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7篇(第19/31页)
加快促进县域经济崛起。持续做江河交汇大文章,充分依托XX港、内河港和各地港区,串联南北、衔接东西,统筹规划建设江淮区域集装箱枢纽港,加快打造"河江海多式联运、公铁水空协调发展"的重要枢纽城市,更好促进沿江地区转型、沿河地区崛起。强化沿江沿河产业合作、资源互补,探索区域间产业发展的协同机制,通过合作共建、投资入股等方式在县域地区建立"园中园",推动市内制造业有序梯次转移。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贯通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建设40个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补齐县域流通体系短板。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宝应荷藕、高邮鸭、邵伯龙虾等优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新认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创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桥梁30座、生态河道465公里,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绿美村庄25个。
(五)聚力聚焦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突出碳达峰碳中和,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型。
持续开展污染治理攻坚。加强大气污染源头管控,深入贯彻《XX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实行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推动全市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省定目标。加强重点断面溯源整治,确保国省考断面、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成幸福河湖55条。实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程,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稳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纵深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积极推进林地、绿地、湿地同建,新增造林900亩,修复湿地1000亩。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0项,培育省级绿色工厂10家以上。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全市绿色信贷增长20%以上。深入推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联系重点城市建设,加快构建规范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行动,推进"净塑城市"建设。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实施工业、交通、住建、能源等领域碳达峰八大行动,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精准实施能耗控制,全面推进"两高"项目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构筑绿色低碳、安全环保的产业体系,确保完成省定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任务。加快推进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力争新增23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15%以上。
(六)聚力聚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堵点难点,制定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号文件",建立清单化、链条式监测评估体系,确保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五证联发""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改革举措,全面推行"两个免于提交",推动"一网通办"率达90%。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针对性出台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任务清单,着力破除各类隐性壁垒。
优化助企纾困政策。统筹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及时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和改革举措,慎重出台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狠抓政策落地见效,细化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助企惠企政策,推动政策效果更快更好传导到基层、到企业、到项目,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强化金融"造血"功能,完善政银投企融资对接常态化服务机制,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全市贷款余额突破900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15%。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坚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持续提升供给质量,着力提振传统消费、增加大宗消费、扩大新型消费,更好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放大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深入开展消费节、电商节、美食节等系列促进消费活动,办好中国淮扬菜美食节、早茶文化节等品牌节庆活动。适时组织发放惠民券,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积极发展夜间经济、会展经济、首店经济,引导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业态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妥推进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园区"二次创业",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一区多园"模式,积极开展开发区优化整合,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在全省综合考评中争先进位。加大口岸开放力度,出台"扬货扬出"专项扶持政策,加快设立XX引航站。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五大计划"专项行动,用好RCEP、CAI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积极拓展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打造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意(XX)美食产业园、东亚文化产业园等一批中外合作园区。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建成跨境电商监管场站和线上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外贸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
(七)聚力聚焦民生事业共建共享,突出促进共同富裕,着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加快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围绕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层面共同富裕顶层设计,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持续开展服务重点企业用工专项行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280场,发布招聘岗位9万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办好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11所、幼儿园4所。全面推进健康XX建设,启动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区、急救中心、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改扩建工程,新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家,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专项行动,新建颐养社区30个,创成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4个;新增省级普惠托育机构6家、市级儿童友好示范社区18个;启动市妇女儿童医院二期建设。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好地方·运动坊"社区智慧健身服务站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