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2/95页)
(三)乘势而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抢抓《南沙方案》出台重大历史机遇,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释放发展动力和活力。举全市之力推进南沙开发开放。出台落实《南沙方案》"1+3"政策体系。南沙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15%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延长亏损结转年限优惠政策落地,获批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成功争取新增100亿元专项债额度单列。建立香港科学园南沙孵化基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增强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深化跨境理财通、科研物资跨境自由流动等试点。建成50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新增1所港澳子弟学校、18个港澳子弟班。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在广深两市互设基地。推进广佛、广清、广梅、广湛等区域合作,高水平建设广州都市圈。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三大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中新知识城等4个片区纳入自贸区联动发展区。黄埔区入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获批开展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保税加油、平行汽车进口等新业态,中欧班列开行656列,增长2.4倍。成功举办国际金融论坛、国际投资年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十周年庆祝大会等国际会议。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9万亿元,增长1.1%,实际使用外资超570亿元,增长5.7%。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改革攻坚。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实施营商环境5.0改革,50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电子政务等3项指标代表国家向世界推介。12345热线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率先开展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评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冲刺收官,企业经理层成员全部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双百企业增至6家、科改示范企业增至4家。
(四)强基固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构建城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定启用"三区三线",不断提升超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现代化水平。巩固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首个项目封顶。南沙港区四期投入自动化调试,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投入试运行。地铁22号线首通段、7号线一期西延段开通运营,新增地铁运营里程31公里、总里程达621公里。广佛环线佛山西至广州北段开工。建成广连高速二期等13个道路项目和11个断头路瓶颈路贯通工程。承接珠三角城际轨道建设运营。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城中村综合治理,完成15个旧厂房"工改工"微改造、49个老旧小区改造,治理违法建设2557.82万平方米。擦亮"穗好办""穗智管"品牌,新建5G基站1.36万座,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挂牌。入选全国首批创建"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城市,完成"新城建"项目42个,智慧城管、智慧水务、智慧交通建设取得新成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政策,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1倍,新开工绿色建筑超3000万平方米,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交额居全国首位。PM2.5全年每天达标,平均浓度创新低,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累计完成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350条,建设达标排水单元2万个,2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达标;建成5座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清理"散乱污"场所2049个,获批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造林与生态修复4.1万亩,新增口袋公园52个、碧道200公里,建成珠江沿岸品牌示范段11.7公里,南岗河入选国家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五)用心用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2100.3亿元,增长3.6%,十件民生实事按时保质完成。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3%和5.1%。"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培训28.16万人次。建成首批村居(社区)就业驿站62家,城镇新增就业30.55万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975个,发放退役军人优待证19.1万张。稳步提高城乡低保、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推动长护险、穗岁康提质增效,完成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城乡居民医保覆盖持居住证的非户籍人员。广式养老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颐康服务站覆盖53%村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全市镇(街),特困、孤寡等八类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7602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3万套,旧楼加装电梯数量稳居全国首位。来穗人员积分制入户指标大幅增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14.5万个,完成75所"公参民"学校治理。义务教育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双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首批2所职业院校进驻广州科教城,广州医科大学纳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广州成为2022年度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会员的中国城市。全力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入选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广州呼吸中心、广医三院黄埔院区、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等投入使用,中大附一南沙医院建成,市针灸医院挂牌。强化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市财政首批投入经费6亿元,支持省部属、市属三级医院设置综合重症监护室,可转换重症床位数占总开放床位比例超过8%,成立10个区域急救医疗中心。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覆盖率97.1%,"四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初见成效。大力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团一大纪念馆建成开放,完成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广州文化馆新馆、粤剧院新馆等文化新地标投入运营,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电影《中国医生》等2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话剧《大道》等4部作品斩获文华奖、群星奖。永庆坊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塔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群体通"上线广州各类体育场馆640家,广州运动员实现首次参加冬奥会,组团参加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团体总分、奖牌总数、一等奖三个第一,实现六连冠。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获珠三角核心区四连冠,15项专项工作中6项全省第一。国家"菜篮子"考核再获优秀。培育壮大6条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分链,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5个,增城荔枝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建成美丽乡村群21个、精品新乡村示范带7条,9成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累计交易总额超3000亿元,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支援、合作等工作,拨付帮扶资金超40亿元,启动帮扶项目2193个,帮助销售农产品228亿元。
上一篇:煤矿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