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1年竹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0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4分钟。

2021年竹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29日在竹溪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柯尊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强化"两区两地"支撑,加快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聚焦聚力,综合实力更加雄厚。累计实施项目642个、投资380亿元,引进项目126个、引资188.5亿元。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4%、9.5%、13%、8.5%和9.6%。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亿元,比"十二五"增加7.7亿元。三年获评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贡献单位;两年获评全省服务业发展贡献单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决战决胜,脱贫目标如期实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开展"五项重点工作",整县推进"十个到村到户"项目3669个,发展特色产业基地41.2万亩、扶贫车间(作坊)3033个,建成集中安置点908个,易地扶贫搬迁19972户58271人。73个贫困村出列,3.6万户1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荣获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县、全国医疗精准扶贫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先进单位;文化扶贫工作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交流;先后承办全国电商扶贫现场会、全国食用菌现场交流会、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推进会;接受中央扶贫专项巡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省际交叉考核、国家脱贫攻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估、国家贫困县摘帽抽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抽查等"国考"。近三年在全省扶贫成效考核中均获"A等次"。

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力加速,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业提效。创建全国茶叶扶贫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荣获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培植家庭农场9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43家。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枚,认证中国驰名商标3枚;有机认证企业55家,获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示范县。工业提质。建成省级化工产业园和电子标准化厂房。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饮用包装水、康养旅居、新业态等六大产业板块。在库规上工业企业34家、亿元企业6家、科技创新企业36家。中漆科技竹溪公司成功登陆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服务业提速。建成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参加世界(北京)园艺博览会、国际(武汉)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在库限上企业114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2%、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5.5%提高到51.4%。外贸出口总额2850万美元,累计利用外资4667万美元。银行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7.9%;连续五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县"。建成全国首个县级精准扶贫公益网站"老家网",秦巴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发展电商企业、网点374个,培植电商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15个,竹溪农村电商物流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库,荣获京东精准扶贫全国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施"15315"全域旅游计划,推进"十旅融合",打造"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创建3A级景区10个、乡村旅游点50多个、星级农家乐300多家。龙王垭4A级景区创建成功。桃花岛夯土小镇开放运营,获评全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全国旅游优选项目,入选国家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竹溪成为"荆楚文旅名县"创建单位,荣获中国生态自然景观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自然水域垂钓基地、中国候鸟旅居小城、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融通融合,人居环境稳步向好。城乡面貌全面改善。编制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东城新区、烧田片区、西关街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城镇化率达到45%。实施"满天星"计划,改造升级集镇8个,建设美丽乡村和示范片区143个,获批十堰首个中国贡茶特色小镇。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785公里,10个乡镇开通公交,实现村村通客车,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安全饮水工程945处,鸳鸯池水库主体完工。信息网、电网实现全覆盖。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精准灭荒16.5万亩,综合指标全省前三,植树造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4%提高到82.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前十,建改各类厕所15953座,新建污水处理厂5个、垃圾处理场7个,"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顺利完成。治理坟墓4.3万座,砂石料生产经营秩序逐步规范,禁渔禁捕工作扎实推进,环保督察突出问题全面整改。获评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县、全省农村垃圾环境治理先进县、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文明创建成果丰硕。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全国文明村镇1个、国家卫生乡镇2个,创成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重点改革落地见效,财政绩效考核连续4年被评为"A类"、先后两次在全省交流。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政务服务大厅进驻单位30个、进驻事项1528个。制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开展"十大行动",推行"五进大厅",强化"店小二"服务,市场主体达到39092户,注册企业2625家。深化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北京密云区对口协作,争取帮扶资金4.4亿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镇新增就业202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社会救助标准实现"五连增"。建设保障房3000套,棚户区改造25800套,危房改造20920户。实施教育项目70个,招聘教师1072人,培训教师5万余人次。扎实推进课改和新高考改革,中高考成绩位于全市同类地区前列。各类教育全面发展,荣获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成功举办全省茶旅融合现场会、中国楠木湖垂钓大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全国(U21)青年男子篮球锦标赛等活动。竹溪被纳入"中餐特色美食地标城市"名录,获评"中国蒸盆美食之乡"。《山茶花》入选湖北地方艺术节展演剧目,"山二黄"唱响全国戏曲百戏盛典和中国森林旅游节。图书馆、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和县医院门诊楼建成使用,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建成村卫生室307个。获评全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省健康促进县、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善作善成,政府治理更有效能。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创新政府工作五级廉政承诺制,政府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意见465件,政协委员提案605件。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荣获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序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完成。银行不良贷款保持合理区间,金融风险防控有力,政府债务处在可控范围。深化平安竹溪建设,完成"雪亮工程",落实"一村一警",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9个,扫黑除恶工作经验在省市推广。应急管理全面加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社会大局平稳有序。

全县民族宗教、科学普及、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外事侨务、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工商联、工会、共青团、气象、档案、检验检测、公共资源交易、机关事务服务、住房公积金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20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在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十三五"收官的关键时刻,我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勇敢和大爱,换来"疫"去春来、山河无恙。

我们科学应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群防群控,设置封控卡口497个、楼栋卡点316个、劝阻岗650个,筑牢防控"第一线"。坚持科学救治,仅用两天时间建成集中救治点、留观点、隔离点,统筹广西医疗队和市县医疗资源,提级管理,关口前移,构建"七类"人员信息和管理"两个闭环",确诊病例治愈率100%。

我们统筹推进,坚决打好疫后重振发展战。精准研判疫情形势,在全市率先解除封控,有序组织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深化"双百"活动,走访服务企业和项目120余个,减免税费2.4亿元,解决问题118个。坚持稳岗促就业,新开发公益性岗位5000多个,"点对点"输送3.8万人返岗务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超上年度。开展"与爱同行、惠游竹溪"活动月,组织"县长、乡长、村长"带货直播、鄂渝川陕名优农特产品展销等消费扶贫,销售金额达6.8亿元。创新开展云招商,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争取各类支持资金54.1亿元。在全市二、三季度重点项目拉练中位列第三、第四名。经济运行逐月改善、逆势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月份率先在全市由负转正,GDP前三季度增幅连续保持全市第一。

面对这场躲不开、输不起的殊死对决,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公安干警挺身而出、严防死守,志愿队伍主动请缨、倾情奉献,爱心人士火线驰援、雪中送炭,新闻工作者临危不惧、置身前沿,全县群众守望相助、踊跃参与,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舍生忘死的先进典型,凝聚了一股逆风破浪、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奏响了一曲和衷共济、戮力同心的时代赞歌!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决定性胜利,根本上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关注和参与竹溪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发展环境还需改善;民生领域短板还很突出;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疫情冲击影响不容忽视;政府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十四五"时期,我县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格局构建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县域治理提升期。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竹溪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县未来五年和二〇三五年发展蓝图。这次向大会提交的《竹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具体举措。我们将围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产业升级"三大战略",力求市场主体、县域经济、基础设施"三大突破",实现营商环境、城市品质、人民生活质量"三大提升"。到"十四五"末,全县经济总量将迈向150亿元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努力建设"绿色竹溪、开放竹溪、文明竹溪、法治竹溪、幸福竹溪"。

固发展之基,优化城乡区域新空间。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域协同发展,构建"一主引领、两翼联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国家公园县和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高品质打造美丽城市、高标准建设美丽乡镇、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一批综合发展型、商贸物流型、文旅融合型、康养旅居型、田园观光型特色镇与特色村。完成鄂坪调水工程。实施高速公路"联网"、国省干线"提档"、农村公路"通达"工程,着力建成"四纵六横"的干线公路网,加快十巫高速(南段)、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努力实现乡镇1小时上高速、2小时到县城。加快推进"新基建",全面实施"数字竹溪"和5G网络建设,积极争取谋划铁路过境。

强绿色之本,健全现代产业新体系。"点水成金"推动工业"壮骨",壮大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医药、饮用包装水、电子信息、卫浴建材、轻工纺织等产业,打造百亿生物医药、百亿农产品加工、百亿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化绿成银"推动特色农业"强筋",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创建全省有机茶叶示范区,争创全国产茶大县,建设百万亩农特产业基地。"山水成景"推动全域旅游"活血",持续推进"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建设,打响"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创成"荆楚文旅名县",建设康养旅居地,打造百亿文旅康养产业集群。

展自然之美,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探索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标准、双考核工作机制,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基地,争创"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突出竹溪河、汇湾河、泉河全流域治理,统筹上游下游、岸上岸下、干流支流,构建"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立体格局,实现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共建,打造景观生态、休闲康养廊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一年攻坚、两年达标、三年冲刺,力争首创必成。

增民生之福,谱写共享福祉新篇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县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就业优先,完善社保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县。建成"四馆一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建设"健康竹溪"。创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把安全发展贯穿于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竹溪。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对于我们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至关重要。

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以乡村振兴为总揽,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安全和发展,加快推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着力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溪新征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约束类指标控制在省市确定目标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常态开展疫情防控,筑牢生命安全屏障

慎终如始、毫不放松抓好依法科学精准常态化防控,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精准落实防控措施。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家庭"四方责任",坚持"人物地"同防,落实冷鲜冷冻冷链报告查验制度,加强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溪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发挥医院、诊所、药店等"哨点"作用,健全常态化预警体系。落实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发热患者接诊、筛查、转诊流程和闭环处置措施。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医疗、防护、消杀和生活生产等物资储备和管理。细化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医防协同、平战结合,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打好主动仗。加强信息发布,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加强疾控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健全公共卫生体制机制与重大传染病救治体系。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多规合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补齐规划统筹、道路交通、供水供气、排水防涝短板,让城市颜值更靓、功能更强、品位更高、发展更优。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同步启动乡镇、村庄和专项规划编制。推进西关街、东城新区南岸景观河堤及路网建设。完成牛头山绿森大道建设。改造老旧小区8个。提档升级鄂陕大道,建成烧田公园和密云学校道路。高标准编制竹溪河流域治理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一河两岸"综合整治、生态修复、风貌提升,分时分段、一沟一岔推进,打造山、水、田、路、房浑然一体的美丽风景线。坚持"建管养"并重,加强公共设施管护,完善无障碍设施,实施城区路灯节能改造,开展"十清整治",建设智慧城管系统。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美丽乡村。启动十巫高速竹溪段建设,推进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确保鄂坪至双河口公路和古峰岭隧道完工通车,加快康家岭至龙王垭段、云雾垭至天宝段改扩建。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客运站2个,改造危桥5座。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和鄂坪调水工程建设,确保鸳鸯池水库全面竣工,新胜水厂建成供水。实施电网升级改造,统筹规划、布局建设城乡充电桩。加快城区5G网络建设,推动天然气应急储备及管网延伸工程。制定"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每年支持3-5个集镇建设。全域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继续建设示范片区和美丽乡村。争取国家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支持天宝"撤乡建镇"。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保持扶贫政策、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持续跟踪脱贫人口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持续发展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消费扶贫。加强扶贫资金资产项目管理。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项目、产业、投入、机制等方面有效衔接。

(三)坚持多业深度融合,优化升级经济体系

跨行业合作,跨产业融合,跨渠道分享,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坚持以质为帅、新老兼顾、建管并重,新发展茶叶2万亩、食用菌3000万棒、生漆2万亩、中药材2万亩、山桐子1万亩。落实向坝、桃源、丰溪、泉溪等乡镇烟叶生产5万担,改造水坪、汇湾、兵营、天宝等乡镇老茶园5万亩,管护蒋家堰、中峰、县河、新洲等乡镇幼龄茶园5万亩。按照见空插竹、沿路布竹、逢景植竹、顺溪栽竹的规划思路,培植发展竹产业,首期实施1万亩。鼓励发展生猪等畜禽养殖和流道水产养殖,加快百草堂等规模养殖项目建设。稳定粮油种植面积,推广良种良法,提升产量质量。建设一批有机农业示范园、扶贫产业园、生态观光园。新增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20家以上。实施有机肥替代工程,建设龙坝、中峰等乡镇高标准农田4万亩,土壤改良4万亩,发展有机产业基地6万亩。启动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举办首届中国(竹溪)生漆产业论坛。

完善工业产业链条。推进工业园区扩园并区,争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壮大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人福、华兴、悦诚、巨成等企业投产达产,加快建设心脑血管病、痛风病、杀菌消炎、甾体激素、抗癌类等中间体、原料药、成品药生产基地。实施电子产业"满园工程",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以钰邦、裕冠、凯泽鑫为主体,加强新型电容研究,开发钽电容、陶瓷电容、晶片电容、巨型电容等高端电容新品,促进力莱、巨厚、宇华等企业达能达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进一批电解电容、蓄能电池等电子产业项目,加快形成电子产业集聚区。支持华彬芙丝水扩大产能,增上新品,推动二期工程建设,带动桃源瓦沧片区发展。强化市场要素保障,组建供应链公司,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广泛联结、互动融通。实施企业成长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家,争创"省级科技创新示范县"。

促进消费全面升级。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扩大节假日消费。加快发展法律服务、检验检测、安幼养老、家政物业、文化体育、培训研学等服务业。推进农贸广场二期项目和西关商贸文旅特色街建设与运营。顺应后疫情时代消费趋势,围绕电商网购、在线教育、线上诊疗、无人零售、远程办公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培育"非接触经济",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

培育康养旅居产业。建设旅游公厕10个、观景台30个、游步道50公里、自行车道50公里、旅游公路100公里,完善营盘山景区功能,加快国际漆艺村建设,争创省市级旅游名镇各1个、名村各2个。突出森林康养,依托10个农林场独特资源,建设森林树屋、森林木屋、星空酒店,推进"山泉溪舍"国际森林康养旅居基地、岱王沟森林康养基地、双竹楠木谷生态文明科普基地、八卦山森林度假旅游区、偏头山森林康养旅游区、源茂自然国心康养度假区建设。突出药膳康养,发掘"药材宝库"资源,研究药膳配方,规范药膳工艺,制作药膳菜谱,开发药膳产品,培育药膳产业,开展中药材产品展览、中药材产业加工、中医药学术研讨,举办夯土小镇首届全国药膳产业研讨会和药膳大赛、竹溪美食烹饪技能大赛暨全国药膳大师邀请赛、乡村振兴与乡村民宿发展高峰对话。发展田园康养、山水康养、文旅康养、休闲康养,不断完善"医、药、养、食、游、健"康养产业链供应链。坚持山水作画、民俗着色、文旅植入,促进红色教育、研学旅行、康养旅居产业发展,全力推进夯土小镇二期工程,启动康养地产试点。

(四)打造发展动力引擎,全面塑造增长优势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思想破冰"优化营商环境、引领发展突围。

扩大项目投资。持续对接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和全省疫后重振"十大工程",做实项目前期,建好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达产达效库。启动一批"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150个、累计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坚持招商引资"头号工程",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协议资金60亿元以上。强化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组建卫浴建材、轻工纺织、毛绒玩具等产业招商专班,引进一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初步建成蒋家堰制鞋、水坪卫浴产业园。促成合信制药、天兴木业等平台经济项目落地。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2000亩。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探索和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深化与省农业担保、省再担保及各大金融机构合作,贷款增长20%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联合踏勘"。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一证通办、一事联办、全域通办、跨省通办",打造"24小时不打烊"服务窗口。推进企业开办"2半0",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覆盖率100%。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推进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分类施策,盘活僵尸企业,激活闲置资产,唤醒沉睡资源。启动数字政府、大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持续开展"双百"活动,从严落实"十必须十不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强化区域协作。加强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北京密云区、黄石大冶市对口协作和区域合作,建成洛家河、王家河扶贫示范区。加强竹房三县联动,打造竹房乡村振兴示范区、绿色农产品经济带。主动对接楚商联合会、中国药膳研究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中国小康村战略联盟等社团组织,搭建研学培训、科普示范、康养旅居、药膳调理等合作平台。加强与武汉农科院、武汉商学院、仙桃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促进人才交流、成果转化。主动对接平利、镇坪、巫溪等省际周边地区,协同推进重大交通项目。畅通西安、襄阳、武汉旅游直通车,共享旅游市场。

抓实各项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国企国资、国有资本投资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经营模式。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创建"全省金融信用县"。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严格财政出借资金管理,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开展村级债务清理,化解存量、严控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评审,禁止超范围变更项目、增加投资。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落实好税收征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改革。

(五)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让生态成为最大实力,让绿色成为最亮名片,让文明成为最美风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