响期满后重新任用或者提拔使用办法,做好管理使用的"后半篇文章"。
以干部创先争一流业绩。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一流的作风、一流的干劲,争创一流的业绩。探索完善在省管干部和县(市、区)党政正职中评选一批积极践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干部,推动全省上下形成作示范、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以"担当作为好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赣鄱先锋"选树学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一流机关、模范部门建设,适时组织开展"基层群众评机关"活动,激励广大干部对标一流、奋发进取、担当实干,以干部创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坚定理想信念接好奋斗之班
王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党在浙江的百年奋斗历程,最鲜明的底色是"红色根脉"。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接好奋斗之班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以守好"红色根脉"的政治自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伟大思想铸魂、以理想信念固本,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担当奋斗、砥砺奋进。
一、加强理论武装,接好忠诚奋斗之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定执着。浙江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来抓,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不断铸牢忠诚奋斗的思想根基。
一是高扬伟大思想旗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砥砺理想信念的最好教材,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制度,推动党员干部怀着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真理的虔诚学思践悟,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优化省委党校进修班、中青班理论教学课程设置,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中的比重。高质量抓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轮训,举办新一届县(市、区)党政正职"学全会精神、提履职能力"培训班,依托浙里学习(网络学院)开展线上培训,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刻骨铭心进头脑。
二是用好用足宝贵财富。深入挖掘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独特政治优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留下的丰富思想、红色印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学习领会。将"八八战略"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用好《读懂"八八战略"》《"八八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等特色教材,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思维,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三是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注重将理论武装的成果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立健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突出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核考察,着力打造维护力、引领力、担当力、服务力、廉洁力"五强"领导班子,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现代化干部队伍。
二、赓续红色血脉,接好永续奋斗之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坚守理想信念,是党的光荣传统,是党的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浙江深入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党员干部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持续激发奋进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的不竭动力。
一是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扬帆起航,红船精神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把红船精神熔铸于接续赶考、奋勇向前的伟大实践中,让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百年风华的基因密码。依托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开发具有红船味、浙江味的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好课程好教材,坚持不懈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六个一"机制,打造"不忘初心·重走一大路"等一批现场体验式党性教育项目,有效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二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通过论坛报告、专题学习会等形式,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在各类主体班次中开设党史教学单元或专题课程,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汲取智慧力量。
三是筑牢红色根脉基石。全面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建强政治过硬、守根护脉的基层执政骨干队伍,加快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探索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党建,加强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打造坚如磐石的执政之网、一呼百应的组织之网、血脉相连的民心之网、源头守护的平安之网、一体通达的智治之网,筑牢党在浙江的坚强执政根基,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三、牢记初心使命,接好为民奋斗之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浙江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常抓不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常怀为民之心、常增为民之能、常担为民之责,让理想信念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升华淬炼。
一是树牢正确政绩观。加强干部政绩观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根本的职责、最大的政绩。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根据区域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差异化分类考核模式,既考显绩又察潜绩,推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共同富裕这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制定出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绩效考评办法、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绩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体系,考准考实干部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表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
二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重要指示要求,建立"民呼我为"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打造统一平台应用,及时回应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和深化"三个走遍",健全落实县级领导班子包乡走村和乡镇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村社干部"包网入户"等机制,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聚焦群众关切开展大考大赛。着眼疫情防控这一重大民生关切,系统化常态化开展大考大赛,推动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考赛争先。建立市县领导班子领导力、乡镇(街道)执行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三大指数",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组团包联",对镇街疫情防控执行力指数进行全覆盖评价,对所有村社实行"三色动态管理",有力确保"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要求在浙江落地落实,守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四、矢志干事创业,接好担当奋斗之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格局。理想信念需要在担当干事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浙江持续深化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把坚定理想信念转化为实干担当奉献。
一是以用人导向引领干部担当。对标"五大体系"推进干部队伍干部工作系统性重塑,树牢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旗帜鲜明提拔重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实干担当的优秀干部,坚决把不担当不作为干部调整下去,大力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切实增强干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建立全面立体透视察人识人机制,创新开展政治素质考察、口碑考察、实绩追溯考察,运用"浙里好干部"应用加强对干部综合分析研判,考准察实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斗争考验面前的担当表现。
二是以精准赋能强化干部担当。围绕现代化先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化改革等主题加强专题培训,精心开展新一届市县领导干部"学好新思想、提升履职能力、推动共同富裕"专题培训,分级分类抓好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有效增强干部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的担当本领。坚持把优秀干部选派到自贸区建设、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等改革发展最前沿、攻坚克难主阵地,在火热实践中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领。
三是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落实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松绑减负机制,常态化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谋划建设"浙里干部之家"应用,综合集成干部服务高频事项,为干部提供全周期、一站式精准服务。大力破解激励干部担当的机制性矛盾、政策性障碍、操作性短板,激励干部提高担责的自觉、担难的胆魄、担错的勇气、担事的行动、担起的本领、担新的锐劲,争当伟大事业的矢志创造者和不懈奋斗者。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林武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调研山西时,专程到汾西县僧念镇段村便民服务中心,实地了解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西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确定2022年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年",全面推开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聚焦"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如何评"等问题,坚持中央要求与山西实际相贯通,坚持城市基层治理与乡村基层治理相贯通,坚持注重基层首创与借鉴"他山之石"相贯通,坚持责任、考核、奖惩"三个体系"相贯通,坚持省市县乡村"五个层级"相贯通,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聚焦"谁来抓",建强干部队伍这一治理主体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首要任务是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
选优配强乡村班子。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乡镇党政正职,注重选拔熟悉乡土民情、有丰富农村工作经历的"老乡镇"干部,注重选拔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等进入乡镇班子,推动形成合理的梯次配备和素质结构。坚持选好选优农村"领头雁",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致富能手中选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坚持从严从实,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综合分析,推动能上能下,确保选出来、管到位。
充实乡村工作力量。针对一些地方基层干部队伍不够稳定、有的缺员比较严重、有的借调问题突出、有的交流轮岗不畅等问题,既通过公务员考录、事业编制人员招聘、干部交流等途径,把人"补"起来;又严肃治理违规借调问题,把人"留"下来;并开展轮岗交流,让人"动"起来。同时,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实行乡镇编制"专编专用",并采取"县编乡用"等方式推进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为每个村招聘至少一名30周岁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2年内实现全省1.9万个村全覆盖。落实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属地管理要求,推动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调整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以乡镇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引导党员冲在一线,带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坚持提质、增量相统一,将县乡两级发展党员指标向农村倾斜,每个村每2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县级每年新发展农村党员35岁以下的不低于50%,着力破解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发展质量不高等难题。
二、聚焦"抓什么",提升服务群众这一核心本领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当前最紧迫的是抓能力、建网格、促发展、强阵地,切实解决干部治理能力不强、组织根系扎得不深、物质支撑不够有力、阵地功能不强等问题。
精准培训、提高素质。坚持"全员、精准、有效"标准,以乡村振兴、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疫情防控和党建工作等为重点,开展基层治理主题培训,确保市培训到乡、县培训到村、乡常态化开展培训。针对基层实际,引导干部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主要看是否符合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建好网格、深化治理。疫情防控等实践证明,在基层治理中,"小网格"能有大作为。综合考虑地域特征、人口规模、村情复杂程度及经济条件等因素,进一步细化优化网格设置,将各种不同风险隐患点纳入网格管理,实现基层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同时,完善网格党组织,建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实行"县聘用、乡考核、村使用",确保活有人干、事有人办。
壮大经济、增强实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让每个村都能长出"金疙瘩"。扎实开展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村级债务化解、新增集体资产收费为主要内容的"清化收"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考核,设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奖励资金,制定奖励办法,提高对发展产业、提高经营性收入的考核权重。
注重城市、建强阵地。着眼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把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新建社区和老旧街区、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中统筹考虑,面积一般不小于1000平方米。同时,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强化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
三、聚焦"怎么抓",强化制度机制这一重要保障
坚持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做好风险防控、包联帮扶、明权确责、履职监管,推动制度优势更加充分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建立定期研判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是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有效举措。坚持将基层治理中多发易发的自然灾害、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私挖滥采、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等风险隐患作为防范重点,建立县乡村三级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县级党委每月一次、乡镇党委每周一次、村党组织即时报告,重要节点随时研判,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落实领导包联制度。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社会治理重点村(社区)等,采取县级领导包联乡镇、延伸包联村(社区),乡镇干部包联村(社区)、延伸包联网格的方式,走村入户、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对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由县级领导、乡镇领导、第一书记、县以上机关单位"四包一"结对帮扶,一村一策、滚动整顿、常态提升。
健全清单公示制度。围绕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编制乡村两级职责清单、任务清单,编制乡村干部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和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明确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和村级权责范围,并予以公开公示,作为履职及考核依据。对清单外事项,县级职能部门不得随意下放、问责干部,防止出现"责任层层甩、基层兜不住"的现象。
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去年换届后,全省89.6%的村(社区)实现党组织书记、村委会(社区)主任"一肩挑"。要让这些"领头雁"航向正、飞得稳,必须整合监督力量,优化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类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落实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以县为单位制定公开事项目录,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贯通组织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推动监督关口前移、触角延伸,多管齐下管好村"两委"主干特别是"一肩挑"人员。
四、聚焦"如何评",树立担当干事这一鲜明导向
把抓好考评奖惩作为引导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关键一招,推动以考促干、以评促进、以人促事,旗帜鲜明激励担当干事。
创新管理方式。在省级层面推进基层治理重大制度创新,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办法,根据年度考核、任职年限、奖惩情况等确定星级,实行动态管理,并与个人发展、报酬待遇挂钩。在县级层面定期召开村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在乡级层面探索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党员队伍活力整体提升、作用充分发挥。
完善考核机制。按照市考县、县考乡、乡考村的原则,结合各级实际,细化量化优化考核内容和分值权重,划分结果等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通过"奖优罚劣"推动"优进绌退",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任用格局。突出德治先导作用,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推进"星级文明户"创建,引导农村移风易俗,厚植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提高报酬待遇。进一步提高乡村干部报酬待遇,确保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一肩挑"人员报酬不低于所在县(市、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逐步提高村"两委"其他干部报酬;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让广大基层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激励担当作为。只有让"干重活的吃馍,不干活的挪窝",才能让基层干部干事有劲头、进步有奔头。一方面,强化正向激励,县乡两级提拔使用干部时,优先考虑具有乡镇(街道)工作经历和基层治理实绩突出的干部。另一方面,强化容错纠错,严格落实基层减负要求,正确对待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让干部放下包袱、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吴政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围绕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等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们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迈进新征程,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努力创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业绩,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一、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也日益加剧,一些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紧紧扭住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根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过去五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7.6万亿元提升至11.6万亿元、增加了50%,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迈上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不偏向,以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打下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让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成果更加满意,让江苏的发展更有动力、更有活力、更有价值。
二、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视察江苏,都对造福人民、改善民生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工作布局、政策安排、财政投入等方面加力推进民生建设,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中注重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针头线脑"的事,通过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目前,全省社会保障体系已实现城乡全覆盖,城镇年新增就业占全国1/9,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21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9.32岁,均处于全国前列,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我们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紧扣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盼,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更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三、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切实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江苏既有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区差异问题,也有城乡空间的差异问题,同时也存在发展与民富、平均数与大多数的不平衡问题等。我们着眼于缩小地区差距,大力推进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深入实施南北结对帮扶,加快实现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着眼于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启动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努力提升全省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五年来,苏中、苏北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全省城镇化率由68.9%提升至73.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1万元提升至4.7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28∶1缩小到2.16∶1,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迈上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持续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切好分好蛋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充分惠及全体人民,让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更加充分体现。
四、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