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理论文稿-33篇(第14/4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19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74分钟。

第一,要充分发挥中国"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能组织"的治理优势,推动各治理主体和利益相关方之间有效协商。特别需要考虑建立相关机制,鼓励矿工、电力企业职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协商过程中的利益表达,避免电力转型对弱势群体造成不必要的冲击。协商过程中还应发挥中央或上级主管机构的主导性作用,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聚焦在"治理什么"和"如何治理"等事关电力转型成败的关键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上。这既可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也可提高决策效率,避免出现"民主过载",还可凝聚共识,助力电力系统转型的顺利实施。

第二,电力结构转型是一个复杂且不确定的动态过程,这意味着在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遇到新问题。因此,需要在治理模式上进行制度创新,从"定目标,下放执行"的传统线性治理模式,逐渐转向从实践中不断学习修正的动态螺旋升级式治理模式。这需要建立有效机制,鼓励各治理主体及时总结,互通有无,分享成熟经验和做法,提高在各自领域推动转型的能力和水平。

"链长制":电力系统结构转型的新机制与可行路径

"链长制"来源于产业发展实践,是一项强化产业链主体治理责任的制度创新,通过协调产业链内外部资源并注重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进而推动"强链、补链、固链、延链"取得实质性效果。就实现机制而言,"链长制"由各地政府一把手领导挂帅,其主要着力点在于梳理产业链分布情况,找准系统薄弱环节,并组织各部门和产业链各主体针对关键卡点进行协同攻关,构建对"链主"及其配套企业的常态化"网络型链式服务"机制。

电力结构转型绝非易事。过快,会影响能源安全,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过慢,又会拖慢中国减碳的脚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在纷繁复杂的内外部治理环境下,笔者认为采用"链长制"等制度创新模式,坚持"先立后破",稳步推进电力结构转型变得尤为重要。

第一,积极促进纵向和横向管理部门协同,加快建立节能减碳激励约束机制。"双碳"目标的实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同时由于"双碳"工作涉及面极其广阔,因此产业链链长应发挥其纵横结合与善于协调的重要优势。在实践中,链长制是畅通产业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手段,尤其应在产业链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园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加快建立融合发改、工信、商务、环保和金融等在内的多部门协调机制,重点构建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绿色治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制度形成和动态演进的过程,而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平衡设计与有效实施。不同部门之间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交织关系,因此良好制度的设计不但要平衡好各方的权责和利益,更重要的是实现对主要当事方的核心激励。产业链链长制的核心在于更大空间维度上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政策集成优势加快协调,有利于区域电力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和治理效能提升。

第二,推进电力部门数字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打造智慧能源治理系统。近年来,随着传统化石能源成本下降及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推进,我国批发电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作为新能源的风力和光伏等发电成本已经和传统煤电成本较为接近,但是由于新能源系统的不稳定性,未来的多能互补系统亟需提升系统柔性与灵活性。数字化转型趋势对电力结构转型是一个利好,作为新基建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的广泛应用有利于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电力行业在源网荷储及调度等全链条全周期中会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开发对于电力企业盈利与控制水平的提升有较高的价值。随着经济社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电力部门带来潜在机遇和广阔的应用场景。通过"链长制"推进电力系统的大数据治理,不但可以有效解决节能降碳的问题,同时也是提升能源效率和系统灵活性及安全水平的关键措施。

第三,构建绿电市场与碳市场的协同治理机制,打造绿色金融支撑体系。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推进,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我国首先选择电力行业进行试点。推广使用绿色电力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随着"双碳"进程的逐步加快,绿色电力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日益增大。通过"链长制"推进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联动,可以提升用电成本与碳排放成本衔接的顺畅性,同时有利于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在"链长制"的协调下各地应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将碳表现、碳定价等纳入授信管理流程,加快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培育绿色金融家,为电力系统各产业链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持。

第四,加快培养"双碳"专业型人才,推动"双碳"职业体系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经济产业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双碳"专业型人才的培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能效提升与电能替代同步推进,高效节能和绿色低碳技术正在大力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和新型电力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专业性人才的强力支撑。人才链和资金链已经打破了产业的地域边界,同时由于人才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链长制"作为一种生态化的产业组织创新模式,应大力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推进教育系统、研发单元与产创部门的多元合作。日前教育部下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同时,推进碳排放管理相关新职业的设立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21年,国家人社部增列碳排放管理员作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第四大类新职业。下一步应加快促进形成完整的碳排放管理职业体系,为我国电力系统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