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11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56篇)(第12/1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18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07分钟。

"破旧、脏乱,是农贸市场过去在我脑海中的样子。但这几年,我看到了它的'变化',看着它变得整洁明亮有序,来买菜的心情都跟着'亮'了。"浙江省杭州市某街道老居民王阿姨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据王阿姨介绍,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感受,她的好些朋友都这样说。

--满意不满意安全不安全群众说了算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说到底还是要看群众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很多城市非常注重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晓、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示范城市创建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

身穿红马甲、臂贴红袖标、头戴小红帽的"西城大妈"是北京市西城区群防群治的亮丽风景。这一囊括了各类平安志愿服务团队的联盟,目前已达7万余人。近年来,随着创建活动开展,西城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与志愿者合作,探索出"西城大妈+食品安全"模式,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从创建前的71%,提升到88.28%。

辽宁省沈阳市创新食品安全问计于民"百千万"调查工程,连续四年深入百个乡镇(街道)、千个社区(村屯)、万户居民,对社会各阶层群众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民意调查结果,全市共发放问卷52.8万份,运用民意调查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靶向性工作措施,切实发挥"百千万"指明灯作用。

深圳市推行"一街一车一室"快检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态化监督参与机制,通过开展"星期三查餐厅""九号查酒""食安探源"等阳光执法系列品牌行动,构建超大城市食品安全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紧系民生。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

和生命安全,是衡量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标志。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参与城市逐渐成为落实"四个最严"的样板区,趟路子、做示范、创经验,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过程成为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的过程。

三、同心聚力共筑食安防线

浓浓人间烟火气,伴得浮生又一年。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更加迫切,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心才能聚力,携手方能致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逐渐形成,我国食品行业进入了新格局、新常态的发展关键期,创建活动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

日前,国务院食安办部署、各省食安办正积极落实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参与创建的城市在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上开足马力,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回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历程,从首批4省15个试点城市,发展到覆盖所有省份共179个创建城市(区),经历了从点到面的可喜转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表明,创建活动已成为破解监管难题的"试验田",成为提高监管水平的"推进器",参与创建活动的城市已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排头兵"。示范城市创建所蕴含的内生精神动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食品安全参与者、管理者、受益者,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成为社会共识,食品安全社会环境明显好转。

下一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将持续有力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逐步实现法律、行政、道德、市场等多种手段并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和新闻媒体等多元共治,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守护食品安全的良好局面,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团结花开红艳艳

池州市深入推进双拥工作综述

(2022年11月1日)

战争年代,池州地处革命老区,广大军民携手并肩,浴血奋战,结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情义,共同谱写了威武雄壮的胜利篇章。

和平时期,池州军民齐心创新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携手共建、相互促进,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时同舟共济、并肩作战。

前不久,我市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实现"六连冠",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实现全市满堂红。池州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正力争"六连冠"。多年来,在不断推进双拥共建过程中,池州广大干群为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贡献真情,驻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始终把驻地当家乡,视人民为亲人,我市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双拥之花"更红更艳。

一、氛围浓国防教育入脑入心

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

现役军人杜超、史少文、王碧、叶志勇、汪宏广、曹素萍、吴文彪荣立二等功2021年,池州大地喜讯频传,阵阵锣鼓声中,军地联合慰问队向立功军人家庭送上喜报和慰问金,激发了广大子弟兵献身国防、建功军营热情,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一人立功、全家荣耀"的拥军氛围。

红色基因代代传,尊崇每一位捐躯英烈。池州市军地联合开展"红色守护"活动,组织以退役军人、基干民兵和青少年学生为主体的小分队,守护全市多座散葬烈士墓,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英烈、守护英烈的良好风尚。

给烈士父母送上特别的关爱。池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牵头,军地联合开展英烈父母常态化陪伴行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每年组织开展英烈父母短期疗养活动。今年"八一"期间,来自多省市的22位英烈父母受邀来池疗养,他们纷纷赞誉:池州的山好,水好,人更好。

池州地域不大、人口不多,但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军人不胜枚举。超燃征兵宣传片《池州好青年,咱们当兵去》画面中,两名池州籍将军在天安门广场阅兵队伍中当领队的飒爽英姿,让年轻人艳羡不已。广大优秀青年踊跃参军的背后,离不开我市国防教育的多维度宣传。池州军分区一直坚持结合重大节日、

年度征兵、学生军训等时机,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营造群众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温馨服务标牌在车站、商场、公交站台等随处可见,征兵广告、参军普惠政策等通过电视、报刊、公益大屏不断播报。

持续深入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市直各部门带头落实国防教育课程,开展军事日活动。国防教育课程纳入市委、县委党校干部培训必学内容和党管武装考评体系,已经形成制度。今年"八一"前夕,池州市军地研发推出"池州军事历史文化旅游专线",将国防教育课堂设在山水之间,为军人、军属和军事迷提供沉浸式国防教育。每年暑期,池州市军地联合开展现役军人子女"军事夏令营"活动,支持全市新生军训。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近年来,池州市国防教育工作欣欣向荣,形成了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日益成为所有人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二、民拥军把关爱送给子弟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作为服务支持强国兴军战略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的"双清单"制度,推动解决驻池部队各类问题。市委议军会议召开前走访军营,座谈了解部队所需、官兵所盼,筹集财力物力、拉单列表解决,尤其在置换营区训练场、训练设施升级、军事交通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优先解决部队演习演练需要。每年"八一"、春节前夕,市四大班子领导都慰问驻池部队官兵,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军人"后院"稳定,官兵才能安心工作。2022年春节后,余丽顺利通过石台县随军家属定向招聘考试,如愿收到池州生态经济学校入职通知书。3年来,全市共有18名军嫂像余丽一样走上工作岗位。

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市教育和体育局出台了《池州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保障军人子女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78名现役军人子女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费优先择校政策。

"军人报国忙,勿令忧后方;今日结了亲,用心打胜仗"。池州军分区统一部署展开"五登门、六必问"与军属结亲活动,创新举措打通了服务军属的"最后一公里"。今年4月份,青阳县酉华镇武装部开展"五登门、六必问"结亲活动,为辖区现役军人、解放军某部连长胡志远家庭发放了结亲卡。胡志远

的妻子和父亲今年先后身患重病,县人武部、镇武装部领导上门慰问,送上临时救助款物。

在全省率先设立"100万元拥军专项救助资金"和"100万元退役军人帮扶救助资金",为困难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家庭提供帮助。不久前,贵池区梅龙街道现役军人柯杰母亲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住院花费16万余元,市双拥办按规定发放一次性医疗救助金2.3万余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381户因病因灾致困的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家庭发放救助资金189万元。拥军优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20年8月1日,池州市首家"零元"入住"军人驿站"在青阳县四季永逸大酒店挂牌,其"军人驿站"牌匾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并在今年建军95周年"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展出。截至10月8日,全市陆续有12家"军人驿站""军属驿站"先后挂牌,共接待2298批次3058人次,政府补贴共51.09万元。

把最可爱的人放在心里,动真情、办实事。一系列暖心举措,让军人军属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三、军爱民真情奉献"第二故乡"

2020年7月,东至县境内遭遇多轮洪水侵袭,县人武部民兵教练员陈寿春连续多日奋战抗洪一线,抢险中一只被洪水泡得发白、褶皱纵横的大脚照片刷爆网络,"抗洪大脚"引来无数点赞。陈寿春的办公室墙上贴着"做老百姓身边最可爱的人",这句话反映了驻池部队官兵的共同心声。

脱下戎装换农装,乡村振兴路上尽显军人本色。贵池区人武部原部长郑长海退休后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在他的牵头组织下,青阳县杜村乡五阳村1000余亩金银花种植项目收益明显,村集体收入大幅提高,每年可保证村民务工收入达到100万元,该村今年正式迈入经济强村行列。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市委组织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池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共同推进兵支书建设,出台了《池州市"兵支书"管理暂行办法》,引导全市149名行政村(社区)"兵支书"继续发挥退役军人示范引领作用,在推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池州人民的拥军优属务实之举,激发了驻池部队官兵拥政爱民的热忱。近年来,驻池部队累计投入抢险救灾21145人次,参与公益活动8491人次,组织官兵参与无偿献血1714人次,捐资384万元支援贫困地区和扶贫联系点建设,直接帮扶121名贫困群众。2022年市"两会"期间,驻池部队联名发出热爱第二故乡、

建功第二故乡、学习第二故乡、宣传第二故乡等10条倡议,倡导驻池部队官兵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积极服务现代化"三优池州"建设。各部队把人民的关爱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强大精神力量,池州军分区在2021年群众性练兵比武中勇夺全省第一名,驻池火箭军某部、武警池州支队也是佳绩频传。

花开遍地,春色总在。如今的池州大地,处处涌动着"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双拥热潮,广大军民正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凝聚起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闽西市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22年11月9日)

龙净环保磷酸铁锂储能电芯项目和量道锂电池储能系统项目、旭众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赛特真空玻璃产业园项目、福建龙钢智能钢铁项目、新龙马新能源乘用车重组改造项目纷纷签约落地,开工建设;

今年1-10月,全市实现新签约项目467个,总投资1295.94亿元;

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字,是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生动写照。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围绕"5+N"产业体系,突出"2+4"工业产业,扎实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比招商引资"竞赛活动,招商引资工作总体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为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注入新动能。

建机制

激发招商引资"新活力"

招商引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引擎",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所在。要实现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高效运行,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关键。

全市上半年经济会议提出,老区发展根本要靠"自身骨头长肉",要举全市之力"大招商招好商"。会后,我市制订了《龙岩市大招商招好商行动方案》及配套文件,从顶层设计上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上此前市商务局牵头起草的

《龙岩市重点产业"链长""链主"双链驱动招商工作方案》,我市完成了产业链链主企业及主管部门名单梳理、产业链招商地图制作、招商引资"赛马榜"设计等多项工作,明确了"招什么、谁来招、怎么招",初步构建了全市"大招商招好商"格局。

为给招引项目提供项目指导、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困难协调等全方位服务,我市建立市区重大招商项目推进落地协调联席会议制度。此举让我市去年招商项目开工转化率高达96.7%,居全省第一。

同时,我市出台《关于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前期事项代办服务的通知》,实现企业项目审批"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修改完善招商考评办法,将招商项目特别是重大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成效作为评价招商实绩的主要依据,列入"大督查大落实"、绩效考评重要内容,健全招商考评机制。

抓重点

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

重大产业项目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产业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牵紧重大产业项目这一"牛鼻子",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明确重点区域。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发改委印发《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精神,推动与广州开展对口合作,在深层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上取得一定成效。同时瞄准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长三角、京津冀等热点区域开展精准对接,保证项目对接高频高效、企业信息反馈零时差、项目洽谈跟进更及时。

--明确重点产业。围绕"5+N"产业体系,突出"2+4"工业产业,采取"招商地图工作法",加大有色金属、机械装备2个主导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力度,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壮大产业集群;以"一县一特色"为依托大招商、招好商,基本形成"一县一产业"全市招商"一盘棋"局面,构建"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良好产业链生态。

--明确重点项目。由市领导挂钩已落地的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帮扶,为重点项目提供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困难协调等全方位服务,破解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推动重大产业招商项目加快投资建设,确保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齐参与

发起招商引资"总动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市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统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考察、亲自对接、亲自洽谈、亲自服务、现场督办。

今年以来,市县"一把手"成功促成三元前驱体研发生产及电池资源化利用二期项目、精细磷酸钾盐前端材料项目等一批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推动整体工作打开新局面。

加强专业化招商机制。我市设立招商公司,长期派出招商小分队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地开展驻点招商。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利用异地商会、各级行业协会、招商中介机构,开展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方式,拓宽项目信息来源渠道;选聘一批产业链招商顾问,建立常态化联络和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挂钩帮扶龙岩的中央部委、央企、省企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人脉优势,积极对接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进一步调动干部招商激情,努力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人人重视招商引资、人人参与招商引资、人人服务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我市成立大招商招好商领导小组,广泛调动56个市直部门和驻外机构、国企以及招商顾问等合力招商,并印发实施《龙岩市招商引资特别贡献奖励办法(试行)》。

枝繁巢暖引凤来,集群赋能强发展。如今,行走在闽西大地,扑面而来的是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潮,处处感受到的是"大招商招好商"的浓厚氛围,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民服务无止境&一枝一叶总关情

宝清县政务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2022年11月3日)

10月15日,星期六,在宝清县政务服务大厅门前,导办专员李俊秀发现张大爷在大厅门口徘徊了许久。他热情地把张大爷请进大厅,了解到张大爷想要缴纳2023年的医保,因手机是老年机且不会网上操作,无法缴费。李俊秀当即引导张大爷来到医保窗口,帮忙询问了参保情况,并用自己的手机帮助张大爷完成了网上缴费。

思民之所想,急民之所忧,解民之所困。宝清县政务服务中心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切实把"服务态度最好、服务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作为窗口服务标准,创新服务举措,注重在打造人性化、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方面下功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宝清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做群众的知心人

宝清县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举措,为企业和群众解决"节假日办事难"问题。2020年起,政务服务大厅开始实施"5+1"工作制,每周六延时服务一天,用人性化服务,打造优质服务"不打烊"。

同时,开展了预约服务,将各窗口预约电话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公众号进行了公示,群众可根据办事需求进行预约。2022年,共延时办理政务服务事项531件,实现政务服务全方位、无死角覆盖,不断将政务服务改革的触角延伸到更多领域,以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以全程服务为核心做群众的暖心人

秉承"我是政务人·有事我帮您"的工作思想,宝清县政务服务中心始终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政务服务全过程中,建立并实施帮办代办服务工作制度,由帮办人员为办事群众提供从进入大厅到离开大厅整个闭环的咨询引导、帮办代办、申报辅导等服务。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为其提供自助设备办理、网上办理和综合窗口办理等多渠道办理方式,实现合理分流,有效减少办事群众排队等候时间,使业务办理流程更加高效便捷。

同时,打破以往坐等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靠前服务,以"干部走出来"为手段,着力推行工作人员走出办公室帮助企业和群众实现"手机办、网上办、自助办",确保为群众办事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做到服务"不打折"。

年初以来,共帮办代办1300余人次、500余件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以利企便企为目标做群众的贴心人

宝清县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综合服务专区是以市监、税务、公安、人社、公积金等部门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市场主体登记、税务登记、刻制公章、社保参保等全流程服务,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次办理。年初以来,共有428户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完成设立登记业务。

对于招商引资外地企业,宝清县政府成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全要素保障工作专班,设立了首席服务员,由服务员专门为企业提供各类政策解答和帮办代办,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为民服务无止境,一枝一叶总关情。"政务环境是代表城市文明程度的'第一环境'。中心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服务模式,将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化服务。"宝清县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明生沃野"心田"沐新风

衡水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2022年11月11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婚礼总共用了小半天时间,摆了5桌席,每桌不超过380元,严格按照村规民约规定执行。

而在过去,流水席一吃就吃两三天。"近日,回忆起去年9月村民樊金勇的婚礼,冀州区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孙立虎还印象深刻。

这场婚礼是新庄村公布村规民约后,全村举办的第一场"简办"婚礼。新庄村位于冀州区冀州镇南,全村1300多人,过去村里人结婚攀比之风盛

行。你家婚车用奥迪,我家得用奔驰;你家摆席摆10桌,我家得摆20桌。

为遏制这股歪风,新庄村于2021年4月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依据本村村情,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根据规定,彩礼不超过两万元;婚庆每桌用酒总价限100元以内,喜烟限每包7元以内,需拆散摆放;宴席饭菜以大锅菜为主,标准不超过8个菜(四荤四素),每桌价格不超过400元村民结婚前要向红白理事会报备婚礼准备情况,一旦有超出规定的,村干部会去家里做工作。

如今,婚俗改革在新庄村推行已有1年多时间,婚事简办在村内已蔚然成风。现在,村民们每场婚事办下来,比之前少说能够节省一两万元,村民负担减轻了,乡风文明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既省心又省钱。"说到移风易俗,武强县郭家院村村民更有发言权。

近些年来,农村婚丧嫁娶攀比成风,给村民经济上带来了很大压力。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底,郭家院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在村民中

心投资创建村民食堂的决定,村里的红白事和集体活动用餐都要到食堂来办,统一标准,避免相互攀比,有效遏制了婚丧嫁娶讲排场、比档次的不良风气。2019年,郭家院村红白事村民食堂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节俭之星"。

村规民约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金钥匙"。我市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的自律规范作用,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作为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制发了《衡水市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引导全市4994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等各类规则,指导村"两委"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后,将红白事办理等内容纳入新村规民约,并明确办事标准、规模和处罚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省级移风易俗示范乡镇8个、示范村91个,建起"村民食堂"900多个,建立"流动大锅台"800多个、机关"廉政灶"510余个,每年可为农民节约红白事费用10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

二、典型引领,树标杆增动力

近日,走进饶阳县王同岳镇崔口村"美丽庭院"示范户崔大树家的小院,崔大树正在院里给93岁的母亲杨排梳头。环顾小院,花花草草错落有致,菜畦里生机勃勃,黄澄澄的柿子压弯了树梢。

"这些年日子越过越好,就总想着把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让老人住得舒服,也能给村里增光添彩。闲暇时,左邻右舍都爱来我家。"崔大树说。

"现在家家户户一串门,谈论的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互相比着看谁家更美。美丽庭院评选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民素质的大事。我们将美丽庭院创建作为推选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优秀家庭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从家家美向全村美迈进,促进乡村文明。"崔口村党支部书记崔亚磊介绍。

美丽庭院评选以农户庭院卫生、整洁、优美为主要内容,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则涵盖内容更广。

"俺们家勤俭节约绝对没的说。""不行不行,我家得再收拾收拾,看到别人家里才知道自己家还有不足。""杨叔可是咱们村有名的热心人!"毛遂自荐、举贤荐能,这些都是我市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中的动人场景。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乡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市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村形成了以"星"多为荣、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为挂

牌上星,村里"猪司令"关停了养殖场,棋牌室老板改做了新行当。一块门牌,不仅成了乡风评议的有力抓手,还推动了农村家庭"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万余户家庭挂牌。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感动中国人物、枣强县南臣赞村村民林秀贞;20年如一日精心照料患病母亲,多年照顾瘫痪的二哥、二嫂,并为二嫂养老送终,谱写了一曲大孝至爱赞歌的全国道德模范、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张志旺;不顾自身安危,冲进火海勇救他人的第八届衡水市道德模范、饶阳县东里满镇小堤村村民符爱莫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身边好人故事就是最生动的价值观传递。评选、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先进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更是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关于选树宣传一批重大先进典型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选、学习宣传活动,促使先进道德典型如源头活水般不断涌现。截至目前,我市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人、中国好人18人、河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8人、河北好人93人,还有3个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称号、15个家庭获得省级文明家庭称号,推动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