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95篇(第15/23页)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唯有立足自身实际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才能够不惧国际风云变幻,在激发自身增长动能的同时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统一大市场建设。截至2023年1月,我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创业热情持续迸发;我国从国际标准制定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持续超过95%;世界银行发布的《2023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达到第三十一位......一系列数据生动表明,我国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标准不断提高、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从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到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我国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需要看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少数地方和行业的保护主义仍然存在。例如,个别城市利用不合理的补贴政策,保护本地企业发展,造成了有市场准入环节仍存在"区域壁垒";202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为14.7%,降本增效初见成效,但仍处于偏高水平。抓住当前突出问题,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才能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首先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壁垒,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其次要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冷链配送中心、物流中转基地等流通设施建设。此外,要推动内外贸规则对接、标准认证衔接。提升国内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通过签署贸易协定等方式与国外标准实现互认,推动优势领域我国标准认证"走出去"。同时,还要持续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加快对标CPTPP、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提升贸易、投资、资金、人员进出、运输、数据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破除要素市场分割现象。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相关企业协同合作下,我们必定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支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19日05版)
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评论员观察)
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当地为破解住房保障管理难题,对14142套公租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集中运营;在重庆涪陵,政府购买线上招聘服务为企业开设专场直播,力求在保障和扩大就业中更好实现人岗匹配......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2022年全国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规模近5000亿元,见证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服务提供方式的重大创新。不久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政府购买服务改革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等做出明确要求。《通知》一方面强调要更加有效地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努力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另一方面聚焦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等内容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扩容"、质效提升,充分体现了改革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特征,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如今近十年时间过去,政府购买服务从最初集中于社会治理服务和后勤服务等少数领域,已扩展至包括各类公共服务和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的方方面面,推动了国家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升了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此次《通知》将目光投向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等更广泛的领域,提出按照效能原则引导社会力量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这些重要部署,为政府购买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指明了方向。
政府购买服务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比如,2020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要求主管预算单位应当组织评估本部门及所属单位政府采购项目,对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项目和采购包,预留采购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国许多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企业因疫情原因导致的违约和纠纷提供法律服务。从购买碳汇监测与评估服务,到支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经营增效,再到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培训、咨询等各类专业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持续扩大,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创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持方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严格规范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通知》对加强质量管控、提升管理水平作出了具体部署,主要措施包括强化项目审核、加强绩效管理、加强合同管理等。这些举措都是针对改革推进中出现的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变相用工、购买边界把握不够准确、绩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出台的。明确"为何买、买什么、谁能买、向谁买、怎么买、买得值",着力提升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助于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改革经验积累越多,越有利于增进信心、涵养定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不断打开新局面,社会各方都会受益,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改善也会持续迈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19日05版)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从有到优"(纵横)
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十四五"时期,面对新任务,我们要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从有到优"的新突破。
一个好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保证养老服务对象的普遍性、服务供给的可及性、服务质量的可靠性、服务价格的可承受性。当前,我国已经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正加快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已经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已经出台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等政策。下一步,要抓好统筹协同发展,激发制度化、体系化推进的效能。
聚焦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从照护服务的角度看,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独居、孤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和纯老年人家庭等群体是政策支持的重点。必须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推动资源下沉,加快完善社区居家层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
聚焦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要研究以财政资金撬动市场的作用机理和优化路径,带动养老消费市场整体发展。要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普惠保、大病保险等金融产品。大力发展电子支付、保险支付等方式,为处置纠纷和维护老年人权益提供便利,引导老年人放心消费、舒心消费。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米"难题。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要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资源统筹机制,构建乡镇(街道)"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的供需对接。乡镇(街道)应承担资源统筹、需求发现、服务组织、回应呼声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与职能部门密切合作,统筹辖区内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调发展,统筹辖区内养老服务设施、项目、队伍一体化推进。要发挥老年人协会的作用,充分反映老年人诉求。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将老龄政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当中,将应对老龄化问题作为一项长远的、系统的社会治理工程有序推进。其中,当务之急是以整体性治理为牵引,着力补齐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提升老龄化社会的治理水平。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19日05版)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人民时评)
"建造《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缆绳部分应选用什么材料?""观察水杯里的水,杯壁边缘处的水位为什么比中间略高?""树木年轮,一圈就代表一年吗?"......近年来,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极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久前,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前瞻性。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这一减一加,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减掉的是不必要的额外负担,增加的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从个人角度看,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从国家层面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因此,从小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于国于民都是有益且必要之举。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及科学素质持续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最新一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约八成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基础总体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等问题和不足,亟待加强和改进。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教育涉及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关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领域、行业,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凝聚合力。一方面,要加快补短板,在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拓展科学实践活动、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另一方面,要盘活各方面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并提供资源和课程,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科学教育的机制。此外,还要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帮扶托底工作,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肩负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对人才成长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在科技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的今天,从娃娃抓起,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促使更多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定能让全民科学素质再上台阶,培育出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创新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蓄积更充足的底气。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19日05版)
展现"包容性",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人民观点)
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大唐芙蓉园初夏夜,伴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吟诵,64名舞者左手执籥、右手秉翟,向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贵宾献上中国古代最高礼仪舞蹈八佾舞。礼乐交融、文韵悠悠,大度雍容、如梦如幻,展现出中华文化包容四海的精神风貌。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集千古之智,纳四海之慧。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此同时,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胸怀同世界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强调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在希腊,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共赴"文明之约";在埃及,漫步于卢克索神庙,回忆中埃文明交流往事;在印度,参观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畅叙文明互鉴的悠久渊源......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外交",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到创立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文明特质,着眼于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主基调,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着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不遗余力促进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相互启迪,探索出一条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之路,让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理念与智慧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为时代发展提供正确指引,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