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地区高质量发展讲话汇报汇编99篇(第49/57页)
二是巩固意识形态主流阵地塑造大国重器文化体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电科文化建设,为全系统改革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营造良好氛围。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求全系统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切实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把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作为重中之重,拓展和加强"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建设,清理整顿"僵尸"网站等无效、低效、有风险阵地,切实规范和巩固意识形态主流阵地。坚持加强忠诚、可信赖的"大国重器"形象宣传,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贵阳数博会、珠海航展、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集中展现中国电科关于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理念与成果,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文化建设,用不可或缺的"大国重器"的理想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中国电科文化体系,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电科文化建设工作指引》,为新时代电科文化注入新内涵。
(八)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国电科突出党建工作与责任使命融合,与全面深化改革融合,与经营发展融合,与干部人才队伍、组织架构融合,聚焦党组织在重大工程、重点任务中发挥作用具体化、显性化,推动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构建中国电科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工作体系。更加突出思想认识的先导作用,更加突出对党建工作动态化、清单化管理,中国电科党组构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体系,推动构建改革发展党建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新体系的实施,党的建设对改革发展引领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各级党组织的政治站位明显提高,聚焦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中国电科使命责任抓党建、强党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显著。
二是推动中国电科新时代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在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过程中,在新成立的子集团/专业公司,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实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一人担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要求进章程、建立党委工作规则,使之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在市场开发和工程任务繁重、涉及成员单位众多的区域,探索建立党组派驻区域工作协调组,用政治责任统领经济利益和业务协同,协调大事要事,协调与地方关系,协调重大市场开拓,发挥中国电科整体优势。
三是强化中国电科新时代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聚焦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以"结对共建聚合力、党建引领促发展"为主题,组织成员单位党组织之间、成员单位党组织与用户、政府机关党组织之间开展共创共建,共建单位每年确定一个共建主题,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党日,为共建单位办一件实事,推动共建工作取得实效;以党组名义成立党员攻关团队,由院士和集团首席科学家担任负责人,明确攻关目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标准,有效保证了重大项目按要求高质量完成。
二、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
中国电科深刻认识我们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电科必须中流击水奋勇前进,应对高质量发展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
(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勇敢迎接严峻挑战
从国际看,国际战略格局深刻变化,新贸易保护加剧,民粹主义势力明显抬头。西方强国公开把我国当作战略竞争对手,加大了对我政治分化、军事围堵、经济制裁、科技封锁,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更趋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艰难、风险犹存,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加大世界经济的下行压力。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在提升体系作战能力中的先导和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全球网信技术产业进入了一个从技术应用向信息应用、从技术主导向信息主导、从系统能力向体系能力的新转型升级期。
从国内看,我国正在面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世界科技革命、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和强军兴军事业深入推进的历史交汇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空前融合的历史交汇期。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科技创新面临全新挑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军队改革不断深化,更加强化联合作战、全域作战,更加强化"能打仗、打胜仗",更加强化面对强敌,更加强化总体国家安全利益的保障。政府改革不断深化,更加强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加强调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国民经济发展更加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强调数字经济发展,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
从自身看,思想观念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大国重器"的使命担当距党和国家赋予的新要求还有差距。集团主导的有效性还需要加强,成员单位对规划的执行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深化,组织架构有待优化,新动能打造有待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前沿和基础科研水平、科技创新的系统能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足。项目经济比重过高的局面还有待改善,向服务转型的商业模式还处在探索完善之中。资产效益和经营效率还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成员单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需要解决。
(二)在逐梦奔跑过程中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
一是紧紧围绕强军梦,抓住科技兴军带来的重大机遇。军队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对加快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电子信息装备的发展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为中国电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二是紧紧围绕强国梦,抓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从最初的电子信息行业逐步扩大到各行各业,国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政府进一步放管服,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更多、更新的信息技术、产品、系统、体系支撑,这些新的发展形势和战略布局既给中国电科的改革发展释放了更大的政策红利,也为中国电科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三是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随着全方位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制造不断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中国方案不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国家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中国电科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了极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也为中国电科加快海外营销网络布局和建设、拓展国际化经营市场空间、广泛参与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国家队责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二是以履行使命责任为根本,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主责主业布局。瞄准国家战略急需和发展要求,以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为统领,以解决突出短板弱项、实现自主可控为关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彰显"大国重器"的政治担当和价值所在。
三是以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为统领,强化"强军首责"。牢记新时代国防和强军使命,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全面完成"高新工程"等军工科研生产任务,加强军工重大项目策划,持续推进"短板弱项"攻克工程,持续推进落实"XX"工程取得实效。
四是以抢占科技创新高点为目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守科技创新骨干力量的使命担当,聚焦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突出主业,聚焦短板,推进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五是以打造电科特色的高端高价值产业体系为核心,巩固行业领头羊地位。围绕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面向数字经济和数字转型,立足"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头羊"定位,按照网络信息体系的理念,在区域市场开拓上形成合力,在系统解决方案上形成合力,打造新动能、谋划大项目、构建新生态、形成大产业。
六是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提升集团化的国际竞争力。秉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加快资源整合与核心业务"走出去",进一步夯实国际化经营基础。
七是以网络信息体系的整体业务能力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市场化、企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建设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集团化管控模式建设;对主要成员单位实施"一企一策",分类下放人事权、资产管理权和财务管理权,并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加强对被授权单位的统筹监督。
八是以战略规划为引领,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推进"使命引领"型战略管理,建立符合中国电科管理特点的战略规划管理体系,优化战略规划制定、建立战略规划体系,实现规划对主责主业的全面引领,发布中国电科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指标体系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九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导向,推进创新机制落地。强调市场理念和市场化机制,实施创新活力激发机制,深化财务管理机制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中国电科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及上级领导机关工作部署,落实中国电科"新云湖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三个转变",深入推动"一五五三"发展战略落地执行,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主责主业调整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优化存量和增量资源配置,以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彰显军工电子国家队担当,以成体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彰显科技创新骨干力量作用,以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彰显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头羊地位,以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向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迈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分报告十:全面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步伐奋力开创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文章发布时间:2019-11-29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组建于1982年,前身为原国家建工总局,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也是我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成员单位的历史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之初。2007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发起设立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股份)。2009年,中建股份在A股成功整体上市。2017年11月,中建总公司改制并更名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中国建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不断迈进。全年,中国建筑主要指标高位增长,新签合约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705亿元,同比增长17%;纳税515亿元。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位居中央企业第4位、第8位。集团第十三次获得国资委年度考核A级荣誉,位列最新《财富》"世界500强"第23名,稳居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继续保持行业内全球最高信用评级。
一、持续强"根"固"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有关指示精神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关键是要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中国建筑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有关指示精神,认真学习研究上级有关高质量发展文件要求。中国建筑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筑积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产能布局,在积极助力民生所需与产业升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厚植政治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央企业的本色、本真和本分,也是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建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执行党中央和国资委党委决策部署,积极构建"112"党建工作"四大体系",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围绕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建设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积极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企业"根""魂"优势更加巩固,发展优势日益明显。
(三)锻造过硬队伍,以高质量人才队伍保障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筑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认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标准",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坚持"凡提四必",确保干部政治过硬。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制定202X年二三级班子年轻化目标,启动"青年企业家培养项目",全程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强化精准考核,激励担当作为。
二、发挥自身优势,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中国建筑始终坚持顺应国家战略,配合国家战略,在执行国家战略部署中找准自身定位,努力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一)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多来,中国建筑坚持海外优先,推动优势资源加速出海,市场布局不断优化,经营业绩稳步提高。
2018年,中国建筑海外新签合约额251亿美元,营业收入130亿美元;国际承包商排名上升至第8位,首次挺进前10强。服务大局展现新担当,巴新布图卡学园顺利竣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揭牌启用;阿根廷国道项目列入总书记高访成果;援菲律宾戒毒中心得到中菲两国政府高度评价,写入《中菲联合声明》;巴拿马国家会展中心等三个项目在总书记相关署名文章中专门提及;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集团签署合作文件涉及金额135亿美元。推进重大项目再获突破,中巴经济走廊旗舰项目--巴基斯坦PKM公路部分路段提前15个月通车,全线路基基本贯通;新签两条海外公路特许经营协议,总里程超过1100公里,位居中资企业首位。
(二)深度参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建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政治格局和战略布局,积极投入优势资源,助推中央战略部署实施。
在京津冀,中国建筑共承接2022年冬奥会建设工程27个;在长江经济带,公司与三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抓长江大保护,落地沿线首个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建筑参建的港珠澳大桥顺利竣工,打造了全国首个"三地三检"。2018年,中国建筑在这些区域新签合约额占比达62.7%。
(三)全力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建筑强化内部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打造"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等"四位一体"商业模式,为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实现从"单纯建楼"向"综合建城"转变,为破解城镇化建设难题提供新思路。
目前,中国建筑已经在30多个省市逐步落地开花,形成了中国建筑独有的竞争优势。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公司旗下投资、施工、设计、基金子企业组成联合体,顺利实施了"雄安第一标"--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创造了"雄安速度",铸就了"雄安质量",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这既是中国建筑"四位一体"商业模式的成功体现,也彰显了中央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
三、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转型升级
坚持新发展理念,对于中央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建筑积极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
(一)坚持差异化竞争
推行"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市场策略,坚定不移主攻高端、兼顾中端、放弃低端,斩获大批高精尖项目,有力支撑了业绩与品牌。在国内,中国建筑投资建设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楼、3/4重点机场、3/4卫星发射基地、1/3城市综合管廊、1/2核电站,众多超大型会展、体育、文卫、厂房等技术含量高、结构形式复杂的建筑均由中国建筑承建,代表我国房建领域最高水平。
(二)坚持优化业务结构
中国建筑的业务结构曾经较为单一,基本以房屋建筑为主。但随着我国建筑市场重心的转移,特别是在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以相关多元和专业化为突破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策略。
公司积极拓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业务,聚焦于城市轨道交通、高铁、机场航站楼、核岛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细分市场领域,举全集团之力,加大资源投入,实现重点突破,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接了哈尔滨-大连高铁,唐山滨海大道、长沙湘江大道和潇湘大道等市政道路项目,深圳地铁9号线、天津地铁6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武汉四环线公路、武咸公路和广西靖龙公路等公路项目,广州白云机场、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六盘水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等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成为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建造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签约PPP项目130个,计划总投资额5,590亿元,公司PPP业务规模已排名建筑央企第一。在公司签约的PPP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占比达87%,PPP模式有力推动了公司基础设施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品牌提升,推动公司向着"532"的业务结构调整目标(到202X年,房建施工、基础设施施工和投资开发业务营业收入比例为5:3:2)大幅迈进。
(三)坚持强化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建筑始终坚持,没有创新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没有创新就不可能领先;没有技术领先,就做不到全球第一。
公司共获得国家科技奖67项(一等奖4项,科技发明奖2项),詹天佑奖68项,各类省部级科技奖1,814项,国家级工法244项,主编国家标准74项,国家授权专利12,381项,其中发明专利1,328项。
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战略,深层次改变了建筑行业的运营模式。2015年4月,中国建筑以旗下"集采平台"为基础,组建了基于"互联网+"战略的建筑行业电商公司--中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云筑网),平台业务覆盖建筑电商、劳务管理、供应链和普惠金融、大数据和智慧工地等多个方面。中国建筑被互联网周刊评为2017年建筑行业互联网+建筑企业第一名。
通过持续创新,中国建筑在超高层施工装备与技术、大跨度建筑施工技术与工艺、钢结构智能制造、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新一代核电站施工技术、新唐风建筑设计、机场建筑设计等众多业务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科技实力,为中国建筑房建、基础设施、海外和新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建筑坚持以新型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为导向,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和方法,从源头减少污染,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出台实施《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等,开展重大生态环保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聚焦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文物古迹、环保违法失信等三类重大问题,全面排查治理建筑行业环保问题易发、多发领域,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攻坚施工现场节能减排,大力开展循环利用,年度单位产值能耗、建筑垃圾同比保持连续下降;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不断优化装配式建筑、地下综合管廊等绿色产品的建造方式,探索环境治理与修复新技术和工法,为客户提供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
中国建筑健全环境管理体系,重视环境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倡导绿色办公。近年来,年均环保总投入超1亿元,未因违反项目所在地环境法律受到处罚,未发生重大事故。中建美国公司首次入榜ENR(《工程新闻记录》)美国绿色承包商百强;中国建筑国际、中海宏洋、中海物业获"低碳亚洲"颁发的"低碳关怀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标签"。
四、激发改革动力,奋力创建世界一流
中国建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企改革、抓好改革落实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各项国企改革工作,持续增强企业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
(一)积极推动国企改革
中国建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在系统内部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国建筑所属中建一局二公司和中建水务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名单并积极推动方案落地,为基层单位深化改革探索路径;中建装饰申报混改试点企业,积极探索引入外部股东,推动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转换。
(二)完善市场化人才机制
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按照中央有关改革意见及要求,出台了《试点单位职业经理人管理办法》,构建了适岗选才、考核引领、价值激励和优胜劣汰的四大机制;职业经理人在中海地产试点落地,形成"1+N"制度体系,首批职业经理人已经就位;在中建美国公司、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实施第二批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试点。
探索创新多元化中长期激励机制。中国建筑于2013年实施了为期十年的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范围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扩大;探索推进中建一局等四家单位管理团队任期激励试点;推进中国建筑技术中心探索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
坚持市场、业绩和效益导向,不断深化薪酬分配改革。坚持薪酬分配的效益、业绩和市场导向,将子企业负责人年薪核定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紧密挂钩,集团内部领导人员之间的薪酬高低差距达2-3倍;积极编制集团工资总额周期制备案管理方案,分类推进薪酬体系统一。
(三)实施产融结合战略
实施"产融结合"战略,为公司主营业务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助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同时加强日常管理,严控金融风险。不从事与主业无关的金融投资,杜绝"脱实向虚"。通过开展境内外资金集中、贷款集中、银行授信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结构化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资产证券化、供应链融资、保险集中等业务,为带动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构成公司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四)奋力争创世界一流
2018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正式确定中国建筑等10家中央企业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作为10家示范企业中完全竞争性领域的唯一代表,中国建筑以遵循企业一般性发展规律与重大改革重点突破相融合的原则,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重大使命、重大任务、重大课题,深入开展对标研究,紧密结合中国建筑主业特点与发展实际,聚焦"领军"、"领先"、"典范"三方面,从国际资源配置、行业技术引领力、行业影响力、效率、效益、品质、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品牌价值等9个维度,形成了35个标志性目标,出台了17项工作举措,推动企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五、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内容。中国建筑坚持底线思维,提早防范,采取过硬措施,切实有效化解各类"黑天鹅"和"灰犀牛"可能引发的重大风险。
(一)坚持完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中国建筑坚持"点线面"结合,构建覆盖全集团的制度体系,从制度上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和扩散。
在"面"上,将内控、全面风险管理和贯标体系融为一体,编制三体系管理总则。针对业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认真辨识、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岗位,并在相关制度中予以重点规范。在"线"上,集团总部各部门从本业务线条出发,制定并颁布303项管理制度。按照公司章程(议事规则)、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指引(指南)等构建企业"制度树",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均有规范的制度可遵循。在"点"上,集团对于容易发生风险的关键经营活动领域,坚持从严治理,杜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