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理论文章-16篇(第20/25页)
历史自信为追问理论自信奠定了更为厚重的历史积淀。理论自信是引领,是行动指南。它是解决以什么样的理论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问题。百年历程,既是一种现实斗争,也是一场思想接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前赴后继不停歇,积薪而上成大观。于几代领导集体的代代传承中,理论自信的积淀更为厚重。
历史自信为挖掘制度自信提供了更为丰赡的历史资源。制度自信是保障,是体制依托。它是解决用什么样的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正是基于如此深沉的历史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参天大树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于追根溯源中,制度自信的资源更为丰赡。
历史自信为彰显文化自信拓展了更为宏阔的历史视野。
文化自信是指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本身说明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旦脱离了历史的长时段观照,就无法窥识文化自信之底蕴。换言之,历史维度原本就内嵌于文化自信当中,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提升中华文明叙事、展现中国价值,回击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的不二利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近期专门对"历史自信"进行强调,意义重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于彼此交融中,文化自信的视野更为宏阔。
由此可知,"四个自信"孕育于不断绵延而厚重的百年奋斗之中,历史自信是理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依据、载体和沃土。首先,历史自信是理解和坚持"中国特色"的根据。我们所强调的"中国特色",必须从悠久深厚的中国历史中去寻求基本的依据和资源,从而为"四个自信"提供支撑。其次,历史自信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润物细无声地化为载体。无论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还是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它们都是深深扎根于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现实实践中,既亲切又久经验证,从而为"四个自信"带来底气。再次,历史自信的形成经历了长年累月,层累厚积为富有养分的沃土。无论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是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形成过程都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与完善的过程,它们所共同凭借的一大资源,依然是我们深厚持久的历史,从而为"四个自信"厚植沃土。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倘若党的奋斗历程是一条 奔流不息、波澜壮阔的万古江河,那么经历百年方才提出的历史自信就是勇立潮头、开山穿石的激流巨浪。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由前人创造的,也是由后人开拓的。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不断增强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不断提高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
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制度就是这个"法度"的重要内容。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积累了新的重要经验,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两个大局",中国共产党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尤其需要增强依规治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发挥好党内法规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障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大作用。
一、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民主集中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能够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激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持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