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第6/26页)
聚焦教育、社保、食药等民生领域"微腐败",我市深化拓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开展"四聚焦四整治"专项行动。创新信访公开听证、双向承诺等做法,开展信访举报处理工作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打伞破网",扎实开展"四清"攻坚战专项行动,坚决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就在身边。
"以前我们小区连个路灯都没有,到了晚上一片漆黑。我们在'小微权力'网络监督平台'为民办事'一栏里反映后,最近社区给我们广场和进出小区的主要道路全部装上了路灯。现在小区晚上可亮了,给我们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看着新装的一盏盏路灯,感受到小区环境的变化,任圩街道代庄社区居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前几天我们社区一巷道堆放了几堆建筑垃圾,严重影响车辆行人通行,我也是在'小微权力'平台上的'为民办事'一栏里反映,没想到下午社区就
帮我们清理了,这个平台真好。"任圩街道寇湾社区居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近年来,我市加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构建"县(区)
纪委协作区+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纪检员"四位一体网格化监督模式,推动全市村(社区)纪检委员兼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有效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强化"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指导县区梳理编制137条"小微权力"清单,搭建基层"小微权力"网络监督平台,公开信息数据超4.4万条,群众点击查询量超84万人次。积极推广上线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通过平台发布信息共六大类、"40+N"监督清单事项。
党旗飘扬风帆劲,砥砺前行谱新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一项项喜人的成就,凸显着我市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站在新的起点上,淮北人民凝心聚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党旗飘扬映初心砥砺奋进勇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市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综述
(2022年10月15日)
今天的石家庄,风景秀美、人和业兴,城市形象日新月异、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民生工程硕果累累一份份优异的答卷背后,跃动着我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增进人民福祉的有力脉搏,凝聚着全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基固本、筑牢堡垒,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政治信仰
2022年8月18日,《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宣讲报告会在新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市委理论专家宣讲团成员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图片、精彩的讲解,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和正定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奋斗历程。
思想就是力量。市委坚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聚焦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持续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采取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基层党委兜底培训的形式,结合不同领域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举办县处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并采用"专题网班+个人自学+线下研讨"的方式,完成县处级干部轮训;制度性安排县(市、区)、市直单位、国有企业、市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新任职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各类专题培训,实现党员干部全覆盖。
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聚焦省20项民生工程、10件民生实事,市10件惠民实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群众从身边事中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惠。
二、配强干部队伍激发内在活力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历来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考准考实干部实绩,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我市出台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绩效、平安建设专项考核办法,运用考核结果加强对领导班子日常考察识别和综合研判。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我市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相关联,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真干假干不一样,用心干与不用心干不一样"。
在我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支撑之年、关键之年,我市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着眼于服务全市重点工作开展干部专业培训,举办自贸区改革创新发展、现代金融先进知识大讲堂,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精准招商与开发区改革创新、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及园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及园区建设等专题研讨班也陆续举办,着力克服全市干部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知识恐慌"。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我市扎实开展干部专项调研,组织市县两级深入"打造五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三场硬仗"、疫情防控等斗争一线,对干部多角度考察、近距离接触,坚持实事求是撰写调研报告,重点表述班子运行突出问题以及"两头"干部表现情况,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通过对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市县直部门全覆盖干部调研,全市进一步树牢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人导向。
三、建强战斗堡垒夯实执政之基
2021年,我市全面优质平稳完成全市村"两委"换届任务,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9岁,较换届前下降了10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4.1%,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力量成为农村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党的建设走在前,我市坚持把完善机制贯穿始终。探索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做法,以试点村辐射带动周边村集体增收致富,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力推进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受益人口49.6万人。
石家庄市平山县北庄村成立了河北北庄力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精品民宿、团结食堂、古月豆腐坊、文创产品及优质土特产展销基地等项目让村民的"钱
袋子"鼓起来。同时,通过实施通信线路入地和污水处理等工程,成立了以北庄为龙头、周边3个村参与的新型经济联合社,推动村集体年收入由6.5万元增长到120多万元。目前,全市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稳定在80%以上,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掀开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亮成绩、谈经验、比发展、争优秀,我市建立完善示范引领机制,市、县、乡每季度开展观摩拉练,2800余名党组织书记登台打擂、增比进位,全市涌现乡村振兴或基层治理示范点596个,呈现出争做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头羊"的良好局面。产生了一批极具示范效应的先进典型。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我市深入落实村社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对涉及18个职能部门的农村39项、社区25项"小微权力"逐项制定流程图、明确相关政策法规依据,村、社区干部照章办事、群众按图监督成为工作常态。
在农村,我市不断深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实践,全面推行村情恳谈会、乡贤议事会以及道德评判团--"两会一团",进一步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在城市,不断完善"红色联盟",深入发展"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巩固提升"红色物业",持续发挥治理效能。大力推进智慧治理"互联网+","红色管家"打造为民服务"接诉即办"的信息平台,广泛开展"红色志愿服务",深化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使党旗在城市社区高高飘扬。
在长安区中山路和谈固大街交叉口,万达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的标志中,"党建引领"几个字分外醒目。在非公领域,我市聚焦助力经济发展,抓楼宇党建,全面开展商圈和楼宇摸底排查工作,建设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同时,组织政策进楼宇活动,为优化营商环境、人才服务工作增添动力。抓园区党建,建成投用21个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职能部门入驻园区开展服务170余场。抓"两新组织党旗红",组织引导"两新"组织在乡村振兴一线开展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等。
四、加强作风建设涵养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抓深抓实政治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围绕"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大对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和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城市更新、大气污染防治、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任务的监督检查力度。市县乡三级统一任务、同向发力,把监督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实效。
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官理旧账",做出在全市开展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房地产领域违规违纪违法现象整治、涉众非法集资处置"三场硬仗"的决策部署,着力在正本清源、整治顽瘴痼疾中改善"硬环境"、提升"软实力"。
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关键环节、关键岗位,聚焦政法、国企、粮食购销、工程建设等领域,重拳出击,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典型案件。
我市持之以恒整饬作风,持续纠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紧盯"四风"新动向,着力减轻基层负担,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严查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聚焦涉农、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群众从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扫码添加扣扣,获得更多文稿实用素材
法治护航嘉州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乐山市司法局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3日)
法治如同阳光、空气、水一样不可或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乐山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作用,为推动乐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
一、统筹全面依法治市释放法治红利
"智"立良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7年至今,乐山市累计出台10部地方性法规、规章。《乐山市中心城区绿心保护条例》是我省首部实施生态搬迁的地方性法规。
《乐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确立了最严格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其中"一网双水源"经验做法得到《人民日报》宣传推广。《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是全国范围内首次由设区的市为世界双遗产量身定做的地方性法规,为世界双遗产保护披上了法治外衣。2022年,新制定的《乐山市三江岸线保护条例》加强了对乐山市行政区域内大渡河、青衣江、岷江岸线的生态环境保护。
"典"亮乐山。2022年,乐山确立了"发展攻坚年"工作主题,提出"瞄准'一个定位'、聚焦'两大任务'、实施'三大攻坚'、开展'五项行动'"的"1235"工作思路,为乐山市加快建设文旅经济核心区、先进制造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经济先行区"四区布局"和加快实现发展质效、产业能级、城乡面貌、交通优势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五个提升"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着力打造"'典'亮乐山"法治宣传品牌。"心连心·鸽鸽讲堂"入选全省基层理论宣讲"一地一品"示范项目,"峨眉法治漫画、夹江法治年画、井研法治农民画"法治三画和"法治大讲堂"线上直播,"周末学典法治条漫""橘博士说法动漫"深受群众喜爱。升级"'典'亮乐山"彝区治理品牌。峨边着力建设"彝家·法治新寨",提升"德古调解",服务"双高"治理和移风易俗。"彝家·法治新寨"课题入选四川法治蓝皮书。2021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20个集体、128名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表扬。"讲身边故事、学身边典型"活动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二、供给优质法律服务守护美好生活
如何法惠民生?乐山从问需到问效。2018年,《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五年三步走"发展规划》出炉,乐山市赓即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1514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打造标杆式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善"1+6"功能模式,全面实现全业务法律服务资源整体入驻,创新"集成式、一站式、兼容式"公共法律服务机制。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和升级"法惠民生十大行动",2022年,办理法律服务事项5.9万余件,同比增加22.6%,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法治温暖。
如何深化改革?乐山从落实到创新。坚决把顶层设计落到实处,全力推动司法行政领域改革。普法、仲裁、法律援助、律师、公证、行政复议等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改革成果为群众所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德古调解工作法"推进彝区移风易俗讲法治,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调解促稳定喜迎二十大'三查三化三优'专项行动",联合乐山市委政法委、乐山中院、乐山市公安局建立"三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机制,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近5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2%。
三、护航中心大局展现司法行政作为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充分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力量,深化晶硅光伏等重点产业链和重大产业项目法治保障。支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汇编40万字的疫情防控政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支撑。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一网通办",严格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统筹推进市本级部门法律顾问全覆盖,引进10家优质律师事务所提供各类法律服务500余件次。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组建"同心律师服务团",深入甘孜州九龙县、凉山州美姑县学校、社区、机关、企业、乡村开展同心法律帮扶活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驻村帮扶硕果累累。在乐山城区通往马边彝族自治县的省道上,大约走到一半路程时,一片翠绿的千亩李子产业园跃然眼前,视线随着李子园往上移,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群山之中,这里就是乐山市司法局定点帮扶的沐川县高笋乡安坪村。从开展驻村帮扶到服务乡村振兴,市司法局坚持"党建引领+
法治护航",集聚力量让安坪村领跑脱贫攻坚,民生、产业、精神和文旅"四朵金花"徐徐盛开。
2017年,安坪村高起点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乐山市司法局连续5年被评为全市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下派第一书记师玉容有着"绣花书记"的美誉。安坪村先后获评省级"四好村"、脱贫攻坚示范村、全市脱贫攻坚奋进奖。
奋楫笃行 惟实励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西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5日)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决策部署,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抢抓国家和省上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机遇,深入实施"强工业"战略,开展"工业产业攻坚大突破年"行动,持续推进"333"行动计划,灵活调整发展策略,沉着应对疫情冲击,经历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总量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发展韧性显著增强,阔步迈向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制定出台工业强市"1+5"政策("1"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5"即工业转型升级"一企一策"、工业中小微企业培育、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企业家健康成长等5个方面的配套政策文件)、《定西市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定西市"工业产业攻坚大突破年"行动计划》《定西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定西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定西市聚力强工业引领追赶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定西市"十大工业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强工业2022年稳增长》等十个行动计划及《定西市成长型工业企业二次窗口政策"一企一策"》《定西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若干意见》《定西市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切实引导产业方向和发展预期。
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统筹推进保主体、稳投资、促消费各项工作,实施供需精准对接等稳增长措施,克服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021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8.2亿元,是2012年的2.5倍,规上工业增加值2021年比2012年增加29.3亿元,年均增长10.6%,规上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7.2%。作为衡量大型工业企业运行状态和潜力的重要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持续向稳,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随着工业企业不断转型升级,生产能力
快速提高,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截至2021年,全市工业涉及被列入目录的产品达到46种,比2012年净增20种产品。
其中:生产水泥433.7万吨,比2012年增加168.6万吨;生产中成药2141.8吨,比2012年增加101吨;生产原铝(电解铝)11.3万吨,比2012年增加7万吨;生产铝材35.4万吨,比2012年增加23.6万吨;生产金属紧固件2.6万吨,比2012年增加2万吨。
三、中小企业茁壮成长,量质并举活力迸发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对纳入培育库的后备亿元以上企业、拟培育入规企业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力打好"个转企、小升规、大变强"组合拳,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业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57户增加到目前的180户,净增加123户。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由19户增加到42户,陇西一方、中盛铝业等5户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同时,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截至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20.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实现利润总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94.4%。营业收入和利润额分别是2012年的2.3倍和2倍。民营工业在丰富经济形式、搞活经济、增加税收、保障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为1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4%,比2012年提高了12.1个百分点。2012-2021年,定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
四、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齐抓,深化"1+1托4机制"落实,持续推进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积极引进新动能企业,促进工业经济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00多项,"333"行动计划项目180项,投入建设资金近千亿元,160个项目建成投产并发挥效益。其中,中建材年产100兆瓦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佛阁藏药公司奇正藏药医药产业基地建设、陇西一方现代中药自动化提取生产线、鸿盛岩棉年产10万吨岩棉制品暨深加工基地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强度公司高端装备专用核心零部件智造改扩建、西北铝业特
种行业铝合金材料产业化、金羚药业中药精制生产线升级建设等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为传统产业积蓄了发展后劲。2021年底,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11.9%,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工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基本形成了成规模大中小并举,技术高中低共推的发展格局。
五、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技术创新平台为载体,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迭代更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市培育认定大鑫铜业、高强紧固件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岷海制药等"专精特新"企业35户,三牛农机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银材管道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招金公司等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户,甘肃省生物质基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甘肃省党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业联盟2个,史丹利新型当归增效专用肥等21项新产品荣获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随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制造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产值2021年比2012年增加138.1亿元,增长2.8倍,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重调整为2021年的1.2:77.1:21.7,制造业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六、产业链条日臻完善,发展能级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打好产业基础化和产业链高级化攻坚战,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确定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新能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及加工、种子种业、盐产业、矿产加工等十大工业产业链,建立"链长链主"制度,压紧靠实"链条责任领导+链长单位+链主企业"责任,研究推进产业链主体培育、项目建设、招商合作、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点工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2021年,全市十大工业产业链实现总产值398.8亿元,增长21.7%。逐步形成以中医药加工、马铃薯加工、有色冶金及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为支撑,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工业体系。其中,马铃薯加工、中医药加工、有色冶金及加工等已基本形成上中下游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总产值增速超过20%,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七、绿色安全有效统筹,发展模式持续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工业经济步入新常态,在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
构"的同时,严格落实"双碳"战略,通过持续推进绿色化改造、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措施,加快推进单位GDP能耗下降,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绿色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1年,全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273.51万吨标煤,比2012年增长42%。在2012-2021年的十年期间,定西市在GDP年均增长8.4%的情况下,实现全社会能耗年均仅增长4%。到"十三五"末,全市实际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2.12%,年均下降2.55%。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西北铝箔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金雨洁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东兴铝被认定为省级节水型企业。同时,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全面开展工信系统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排查,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确保了工信系统安全稳定。
八、数字经济蓄势赋能,工业产业提质增效
加快数字定西建设,把数字经济作为追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着力提升数字定西基础设施水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4377座,实现城区、乡镇5G信息全覆盖,重点行政村5G信号连续覆盖,农村宽带网络覆盖能力达到69.85%。加速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史丹利高塔复合肥车间被认定为甘肃省第一批数字化车间,高强度紧固件机器人达克罗智能操控自动喷涂生产线、蓝天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等智能化项目建成使用,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与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祁连山水泥、蓝天马铃薯、中庆玄和等企业引进ERP及MES生产管理系统,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截至目前,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5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46%,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46%;上云工业企业287家,推广应用工业APP64个。砥砺十年,未来可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全市工业经济爬坡过坎,不断改革优化,持续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出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工业经济将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推进强链补链、企业培育、技术攻关、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等各项工作,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工业经济在高质量追赶发展中行稳致远,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作出新的贡献!
奋楫笃行续华章
襄阳高新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4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党建的引领和保障。近年来,襄阳高新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建工作始终;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在聚力发展、示范引领中努力干出更好实绩;坚持党建和业务"双轮驱动",在深化认识、齐抓共管中不断凝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