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6/95页)
高水平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改革,争取更多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办好"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海丝博览会、第六届广州奖暨全球市长论坛、国际金融论坛等国际会议,争取承办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实施国际友城"百城+"计划,推进国际化街区试点建设,落实"外事+"行动,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以企业和市民感受为第一标准,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制定贯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文件,实施国家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推动省市共建大湾区市民中心,提升"穗好办"基层智慧服务能力,推广"一件事·随心办",推行规划审批"一件事""不见面"办理模式。推动不动产登记、开办企业等"全流程网办""跨城通办""全城通办"。加快"信用+风险"税务监管等试点改革任务落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一区一品牌"信用建设工程,开展信用街镇(园区)建设试点。深化公平竞争集中审查试点,建设商业秘密保护基地。
(四)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贯彻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重要要求,努力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支撑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等项目建设,确保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达95%。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加快广州科教城建设,推动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支持广州医科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广州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推动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筹建广州交通大学。发展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健全校外培训长效监管机制。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方位服务保障广州实验室建设,筹建人工智能、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基地。推进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直属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启动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前期工作。推动建设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创建纳米领域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在穗高校成为基础研究主力军,促进教研融合发展。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和省"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璀璨"行动,推动国家、省重大攻关成果在穗转化落地。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支持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打造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建立健全"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推动"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大院大所"协同创新,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创新面临的重大和关键共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高起点建设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建好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完善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产业创新支持体系,用好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及直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做强做优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推进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高地。
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引擎。全面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构建认定遴选择优并重的高层次人才选拔体系。依托广州实验室、华南国家植物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重大平台,加快吸引集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开发"一区一品"培育工程。构建"穗岁平安"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深化"人才政策宣讲官"制度,打造"广为人知"人才文化品牌,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五)坚持尊重规律、精细治理,加快超大城市发展方式转变。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世界城市。
强化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标准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高水平规划建设科技创新走廊,推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关键节点串珠成链。高水平规划建设珠江高质量发展带,统筹推进珠江沿岸产业深度融合。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双核"能级。推进北部增长极、国家知识中心城、东部枢纽、番禺智造创新城、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平台、重点片区规划编制。优化轨道线网规划,编制实施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规划,促进铁路枢纽与城市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白云机场三期建设及征拆安置,同步实施配套工程及专轨预留工程。高标准推进广州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和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建成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广州港桂山锚地扩建工程,加快南沙港区五期、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等工程前期工作。完善铁路枢纽布局,力争建成开通广汕高铁、白云站、新白广城际、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开工建设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南珠中城际、地铁8号线北延段,推进3个国铁、9个城际、10个地铁、9个综合交通枢纽等续建项目建设,加快广湛、深江、广珠(澳)、广河、广清永、贵广高铁广宁至广州北联络线等高铁线路规划建设,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通勤圈。开工建设广州东部快线,提升中心城区和广州东部、南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建成从埔高速、佛清从高速、街北高速扩建工程,推进增天高速等9个高速公路项目和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工程等30余个市政路桥工程。
上一篇:煤矿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