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9篇(第13/118页)
坚持大视野抓科技。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财政科技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R&D强度达到2.1%。建设贺兰山(院士)实验室。打造重点企业创新平台30家以上。组建光伏材料、半导体硅等创新联合体5个。支持中关村双创园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推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机制。深化"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个,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及中试熟化项目30个。开展规上企业"三提升"行动,推动重点产业企业高价值发明专利扫零。新增瞪羚企业10家以上。
坚持大情怀抓人才。开展产业引才行动,建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型企业人才、技能型产业人才、新型创新智库"四支队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500名。发挥人才发展集团市场化引才和服务作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完善优化落实好人才兴市相关政策,
支持海归小镇建设,让各类人才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创业。
四、协同推进生态大保护大治理,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深入开展"双减双降",加快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银川,着力在生态建设上示范引领。
推进绿色发展。强化"三线一单"管控约束,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力争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完成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以上。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确保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II类进出。开展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协同创建贺兰山国家公园,完成矿山生态修复3000亩。实施美丽河湖工程,推进典农河南环水系等水治理项目建设,修复湿地4.3万亩。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营造林7.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办好第二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推进循环发展。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实施第六污水厂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等工程,加快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创建"无废城市"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支持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高水平发展。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60%、48%。实施银川高新区、永宁和贺兰工业园循环化改造。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1%以上。创建"无废小区""无废乡村"等"无废细胞"70个。
推进低碳发展。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深入推进"四大改造",完成共享机床铸件生产线改造等技改项目30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新培育自治区级以上绿色工厂2个。支持经开区、苏银产业园"绿电园区"试点建设。鼓励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新建项目绿色建筑占比70%以上。推进一体化绿色交通,更新新能源公交车600辆,建成公交充电桩500个以上,广泛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争创国家绿色出行城市。
五、更大魄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开放聚资源、拓空间,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六权"改革,打通水权置换通道,深化土
地二级市场、排污权交易,加快山林权"三权分置"、用能权指标核定,探索碳排放权有偿分配和碳汇林交易。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开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支持通联资本集团提升信用评级。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市本级财政统筹和辖区长效保障能力。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大执法机制。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全国"数字供销"示范区建设。启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支持河东国际机场四期建设。配合推进包银高铁建设,协同推进乌银高速银川南绕城段建设,加快火车站现代客运枢纽建设,打造现代化立体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公铁物流港铁路专用线。办好第三届葡萄酒文旅博览会、智慧城市峰会等重大节会,协助办好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推进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向型新业态新模式,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积极融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加强沿黄省会城市间生态保护、政务服务等领域合作。携手宁东一体化协同发展。
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对标国际新测评办法,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确保始终处在全国第一方阵。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场景数字化重构,扎实开展企业开办等13类"一件事一次办" 国家级试点工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银川经验。建立"政府企业交心会"常态机制,推动政企沟通"零距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做到民企、国企、外企同等对待,本土、域外企业一视同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六、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建强高质量发展载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建设"双提双通",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让城市更舒适宜居。综合运用城市体检成果,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接续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打通海宝东路等28条断头路,新建改造上海路、解放路东延伸、典农河旅游风景路二期等城乡道路,贯通东线公路,进一步完善"九横十九纵"城市路网。改造老旧小区75个,新建小微公园8个,新增公共停车位5000个。推进"完整社区""未来社区"试点工作。打造10个便民生活圈。建设全民健身中心1座,新建足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地7处、健身步道17公里, 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健身好去处。
让城市更安全韧性。实施功能完善工程,改建扩建银川水厂、贺兰山水厂, 推进西线供水工程管线入廊,畅通供水大循环。实施清洁取暖工程,加快第三热源等项目建设,推动城区、县城、农村清洁取暖全覆盖。实施海绵城市工程, 完成雨污分流改造36处,更新市政排水管网54公里,建设金凤区中部、西夏区南部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内涝积水区域整治比例80%以上。
上一篇: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