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2023年组织人事工作要点(第2/3页)
11.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高技能人才评聘,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建立技能人才协同工作和培养机制,试行跨单位师带徒和"工程师+技师"的双师型复合人才培养,持续推动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合作使用和协同管理。组织技能专家参加联合攻关、解决难题、现场问诊等活动,持续提升现场管理和生产效能。组织申报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提升企业与属地人社部门的协同效率。
12.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办法,调整专业技术岗位层级范围,优化岗位选聘资格条件;编制专业技术岗位序列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单位做好专业技术岗位选聘。探索与效益效率挂钩的职称指标分配机制,对于效益效率较好单位给予一定的上浮增量;职称评审向工程一线、基层优秀的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倾斜,畅通优秀人才"绿色通道"直评制度。建立专家联系服务项目机制,安排专家与项目结对子,推动专家人才助力解决一线技术难题。完善技能人才"积分制"考核标准,引导专家人才创新创造和服务工程一线。
四、推进全周期用工管理模式,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
13.强化人才引进管理。制定人才引进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差异化的人才引进渠道和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招聘,开展岗位专业需求摸底,建立岗位"人才画像",提升高校毕业生招聘质量和效率。加大紧缺人才公开招聘力度,完善招聘程序,提高招聘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提前谋划确定拟引进人选,提升招聘完成率,进一步增加高层次人才储备。
1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修订借聘管理办法,规范员工借聘审批流程。建立内部招聘机制,推动内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员工有效流动。持续开展劳务派遣用工结构优化,进一步提升一线管理、专业技术、高技术含量的技能操作岗位占比,按照梯次配置原则,合理有序使用第三方人力资源;推进第三方人力资源平台建设,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人才选培留用,提升劳务派遣人才归属感;优化人力资源余缺调剂流程,严格执行考核奖惩措施,建立"先内部挖潜,再使用劳务用工、开展劳务外包"的人力资源调剂机制。
15.规范员工退出管理。结合效益效率情况制定各单位员工总量控制计划,坚决清退"占编制、不上班、吃空饷"及各类考核不合格人员,全力推动员工市场化退出。编制下发《员工管理合规操作指南》和新版《劳动合同书》,完善员工退出和恢复合同上岗审批程序,规范人力资源系统内减册流程,有效降低用工风险。
五、构建精简高效组织体系,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16.优化调整二级单位业务布局。紧密配合企业发展战略调整,按照效益效率优先原则,分类施策调整工程建设、技术服务、支持保障业务二级单位设置,优化业务布局。根据共享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积极做好财务人事共享服务业务对接工作。
17.优化提升组织体系。按照构建新型高效组织体系要求,优化机关职能配置和职责分工,完善新能源新材料管理职能。三级机构只减不增,按期完成两级机关"三定"工作,实现"十四五"前两年企业二三级机构、二三级领导人员职数总体压减10%以上的目标。
18.全面加强法人企业机构管理。规范法人企业设立和管理程序,明确职责分工,完善企业工商登记机构管理。强化法人企业管理,将全级次各类型法人企业纳入机构管理范围,落实法人企业内部机构代码制度,与人力资源管理和股权管理等信息系统数据交互使用。
19.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研究制订机构编制管理办法,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动态平衡、服务发展"思路,规范机构编制事项、管理权限和业务流程,进一步盘活存量、优化配置机构,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推动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业务归核化发展协同推进,减少管理层次,优化组织运行。
六、深化考核分配制度改革,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20.优化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党建工作考核,新增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强企工程考核指标。研究建立将研发经费投入按一定比例视同净利润加回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聚焦效益、市场、价值创造等关键业绩指标,围绕企业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市场化程度,分类优化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继续实行利润总额(净利润)目标值分档管理、分档计分及年度业绩考核结果强制分级,切实提升业绩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1.健全全员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依据各类人才成长规律,注重短期绩效与长远发展相统一、总体目标与阶段成果相结合,健全完善"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激励层层链接"的战略目标分解和压力传导机制,强化工作业绩定量考核和"德能勤廉"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多维度精准考核识别各类人才的业绩贡献,进一步激发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强化人工成本峰值管理。按照"保工资收入、控其他支出"思路,清理规范在福利费等项目中列支的其他成本费用、在劳务费中列支的外包费用,严格规范境外人工成本列支,建立健全人工成本与效益效率指标联动的调控机制,从严从紧差异化核定各单位人工成本计划。完善人工成本投入产出评价机制,持续开展量化分析和对标管理,不断健全人工成本管控体系。
23.健全完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修订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优化完善工效挂钩政策,突出考核导向,建立健全与经济效益、业绩考核结果挂钩联动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向效益贡献大、劳动效率高的单位倾斜力度。研究规范专项奖励管理的意见。
24.持续提升重点群体精准激励效能。建立健全核心骨干人才精准激励政策,指导各单位对高端经营管理人才、核心科技研发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等实行任期激励等分配制度。落实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贯彻落实中长期激励实施意见,丰富激励分配手段,对科技型企业分红、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实验室团队人员工资及亟需稳定的"高精尖缺"各类人才工资等给予工资总额单列支持。鼓励各单位在"挣回去"的工资总额内有序推进不同身份员工基本工资制度并轨。
上一篇:全县2023年组织工作要点
下一篇:某单位工会2023年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