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做好我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准备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发挥核酸检测在疫情应对与处置中的支撑作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xx县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总要求,我县一旦发生疫情,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和专家评估,及时有序开展局部或全员核酸检测筛查,统筹各方力量,根据目标人群数量,力争实现5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工作,确保能够及时消除隐患,有力控制疫情,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工作原则
(一)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检测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强化各部门间协同作战,卫健、公安、交通、宣传、村(居)等联防联控成员单位依据方案规定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共同做好核酸检测筛查工作。学校、工厂、养老院、监所等积极落实单位责任,负责联系、协调本单位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
(二)充分动员、组织有序。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好责、站好岗、带好头,主动承担起所在地的核酸检测等动员、组织、保障等相关任务。合理调动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志愿者力量参与核酸检测任务。充分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有序参加核酸检测,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三)分类推进、科学高效。疫情发生,要立即开展疫情形势分析研判,科学划定高、中、低风险等级区域,按照可能接触人群、重点人群、一般人群和高、中、低风险地区顺序分类推进全员覆盖;按照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地区人群1:1,中风险地区1:5,低风险地区1:10采用科学混检方式;采用统一编号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效率。
(四)统筹支援、保障到位。新冠疫情发生后,县指挥部根据检测能力和检测需求,统筹动员本县力量开展检测,必要时申请省、市予以支援。按照谁执行任务谁负责保障的原则切实做好核酸检测工作综合保障,确保检测仪器试剂、个人防护等物资充足,现场、交通、食宿及检测费用等保障到位。
三、组织管理
(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全员检测工作专班,负责指导调度检测工作;各联防联控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县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检测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组织力量开展采样、检测工作,出具检测结果;县公安局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和突发情况处置;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协助样本运送并优先保障样本运输通畅;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采样、检测、个人防护等物资准备和供应;县委宣传部负责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县财政局负责所需经费划拨、结算;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村(居)、工厂、院校等单位,开展动员、通知、组织群众按照计划安排参加采样。
(二)当县内力量不足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任务时,可向上级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提出检测支援请求。同时,启动第三方核酸检测。
四、工作流程
(一)摸底检测对象。
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启动后,以小区、村庄、工厂、学校等为单位,迅速统计确定检测对象,确保辖区常住人口不漏一人,尤其注意流动人口的登记,按附件1填写检测对象信息表,统计核酸检测人数,逐级汇总上报。由全员检测工作专班根据汇总后的检测需求,确定辖区采样点布局和采样检测顺序,统筹调度采样检测力量。
(二)采样点设置。
1.采样点布局。农村地区原则上以村卫生室或村委会为单位设置临时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覆盖人群2000-3000人,3000人以上的村(居)可增设采样点。荆山镇、榴城镇等人口密集区域,可以增设居民小区、单位、企业、学校、广场等为采样点,要充分利用城区地势平坦、开阔通风、空旷地带和广场、体育场馆等设施。
2.采样点布置。室内条件达不到要求的,可选择室外空旷阴凉通风场地作为核酸检测临时采样点。采样点一般设置等候区、登记区、采样区、保障区和临时隔离区等分区。等候区用于群众排队候检;登记区用于采样信息登记、编号、测温、发放采样管;采样区用于采集咽、鼻拭子;保障区用于工作人员轮替休息、吃饭、更衣、存放物资等;临时隔离区用于现场出现发热病人临时隔离等候转运。如果为室内,应充分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4小时房间封闭消毒1次。采样点选择和布置,现场所需帐篷、桌椅等物资,及电力保障等由乡镇政府负责组织落实。
3.采样点人员安排。
(1)采样人员。核酸采样人员由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调度安排,抽调辖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核酸检测采样技术的人员组成,每个采样点配备2-3人(局部地区开展采样检测,按每个采样点4-6人配备),主要负责被检测人员的样本采集;采样点的采样人员数量应满足能够3-5天内完成该点全部覆盖人群采样工作的要求。覆盖人口数较多的采样点可适当调剂人员配备,辖区采样人员不足时,可通过培训其他具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补充采样队伍,或请求上级调派其他支援力量。
(2)村(居)工作人员。每个采样点由所在村(居)安排1名联络人,负责与采样小分队联络、协调事宜;另安排2-4名工作人员或社区志愿者在现场负责场地布置、引导群众、回答咨询、协助登记、查缺补漏等工作。
(3)其他保障人员。由辖区公安系统抽调警力,每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安排1-2名警务人员,主要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安全保障。各乡镇统筹安排采样人员、物资和样本转运车辆、驾驶员。
(三)样本采集。
1.组织动员。全员核酸检测启动后,县人民政府或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应尽快通过新闻发布、政府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全员核酸检测公告;组织社区防控力量在各小区、村庄、学校、工厂等张贴通告,入户或电话通知本小区、村庄的采样时间、地点、批次安排、注意事项等,尤其要注意流动人口、走亲访友、酒店旅客等人员检测安排,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2.现场采样。采样人员抵达采样点后,立即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村(居)工作人员引导群众有序排队等候,依次进行测温、登记、发管和采样;群众排队等候和登记时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保持1米间距;采样人员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有关要求依次对受检人群开展咽拭子、鼻咽拭子等样本采集。所有样本应进行系统化编号,鼓励采用信息化编号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现场采样人员和工作人员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个人防护,同时做好现场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工作。
3.特殊情况处理。婴幼儿、重病者无法采集咽拭子的,可采集鼻咽部样本;对行动不便人员,由采样小分队在完成该采样点现场采样任务后,上门采样。测温发现体温异常的,由社区工作人员引导至相对独立区域静候3-5分钟后用水银温度计进行复测,体温仍异常的,引导至临时留观区,等候进一步处置。
4.医疗废弃物处理。各采样点产生的所有医疗废弃物,使用专用包装袋密封包装后再加一个清洁外包装袋,包装袋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分批次运送到当地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暂存点暂存。
(四)样本送检。
以乡镇为单位,由乡镇人民政府在若干个相近采样点配备转运车辆及司机,负责样本和医疗废弃物转运,按照事先确定的检测单位,将现场采集的样本及时送至相应实验室,原则上每4小时运送一批样本。需送往市内其他县区进行检测的,由支援地安排车辆赴当地取样,双方应指定联系人负责样本的交接。县卫健委积极做好转运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培训指导工作。
(五)核酸检测。
1.检测力量安排。本方案启动后,本地所有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和检测人员均由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管理、分配任务。县疫情指挥部应及时通过谈判确定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并签署应急检测协议。
原则上全员核酸检测任务由本地医疗机构、其他支援力量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一般按照第三方承担50%,县外支援力量承担30%,县内医疗卫生机构承担20%的比例进行力量统筹;县疾控中心主要开展溯源检测,负责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和其他重点人群样本,以及溯源调查时相关环境、物品等样本的检测,非必要不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或可作为机动力量随时补充到检测能力缺口较大的区域。
2.核酸检测报告。混检样本出现阳性的,应立即采集混检样本所包含的受检人员的单份样本进行复测确认;第三方检测机构或本地医疗机构检测出阳性样本的,应当立即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检,复检仍呈阳性立即核实信息通知辖区内医疗机构网报。
落实日报告制度。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每日汇总本辖区采样情况,在规定时间报送累计采样及送检数据;各实验室、第三方检测机构及支援地每日汇总核酸检测情况,在规定时间报送累计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所有数据统一报送至县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专班。采样、检测结果日报表见附件4、5。
3.检测后样本保存和处理。各实验室检测的阴性样本保存2周后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规定予以销毁;阳性样本送市疾控中心,由其统一送省疾控中心保存,开展复核确认、病毒分离或基因测序等工作。
五、工作保障
(一)信息保障。动态掌握辖区核酸检测能力,形成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管理目录,登记检测能力和联系方式。
(二)能力保障。不断提升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检测能力,通过与第三方签订服务协议,建立跨地区支援工作机制等,加强区域内的检测资源调度,弥补局部地区可能存在的检测能力不足问题。
(三)物资保障。采样点所需医疗物资由县指挥部统筹县卫生健康委、县经信局、县发改委准备;其余物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准备。县财政局做好经费保障。
(四)队伍保障。根据本地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需要,组织采样力量、检测力量和综合保障力量。提前谋划,分期分批对样本采集、保存、运输、处理和检测各环节相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确保采样人员规范采集各类样本,实验室检测人员熟练掌握样本处理和检测方法;适时开展专项演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一旦启动任务,能够在规定时限内有序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