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各单位、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34篇(第5/1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68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90分钟。

四、重学习,提升干警司法能力

新时代司法干警既要政治坚定,也要本领高强。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法律业务知识,才能具备依法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矛盾、依法解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层出不穷。如果不加强法律业务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不能满足司法职责的要

求。两级法院坚持把强化业务学习作为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来抓。坚持参加最高院和省高院组织的新法律法规专家辅导学习,对于上级法院安排的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学习课程,两级法院都要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参加。在学习中正确领会法律起草的时代背景和法律精神,确保新法律、司法解释在审判实践中正确适用。邀请法律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有针对性地提升某一领域的法律适用能力,两级法院还常常邀请一些全国知名法律专家、学者授课讲学,聆听专家学者们的经验探讨和研究成果。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专家教授能够面对面答疑释惑,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开展法律业务研讨交流学习。以召开业务研讨会的形式,在庭室范围内或者在同类审判业务庭室范围内,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相互促进提高。通过观摩庭审、典型案例分析在审判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审判实践中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两级法院组织庭审观摩增强办案法官驾驭庭审能力,在案例分析探讨中培养法官法律思维,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加强队伍建设过程中,针对两级法院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违法违纪问题,市中院党组一班人深入开展"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整治活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励精图治,积极作为,从匡正选用干部不正之风和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做起,倡新风树正气,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淮南法院队伍建设纵览

(2022年11月9日)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淮南法院紧贴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人民法院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聚焦事业发展选干部、配班子,抓培养、提素质,重激励、严管理,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新时代法院铁军。

一、政治引领,知信与笃行相贯通

把政治建设贯穿理论武装全过程,加大干部"学"的力度和"练"的频度。

一是立根固本,刚性约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两个坚持"专题教育、"两个确立"主题教育,引导干警筑牢政治忠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中锤炼政治忠诚。强化干部政治历练,把讲政治与履行岗位职责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干部在经常性"政治体检"中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不断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细化政治素质考察正负面清单,建立明细化、可评判标准。

综合运用干部考核、专题调研等方式,聚焦干部在平时及重大任务、重大斗争、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通过具体行为和事例透视甄别、会诊辨析,挤出政绩水分,画准画实"政治肖像",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坚决把有"硬伤"的干部挡在门外。

二是涵养人才"蓄水池"。坚持精准化培育,根据岗位特点、工作需要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精准化培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不同类别人员成长规划路径,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市中院定期选拔优秀青年干部赴基层法院挂职锻炼。充分利用信息媒体、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远程教育,扩大优质培训资源覆盖面、普惠性。深化司法责任制配套改革,健全人员内部交流机制,畅通交流渠道。2018年以来,市中院组织80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法官学院、省法官学院各类培训班90余期,全面提升了干警的业务和理论素养。

三是利用反面教材,强化警示震慑。近年来,以重大违纪违法案例为镜鉴,先后在全市法院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讲政治、重规矩、做表率""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等专题警示教育,引导干部不断筑牢思想根基,切实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

二、实干兴院,功能与结构双优化

用人得当,首在知人。司法改革浪潮中,以法官员额制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对法院队伍实行再选拔、再优化,以明晰责任边界倒逼素质能力提升。淮南法院自觉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对司法能力、工作业绩和职责操守的评价,廉政考试考核被作为法官入额的前置条件。全市法院主要业务部门办案人员力量较改革前普遍增加10%以上,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量普遍提升20%至40%。

一是政策落实到位,释放改革红利,在人力资源整体上进行一场大整合、大调配。出台院庭长监督案件管理办法,入额的院领导班子成员全部编入审判团队承办案件,带头承办重大疑难案件,将示范带头作用落实在法院主责主业上。法官助理、聘用制书记员、司法行政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和职业发展路径。不断推行四级法院法官员额制改革各项任务落地,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全面实行,法官办案主体地位得以牢固确立。

二是统筹推进干部队伍功能发挥、结构完善。坚持依事择人,把优秀的干部组合成强有力的工作搭档,增强整体功能。在研判、考察、任用等各环节仔细分析岗位匹配度,确保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建立动态管理、接续培养、及时使用等工作机制,搭建基层蹲苗磨炼、吃劲岗位锻炼、中心工作锤炼的干事舞台。以支部为阵地推行"先进干警跟班学习"制度。适当"压担子",主动"搭梯子",有计划安排青年干警到执法办案一线、助力乡村振兴等岗位上磨炼,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中经风雨、练本领。

市中院党组研究制定《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干部交流轮岗实施意见》,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关键岗位、人财物重点岗位干警定期轮岗制度,提高重点风险岗位交流频次。

加强青年干警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干警将个人目标与人民司法事业结合起来,把办好每个案件、做好每项工作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坐标",在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中彰显人生价值。

三是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先后选树宣传赵晓冬、樊瑾、张晨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争先进位、争先创优活动,"季度之星"评选,促进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超先进风气形成。赵晓冬被追授"全国法院优秀个人",樊瑾被评为"全省法院英模",寿县法院李璐入选敬业奉献类"安徽好人"。市中院先后被最高院评为"在司法网络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

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党建先进集体",被省高院评为"信息工作、案例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以来,共有50余个集体、140余名个人受到省、市级以上表彰。

三、严管厚爱,想为与担当同发力

让干部有干头、有奔头、有盼头。严格遵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认真执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导向,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工作业绩为关键依据的提拔任用、职级晋升、绩效考核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盘点工作"晒"成绩、鼓励先进"挂"红榜、鞭策后进"亮"黄牌市法院坚持定期召开部门述职述廉会议、执法办案点评会,逐院、逐部门摆位次、晒亮点、点问题,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励法院干警担当作为。

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研究制定《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激励干警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用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推动待遇保障措施向基层一线倾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着重掌握干部日常表现、一贯表现和重大关头表现,在年度考核优秀名额中调剂名额,嘉奖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

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在"识"准基础上甄别区分不同情形。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对失误"容",对错误"纠",建立诬告陷害、恶意举报查处等机制,营造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的浓厚氛围。

坚守法治定力,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和权威,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落实,实行月报告制度,让有干预就报告、有过问就上报形成习惯,让刚正不阿成为人民法官刻在骨子里的职业坚守。

加强干警履职保障,织密织牢依法履职法律保护网,给"想干事"的干警更多"敢干事"的勇气。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加大对困难干警的关爱,让法官沉下心来,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办好案子,以公正裁判维护公平正义、守护人间正道。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加强监督管理硬约束,把"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为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的再深化,克服顽瘴痼疾的再发力,做足教育整顿"后半篇文章"。

围绕执法司法权力监督,着力构建权责清晰的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制定《关于进一步强化审判管理提升审判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

全市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实施意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费收退费、罚金收缴管理实施细则》《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申请立案"最多跑一次"的规定》《关于执行案款"一案一账户"发放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分类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正确处理依法独立办案与加强监督管理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以来广西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综述

(2022年5月25日)

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还是黑夜白昼、狂风暴雨,在八桂大地,警灯都在时刻闪烁,守护平安。它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定心丸"。

党的十九大以来,广西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深入实施改革强警、公安大数据"两大战略",着力提升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五个能力",争创工作业绩、队伍建设"两个一流",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一、警心向党,赓续红色血脉

公安队伍是纪律部队,作为党和人民手中掌握的"刀把子",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

广西公安机关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永葆人民公安忠诚本色。用好红色资源,组织5万余人次警务人员开展红色教育,深挖南宁市公安局中山派出所"扁担精神"等基层红色资源,用时代声音讲好公安红色故事,引导全警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发挥公安英模等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组织开展"致敬最美"等四大主题宣传报道活动,举办广西公安英模事迹报告会、广西公安先进典型媒体见面会等活动36场,广泛宣传百余名公安英模先进事迹,激励全警继承优良传统,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心入脑。

一是深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持续淬炼思想,凝聚前进力量。在公安队伍教育整顿中,开展了一场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式的深刻自我革命。全区4.7万多名民警经历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

思想淬炼、党性考验、精神洗礼。自治区公安厅党委成员和厅属各单位"一把手"累计上党课40余场次,开展政治教育活动116场次,举办政治轮训班轮训3354人次。自治区公安厅组建7个督察组,对厅机关26个部门、基层11个所队开展3批次专项政治督察,实实在在推动解决了一批问题。广西公安政治忠诚进一步筑牢,政治生态进一步净化,害群之马进一步清除,顽瘴痼疾进一步整治,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英模精神进一步彰显,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质效

进一步凸显。

二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推出12类28项便民利企措施,推动7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在全国率先完成试点任务。"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实现282项业务在线办理,践行人民至上,书写实干担当。

三是大力弘扬公安英模精神。2018年至今,全区公安机关共有15位民警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4347个集体、22162名个人立功受奖,大力宣传了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南宁市公安局中山派出所,"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黄墁、曾浩、陈子丽、于伍生,广西公安榜样"爱民模范""禁毒先锋""最美辅警"等一大批公安先进典型,激励全警赓续热血奋勇前行。

二、矢志奋斗,书写平安答卷

"反诈高手,百姓放心。"今年以来,梧州市公安局万秀分局收到群众送来的一面面致谢锦旗,代表着该局反诈工作的一张张成绩单。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民之所望,也是公安之所向。今年1-4月,全区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14起,成功劝阻潜在受害人273万人次,避免损失21.7亿元。

作为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全区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不辞辛劳、连续作战、拼搏奉献,推动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坚持把防范政治安全风险放在首位,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力打好反恐防控"组合拳",持续深化严打暴恐专项行动。

--组织开展"神剑""亮剑?六打"等系列专项打击行动,对黑恶、枪

爆、毒品、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传销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发起猛烈攻势。

--紧紧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力做好矛盾排查调处和风险化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勇挑重担,忠诚履职,坚决打赢疫情联防联控阻击战,为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行动是最有力的答卷。今年第一季度,全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65%,扫黑除恶工作成效满意度达97.37%。

三、踔厉笃行,锻造公安铁军

今年5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

此条例的出台,对于促进警务辅助人员更加规范高效地开展警务辅助工作、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平安广西建设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全区公安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公安目标,牢牢把握公平正义价值取向,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在强化顶层设计基础上,广西公安机关以制度为基,通过不断完善执法标准、坚持科学建章立制等,切实保障公安执法决策和制度的合法性、科学性,凝聚起执法规范化的全警共识和进取力量。

近年来,我区公安机关推动自治区出台《关于推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的决定》《办理黑恶案件认定标准要点》,修改完善《广西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出台《广西公安机关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一批执法规范。

截至目前,我区各级公安机关共建成市县两级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124个,完成率98.4%,排名全国前列。鹿寨县公安局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此外,自治区公安厅印发《广西公安机关贯彻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实施细则》,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

向高处攀登,向远方驰骋。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广西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将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忠诚担当、踔厉奋发,坚决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推动广西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鹤壁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2022年9月21日)

为更好履行特警"突击尖刀"职责使命,鹤壁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聚焦"政治标准更实、从严基调更刚、能力素质更强、暖警爱警更走心"目标,巧用"加减乘除"四法,营造"严管+厚爱、激励+约束"的警营生态,锻造"四个铁一般"过硬公安铁军,着力提升特警队伍核心战斗力。

一、学习教育勤用"加法"

鹤壁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始终坚持政治建警,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

一是营造学习氛围。该支队充分运用自学、组学、研学、集中学和线上学等5种学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学习党的先进理论,不断提升民警、辅警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今年以来,该支队共开展集中政治理论学习11次、理论考试7次。

二是强化英模教育。青年民警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榜样引领,该支队结合实际,开展学英模、做英模系列活动,谈心得、讲体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是深化学用结合。该支队积极引导民警、辅警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维护稳定、护航发展的具体行动,以实战大练兵为契机,开展个人极端案事件处置、防汛救灾等演练56次,不断提升鹤壁巡特警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融合度。

二、工作压力巧用"减法"

公安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责任大。为做好警心防护工作,该支队坚持从工作、生活两方面入手,多举措帮助民警、辅警"减压"。

一是谈心谈话常态化,增强"免疫力"。该支队按照层级实现谈心谈话全覆盖,及时了解、化解民警、辅警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顾虑,帮助民警、辅警减少思想困惑,减轻精神压力。

二是警营活动多元化,激发"新活力"。该支队先后开展青年民警座谈会、"飞扬青春"趣味运动会、"粽叶飘香"端午情等活动,丰富警营生活,保持队伍昂扬战斗力。

三是后勤保障多样化,提升"服务力"。该支队全面维修升级单位浴室、洗衣房等场所的基础设施,根据季节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注重营养和荤素搭配。

三、关怀表彰活用"乘法"

该支队高度重视从优待警工作,全力将暖警、惠警、励警等举措落到实处,让警营有"家"一般的温暖。

一是表彰先进暖警心。该支队通过集中慰问,颁发证书、奖章等形式,慰问民警、辅警及家属,增强凝聚力,激发正能量。

二是走访慰问聚警心。该支队常态开展生病住院民警、辅警慰问帮扶,家庭困难民警、辅警救助等暖警行动。

三是优良基因传警心。该支队通过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参观红色遗址等活动,勉励民警、辅警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传统,牢记职责使命。

四、作风养成善用"除法"

扫码添加扣扣,获得更多文稿实用素材

该支队以"清廉鹤壁公安创建"活动为契机,将廉政文化融入清廉警队建设,着力清除不良作风,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特警队伍。

一是"优良家风"养成。该支队积极开展家庭助廉活动,警属共看宣传片,共签助廉承诺书,共树廉洁家风,强化民警、辅警"八小时外监督"。

二是"警示教育"震慑。该支队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学习违规违纪典型案例,观看《零容忍》警示教育片,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三是"监督提醒"兜底。该支队借助早点名、周例会、集中学习等时机,围绕各项纪律规矩,对民警、辅警常提醒、常监督,督促民警、辅警严守纪律。

甘肃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2022年9月9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为保障,加快构建具有甘肃地域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我省各级各类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人数分别达到32726人、60813人、234454人、60336人、1116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学历不断提高,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陇原大地,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开创了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筑基提质: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

树人必先立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我省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增强教师育人本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时代教师道德风尚。

我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建立健全了中小学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划定师德"红线"。同时,印发师德修养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

我省大力推进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推动教师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持续进行,十年共评选陇原名师200名、省学科带头人300名、省骨干教师3000名、省农村骨干教师10000名、省园丁奖获得者1065名;全省近15000名一线教师受到省级表彰,近200名优秀教师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

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广大教师迎难而上,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

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同样,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全省广大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生动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除了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我省还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创新开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

自2012年以来,国家和省级培训投入资金近11亿元,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近136万人次,教师培训迈入"提质增效"和"精准培训"新阶段。二、做优建强:专业化教师集体"蝶变"

怎样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且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我省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革完善管理机制体制,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升。

逐步完善了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提高了新教师入职标准,有效扩大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同时,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管理,加大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统筹调配编制内教师资源,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矛盾问题。

首先,教师的身份在变。由"校管"走向"县管",全面推行竞聘上岗,进一步激活了教师队伍活力。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实职级薪酬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领导人员队伍提供了制度支撑。

其次,教师的评价在改。我省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工作。推进教育硕士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逐步实现了教育硕士培养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

不仅如此,教师的考核和岗位也在变。我省深化研究生导师遴选、聘任、考核和资源分配机制改革,落实"双导师"制和导师组制,建立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和动态调整制度。建立职业院校新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入职培训制度,推进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人员职称与学校教师职称兼容互认。建立城镇优质中小学与薄弱学校、乡村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实行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

这一项项改革,瞄准了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的一个个"痛点",激发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潜力,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普遍增强。

三、补短扶弱: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

"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曾是乡村教师队伍状况的真实写照。如何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稳定性高的乡村教师队伍,赋能乡村振兴?

2015年以来,我省提出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创新基层人才评价、提高基层人才待遇。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近年来,我省定向培养工作成效明显,逐步形成以西北师范大学为引领、省内其他师范院校为主体、省内高校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从2020年开始,全面实施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定向师范生和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师范生生源质量显著提高。截至2021年底,我省共招收1200名公费师范生、800名优师计划定向师范生、953名小学全科型教师。

同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序推进,共补充特岗教师46125名。2014至2022年,通过"三区"支教,我省共选派1.16万名支教教师赴全省64个"三区"县区开展支教,辐射引领带动了当地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我省乡村教师待遇也不断提高。对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乡村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根据学校所在地的边远程度,分别给予人均每月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助,从2019年起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将人均每月不低于300元提高至不低于400元。持续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公共租赁房住房保障范围,逐步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