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4篇(第118/145页)
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走在前列。深化土地、用能、劳动力等七大领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攻坚,全力推动国家试点落地实施。开展"一网交易"改革,探索打造全要素交易平台。优化工业区块线管理,完善三大产业标准地、M0供地制度,加强工业用地二级市场管理,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供应方式,实现"双合同"在线闭环监管。积极申报区域金融改革示范区,深化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QFLP、数字人民币、个人侨汇结汇便利化、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等试点,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加快引育保险、证券等机构。建立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机制。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六)聚焦聚力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美丽温州建设。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扎实开展"6+1"领域碳达峰行动,深化低(零)碳试点建设,提升中国(温州)双碳科创港功能。统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作三年行动,加快38个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重点企业能效倍增行动,新增绿色低碳工厂100家,淘汰整治高耗低效企业800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开展建筑节能提标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新风尚。
持续深化环境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动态清零机制,坚决完成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深入开展新一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快109个重点项目建设,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00公里。推进治气降碳行动,确保PM2.5平均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以上。深化32个重点工业园区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深入实施"达Ⅲ消Ⅴ"三年行动,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3.8%。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健全"河湖林田长制",深化三大水系、四大平原河网综合治理,统筹推进蓝色海湾整治、美丽海湾保护建设和"红树林蓝碳示范区"试点,加强南北麂列岛、乌岩岭生态系统保护,新增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力争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取更多EOD项目落地。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示范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地和湿地资源管理,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让温州人民生活创业在诗画风光、醉美山水之中。
(七)聚焦聚力共同富裕,持续提升民生幸福质感。
加快协调均衡发展。落实落细"一县一策",实施人才引领山区海岛县共同富裕"1035行动",招引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生态工业等"四大千亿"投资800亿元以上,加快做强"一县一业",确保山区5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提质建设一批产业飞地、科创飞地、消薄飞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争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工程省级试点,深化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抓好43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扩中提低行动,扎实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9左右。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拓展协作合作领域,推动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东西部协作形成更多示范成果。
提速推动乡村振兴。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大力开展"清闲田、改水田、造园田"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开工智慧粮仓项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增长。聚焦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市,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统筹推进"两进两回"和农业项目"双招双引",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打造十亿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10条以上,规划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园2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深化"瓯越鲜风+"品牌行动,做大做强"六个一"特色产业,建设预制菜产业示范基地8个,加快打造全国预制菜产业名城和健康食品产业高地。实施种业振兴三年计划和"5655"工程,建好用好省级奶牛种业和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良品种。实施高素质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探索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引育农创客1900名以上。深入开展乡村建设"三基三主"十大工程,统筹推进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和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完善乡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带2条、示范村20个,全面消除年总收入35万元以下和年经营性收入14万元以下村,努力绘就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治理井井有条的美好画卷。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精心举办温州建制2215年和设郡1700年系列纪念活动,全面展现千年瓯越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高标准建设朔门古港遗址公园,积极推动"海丝"申遗。深入推进"三年百项文化工程",深化"温州学"、永嘉学派研究,实施文艺精品高峰计划、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推出《温州大典》研究编纂首批成果。实施宋韵瓯风文化传世工程,加强文物保护立法,推动"宋韵楠溪"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放大"瓯系列""古系列""名系列"时代价值,推动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发挥央视戏曲春晚溢出效应,进一步打响"戏曲故里"文化金名片。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新增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打造30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提速建设温州美术馆等文化项目,培育青灯市集等文旅IP,加快打造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
深化健康温州建设。坚决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要求,以"保健康、防重症"为目标,全面提升分级诊疗能力,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和重点场所防控,加强疫情动态监测,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医学高峰建设,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提速推进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改扩建、龙港市人民医院等82个重点项目。建设二乙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10家,规范运营智慧健康站。配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推动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发展新型智慧医疗服务。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中小学"温心健康"行动。深挖"永嘉医派"文化精髓,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上一篇: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