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局2022年工作计划
市水利局2022年工作计划
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总基调和总思路,全力做好xx市水利发展各项工作。通过加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不断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行业全面监管体系。
一、加强水利工程补短板
一是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着力加强xx河、xx河、xx河未达标堤防、病险水库、重点涝区等薄弱环节建设,完善xx河、xx河、xx河流域防洪体系,提升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山洪灾害防治能力和城市排涝能力,建成标准适度的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推进xx江中游治理及xxxx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建设任务xx%;启动xx段河道治理、xx河xx镇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计划完成建设任务的xx%。完成xx段河道治理工程、xx河经开区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组织编报中小河流进一步治理项目,再谋划编报中小河流治理工程x处。巩固提升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重点提高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细化群测群防措施。开展重点山洪沟治理,重点解决沿沟村镇的防冲问题,因地制宜地在不减少现有河道过流能力前提下采取护岸、排洪渠、沟道疏浚等综合整治措施。
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万家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完成各专题研究工作,力争获得省发改委立项审批,为工程开工建设奠定基础。推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工程,实施城市水厂管网向郊区延伸工程,率先实施三水厂管网向xx街道大村、罗溪延伸。巩固推进乡村供水设施管养维护,加强水质定期检测,进一步完善管护机制,实施考核奖惩。
三是加强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科学编制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建xx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基础上,启动xx等x处治理工程,计划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xx平方公里。
二、巩固水利行业强监管
一是加强江河湖库管理保护。全面抓好河长制湖长制落实,强化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治理与修复、综合执法监管等。强化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在全面建成生态流量泄放设施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生态流量检测系统。推进小水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启动下水库大坝渗漏监测设施建设。推动河湖长制向农村小微水体延伸。
二是加强水资源利用监管。严格开展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取用水管理,促进用水行为规范。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及日常监管,,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河湖生态水量保障。
三是加强水工程建设管护。落实"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建管机制,推进水利工程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抓好已建工程安全规范运行,开展工程管理现代化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水利工程招投标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行为动态监管,引导市场主体履约守信,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四是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积极推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和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全覆盖,及时掌握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成效,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水平,充分运用高新技术,通过"图班精细化"管理和"天地一体化"手段,强化对水土保持工程、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管。严肃查处生产建设项目违法行为,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三、推进"数字水利""智慧水利"。
根据xx市水利现状,定量评价区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等各项水利保障能力与水平,对水利现代化水平做出评价,并分析水利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具体的水利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推进信息化在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水行政执法、预报、监测等各个环节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强水文水资源自动测报能力建设,完善水工程、雨水情、水资源、水环境、河湖岸线、城市水文、水土保持等监测网络。加强水利工程及河湖远程监测、监视、控制等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化向农村水利延伸,加快构建覆盖市、县、乡、部分行政村和主要水利工程的水利信息化体系。
四、深化水利改革与管理创新
一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建立节水调水体系,建立节水评价机制,严格落实节水评价要求。分级建立各类用水户用水计划,分级负责监控,加强用水过程管理,规范用水行为。建立开发节水调水监控平台,逐步实现节水调水在线监控和信息化管理。
二是加快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农业水价、水资源税改革。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拓宽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投资渠道。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乡村供水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
三是加大水利"放管服"。推进投资审批项目改革,优化报建项目审批流程。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部门联合审批、网上审批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整合抽查事项和流程。推进"互联网+水利政务服务",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