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各类调研报告汇编(17篇)(第8/13页)

转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65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6分钟。

(四)执法监管不严格,法治保障有待强化。一是行政执法不规范。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服务不够,普法不够,善意提醒不够,为处罚而执法,没有处理好发展与执法的关系,分散执法、随意执法、多头执法、以罚代管等现象时有发生。如相关执法部门对恒瑞管桩公司存在深夜执法、突击执法情况。二是涉企检查备案未落实。各职能部门来园区检查有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登记,有企业反映1-20号宁静日遵守不到位。三是涉企中介机构监管不到位。有的部门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推荐中介机构,人为增加企业负担。如环评报告、项目立项可研报告等都存在人为推荐中介机构服务的行为。

三、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市上下需同心同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毅力,着力围绕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要求,统筹推动政商、政务、要素、法治"四个环境"全面提质,为加快建设XX区核心城市、推动XX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坚持解放思想,打造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认真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各级部门及公职人员对优化营商环境再认识、再深化、再提升。一是要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XX形象"的理念,邀请省内专家学者、经济发达地区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对优化营商环境前沿理念、先进经验进行辅导解读,开拓视野,找差距、补短板,重点解决部门"一把手"和业务骨干市场观念不强,服务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强,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建议建立"政企交流会"制度,每期聚焦一个主导产业所面临问题,由市党政主要领导或联系企业市级领导轮流主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二是要在正向激励上下功夫。在服务企业发展、助推营商环境改革工作中,充分运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解决广大干部在柔性执法、优化审批手续、减少打扰企业等方面的顾虑,全面激发党员干部服务企业、干事创业热情,对企业服务优、服务好的干部,在选拔任用上优先提拔。建议由市优办牵头成立监督评议组,组织对具有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公共服务(行政审批)职能以及与群众和企业联系密切的市直单位职能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股长(中心主任等)和市直单位派驻镇(街道、中心)的机构股长(站长、所长、负责人等)开展"百企万众评股长"活动,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并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三是要在加大宣传上下功夫。加大营商环境领域宣传力度,在XX发布、新XX等平台设置营商环境专栏,全方面宣传我市营商环境工作。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企业宣传展示区,通过宣传视频、宣传展板等形式定期更新,每月1期宣传辖内重点企业和企业家,营造全社会大力支持企业和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线下每季度召开一次政策宣传解读会,线上利用云直播、制作动漫小视频等形式,强化政策宣传。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公开曝光力度,开展警示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支持力。

(二)突出提质增效,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导向,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好办""快办""智能办""一次办"。一是持续提升惠企便民服务改革。①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对我市"超市、药店、母婴店、餐饮店"四个行业所需的企业准营证书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企业开业手续一次性办全。②推进便民利企服务"进村口"。推动个体工商户注册事项(含设立、变更、注销等)进驻镇(街道、中心)村民服务中心,并实现市域内跨镇(街道、中心)通办,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办照"。 依托银行网点资源开发"智慧政务柜员机",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构建"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③梳理惠企政策主动服务。在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开展试点,实现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让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市场主体可"坐享"政策红利,做到"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策、资金"送上门"。④完善招商引资"母亲式"服务机制。对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行"点对点"全方位帮办服务,建立"一个项目、一位挂钩领导、一支服务队伍、一个工作群"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现"一窗受理、协调督办、优质高效"的目标。⑤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建议在开展招商活动中,招商团队要精明,招商项目要精准,优惠政策宣传要透彻,确保框架协议签订的相关条款能在本市落得地、兑得现、推得动。二是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调、减、并、转、放、精、优、免",实现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的"四统一"。①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依法依规清理前置审批和特殊环节,提速项目审批。充分利用土地报批、征地和土地出让期,推行容缺受理审查、告知承诺,新增用地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使供地空档期变为高效审批服务期。②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前事项专业团队全程代办服务。落户我市的企业由高新区或企业所在地的镇(街道、中心)指定一对一的专业服务队伍,为落户企业全程代办相关审批事项,让企业家"零跑腿"。③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服务会商日"制度。针对辖区内或跨层级审批的招商引资项目在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会商解决。三是严格督导考核。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重点单位、服务窗口、重点项目及关联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督导检查,力求把要害问题、关键堵点挖出来。特别要对窗口一线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重新梳理,对不适宜的人员进行调整,选派业务精、作风正、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一线窗口,组织开展常态化业务学习,完善窗口服务人员考核管理机制,增强服务理念和业务素养。

(三)破解瓶颈制约,打造保障更有力的要素环境。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要素支撑,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持续为企业赋能,为发展聚力。一是做好基础要素保障。在做好园区基础设施保障的同时,加强对水电气等行业的价格监管;对新建公租房要合理分配,解决园区企业员工住宿问题;对园区公租房、安置区、产业园要科学规划停车场,解决园区停车难的问题。探索政府统筹,企业共建模式,破解公交通行、货车直达、员工安居等配套缺失的突出问题。根据企业用电需求变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打造最优电力营商环境。二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整合归集扶持资金,着力支持重点企业和成长态势好且急需发展资金的企业。每季度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加强与税务部门合作,将企业的纳税信用、纳税贡献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成本,解决诚信纳税企业缺抵押、少担保、难以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问题。三是优化人才服务管理。常态化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通过招聘信息发布、人员推荐、共享用工对接等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建立重点用人单位定向单列支持机制,支持用人主体"带政策、带指标"靶向引才。加快建设智慧人才服务平台,推动实现"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转变。发挥人才服务窗口作用,帮助人才解决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现实问题,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四)聚焦公平公正,打造执法更优的法治环境。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一是强化监管执法规范机制。加快落实容错机制,对轻微违法并及时改正企业实行免罚,对首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企业实行"首违不罚",以约谈、责令整改为主,给予企业自我纠错空间,降低轻微违法和初次违法对企业后续发展的影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各执法单位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普法活动。对外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电视、广播、"两微一端"等媒体手段提升普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健全企业投诉反馈机制,针对企业反馈的执法不规范行为及时进行解决与反馈。二是实行"无事不扰"监管检查制度。严格落实涉企事项报批管理,未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报市优办批准不得擅自组织,坚决杜绝任性无序的检查考评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将监督检查比例频次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特殊领域外,对诚信守法企业落实免检制度,对轻微、一般失信企业,每年进行一次随机性联合检查,对严重失信企业加大检查力度。三是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坚定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集中开展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买强卖、无理阻工等不法行为。

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农业科技创新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助力赋能,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近年来,XX市立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农业科技平台,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20XX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8%,充分体现了"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为深入了解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成果转化应用情况,我局实地走访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主体和生产主体,向普通农户、家庭农场、规模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314份,了解XX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XX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要做法

(一)以政策为导向,厚植农业科技创新沃土

XX市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出台《XX市"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此外,XX市在财政补贴、金融贷款、农机购置等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也予以倾斜。海安市自2018年开始,把种植大户稻麦良种补贴作为培育稻麦产业重要内容,整合各类资金用于种植大户优质食味水稻良种补贴达970万元,用于种植大户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达861万元。如东县对自走式滩涂贝类采捕机械推广实施实行财政奖补政策,每台补助4万元,全县共补助52万元,通过政策扶持,有效提升文蛤采收的效率,减少了下海人员的数量,为文蛤生产和海洋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通州区全面启动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智能绿色装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25.7万元,补贴1296台(套)机具惠及1130个农户。调查显示,84.7%的受访者认为当地政府重视农业科技创新,87.9%的受访者经常关注近年来出台的农业科技创新相关政策,83.4%的受访者享受了农机具购置相关补贴政策。

(二)以园区为载体,提升特色产业主导优势

XX市着力打造产业布局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强、企业聚集程度高的农业科技园区,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家。6家省级农业科技园核心区总面积达7370公顷,示范区总面积达3.18万公顷,形成了以花木盆景、蚕茧丝绸、海洋生物、优质稻麦、畜禽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园区产业布局。逐步集聚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带动作用,累计入驻企业110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3家,农业科技型企业19家,龙头农业加工企业31家,涌现出鑫缘茧丝绸集团、江苏中洋集团、京海禽业集团、双林海洋生物药业等本土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以项目为支撑,农业生产建设提质升级

XX市以农业科技项目为支撑,在市级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置种质创新、数字农业等专项,近三年共投入1200余万元,围绕品种创制、种苗繁育、农机装备、智慧农业、低碳养殖、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组织科技攻关,加强育种技术更新与升级。海安市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杨庄数字农业示范村、可视化"透明农场"、寻味海安和村邮驿站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切实带动农民增收。通州区石港镇积极扶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充分依托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渔湾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开发黑米薏仁露酒,开发创意稻麦园5000平方米、盆景园2000平方米、特种水生植物景观带100米。

(四)以服务为内核,形成科教宣传良性互动

XX市结合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星创天地"等服务载体,强化产学研在农业生产中的智囊团作用,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进村下田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和农户面对面交流指导,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2022年,开展"支农强农富农"送科技下乡市县联动重点活动8场,组织专家田间技术服务30余次,接受农户(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解决技术问题60余条,发放各类技术手册、宣传资料、农资物品等2500余份。调查显示,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时,68.8%的受访者选择向行业部门(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等)请教,76.8%的受访者通过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站接触到各种农业科技推广,66.2%的受访者非常满意当地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业。

二、XX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取得成就

(一)收获农业新成果,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在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下,XX市农业科研成果显著,在国家、省屡屡获奖,逐步影响行业标准,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海门区的《蔬菜绿色高效生产和安全风险管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成果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设施西甜瓜新品种及优质绿色简约生产技术集成推广》科技成果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优质抗病甜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如皋市的白萝卜高效栽培技术获XX市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通过建立株系圃繁殖原原种,大棚+人工授粉+蜜蜂+防虫网技术,提高原原种的纯度,与甘肃酒泉基地合作繁育萝卜原种,每年提供原种可栽培1120亩。海安中洋集团针对珍稀鱼类规模化繁育与种质创新形成6个国家发明专利,发表3篇期刊论文,制定6项国家标准,2项江苏省地方标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