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理论文章-13篇(第6/1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00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4分钟。

恩格斯的上述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实践活动的自觉能动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虽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同自然历史发展过程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性,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不排斥、否定人类作为社会历史"剧作者"的主体性、能动性、选择性。当人们认识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主动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努力使自己的行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就能够使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取得成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反之,当人们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不能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与历史和时代前进的潮流相背离,就会使行动和努力归于失败,扰乱社会前进的步伐。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能动的反作用,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历史唯物主义决定论与历史唯心主义宿命论有着本质区别。

第四,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观同价值观、政治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价值观、政治观改变不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客观性。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以随后人任意评说。毫无疑问,历史是由人记录和书写的,历史研究是人的主观活动,不可避免带有研究者的主观色彩,但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共性特点(即便是自然科学研究也不能完全避免人的主观性,比如科学假想、错误观点或理论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纯客观的历史研究或价值中立的历史研究是不存在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历史是后人对过去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绝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裁剪历史、歪曲历史、戏说历史。历史研究同人类的其他认识活动一样,本质上是一个主观符合客观、认识符合实际的过程。当主观的研究符合客观的历史,主观的结论反映客观的实际,这样的历史研究就能真实还原历史面貌、反映历史本真,形成的结论就是可信可靠的。

三、汲取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导致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

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教训十分复杂。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导致苏共理想信念丧失、组织纪律涣散、作风腐败颓废,从而丧失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和教训。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列宁与十月革命,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共和苏联的历史功绩,攻击列宁、斯大林等领袖人物,诋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另一方面,却毫不掩饰地推崇颂扬马克思主义所否定反对的一切,肯定和赞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顶礼膜拜。

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从否定苏共领袖开始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容易从斯大林身上找到突破口,抓住斯大林个人的错误不放,进行渲染扩大和歪曲否定。而斯大林代表着苏联党和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也就否定了这一时期苏共和苏联的成就。由此产生的严重危害是,割裂了苏联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逻辑,形成了一个难以弥合的历史断层,造成了为更进一步的否定打开缺口的"破窗效应"。事实也是如此:苏共二十大后,苏共党内、苏联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形成一股否定斯大林、怀疑社会主义道路的逆流,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开始全面升级。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不仅彻底否定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成就,而且否定列宁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否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历史虚无主义泛滥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理想信念的动摇和丧失。在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人带头歪曲抹黑蛊惑下,在苏联文学界、史学界、反共反苏报刊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遭到全面批判,苏共成了"犯了罪"的组织,苏联社会主义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苏军成为吸干国家财富和民众血汗的"怪兽",整个苏共和苏联的历史除了"罪恶"还是"罪恶",苏共的党心、苏联的民心被彻底搞乱了。这就能够解释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当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叶利钦等人公然解体苏联时,广大苏共党员和苏联人民并没有系统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抵抗,以捍卫自己的党、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军队。习近平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我说过,在那场动荡中,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15]毛泽东曾深刻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境内外反苏反共势力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其目的就是在苏联大造否定苏共领导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舆论,搞乱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的思想,动摇苏共的执政地位,丑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煽动群众对苏联党和政府的不满,并趁乱夺权,乘机瓦解苏共、解体苏联,进而复辟资本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共以及苏联人民丧失理想信念,丧失革命精神,丧失斗争意志,沦为一盘散沙,最终惨遭失败的命运。

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有很多。从吸取历史虚无主义教训的角度看,

第一,必须要正确分析、科学对待历史上的问题和错误,包括领袖个人的问题和错误。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在苏联能够泛滥起来,一个根本原因是苏共始终没有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及其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没有充分肯定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没有正确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问题,为历史虚无主义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和土壤。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获取前进的动力。回首过去,在中苏论战时期,中苏两党围绕如何评价斯大林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严重分歧,而这恰恰凸显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洞察和历史远见。如果说当时的人们尚不能完全看清错误对待斯大林及苏联社会主义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尚不能完全理解中国共产党捍卫斯大林的历史地位、肯定苏联社会主义成就所具有的深远意义,那么在苏共二十大35年后苏联发生亡党亡国的悲剧,苏联解体3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则为我们重新认识那段历史,分清是非曲直,总结历史虚无主义的巨大危害,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孰是孰非,历史和事实已然有了公断。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共产党人是靠理想信念而不是靠利益聚起来的。习近平曾深刻指出:"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力量;全党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从苏联的教训看,历史虚无主义摧毁的主要目标是苏联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苏联末期,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丧失理想信念,彻底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背叛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使广大苏共领导人和普通党员迷失前进方向,使苏共失去对人民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自毁长城、束手待毙,教训极其深刻。

第三,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贵在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一旦错误观点、错误思潮形成气候,对党员干部和群众产生不良影响,再来进行抵制和消除是很困难的,承受的代价往往也是高昂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共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彻底丧失理想信念,完全放弃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苏共历史上特别是赫鲁晓夫时期放松意识形态工作,错误对待理想信念教育有着直接关系。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苏共领导人自掘坟墓的"六十年代人"现象,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需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

第四,必须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筑牢思想防线,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与苏联的接触,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歪曲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社会内部煽风点火,制造混乱。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也在苏联亡党亡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任金帅: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批判的着力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演变过程及本质,找准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着力点,有助于广大党员群众廓清思想迷雾,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演变及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初现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时,受民族危机日渐加深的影响,一批西化知识分子如陈序经、胡适、张佛泉、卢观伟等人提出了颇为激进的"全盘西化论",认为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技术、制度和思想已完全落后于西方,"西洋文化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科学上、政治上、教育上、宗教上、哲学上、文化上,都比中国的好"。要拯救国家于危难,必须彻底改造中国固有文化,实现"再造文明",否则终将成为世界竞争的牺牲品。"全盘西化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起到了抵制封建复古思潮、推动思想启蒙的积极作用。但它在肯定西方文明的同时,否定民族文化与历史的价值,已经染上了强烈的历史虚无主义色彩,在当时就受到知识界的众多批判,一度引发了"文化本位主义"与"全盘西化论"的思想大论战。

不过,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以及新中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史学迅速成长并广泛传播。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等经典著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发展动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理论充分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而确立了中国史学新的问题意识、研究范式以及话语体系,"提供了解决中国历史最根本问题的出发点",强调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与规律性,重视民族历史文化的价值,回应时代问题、探索中国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演进的规律等成为史学研究的鲜明特征与治学路径,历史虚无主义基本销声匿迹。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得以复生:首先,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纵横交错,民众的价值追求与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其次,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渗透的力度不断加强,方法手段更加多样且隐蔽;再次,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界悄然蔓延。虽然后现代主义史学的理念方法有助于丰富史学研究的主题和内容,但它极易滑向历史相对主义与唯心主义,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流地位形成了一定挑战。该史学流派以"解构"为显著特征,怀疑并批判现存的一切体系、标准与原则。比如,否定历史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认为人们创造的历史都经过了历史学家的阐释和编织,有多少种阐释和编织的方式就有多少种历史,"选择某种有关历史的看法而非选择另一种,最终的根据是美学的或道德的,而非认识论的",等等。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历史虚无主义死灰复燃,在社会各领域尤其是网络空间猖獗一时。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以未经辨析的零星史料甚至野史杂闻为依据,肆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党史和新中国史进行解构、歪曲、污蔑与诋毁。尽管表现形态千汇万状,但望表知里,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思潮。它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对历史进行虚构、想象和推导,通过人为制造历史结论来遮蔽和篡改历史真相,企图模糊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诱发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质疑。任由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扩散,必将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与党的执政之基。

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着力点

1.构建"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四史"的重要论述精神。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着百年来党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全过程,饱含着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所有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共有精神家园和智慧宝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号召学习"两史"逐步提升为学习"四史",并作了大量富有思想性的论述,如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成就,坚持"两个不能否定"等。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大局和长远发展,进一步阐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和重点要求,明确了研究、学习和宣传党史的方向。这些论述集中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历史视野与政治智慧,阐明了正确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对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四史"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在党员干部群体中间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规划机制、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党员干部在长期的学习体悟中逐步加深对"四史"的理解,懂得尊重历史、重视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和信心。

2.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推动"四史"学术研究和推广普及。唯物史观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也是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根本思想指南,"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4]。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定站在唯物史观立场,围绕"四史"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点问题,尤其是要在历史虚无主义言论频繁涉及的论题上展开定向学术研究。通过大批具有强大说服力、感染力与生命力的研究成果,完整且客观地呈现"四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牢牢掌握"四史"的叙事权、话语权,痛击历史虚无主义的谬妄言论。要将推广普及与学术研究并重。在坚持史学原则与标准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新媒体、新平台等将优秀的学术成果及时转化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高水准的短视频、纪录片、宣传片、通俗读物、小册子、网络文章等资源,转化为大中小学学习"四史"的权威资料,促进"四史"走进日常生活、走进各类课堂,实现大众化、通俗化。通过"四史"的推广普及,逐步提升人民群众整体、联系、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事件、人物与规律的能力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免疫力。

3.营造自发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秩序。一要加强"四史"新媒体平台建设。一方面,着力建设若干历史类尤其是党史、新中国史大型专题网站,真正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进行科学设计和专业管理,克服以往同类网站存在的信息量小、更新缓慢、内容枯燥等问题。将这些网站打造成为人民群众衷心喜欢、乐于浏览的传播正确历史认知的网络主渠道与主阵地。另一方面,从专业历史研究人员和业余历史爱好者中吸纳、培养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熟悉网络文化环境的历史类写手。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让他们灵活运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图像、视频及其他具备吸引力、感染力的表现手法,紧密围绕历史重大问题与社会关切问题进行精心创作。充分利用论坛、微信、微博及手机APP等多媒体平台,及时推送正能量、高质量的作品,不断增强正面舆论影响力。二要完善网络监管体系。落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对于涉及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置、处罚。充分发挥国家网信办"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等平台的作用,提升网民网络守法意识和参与网络治理的积极性,自觉对历史虚无主义言行进行曝光和上报。

4.持续开展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引领大学生群体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对大学生进行近现代史、党史教育的主课程,承担着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人民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重要任务。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分辨历史黑白是非、自发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和觉悟。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吃透弄准2021年版新教材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以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舆论热门话题及学生关切问题为切入点,优化整合专题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在教学模式方面,要勇于探索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创新混合式教学方式。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较为琐碎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放在线上教学平台,由学生灵活利用时间学习掌握。而线下课程的教学目标追求一定的高阶性、挑战度,主要讲授教材重难点内容,同时利用各类翻转课堂形式开展合作式、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深度学习和思维碰撞中真正理解"四个选择"。此外,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实践形式,教学系统可以引入AR、VR虚拟仿真技术,还原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淮海战役等历史场景,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悟情明理。

周口师范学院邢怀亮: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日益发展和壮大,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粉墨登场,以图唱衰、分化和颠覆中国。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假借"探究历史真相"之名,对我国革命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为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伟大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竭尽所能地污名化,甚至颠倒事实、混淆黑白,使人们坚守的信仰产生动摇,给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造成极大的阻碍。它无视当代中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极力夸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出现的失误,颠覆人们的价值观,挑拨离间,激化人民内部矛盾,制造社会动荡,从根本上否定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妄图阻断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偏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使中国重新沦为西方资本的附庸。在价值导向上,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设置历史话题,引导人们参与讨论,好似一切问题都可以重新评价,颠覆评价的客观标准,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传播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地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1]。我们要运用这一思想武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凝聚思想共识,坚定理想信念,同心同德,致力于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之基

在不同历史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具有不同的表现。尽管当前在我国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制造思想混乱,达到颠覆和破坏中国的根本目的。我们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才能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选择正确的道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才能真正从理论上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2]6;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驳斥和批判。

否定中国社会革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在历史虚无主义看来,中国近代的一切革命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不是福祉,而是巨大的灾难。历史虚无主义认为,近代革命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震荡,使中国的传统社会文明中断,丧失了学习西方文明的机遇,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总之,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中国革命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农民为主体力量的革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社会革命的发生不是某个革命家头脑里的产物,不是由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具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根源。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社会革命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落后的旧的社会让位于新的先进的社会,并不是自然实现的,而是社会革命作用的结果。社会革命使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或解决,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社会革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变革和改造社会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

近代中国革命的爆发也是自身矛盾不断发展的结果。近代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落后的社会制度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异常复杂。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剥削和压迫,使居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生存异常艰难。不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就不能生活,社会就不能发展。极端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制约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些矛盾斗争的不断发展及其严重激化,必然导致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早在1857年,恩格斯在《波斯与中国》一文中,以深邃的眼光敏锐地洞察到帝国主义对世界上这个古老帝国的大肆侵略必将激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反抗,播撒和孕育近代中国革命的火种;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的革命烈火必将点燃这个古老的帝国大厦,铸造新的社会文明,引领中华帝国走向新的时代。近代中国的国情和革命的实践已充分表明,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突出表现。无产阶级运动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改变无产阶级命运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不像其他阶级一样隐瞒自己的观点,他们公开阐明自己的人民立场:"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411近代以来,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代表人物,为了改变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了艰辛努力,尝试了各种方案,但最终都归于失败,究其原因是没有先进革命理论的引领和先进政党的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黑暗中苦苦探索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以俄为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借鉴俄国革命经验,中国的革命展现出新的转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6]342。从此,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主心骨,有了可以信赖和依靠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呈现美好愿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7]这些伟大成就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这些伟大成就是党带领人民历尽千辛万难,付出巨大牺牲才取得的,绝不容历史虚无主义否定。

否定共产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又一表现。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最终消除阶级对抗,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建立一个人与社会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一社会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矛盾深刻剖析的基础上,从而为人民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努力奋斗的方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4]413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深刻阐明,"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揭示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条件性。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论述,既要坚持"两个必然"思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坚持"两个决不会"思想,充分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做好长期接续奋斗的准备。历史虚无主义无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割裂"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认识上会导致两种错误:一是否定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把共产主义看成"海市蜃楼"般的一种假象,其根本错误在于否定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看不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把共产主义的实现简单化,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混为一谈,看不到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其根本错误在于超越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