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9篇(第47/11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399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14分钟。

新增家庭农场200户以上。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拓展产业合作成果, 推动园区共建。落实"四圈管理"措施,跟踪做好"三类户"监测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四)加速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需求牵引、品质发展、政策集成,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联动。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

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统揽,完成泾川、崇信国家级和华亭、庄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泾川温泉小镇等重点项目123项,打响"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坚持龙头带动,推动崆峒山大景区高质量发展,深化与省公航旅战略合作,启动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崆峒山基础设施改造二期,促进景城一体化建设。强化两翼支撑,加快创建大云寺?王母宫5A级、关山莲花台4A级景区。突出多业融合,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10个文旅康养小镇,打造10个文化旅游消费街区,创建3A级乡村旅游景区3家以上。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0%。

持续完善商贸物流体系。高标准编制全市物流产业规划,建成华亭、庄浪冷链物流园等商贸物流设施。积极争取电商、物流头部企业在我市设立基地, 推动现代物流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推进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餐饮集中区建设,新建改造一批便民市场,推动城乡老旧市场转型升级。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扶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零住餐、交通物流等行业加快恢复。深入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健全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畅通双向通道,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

多点打造消费新业态。优化提升城市商圈布局,推动连锁化、品牌化商业资源下沉社区,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聚焦汽车、家居家电、餐饮娱乐等重点领域,打造常态化消费活动品牌,助力实体门店引流。加快推动服务业向"互联网+"转型升级,创建夜间经济示范街,发展路衍经济,扩大"甘味" 消费,培育社群营销、中央厨房、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创新拓展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多向发力促进消费增长。

(五)着眼强基塑形,全域加快创城步伐。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 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行动,力争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启动中心城市及

各县(市)控制性详规修编,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加强建筑设计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

强化中心带动。进一步理顺市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系统提高基础配套、平台承载、要素集聚能力。实施老旧片区改造提升等中心城市建设项目99项。编制中心城市绿化规划,启动街景改造提升工程,加快"三街九巷"改造,建成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打造"一带八景"生态廊道。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雨水调蓄、管网排查修复、水系治理等7大类141个项目, 海绵化改造泾河大道、东湖公园等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完成天通路、南环路等7条道路建设改造,新建青年路、太来路等9条道路,配套建设市中医医院周边4条道路,畅通连接线、打通微循环。

强化县域支撑。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建成一批道路管网、排污防涝、集中供热等市政设施,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优质供给。支持县(市、区)按照定位赋型,选准赛道、分类施策,做强县域产业,着力打造优势凸显的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生态优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乡镇、特色小镇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种养、文旅康养、商贸物流、休闲度假等产业强镇。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强化精细管理。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精细化抓好38类测评点位建设。持续开展"一难两乱"、拆违(危)拆临、园林绿化、"五线五箱"等专项整治,改善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农贸市场等环境面貌,精致布设路灯路标、公交站台、店铺招牌等"城市家具",规范市容秩序。积极创建省级"公交都市",更新新能源公交车30辆,逐步推进"绿色公交" 全覆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域数字平台整合、一网统管。加强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物业等行业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六)聚焦增势赋能,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破题、创新驱动、开放聚能,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梯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国有企业监管,建成全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 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支持市城乡投、基础产业投、文旅投做强主业、转型

发展。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加快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住房)盘活利用试点范围,管好用好农村学校等闲置资产,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面实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从源头上杜绝"登记难"问题。

推进强科技行动。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实施科技创新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各10户以上,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围绕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大力实施"六雁"工程,加快引进培养经济金融、教育医疗、城建规划、畜牧兽医、现代物流、文化艺术等领域紧缺人才,建好用足专家工作站,依托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加快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创新发展格局。

提升财税金融服务质效。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效益。放大市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链建设,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涵养税源,促进税收稳定增长。协同落实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加大政银企对接,拓展金融赋能空间,为重大项目和产业链投融资200亿元以上。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实力,全面落实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措施,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实施企业挂牌上市突破行动,"一链一企"开展上市培育辅导,完成3户企业股份制改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