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9篇(第48/118页)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优化完善政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丰富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一码通办"应用场景,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全程网办、掌上可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示范引领、监督管理作用,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实施市场主体扶优培强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促进个体工商户成长壮大,全市新培育"四上"企业100户以上。
提高协作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主动承接西咸新区等国家级发展平台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推进与毗邻市州基础设施互联、市场互通、产业互促,聚力共建陇东南经济带。实施外贸转型升级行动,引导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多元化开拓外贸市场,加快外贸转型升级
基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高通关、物流、退税等一体化服务能力,积极推广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全市鲜果出口增长20%以上,工业品出口实现翻番,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千万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七)推进减污增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美丽家园。
强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全面完成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燃煤、机动车、扬尘、企业排放和面源污染治理"五大攻坚战",大力改善空气质量。强化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推进城乡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地下水综合治理和水源地保护。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一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泾渭河流域尾矿库综合治理等生态环保项目,申报争取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垃圾闭环焚烧发电处理, 促进固(危)废规范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利用。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强化河(湖)长制,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河湖监管和"四乱"整治。持续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争取实施集中连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示范工程。抓好黄河流域
河水源涵养、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000户以上。全面落实林长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市造林封育
20万亩以上。
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美丽幸福河湖"。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系列政策,严格项目节能准入和审查,杜绝"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探索推广生态环境导向型开发模式,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持续开展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挖掘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空间。
(八)坚持普惠共享,倾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努力把经济发展增量转化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个十百千万"就业促进工程,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
险省级调剂金制度,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政策。做好规范公务员工资津贴补贴工作。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扎实开展DIP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兜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优质公平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实施市实验小学、华亭仪山学校改扩建等教育项目292项,巩固提升"双减"工作成效,在全市逐步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强城镇小区幼儿园配建和管理使用,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抓实落细"技能甘肃"建设任务,推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推进"职普融通"试点。支持甘肃医学院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推动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加强青少年法治、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扎实推进健康平凉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庄浪县区域综合医改省级试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医师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统筹整合市区医疗资源,全面建成市中医医院,积极推进市级医养结合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中心建设,加快形成中心城区医疗资源集聚效应。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提高应急能力。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保障,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 落实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建设一批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加快构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启动市图书馆、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加快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加强城市街区、公园、广场等文化载体建设,打造文化会客厅、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形态,建设"书香平凉"。建成市非遗展馆总馆,争取崆峒武术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升文艺院团自我发展能力,创作推出一批文化影视作品和舞台剧目。管理运营好市体育运动公园,新建改造体育运动场馆5个,实施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32个。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上一篇: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