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各单位、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34篇(第8/1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68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90分钟。

2022年2月,省财政厅省科技厅联合印发《甘肃省省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落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在部分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实施科技管理流程再造,重塑科技管理服务体系,为科技人才心无旁骛做研究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

三、发挥创新载体作用,激发人才创新潜能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我省围绕现有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吸引集聚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锻造了一批引领行业科技创新潮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021年,我省加入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引导人才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竞争,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层次,获立项资助17项。实施博士后引进培养计划,开展在甘就业(入职不超过2年)的博士毕业生和全日制优秀博士生主持省级青年科技人才培育项目,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持续与中

科院联合实施"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加大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力度,近几年,累计执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445项,支持经费22.14亿元,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

此外,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企业创新联合体管理办法,投入科技经费1.2亿元,组建8个创新联合体,集聚省内外近150个单位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致力于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锻炼人才。2021年组织实施"揭榜挂帅"和科技重大专项62项,凝聚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近年来,在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36人(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近700人(项)获得我省科学技术奖励。

为了做好国家与省级引才引智基地的联动,我省制定《甘肃省引才引智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省级引智基地的申报要求与条件、组织与评审、建设与管理等相关内容。

2020年认定"废旧矿山修复治理甘肃省引才引智基地"等10家单位为甘肃省引才引智基地,覆盖兰州、定西、庆阳、酒泉、武威、张掖等6个市州。各引智基地结合自身优势领域,积极发挥高端平台作用,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为甘肃与中国西部地区相关领域的成熟关键核心技术走出国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深化区域协作,搭建人才共育桥梁

我省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大型科研院所等科技"国家队"的合作,与中国工程院签订省院科技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

与中国科学院达成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与4家中央科技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科技部农村中心共同启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技术研发供给、成果转移转化、园区提质增效、人才进乡入村的工作机制和模式。

开展院士专家"陇上行"系列活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跨区域科技合作,人才合作交流从全面参与到深度

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拓宽渠道广聚人才,引才引智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不断深化东西部科技人才帮扶协作,与东部协作地区联合认定了"双地"科技特派员366名。通过各类平台和项目共引进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领域高层次人才400人

次,涉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新西兰、以色列、希腊、罗马尼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甘肃)等高端人才服务基地建设,借助院士、专家、科技领军人才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以推动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科技咨询智库在产业技术攻关、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作用,在白银、庆阳、定西、陇南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学术讲座、技术指导、交流咨询等活动,为加快县域乡村振兴助力。

西安市推动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综述

(2022年11月1日)

自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开展以来,陕西省西安市着眼执法机制创新,通过制度引领、重点突破、科技创新,强化综合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提升,着力打造一支听党指挥、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

"西安市开展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规范和整合了应急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能,实行统一执法,把属于应急管理部门的所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权,全部归于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一方面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减少多头执法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西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刘永峰说。

今年5月,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举行统一着装暨西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挂牌成立仪式,全局执法人员身着崭新的深蓝色制式服装亮相。6月底,西安市、区(县)两级14支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全部组建完成,标志着西安市高标准组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迈上了新台阶、步入了新阶段。

一、提级扩编,夯实执法改革基础

为推进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各项举措,西安市印发了《关于深化全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基层参与、专家辅助的良好机制。

为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名称不一、力量单薄、机构杂乱的现状,西安市对市、区(县)两级14个涉改单位全部统一了综合执法队伍名称,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提升为副局级建制,区、县级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提升为副处级、副科级建制,全部实现机构提级升格,人员编制扩充。在监管任务较重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西安市通过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派出专业执法队伍,按照"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模式,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充实人员力量。

针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域,以及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突出问题,西安市定期组织住建、城管、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信息共享,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确保安全监管落到实处。研究制定执法类专家管理办法,协调各有关行业部门、高校积极推荐行业领域专家充实专家库,有效促进应急管理系统公正文明执法。

西安市对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细化明确,依法赋予镇街部分执法权限,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社区(村组)网格员、社会监督员纳入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西安市积极推进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权委托镇街实施,在镇街应急管理办公室明确执法机构,细化任务职责,落实保障措施,真正将基层应急管理神经末梢建强配齐。细化落实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模式,制定推荐标准,科学编配执法人员力量,实行属地和条线"双重管理"模式,执法业务上接受区(县)应急管理部门领导,组织关系、日常工作由镇街统一管理、考核。

西安市莲湖区制定了《关于街道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属地化联动的工作方案》,对标基层治理总体要求,在辖区各街道设立街道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属地化联动检查员,由各街道推荐在职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经莲湖区应急管理局培训考核合格后,统一发放制式街道检查员证,持证上岗。赋予街道检查员属地化联动执法检查权(不包含行政处罚权),由街道平安办具体负责,与莲湖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建立属地化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属地化管理能力。

二、自我革新,推进基础建设标准化

西安市牢固树立"边组建、边提升"原则,以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为要求,抓好开局、筑牢基础,印发《西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规范(试行)》,创新提出人员配置、标志标识、功能布局、制度建设、系统应用"五标准"。该市计划用3年时间,到2025年底,全面实现执法队伍标准化对标达标。

"我们是西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3日后到你单位进行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重点部位设施设备、企业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履行等内容,检查当日请贵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全程在场,配合检查。"执法人员王虎打电话提前通知被检查单位。10月1日,西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刘永峰带领穿着统一制式服装的执法人员和安全专家前往陕西东大石油运销有限公司油库进行执法检查。

到达现场后,执法人员召开启动会,告知企业执法检查事项,全程录音录像并留存。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查阅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资料,实地查看消防系统、防静电系统等技防设施运行情况。执法检查结束后,执法人员召开总结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执法检查结束

后,执法人员立即对执法检查有关执法文书、照片及影像资料进行归档,做到"一企一档",让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更加正规化。

这是西安市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三位一体"执法模式的缩影,即"启动会+现场执法监察+总结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模式,让执法检查更有科学性。

西安市重点聚焦执法队伍"三室一库"建设,即执法人员办公室、调查询问室、案件档案室、装备器材库,从标志标识上做到全市统一,在硬件上进行规范化,让被检查单位、被调查人和管理对象体会到执法的严肃性。

西安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契合执法改革的制度和标准,制定了《案件移送制度》《联合执法制度》《集体讨论工作规则》和《"三位一体"执法工作模式指引》,明确了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流程,绘制行政处罚流程图,完善案件移送、联合执法、集体决策等工作机制;制定了《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量化评价实施细则》,从20个方面细化考核评价标准,解决了长期以来缺乏定量目标任务的问题。

今年6月,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制定印发了《西安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召开工作联席会议,通报5起2022年行刑衔接典型案例,倒逼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当前,西安市正不断完善执法制度规定,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包容免罚清单》和《领导干部干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2022年底前,西安市将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各项规章制度。

三、科技创新,提升办案数字水平

为大力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数字科技效能提升,西安市创新提出"1+2+3"建设方案,着力打造一个案件办理中心,实现移动执法设备和新型执法装备"两个突破",强化案件办理中心基础支撑、执法小组保障支撑、执法协作技术支撑"三项支撑",提升执法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在建设一个案件办理中心上,西安市高标准建设了西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案件办理中心和案件管理平台,依托平台接入执法询问、全过程记录、移动设备管理、实时指挥等执法业务和装备,将原本零散孤立的装备、设备和案件办理结合起来,在案件办理中心内,即可实现对全市执法人员移动执法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使执法更加耳聪目明。

"当事人张某说,是李某指派他和其他几名工人进行危险作业。而被同时

询问的当事人李某却说,是张某自行前往的。请两个询问室的询问人员,就此问题细节进行进一步核实询问。"西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案件管理人员在一起案件调查询问过程中说。管理人员在示证显示器上输入:"核实危险作业由谁安排"字样,能同时看到同一案件的多个涉案人员证词,对有出入的,做到第一时间核实,减少询问次数,提升询问效率,大大降低串供的可能。

在实现"两个突破"上,西安市大力推广集成式移动询问设备和便携式无人机、气体检测仪、头戴式装备等单兵执法设备,并实时关注应急科技和应急产业对执法装备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影响,使装备配备跟上形势要求。

在强化"三项支撑"上,西安市通过建设案件办理中心这一"智慧大脑",加速形成执法统筹能力。一方面,成立2人至3人的执法小组,重点提升执法人员单兵作战能力,达到执法减员增效的效果。另一方面,统筹提出数字化应用"三统一",即统一使用"互联网+执法"系统进行移动执法,统一各类数据平台,统一应用案件调查、智能询问、远程取证、电子认证、实时管理的案件取证管理功能模块,实现全市执法案件办理全过程记录。此外,西安市还开发上线了应急管理举报投诉系统,实现信访举报网上受理、网上转办、网上回复、网上查询,提升信访举报办理时效。

湖南省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述

(2022年7月3日)

"技有多高超,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即将开赛,大国工匠、"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如是寄语参赛选手。

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艾爱国是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物,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匠心追梦、技能报国,艾爱国成为广大湖湘匠人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我省围绕实施科教兴湘、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队伍。截至"十三五"末,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5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9.07%。

一、健全政策体系,推动高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在湖南工贸技师学院,黎宁、刘豪杰师徒接续入选国家集训队的故事被传为美谈。

株洲市炎陵县罗霄山脉山村走出来的穷苦孩子黎宁,曾就读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模具专业高191班。2018年,在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他荣获全国第五名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2019年,黎宁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提升自我,成就他人。2020年,黎宁指导的学生刘豪杰荣获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名并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入选国家集训队。刘豪杰目前在广铁集团长沙变配电检修车间工作,多次荣获铁路系统技术能手、岗位能手、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工大省的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湖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2019-2021年)》等文件,基本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从体制机制上推动高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更多的黎宁和刘豪杰不断涌现。

2019年,我省率先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三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5万人次以上的目标任务。全省共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362万人次,高技能人才总量进一步扩大。

今年6月,我省又出台《关于明确湖南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的通知(试行)》,重点支持涉及"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促进和稳定就业及乡村振兴类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终身职业培训制度进一步健全。

坚持就业导向,引导技工院校改变教学模式,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注重发挥行业和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展技术攻关、观摩研讨、技能交流活动、名师带徒和岗位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二、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技能人才活力

6月中旬,随着我省20条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措施出台,全省科学化、市场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建立,为培养打造"技能湘军"提供有力支撑。

技能等级认定规范措施,如同打造一把"尺子"测量技术水平。如何把"尺子"打造得更精准,我省紧紧围绕"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三大阵地,抓住"企业自主评价、院校等级认定、社会第三方评价"三个主攻方向,按照人社部出台"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稳步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逐步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有力激发技能人才的活力。

仅在湖南工贸技师学院,近年来就有乡村学生宋唯望获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项目全国第二名(银奖),数控专业学生罗淑芬获得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数控车项目第7名。他们毕业后均留校任教。

职业院校毕业生直接留校任教,得益于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不唯论文、不唯学历,着重考察职业技能。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我省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经备案的企业、院校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可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评价结果予以确认,并对评价过程实施监管、提供公共服务。

截至目前,我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已开展评价20万人次,健康管理、护理服务、餐饮服务、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焊接技术、数控技术、建筑施工等十余个类别的技能人才获证16.6万人次。

作为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让人才评价分类更

细更精准。2020年以来,我省全面启动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结合地方特色、新兴产业等就业需求,对外公布了包括电商直播销售、茶品推介等在内的68项自主开发项目和19项外省成熟项目。

三、以赛促训,让技能成就精彩人生的故事不断上演

"我从事装配钳工近30年,感觉这次大赛综合技能要求更全面、领域更广,对个人综合水平要求更高,以技会友,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提升机会。"即将参加湖南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省国资委代表团选手曾辉说。

曾辉是中联重科沅江分公司装配钳工、高级技师,曾获得第十二届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作为多次参加钳工职业技能比赛且战绩辉煌的老将,曾辉坦言,比赛正是他前进的动力。

和曾辉一样,省国资委代表团参赛选手中有7人是湖南省技术能手,1人是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荣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放眼大赛,1087名选手个个都是行业高手,各层级技术能手大有人在。

以2020年我省在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1金1银2铜41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为契机,全省技能人才工作迎来新的大发展。涌现了以艾爱国、邹彬、易冉为代表的一大批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带动了醴陵陶瓷等一系列湖南特色产业的升级发展,为稳住经济大盘、稳住市场主体、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强大助力。

以赛促训,我省大力倡导和举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比武、技术攻关、岗位练兵和名师带徒传艺活动,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形成了以世界技能大赛、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省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各类竞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和院校技能比武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以赛选材、以赛促建、树立典型,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培育选拔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技术明星、能工巧匠典型成为闪耀的"新星",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体制逐渐形成。

截至目前,我省获得"中华技能大奖"5人、"全国技术能手"5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50人。全省共评选表彰45名"湖南省技能大师",有1000人通过评选和职业技能竞赛获得"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有75名高技能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技能成就精彩人生的故事不断上演。

阳泉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工作纪实

(2022年8月27日)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5年来,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要指示精神和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各项改革举措有效落实、成效显著。

一、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协调机制有效运转

自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市委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始终将深化产改作为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成立并及时调整充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与此同时,我市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纳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我市"十四五"规划进行部署,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出台《阳泉市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若干措施》,制定了5个方面、25个大项、41个小项的具体举措,确定落实各项举措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积极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再提速、再提质、再提效。

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5年来,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时跟进、细化落实,出台一系列改革配套文件,不断强化制度体系的支撑保障作用。

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办公室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措施》《阳泉市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我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树标立向、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阳泉市人才激励二十条(试行)》《阳泉市激励企业引才育才办法(试行)》,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切实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完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细则》,确保产业工人应保尽保。市教育局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山西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职业

教育高质量发展。市总工会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建功立业的实施意见》,助推产业工人步入成长成才"快车道"。

三、职工素质不断提升,政治社会地位彰显

目前,我市产业工人数量为135348人,占职工总数的66.5%。其中,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108037人,占产业工人总数的79.5%;农民工21632人、占产业工人总数的15.9%。

着眼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我市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有效推动企业职工素质提升。去年,我市共完成职工技能培训51510人,其中中级及以下取证20010人、高级工取证1586人;成功举办"工行杯""建行杯"两届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加快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要求,紧紧围绕产业、企业需要,不断面向产业工人开展职业培训,培养培训了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我市各级工会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劳动竞赛,组织动员广大产业工人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建功立业;深化"五小"竞赛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创建各级各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29家,举办职工创新优秀成果展,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培育选树"阳泉工匠",举办首届职工春晚,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

广大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得到不断

提升。

有能有为、有为有位,职工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得到彰显。截至2021年底,我市工人党员1.6万余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3.5%。在去年全市党组织换届中,128名工人党员被选举为各级党代会代表,华阳集团公司一矿机电工区职工李杰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今年1月,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隆重表彰了77名"优秀人才",其中企业工人33名,占比42.9%;为100余名优秀人才发放"泉才卡",其中企业工人54名,占比54%。目前,市工会和县区总工会共配备8名产业工人担任兼职副主席。2020年以来,我市推荐、表彰的五一劳动奖章中产业工人比例超过85%,推荐、表彰的劳动模范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为65%,两名产业工人被命名为"三晋工匠",25名产业工人被命名为"阳泉工匠",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时代风尚。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我们要驰而不息转观念,久久为功抓落实。"市总工会主席张永忠说,下一步,全市各级工会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省总工作要求上来,学习传达近期召开的全市产改推进会议精神,切实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摆上重要工作位置和日程,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要明确重点内容,各牵头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突出工作重点,逐项对照《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对指标完成情况、工作推进程度、存在哪些困难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将各项任务落细、落实、落具体。要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期,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逐条对账、销账直至圆满交账;要每月15日前向市产改办报告工作进展,切实把问题解决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工作推进到位。

大港油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透视

(2022年11月18日)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大港油田以"油公司"模式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为目标,依托管理创新锻造技能人才强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高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