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各类调研报告汇编(17篇)(第13/13页)
(三)优化服务,保驾护航,开创市场监管新局面
稳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在全面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两证整合"改革基础上,注册登记再实行"多证合一",以"减证"带动"简政"。至5月底,XX经营主体共28890户,从2022年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以来,新增经营场主体6736户,增长30.40%(其中企业5903户,新增企业1788,增长43.45%),"个转企"完成74户,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实施品牌培育行动,2022年瑶珍粮油、九恒数码获得全市第二届市长质量奖,占全市40%,稳居首位。推动质量体系认证,过山茶业获质量体系认证示范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培训,邀请质协专家对金蚂蚁等创新型企业进行质量问诊。引导企业对标,提升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10个企业23个产品标准对标。
扎实开展知识产权建设。突出"五强"举措,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升。规范知识产权申请秩序,非正常专利申请撤回率100%。推进知识产权挖掘布局及PCT海外专利申请,20XX年以来XX获得自主申请发明专利授权12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件,增长32.4%。20XX年XX"XX苦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运用项目被市局推荐并获得了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项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XX"瑶山雪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助推了"瑶山雪梨"产业的发展。为促进知识产权质押效能提升,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题会,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完成专利质押融资2260万元,名列全市第一。
(四)顾全大局,服务中心,彰显市场监管新担当
勇担疫情防控主力军。强化日常检查,严格监管执法,防范和阻断冷链食品"物传人"疫情传染途径。落实"湘冷链"和集中监管仓制度,两年共计赋码363462张,占全市的16.32%,全市第二。管控"四类药品",充分发挥药店哨点作用。强化餐饮服务机构、商业门店、农贸市场、商超常态化疫情防控,贡献了市场监管力量。
勇当创文创卫先锋人。发挥行业职能作用,强化巡逻和文明劝导,开展农贸市场、"五小行业"整治2941家次,整改不规范行为332起。花费近20万元,制作统一制式食品和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公示牌,全面规范了食品经营行业亮证亮照、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制度上墙,店内整洁干净,经营规范有序,提升了文明形象。
勇做乡村振兴模范者。以"五联系五到户"为抓手,深入乡村调研,培育地方特色产业,目前XX入选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入选"永州之野""潇湘源"品牌企业19家;农产品 "两品一标"产品认证35个(绿色食品33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提供"点对点"上门办证服务,将证办到农户家门口,到村上门注册企业661户。党员干部与三个联系村230户重点户结成对子,极力服务于民,共解决各类困难319起。帮助华宇潇湘城小区成立党支部、业主委员会,解决物业规范管理、小区美化亮化、充电桩、更换门牌号、矛盾纠纷调处等一系列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确保了社会安全稳定,温暖了群众的心。
(五)依法行政,接受监督,践行市场监管新使命
认真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各项规章,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信访事项。对建议、信访办理实行领导负责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承办股室具体负责的办理机制。在办理过程中,各承办股室通过主动上门走访、电话沟通听取意见等形式,积极加强与人大代表及信访人的联系沟通。办理结束后及时向代表委员寄发答复意见和征询意见表。通过落实办理前联系、办理中沟通、办理后反馈,建议办理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办理的5件建议、2件信访件均办结,满意率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监管所现状
近年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省、市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以下简称"三化")市场监管所创建的相关要求,结合基层所人员、办公场所等实际状况,将基层所整合为4个沱江所、白芒营所、水口所、码市所4个中心所,配备工作人员33人,其中在编在岗28人,临聘人员5人。
沱江市场监管所管辖沱江镇、涔天河镇和界牌乡3个乡镇,共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临聘人员2人。辖区内经营主体14392户,其中企业4001户、个体10391户。食品经营户1796家,餐饮1056家,医药单位127家,特种设备1058台(套)。2023年新增经营主体372户,受理投诉举报164件。
白芒营市场监管所管辖大路铺镇、桥市乡、白芒营镇、大石桥乡、涛圩镇和河路口镇6个乡镇,共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临聘人员1人。辖区内经营主体7717户,其中企业975户、个体6742户。食品经营户518家,餐饮223家,医药单位175家(药店41户、卫生室124家、医疗机构10家),学校46所(中小学25所、幼儿园21所),特种设备55台(套)。2023年新增经营主体337户,受理投诉举报22件。
水口市场监管所管辖水口镇、大圩镇、小圩乡、湘江乡和蔚竹口乡5个乡镇,共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临聘人员1人。辖区内经营场主体3873户,其中企业688户、个体3185户。食品经营户405家,餐饮309家,医药单位48家,特种设备25台(套)。2023年新增经营主体228户,受理投诉举报11件。
码市市场监管所管辖码市镇和大锡乡2个乡镇,共有工作人员3人,其中临聘人员1人。辖区内经营主体1405户,其中企业324户、个体1081户。食品经营户217家,医药单位20家,特种设备26台(套)。2023年新增经营主体85户,受理投诉举报12件。
(二)监管力量与监管职能不匹配
基层市场监管所承担的职能包括办证办照等行政许可事项,以及原工商、质监、食药、物价等全口径监管、市场巡查、专项整顿、消费投诉、执法检查、统计报表等工作,只要与经营主体发生关系的,基层所就要作为兜底部门救火处理。除开本职工作,创文创卫、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也需要基层所的参与。但职能扩展的同时,执法人员并未得到相应补充,水口所在编在岗人员3人,码市所仅2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机构改革以来,县委编办先后从县市场监管局收回行政编制41名,事业编制27名,目前该局核定编制81名,实有人员80人,空缺编制1名;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核定编制52名,实有人员13人,空缺编制39名。
2015年三局合一至今,该局流入人数17人,流出人数54人,人员急速减少。因县直机关公务员整体超编等原因,7年来该局一直未获批招录公务员,执法大队因机构性质未明确,也无法招录工作人员。根据市场监管所"三化"创建要求,原则上依据本辖区常住人口数万分之三的标准或按照市场主体数一定比例配备市场监管所人员,为充实基层监管力量,近两年局机关调配10名工作人员到基层所工作,但是执法力量与基层所"三化"建设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三)人员专业和监管领域不匹配
机构改革前,原质监局、盐务局、价监、知识产权等部门在基层所没有派驻机构,当前市场监管所人员大部分为原工商局基层工作人员,普遍缺乏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标准计量、价竞等领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业务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日益增多,执法人员不仅要求熟读法律条例,还要有深刻的理解认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基层培训力度和效果远远满足不了执法需求,执法人员业务知识体系单一,在日益专业化、规范化的监管工作中捉襟见肘,严重制约和影响执法办案效果。
(四)人员年龄与监管手段不匹配
市场监管所人员年龄普遍老化,平均年龄48.2岁,50岁以上的18人,占比64%。部分年龄大的工作人员不懂电脑,难以胜任证照办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日常监督检查以及执法过程音像记录、电脑操作记录等基础工作需要,难以适应新型监管模式的需要。
(五)后勤保障与工作需要不匹配
目前沱江所、白芒营所、码市所所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水口所为政府部门提供的办公场所,河路口所因无办公场所尚未配备工作人员。去年以来,县市场监管局斥资50万元用于市场监管所内部装修和设施设备采购,由于办公经费不足,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装备缺口较大,执法工作保障与工作需要差距大,在基础硬件设施上白芒营所、码市所、水口所离"三化"建设还存在很大差距,制约了监管效能的提升。
由于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事业人员和工勤人员参与监管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去年省委巡视后,县委编办和组织部门在审核差异化补贴时要求工作人员需编制和岗位均在基层所,县市场监管局近两年调入基层所的年轻力量大部分为直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并非在基层,不能乡镇工作差异化专项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三、有关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基层市场监管力量
一是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按照"三定"方案和基本队伍配备原则,通过公招、交流、商调等各种手段,增加愿意到基层所干事创业的新鲜血液,确保基层所必要的人员力量、专业人才和队伍结构。建立人员有序流动机制,坚持常态化正向用人导向,新招录人员优先安排基层所锻炼,大胆提拔使用政绩突出、表现良好的基层人员,促进局所、城乡之间工作人员定期合理流动,形成人往基层走、待遇基层好的局面,解决基层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不匹配的问题。二是加大创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市场监管所力度。加快大圩、河路口两个基层所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的申报进度,按照功能齐全、设置科学、布局合理、满足需要的基本要求,全面完成"三化"市场监管所示范创建并达到验收要求。三是推进智慧监管。运用市场监管系统及其手机 APP,配合推进法人信息大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和"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加快"互联网+明厨亮灶"等系统建设,切实提高基层监管效率,使监管一线的"最小作战单元"发挥"最大战斗合力"。
(二)进一步规范基层市场所的内部管理
一是厘清局所队事权划分。坚持权责一致原则,突出机关和基层各自特点和优势,做到各有侧重,合理划分局、所事权,建立基层所事权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在实行"所队合一"体制前提下,形成"县局一体管理、大队专业执法、基层所综合监管"的运行模式。二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精神,按照市场监管所事权清单编制工作手册,形成规范统一、高效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使市场监管所行使监管执法有章可循、无缝对接、运转协调、高效推进。三是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和廉洁自律制度。在办公场所设置举报箱、意见箱,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市场监管所及其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
(三)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执法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培训。始终将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无论监管任务如何繁重,都必须加强对基层干部教育,提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同时,要加强干部认同感教育,消除原工商、质监、食药的条线隔膜,使基层干部在市场环境多变、监管对象复杂的形势下,始终保持很好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推进业务培训制度化、系统化,注重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专业性的培训,重点培训实际运用法律法规查办经济违法案件的能力和查处复杂、新型疑难案件的能力。三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对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方面的专业培训,实现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科技含量。
上一篇:党的二十大精神应知应会学习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