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26篇(第4/8页)
科技局202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研发投入申报工作。组建研发投入工作专班对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工作进行指导,引进第三方机构赴具有填报研发企业上门开展研发工作服务,对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帮扶指导,定期分析研判解决研发投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时序进度,保障填报数据质量;同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组织开展研发投入评比活动,对于研发费用投入总量前五名及研发费用投入比重前五名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充分激发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针对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市排位靠后状况,进一步加强与工信、统计部门的沟通协作,对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畴的规上工业企业,优先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增加纳统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加源头供给。积极做好分析研判。加强对重点企业调度,对症下药,综合施策,避免单一产业发展带来的风险。继续跟进省科技厅统计分类目录修订情况,争取将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产品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
三是积极做好技术合同交易工作。加强开展技术合同登记的政策宣传与引导,强化企业吸纳和输出先进技术成果的意识。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吸纳省内外先进技术在我区转化应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及时在江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上进行登记。强化政策导向,把吸纳和输出技术作为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激发企业登记的积极性,力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是快速提升科技部门服务能力水平。全局上下开展科技政策大学习,进行科技业务知识大比拼,让每个工作人员懂科技,会科技。主动与省市科技部门对接,汇报项目申报、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等工作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政策变化,推行"一线服务法"深入企业了解科技创新情况,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科技惠企政策,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释放科技创新潜能。
区财政局202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判断、新目标、新举措,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继续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着力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研判形势、坚定信心、超前谋划,牢牢把握财政工作主动权。
(一)全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积极培植财源税源。紧紧围绕地方税收指标研提产业支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科学论证抓投资、促招商、上项目、建园区,对地方产值、税收等贡献指标,牢固树立财源意识,建立健全产业支持与税收贡献挂钩机制,集中财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二是强化财政收入组织。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同合作,不折不扣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税务部门提升税收征管质效,严厉打击偷税、骗税行为,切实抓好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征收工作,确保应收尽收。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支持重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重点围绕国家拟新纳入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的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加强项目储备,全力争取下半年提前批次专项债券额度。四是加强支出执行管理。及时审核、拨付资金,密切跟踪直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牢树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年初预算,继续全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强重点支出项目和政策的绩效评价,筑牢兜实"三保"底线。规范资产配置和处置行为,加大"公物仓"资产调剂共享范围和力度,避免资产浪费。
(二)全力服务经济稳增长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督导,切实巩固减税降费成果。二是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持续加大财政性科学技术经费投入力度,年度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不低于百分之一。三是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做好PPP项目培育和储备工作。做好"桂惠贷"贴息资金的申报和审核工作。落实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
(三)全力推进体制改革
一是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继续梳理细化预算业务需求,不断优化部门预算管理业务流程,完善基础信息、项目库管理、部门预算编制指标管理、预算执行等模块功能。二是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围绕《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提出的总体改革目标,对标对表抓好改革任务措施落实。三是支持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业发展,加快培育支柱产业。盘活国有资产,整合同类板块,经营性国有资产进一步集中,壮大国有企业。持续降本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在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完善监管等工作持续发力,巩固国企三年行动改革实效。
(四)全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一是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通过整合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多方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二是增强"三保"保障能力。筑牢兜实"三保"底线,确保不发生"三保"风险事件。三是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围绕"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财政资金规范化使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等重点工作开展财政监督检查,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实和资金安全。四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编制管理融合,将绩效监控结果应用于年度预算调整。五是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资产配置、处置、出租、出借和对外投资等使用管理行为,守牢国有资产安全底线。
(五)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打造"四型四建"党建品牌,加强机关党建阵地建设。二是加强廉政建设。推动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常态化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廉政教育、纪律教育、家风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社会舆情、网络舆情的意识形态监管,防范化解财政意识形态风险点。四是开展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五是加强队伍建设。举办党组书记讲党课,外聘教授、专家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小、精、专的"财政微课堂"。健全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大力选拔培养德才兼备的财政干部。
区财政局2023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育财源,增强财政收入活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立足XX"工业强区""教育旺区"定位,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配套企业,做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牢固树立"人人抓财源"理念,出台《XX区关于加强财源建设推动财政收入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XX区财源建设奖励办法》,将财源建设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做好后勤服务保障。
二、严管理,深化推进国资改革。紧扣准、快、廉,出台《XX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XX区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等三资管理文件,探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盘活方式,促进国资改革落地见效,力争实现国资管理省级以上荣誉。
三、防风险,力争实现创绿清零。服务打好"发展六仗"战略部署,以黄茶岭镇街棚户区改造项目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保交楼"专项借款及纾困基金政策夯实项目基础,拓宽化债来源,尽全力在今年实现隐性债务"创绿清零",争取1.5亿元一般债券奖励,为下半年项目发展做好谋划。
四、优服务,加强财政队伍建设。狠抓"清廉财政"建设,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落实"一单位一服务政策",服务单位用好资金、用活资金。充分发挥好财政服务发展的参谋助手作用,重点整治"庸懒拖散"行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财政业务培训,把不能变为"怎么能""怎么保""怎么落实",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财政服务。
区建筑工务署202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党的建设方面
一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精心谋划主题教育工作措施,落实主题教育任务要求,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实里走,抓严抓实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切实提升干思想政治素养,推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入践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高质量推进"先锋项目"活动和在社区一线"三助力"行动,重点围绕安全、质量、项目攻坚和民生诉求等方面,不断创新"主题党日"开展形式,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贴近党员、贴近工作、贴近实际,不断增强党内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打造机关党建特色品牌。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群融合工作,深入群众听取意见,督促在建项目做好做足安全文明施工各项措施,实现项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二、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选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选人导向,尽快启动新一轮的干部晋升和职称竞聘选拔工作,提拔政治过硬、品行端正、能力出众的干部,提振激励队伍士气。二是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抓实抓细谈心谈话工作,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坚决遏制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的懒政思维。三是着力加强业务培训。积极采取到兄弟区优秀工地进行调研、参加外派学习活动、邀请导师进行授课、举行优秀工地交流活动等方式,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条件,提高干部学习积极性,提升队伍专业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
三、制度建设方面
一是持续优化完善署内各项内控机制。对照巡察反馈意见,继续倒查制度缺陷,深入推进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细化工作流程指引,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第三方内审等方式,强化制度执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二是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围绕"久不结算""久不移交"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联络相关部门,寻求从区级层面的机制、制度方面着手,系统破除制约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三是强化法治思维。持续构建行之有效的履约评价体系,继续深入优化第三方评价及履约评价管理办法,完善合同范本,以更为全面、严谨的合同、协议条款为抓手,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以合同履约评价为核心的全面管理体系,保障我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