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理论文章-13篇(第4/1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00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4分钟。

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学术讨论的名义从事错误思潮传播,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重新解读"、对历史事实的所谓"重新挖掘"和对历史过程的所谓"重新分析",看似在讨论学术问题,实质上却瞄准政治问题,得出的也是妄图推翻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结论。倘若任由他们在一些重大理论是非问题上任意发挥,其后果不堪设想。中国共产党对历史虚无主义者在重大理论是非问题上制造的错误言论和观点从来就不是视而不见,也不是捂着盖着、遮遮掩掩,更不是一再退让,而是通过及时和明确的澄清,在重大关头防止了各种错误理论观点的进一步蔓延,维护了思想认识的统一,保持了社会稳定局面,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

三、对重点侵蚀对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是一场"攻心战",因而从其产生和传播开始就有其重点侵蚀对象,其一是党员干部群体,其二是青少年群体。这两个群体能否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事关中国共产党能否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坚强有力,立于不败之地;事关社会主义事业能否行稳致远,始终确保正确方向。为此,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从各个方面对这两个重要群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而形成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坚强力量。

1.始终坚持对党员干部群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西方国家一直寄希望于中国出现戈尔巴乔夫式的人物带领中国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因而广大党员特别是干部群体始终是历史虚无主义"围猎"的重点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我看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没有第二人。"因此,必须要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领导人民顺利推进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由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因而,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做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苏联亡党亡国的深刻教训警示全体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他曾惋惜地谈道:"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在那场动荡中,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广大党员信仰迷茫,精神缺失,"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最终危及社会主义事业。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为此,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而形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坚强力量。

一是中央政治局带头进行理论学习,并自上而下形成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在探索中形成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2002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首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正式形成。历届中央政治局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自身建设和重大历史事件等专题进行集体学习。截止到202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已经进行了34次集体学习,其中特别注重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进行与之密切相关的专题学习。例如,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了专题学习;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进行了专题学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了专题学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极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从根本上增强了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使得党的中央政治局能够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强有力、方向正确,在时代洪流中成为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中流砥柱。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又带领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到党的诞生地瞻仰学习,再望奋斗历程,重温入党誓词。在这样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党中央选择以历史为支点,将历史当作最好的教科书,将中国革命历史当作最好的营养剂,在学习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再一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待历史的庄严态度和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的坚定决心。

同时,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也带动了各地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随后各级党委、党组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自上而下进行理论学习的机制体制确立,有利于抓好"关键少数",推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是防止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关键一招,也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亮丽底色和青春活力的关键一招。

二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在适当时间开展全党集中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一定时期内党内突出问题,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历次集中教育活动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将党员的思想教育挺在最前面,着力解决全体党员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1983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确定从同年冬季开始全面整党。此后,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又先后进行了三次主题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面向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这四次活动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带头落实,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号召广大党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2021年年初,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青春活力的必然要求。开展全党范围内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就是要让全体党员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客观把握,增强和提升对那些污蔑、攻击和歪曲党史的言论观点行径的辨别能力,从而增强与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能力;就是要让全体党员确立正确的党史观和价值观,通过准确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支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就是要让全体党员在历史和现实的强烈比照中,明确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明确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来之不易,明确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就是要让全体党员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汲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运用于当代实践。

通过中央政治局带头进行理论学习并形成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和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广泛教育活动,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由表及里的教育学习常态化机制体制,使全体党员提升了理论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立了正确使命观,增强了全体党员的政治定力、政治敏感度和政治鉴别力,确保了全体党员在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中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搞没有立场、没有态度、置身事外或态度暧昧那一套,不被表面现象左右,勇于在斗争中亮明态度、挺身而出。

这就确保了不论世情、国情、党情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都能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走在时代前列。

2.始终坚持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1945年,美国中情局局长杜勒斯说:"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把主要的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霉、腐烂。"苏联的解体最终印证了美国在苏联青少年身上所压的赌注的确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苏共二十大的产儿"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纷纷进入苏共的决策层或成为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中坚力量,最终成了推动苏联解体的排头兵。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广大青少年代表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青少年有理想、有担当,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社会阅历较少、分辨能力较差、抵抗侵蚀能力较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不多不深,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问题时还略显生疏和稚嫩,因而最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侵蚀,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点目标群体。为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要抓手,增强和提升青少年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思想防线,帮助青少年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10多份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在党中央推动和部署下,学校思政课建设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特点,从目标规划、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师队伍、教学水平、领导机制等各方面不断优化调整,形成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体系。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两次划时代会议。2019年3月18日,党中央首次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①的要求,对思政课建设及创新提出了"八个坚持"②的部署和安排,并强调要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办好思政课问题专门谈了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落实思政课改革创新作出了具体规定。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其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从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思政课为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其说服力、感召力,利用科学的理论和客观的历史,将事关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讲清、讲深、讲透,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正面思考问题、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提升青少年辨别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能力,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自觉扛起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的大任。

四、对重要意识形态阵地进行巩固和加强

历史虚无主义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本质,使其始终觊觎在重要意识形态阵地抢占高地,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而宣扬其反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在文艺和互联网领域的泛滥,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巩固和加强对这两个重要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

1.确保文艺领域始终成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高地

文艺作品是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和方式,而文艺创作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历史史实,因而文艺领域最容易成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激烈交锋的场域。本着唯物史观进行文艺创作,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就能创作出大量"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14]。反之,历史虚无主义者从唯心史观出发,完全背离对待历史应有的严谨、客观、全面的态度,在作品中肆意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美化那些在历史上曾起反动作用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些作品只能使人民群众在信仰信念上发生偏离,严重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最终威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最初泛滥就是经由文艺领域"崭露头角"的。改革开放以来,以《苦恋》为代表的一批所谓的文艺作品借反思历史之名,实质上却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宣扬走资本主义道路。到21世纪,历史虚无主义全面借助商业文化产品进行传播。一些作品专注于讽刺社会历史和现实,却丝毫不谈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同时,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加之其对历史的浅薄理解,产出了一些违背文艺创作规律的作品:一些宫斗剧、穿越剧完全不顾史实,为提升收视率而随意篡改历史;一些抗日神剧的情节更是违背历史、脱离实际。这些作品将严肃的历史无限娱乐化,尽管创作者主观上不是以历史虚无主义为出发点的,但虚无历史的行为却产生了消解人民群众正确历史认知的消极作用。为防止这些文艺作品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温床,必须对其加以抵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断加强对文艺领域这一意识形态高地的建设。

第一,对一些影响较大的历史虚无主义文艺作品,由党中央进行旗帜鲜明的批驳。例如,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苦恋》造成的社会影响。他说:"无论作者的动机如何,看过以后,只能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共产党不好,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这样丑化社会主义制度,作者的党性到哪里去了呢?"[4]391为此,党中央坚决发起了对《苦恋》的批驳。1981年4月20日,《解放军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15]此后,一系列主流媒体纷纷组织刊发文章进行批驳。1981年8月3日,胡耀邦同志在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上强调,必须"把对电影剧本《苦恋》的批评做好"[16]896。他指出:"这个问题关系很大,敌视我们的人都在看着我们怎么办,必须迅速认真解决。"[16]896中央对影响较大的历史虚无主义文艺作品的严肃批驳,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态度,讲清了观点的错误根源所在,及时遏制了恶劣影响,确保了社会稳定局面。

第二,不断完善机制体制,规范文艺创作各领域。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通过制定和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管控历史虚无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泛滥。以电影、电视领域为例,2003年7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立项及完成片审查办法的通知》,就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的范围作了明确界定,对涉及以上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立项制定了严格的审批办法。[17]2006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强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立项和审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监督管理及论证机制,要求对涉及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须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审查和讨论。[18]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又多次发布"限古令",下架了一大批违背基本历史逻辑和常识的电影、电视剧。

第三,注重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这既是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各种意识形态交锋交融形势下牢牢占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选拔能客观反映历史发展、时代风貌和人民心声的优秀文艺作品。例如,自1992年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在全面打造文艺精品、提高艺术品质、引领创作导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电视剧领域的"飞天奖"、戏剧领域的"梅花奖"、电影领域的"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文学作品领域的"鲁迅文学奖"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引领了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另一方面,在特定的时间节点集中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其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特殊作用,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例如,在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国家广电总局精心遴选了一批优秀抗战题材电视剧,分批次、分层次、有节奏地推出,引导人民群众牢记抗日战争伟大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澄清了历史虚无主义对抗日战争历史的污蔑和歪曲。此外,加强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划和引导,为源源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例如,国家广电总局对"十四五"时期的重点电视剧选题进行了详细规划,明确指出要采用"纵横坐标法"确立具体选题,即纵向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大事要事确立主题,横向对标重要时间节点,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通过对文艺创作进行提早安排、适当引导、科学谋划,特别是围绕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创作,有利于确保文艺创作服务于时代发展大局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确保在重大时间节点,有一批又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始终占据文艺阵地主流地位,防止历史虚无主义文艺糟粕扰乱人民群众视线。

2.防止网络舆论阵地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温床

互联网的兴盛极大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参与社交、表达诉求的方式。在互联网领域,群体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思想交锋激烈,各种错误思潮纷纷在互联网"抢滩登陆"。目前来看,历史虚无主义几经打压却于近年来借助互联网再度兴风作浪,其危害性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在互联网领域的泛滥,并采取了许多措施加以抵制。

第一,强化主流媒体在互联网领域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19]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培养主流媒体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入驻微博、抖音、微信等各大网络平台。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正面引导主流舆论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按照网络传播特定规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进行坚决回击,对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进行及时明确回应,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合力,构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火墙,确保人民群众的正确认知不受干扰,使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批驳扩展至整个社会领域。

第二,强化依法治网,严厉打击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领域的传播。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坚决打击历史虚无主义在互联网领域的传播,必须要用好法律武器。长期以来,我国已在民事和行政处罚层面就散布谣言和不当言论出台了相关规定。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又正式增加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并实行。近年来,运用法治方式打击互联网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已有不少案例。例如,"暴走漫画"篡改叶挺烈士《囚歌》案,"辣笔小球"贬低嘲讽卫国戍边英雄烈士案等。以上案例向社会庄严表明,历史不容篡改,英雄人物不容诋毁,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必将受到法律严厉惩罚。目前,我们正不断加快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立健全惩戒机制,不断提升互联网信息排查力度,对在互联网领域打着各种旗号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账号主体实行警告、约谈、永久封停等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生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肃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开展了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彻底斗争,再一次给予历史虚无主义以迎头痛击。但是,"一切反动势力在他们行将灭亡的时候,总是要进行垂死挣扎的",这是一条历史定论。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历史虚无主义可能会再次泛起,大做文章。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再次加速世界格局和全球秩序的深刻变化,国家间竞争关系将会进一步凸显。意识形态作为一个重要斗争领域,西方国家必定会在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念上加强对中国的围剿。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极有可能会再造声势。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根本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做好新时代伟大斗争,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向纵深推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大力量,真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予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以致命一击。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王均伟:警惕党史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树立正确党史观,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事。过去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如果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放任不管,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时深刻指出:"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一、党史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首先要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在不同的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得到极大加强,经过重重打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欺骗性越来越被人们看清楚了,但也不能不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肯轻易退出意识形态战场的,它们改头换面,"逢喜必闹",我们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从党史领域看,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着"还原历史真实"的旗号,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建设史、奋斗史进行曲解、贬低,从而达到否定我们党执政合法性、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炮制的种种谬论,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性规律性复杂性,竭力抹黑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竭力否定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自觉性,竭力夸大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缺点和个别失误,妄图以个别取代整体,以现象否定本质。

二是毫无底线地通过编造谎言、移花接木、恶意解析等方式,抹黑、污蔑、嘲笑党的领袖和英雄烈士。诋毁领袖人物最大的焦点就是诋毁毛泽东。一些人以国外敌对势力炮制的所谓材料,从人品、作风、能力等方面对毛泽东进行纯粹的人身攻击,无限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龚自珍曾说过,"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而要"去其史",从领袖人物、英雄人物下手无疑是最便捷最易达到目的的。历史虚无主义无视英雄人物在捍卫民族尊严、服务人民群众、树立精神标杆、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牺牲奉献,妄图通过贬损解构英雄模范,瓦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是混淆是非曲直,为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鸣冤叫屈。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里,蒋介石从"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侵略步步退让的行为变成了"爱惜民族人格,准备与倭寇决一死战"的"忍耐力",是"中国的救星,甚至是世界的救星"。大汉奸汪精卫"是一个很痛苦的爱国者",因为"抗日论也好,和平论也好,都是爱国心的表现,都是以不同的形式热爱国家"。汉奸文人胡兰成被包装成才华横溢、情意绵绵的现代偶像。内战悍将、沾满了解放军和解放区人民鲜血的张灵甫被炒作成"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四是颠倒黑白,美化北洋军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甚至美化日本侵略。有人把1927-1937年间国民党的这段执政称为"黄金十年",说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边疆民族政策等施政各方面皆取得一定成就,为国民党叫好。殊不知这10年中国丧权辱国到什么程度:1928年济南惨案胶济铁路沿线被日军侵占,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丧,1933年塘沽协定丢冀东,1935年何梅协定丢华北,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被迫抗战。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之时,国民党忙于争权夺利相互厮杀:1928年两广战争、1929年蒋桂战争、1930年中原大战、1932年刘湘刘文辉之战、1936年两广事变,连绵内战导致民不聊生。某些"学者"美化日本侵略,妄称"东北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这是由于日本对东北的占领",宣扬日本侵略者"建设东北""复兴东北",却看不到3000万同胞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命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