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二)-39篇(第7/13页)
绘好乡村振兴人才引育留"工笔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进新时期的乡村振兴工作,当把人才摆在首位,绘好引育留"工笔画",以人才"春水池"浇灌乡村振兴"向阳花"。
以"引才"起笔,"保障+导向"双管齐下,栽好"梧桐树"聚天下英才。"人才兴,农业兴;人才强,农业强。"乡村振兴要将人才振兴放在首位。我们要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理念,以爱才惜才的诚意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能工巧匠留乡,鼓励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就业,大力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等引才行动,精准出台适应新时代三农事业发展的引才政策,提供符合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良好的生活条件,在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社保医疗等方面提供保障,通过系列"组合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构建引才"强磁场",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到乡村、服务乡村,为乡村振兴聚人气、蓄才气,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由"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以"育才"运笔,"院校+企业"同频共振,燃旺"大熔炉"孵乡土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乡土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严峻局面。要想掌握乡村人才振兴主动权,就必须把自主培养摆在突出位置。要通过基层党校、农民夜校等平台积极培育壮大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组织"土专家""田博士""网红达人"等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为农民传授科学种田和直播带货等技术,让更多"新农人"脱颖而出。要通过招商引资,把山地林田湖等"闲置资源"盘活,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生态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绿色产业,通过产业链的补链强链来聚集人才、培养人才,不断壮大乡土人才"储备库",真正打通人才振兴"源头活水"。
以"留才"收笔,"评价+待遇"无缝衔接,构建"好生态"礼振兴人才。人才既要引得来、育得出,还要留得住,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精细化服务,为人才量身订制科学评价机制,以平台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我们要以"人尽其才"的爱才之心,为各类人才匹配合适岗位,让他们的能力和才华得到充分发挥。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打通人才晋升通道,并提供竞争性的薪酬福利待遇,让人才"有为"更"有位"。要以"政府搭台,人才唱戏"的理念,完善各类扶持政策,为人才在乡村干事创业提供信贷资金、土地优惠、人才招聘等系统性支持服务。要关心关爱人才,通过谈心谈话和人才沙龙等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竭诚为他们排忧解难,当好有求必应的"店小二",以"走新"更"走心"的服务让人才暖心归港、能来更能留。
来场"沉浸之旅"让主题教育"往心里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当来场"沉浸之旅"让主题教育"往心里走",从"理论课堂"到"实践天地"、从"问道书海"到"拜师学艺",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踏响更铿锵的节奏,在共鸣同频中感受"真触动",进而汇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动力。
沉浸"理论课堂"来场"润物细无声"的吸氧之旅,让思想能量"往心里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读书学习是修身立德的基础、是增长才干的根本,唯有常学常新、深思细悟,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储备、掌握思想精髓、汲取源头活水,方能永葆清醒和坚定,用实际行动捍卫信仰和理想、守护忠诚和本色。广大党员干部当沉浸"理论课堂"来场"润物细无声"的吸氧之旅,既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必修课"来坚持"打卡",以学在日常、抓在经常的"勤奋功夫"问道探源,更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中攻克难点部分,将各个知识点"串点连线",在脑海中形成体系和框架,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让养分充足的思想能量"往心里走"。
沉浸"调研问诊"来场"上下而求索"的探索之旅,让革新力量"往心里走"。"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基层不仅交织着问题和矛盾之音,更沉淀着智慧和经验之精华,善于从盘根错节的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找到研究问题的"金钥匙",不断提升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辩证思考聚焦关键的思维能力、解忧除难化解矛盾的攻坚能力,方是调研之义、是主题教育的命题核心。广大党员干部当沉浸"调研问诊"来场"上下而求索"的探索之旅,主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做到深入服务群众的一线、直面群众的需求、回应群众的关切,在分析、讨论、解决现实问题中赋足干事之能,不断提升主题教育的"转化率",真正在较真碰硬中带来改变、催生成果,让革新力量"往心里走"。
沉浸"实践天地"来场"更上一层楼"的攀峰之旅,让奋斗热量"往心里走"。"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不做"表面文章"力破"学做两张皮"的形式主义,就不能空谈、泛谈走进"闭门造车"的陷阱之中,只有走出去、沉下去、干起来,才能获得实践的果实、丰盈学习的深度、创造非凡的业绩。广大党员干部当沉浸"实践天地"来场"更上一层楼"的攀峰之旅,拿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和定力在风雨中破浪而行,带着书本上的知识、脑海里的干货、胸怀里的理想,向最高处、最远处的"坐标"靠近,真正以"干一事,成一事"的专注和执着,在时代的考场上答题交卷,让主题教育在火热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让奋斗热量"往心里走"。
铆足"三股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铆足"三股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
铆足"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钻厚板"和"凿深井"精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要坚持全面系统学,将"理论学习"当做"一日三餐",养成"定期就餐"的好习惯,在常学常新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富矿",一步步理解其精神实质,掌握其内涵精髓;要坚持深入思考学,在学懂弄通上下真功夫,将理论沉淀升华成为群众能轻松理解掌握、聚焦民生热点、贴近群众生活的本土化、大众化、通俗化的理论,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物质力量;要联系实际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让理论学习实现由"深知"到"笃行"的转变,在不断的实践积累中逐步提升自身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铆足"剥丝抽茧、解剖麻雀"的真劲确保调查研究精准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关键举措,注重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鲜明特征。要想确保调查研究不偏不虚、精准发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将身子沉下去,一竿子插到底,在深入群众中倾听真实声音,掌握真实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并将群众建议带回;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荣,以逃避和掩盖问题为耻,带着"问号"查根源究问题,深入细致地"剥丝抽茧"将问题找准找实,切忌只走"指定路线"、只看"示范盆景"、只听"经验汇报";要通盘分析、对症下药,将对策提准提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干劲对发现的问题紧盯不放,坚持事不避难,问题不解决不罢休;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通过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系列问题,切实将调查研究的活动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推动发展、群众满意的实际成效。
铆足"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力求检视整改见行见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是发展的动力。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躬身自省、刀刃向内,将自己摆进去、将工作摆进去,自觉深入查找在思想觉悟、纪律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做到直面问题不遮掩、剖析问题要深刻;要勇于见人见事、广开言路,多听取其他领导同事、帮扶对象、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问突出问题,寻改进良方;要善于从高频率出现的小微问题、带有普遍性的苗头问题等切入,探寻问题间的相关性,提取"共性因子",以点带面推动问题查找广、全、实、准。检视问题是基础,真枪真刀整改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整改要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上下协力、加强联动,持续用劲、步步为营,不达目的不罢休。"对于短期能解决的问题要即知即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实行挂图销号管理,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断将问题"清零销号";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层面入手,通过完善机制、建章立制固化问题整改成效,在"当下改"与"长久立"的有机结合下,确保检视整改真正取得实效。
念好调查研究"深"字诀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章强调,"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面对新的机遇挑战和新的历史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想抓住调查研究这个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就得"深究、深透、深入",把实际情况摸清、把问题剖析透彻、把对策落实到位,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新时代新征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