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74篇(第5/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356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86分钟。

洁白的哈达映衬着蓝天雪山,幸福的格桑花开遍高原。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高原儿女与援藏干部人才一道同心奋斗、攻坚克难,必将奏响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时代强音。

追赶发展蹄疾步稳-定西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数据指标稳中有进,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市场消费持续向好......今年上半年,定西市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稳健"答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74亿元、增长6.6%,排名全省第五,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6.8%和6.3%;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增长20.2%,居全省第四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和5.5%,分别居全省第三位、第六位。

稳健"答卷"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1.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定西市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全周期"3246"调度机制,举办3次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开工重点项目728个,完成投资253.8亿元、增长14.7%,居全省第三位。申报专项债券项目376个,争取到专项债券资金45.2亿元,居全省第四位。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定西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部署推进大招商、招大商行动,创新"四名"招商方式,在亳州等地举办专项招商推介会,组建5个蹲点招商组对接联系企业88家,组团参加兰洽会,成功举办"双十大"产业链招商合作推介会、东西部协作定西青岛政企代表对接会等活动。上半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5个,累计到位资金222.1亿元、增长76%,第二十八届兰洽会成功签约项目73个,签约金额395.7亿元。

一个个重点项目在陇中大地落地生根:"一城两港两中心"、氢能产业"一园三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S42漳县至三岔、S10凤合二期高速开工建设,陇漳高速即将通车,通定、定临高速加快建设。

2.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

今年以来,定西市部署开展"工业产业攻坚大突破年"行动和第二轮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制定聚力强工业引领追赶发展和十大工业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度以及链长责任制考评办法,严格落实"链条责任领导+组长单位+龙头企业"以及"领导干部包抓、工作人员蹲点"制度。

上半年,十大工业产业链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1.6亿元、增长20%,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4%。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7.9亿元,增长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建立入规企业培育后备库,对60户拟入规企业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主体,也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上半年,定西市组织召开政企早餐会17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8个,为375家中小企业降低用网成本383万元。盘活生产经营不正常企业34户,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户。工业企业"三化"改造取得新进展,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3个,实现工业固投47.2亿元、增长23.7%。

3.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定西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85.4%。

坚持不懈稳就业。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创业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放"双创"贷款31.76亿元,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1万人次,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0217人、增长19.4%;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投资3.29亿元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84所、新建维修校舍15.3万平方米,城区"入园难"和"大班额"问题逐步改善。在全省率先推行教育系统职称评定"地方粮票",完成职级晋升5481人;

深入实施"健康定西"行动。持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等30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提标扩面全面完成,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4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9万人次;

"稳"的基础不断加固,"进"的动能持续集聚。定西市上下正进一步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追赶进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聚人才之力筑复兴之基-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成就作出全面阐释-"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明方向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时隔11年后,党中央召开的又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说。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正确方向、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

十年来,党对人才事业的领导全面加强,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

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不断完善。

2021年5月,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印发,设专章对党的人才工作作出规定,明确了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

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各省区市党委、地市级党委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

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持续加强。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各级党委(党组)分层分类确定联系服务专家对象,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

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400余名专家深入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咨询服务活动,组织一万余名高层次专家参加国情研修,组织在京院士专家集中体检6000人次,切实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党中央带头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引导广大人才自觉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破桎梏

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现在农民评职称不看重学历,只要手里有农业技术绝活,能带动老百姓致富,就能申报农艺师职称。"今年50岁的山东农民佟福兴打心眼里感谢评审条件"接地气"。他没想到初中学历的自己能获评农民正高级农艺师。

近年来,山东打破学历、论文等条框限制,让4000多名"田秀才""土专家"获得专业技术职称,有效激活了乡村人才资源。

体制机制是影响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的根本性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授权、松绑"为核心,推动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速,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2016年2月,党中央印发第一个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性文件《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随后,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配套出台政策140余项,各省区市出台改革政策700多项,体制机制改革呈现密集创新突破态势。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对各类科技评价活动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改。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一份份改革文件着力破解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障碍,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更好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我国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教育、科技、人事、社会管理等领域体制改革协同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相互交织,强大的人才引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聚合力

让各路高贤聪明才智竞相涌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习近平总书记说。

当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比2012年增加了1亿人。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加速集结。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配置人才。

以人才一体化发展"先手棋"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部署,促进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组织开展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援青,创新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选派方式,扎实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以"牵手计划"等推动东西部地区开展人才结对帮扶引导人才扎根基层贡献才智,让更多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朝中心聚焦,为大局助力。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

海纳百川,筑巢引凤,不断扩大人才对外开放。

"这些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吗?"2020年10月12日,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习近平总书记拿起一块陶瓷基板边看边问,对企业自主创新情况的关切溢于言表。

测试分析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对材料进行纳米级的微观分析。听说他们中有5名博士,其中2名还是"海归",总书记十分高兴。

以更加积极的举措发现人才,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使用人才,以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十年来,人才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近悦远来"引才用才格局进一步形成,我国逐步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正在成为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全球人才高地。

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着力培养造就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

南海之滨、创新潮涌。在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院士、长江学者等70余名高层次人才常态化在此开展科研攻关及教学工作。

"在不同学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得以开展更深入全面的学习。"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研究生史鑫皓说。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等稳步实施,每年培养培训行业人才数以百万计。高水平人才队伍总量持续扩大,人才队伍结构日益完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合力抗疫---共克时艰-阿克苏地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综述

众志成城的决心,团结一心的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地区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青年学生、退役军人等化身志愿者,不惧危险,冲锋在前,一个个"红马甲"的逆风奔跑成就了无数感人瞬间,一个个默默奉献的身影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志愿赞歌。

一、织密织牢"防护网"

"医大白""警察蓝""红马甲""红袖标"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践行初心使命,让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一枚枚党员徽章熠熠生辉。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地区各级党组织迅速发起倡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作好表率、彰显担当、凝聚合力,携手同心织密织牢"防护网"。全地区6048个党组织14.6万名党员迅速行动、冲锋在前,以舍我其谁的姿态奋战在抗疫一线。

拜城县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配合村(社区)科学、安全、有序开展防疫宣传、便民服务、秩序维护、物资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温宿县第一时间发出《致全县党员干部的一封信》,组织动员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1005名党员干部到所居住社区报到,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地区教育系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教师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地区教育局干部张春梅在阿克苏市红桥街道双拥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她说:"我主要负责楼栋的值班值守,向小区居民宣传少出门、不串门等防疫知识,尽我所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把身份亮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当好疫情防控"主心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奋力跑出疫情防控"加速度"。

二、筑牢防控"桥头堡"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危急关头,越能彰显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和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抓紧抓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情怀。

阿克苏市结合"党员双报到"活动,号召党员干部到就近社区党支部报到,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全面开展流调溯源、人员排查、核酸检测等工作,同时做好居民水、电、暖等基本生活保障及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服务保障,以暖心举措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

阿克苏市英巴扎街道水韵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明龙带领所在党支部成员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扎扎实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陀螺,不停地旋转。"刘明龙说,作为党支部书记,他有责任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守好阵地,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装在心里,齐心协力守护一方平安。

"我是党员,我必须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的政治本色。

库车市93岁离休干部党员赵玉庆主动要求捐献爱心物资,在组织部门工作人员的协调帮助下,购买"志愿者"字样红袖标100个及矿泉水、火腿肠、牛奶、酸奶等满满一车爱心物资送到各社区。"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志愿者每天奋战十几个小时,真的太辛苦了。我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无法参与志愿服务,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赵玉庆说。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党支部书记带头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广大党员第一时间冲在一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筑牢防控"桥头堡"。

三、"疫"线志愿暖人心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地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迅速集结,以"疫情警报不解除、志愿服务不停歇"的决心,用担当、奉献与忘我的情怀,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力量,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成为这场战疫中最美的风景。

拜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支志愿服务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5支志愿服务队共计6000余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拜城县人民法院志愿者陈璐每天都会按照居民需求,把一袋袋米面、一包包蔬菜送到居民手中。"在关键时期,我们多一份付出,群众就多一份保障。"陈璐说。

当前正是各地果蔬成熟上市季,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帮助群众采收、销售果蔬,确保农业生产正常有序。

阿瓦提县阿依巴格镇达康村农民王玉俊家种了7亩葡萄,由于家中劳动力少,加上连日来的降雨,如果不及时采摘,葡萄容易腐烂。正当他为此发愁时,镇政府组织志愿者来到他家帮忙采摘葡萄,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多亏了志愿者上门帮忙,葡萄已采摘完成,非常感谢他们。"王玉俊说。

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和志愿者所表现出的大爱与奉献,如和风细雨,温暖了万物,浸润了大地,唱响了志愿先锋"最强音",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了力量,让社会充满爱。

激扬巾帼之志---绽放夺目光彩-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综述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谋划新时代党的妇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引领我国妇女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妇女事业稳步发展

妇女的成就地位标注着时代进步的刻度,妇女的权益保障彰显着国家文明的高度。

十年来,党中央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决策部署,有力促进我国男女平等进程,为妇女事业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制度保障更有力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均单列章节对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作出部署,"十四五"规划纲要首设"加强家庭建设"专节,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和家庭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发展规划更全面

在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国家颁布实施了又一个十年工作规划。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从8个领域提出75项主要目标和93项策略措施,规划部署未来十年妇女发展的目标任务。

法治体系更健全

反家庭暴力法颁布施行,全力护佑女性安全;多次刑法修改强化对妇女的保护,严惩相关犯罪行为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已在31个省区市建立,为从源头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正是在党和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下,我国妇女发展状况取得了明显进步。

妇女健康状况极大改善。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6.1/10万,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88岁。

妇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9年。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比重过半。

妇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女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超过6亿人。实现脱贫的近1亿贫困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

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程度更加深入。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55%。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约45.8%。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女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1.14、1.50和2.55个百分点。

十年来,我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领域的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尊重和关爱妇女逐步成为国家意志、公民素养和社会风尚。

十年来,广大妇女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贡献巾帼力量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秉持这样的信念,北京姑娘路生梅,扎根陕西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不畏艰苦,一干就是50多年。她说:"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这是我的誓言"。

芳华竞展,映照时代荣光。数不清的巾帼之花像路生梅一样,选择植根热土、倾情奉献,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她们应对挑战、潜心研究,攻克一个个难关;在抗击疫情的阵地里,她们挺身而出、向险逆行;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她们无畏束缚、突破自我,展现自信自强的动人风采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肩挑重担,用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妇联组织广泛开展富有女性特色的巾帼建功立业活动,助力新时代女性在更加广阔天地,实现人生价值。

2013年以来,涌现出3985名全国三八红旗手、2226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5493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她们的事迹勾勒出奋斗女性的最美剪影,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风貌。

她们中,有几十年潜心钻研传承创新,致力于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有克服重重困难,从神舟九号到神舟十四号二叩苍穹的"英雄航天员"刘洋;有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帮助近2000名女孩考入大学走出大山的"校长妈妈"张桂梅;有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乡奉献、将年轻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巾帼榜样,引领奋进。在时代进步与个人奋斗相互激荡中,广大妇女以勇立新功的豪情壮志投身伟大事业,用勤劳与智慧书写新的历史荣光。

十年来,妇联组织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网格妇女议事会帮我家解决了大难题。"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的李奶奶和老伴患有慢性病,家庭生活困难。龙居镇网格妇联了解情况后,组织召开了帮扶活动议事会,通过爱心企业捐赠、志愿者定期入户等帮扶措施,改善了李奶奶家的生活状况。

妇女议事会是近年来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的一个缩影。为提升基层妇联组织工作能力,2016年,《全国妇联改革方案》将"推动在城乡社区'妇女之家'普遍建立妇女议事会,组织妇女开展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制定修订等议事协商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及时、高效、就近协商解决妇女身边的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100多万个妇女组织,超过70万个"妇女之家"。基层妇女组织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履行职能、强化服务,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广大妇女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彰显担当和作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十年来,妇联组织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创新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带动家庭成员争做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

浙江省妇联联合银行推出"好家庭信用贷"项目,向各类好家庭提供金融优惠服务;甘肃省妇联筹资在全省村(社区)建立"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以积分管理的形式动员妇女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适应广大妇女和亿万家庭新时代的新需求,妇联组织将"好家风"建设、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创业创新进行融合,弘扬"德者有得"价值导向,推动小家庭、大社会和和美美。

积极签署和批准联合国性别平等领域国际文书,全力推动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进程;高度重视支持妇女领域的对外交流,与145个国家,429个妇女组织、机构以及联合国相关组织和专门机构保持友好交往;2015年以来,全国妇联为100多个国家培训了2000多名妇女骨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妇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多边妇女交流活动,有力提升了中国妇女和妇女组织的国际影响力。

走过十年,我国妇女事业留下阔步前进、提升跨越的坚实足迹。面向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妇女事业必将书写崭新篇章。

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甘肃工业经济十年发展综述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

甘肃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工业逐步展现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树牢、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等喜人形势。

2021年,甘肃工业增速8.9%、位列全国第17位,成为8年来最快增速,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为全国第10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8%,增速位于全国第一,是我省9年来最快增速;规上工业实现利润两年平均增速45.4%,增速全国第六;中小企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1.4%。同时,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实施强工业行动"进行了系统部署,"强工业"上升为全省发展行动,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