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意识形态材料合集38篇(含总结汇报、研讨发言、理论参考等)(第9/17页)
三是为鼓舞士气、战胜困难树立了榜样。焦裕禄到兰考后,面对重重困难,他没有伸手向上级谈条件要救济,而是拖着病重的身体,亲自带领大家查风口、探流沙、追洪水。在大雪封门的时候,他带头走出办公室,到群众家里嘘寒问暖,送粮送衣。他是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领头人、主心骨。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内涵,成为兰考人民战胜"三害"的巨大精神动力。他的事迹鼓舞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当时成为各地学习的榜样。《中国共产党党史》这样描述:"焦裕禄的榜样,鼓舞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更大更多的
力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
(二)有利于进一步坚定信仰、克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影响
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一些干部作风出现了问题。《人民日报》刊发《人民呼唤焦裕禄》后,邓小平为
《焦裕禄》一书题写了书名,掀起了第二次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热潮,也有力推动了当时的意识形态工作。
一是掀起了惩治干部腐败的行动。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这次出现这样的乱子,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腐败现象的滋生,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了信心。因此,我们首先要清理自己的错误。"]1989年6月24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全国各族人民的眼睛盯着我们,看我们能不能拿出惩治腐败的实际行动来。"四针对这一问题,1990年5月10日
《人民日报》在发表的社论《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一文中强调:"千变万变,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不能变,艰苦奋斗精神不能变。而且,就当前某些领导干部身上的毛病来说,用焦裕禄精神医治可能更灵一些。"。
二是重塑党在人民中的形象。1989年政治风波后,我们党从削弱思想改治工作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教训中,迫切感受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政治风波发生的原因时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1989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强调:全党要重视和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切实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真正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领域。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90年四川域眉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焦裕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和《人民呼唤焦裕禄》等文章,成功重塑了焦裕禄在党和人民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观众看了影片之后反响非常强烈,各方媒体纷纷报道上映的效果、观后感等,标题大都是"时代呼唤焦裕禄""人民想念焦裕标""改革需要焦裕禄"等等。
三是为继续深化改革凝聚力量。经济发展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关键是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认真分析我们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强调要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并切实加强党对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领导。1994年,在焦裕禄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同志
指出:"在新时期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应该像焦裕禄那样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同购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起来。"
"认真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呼唤,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习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号召全党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深化改革的鲜明态度。
总之,90年代学习弘杨焦裕禄精神对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用秘青的话来说就是:"要告诚自己,千万不能忘了百姓,要处处想到他们。只要永远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心里就踏实,就有抵抗各种错误东西的力量。"
(三)有利于推进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正能量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大步迈进。然而,干部队伍建设、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小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脱离群众是当前党面临的一大危险,有的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的公仆身份,不问群众疾苦、不关心群众生活,疏远群众、脱离群众,更有甚者竟然贪赃枉法、欺压群众。"旦为此,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制定了"八项规定",开展了"反四风",并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三次宣传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热潮,也有力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
一是把焦裕禄树立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榜样。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原则宗旨。当年,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不是为了做官而是去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司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风雪铺天益地的时候.他带领干部去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二是把焦裕禄精神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推进党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面
临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等问题,习近平同志要求要"引导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差距中增添动力和措施呵。面对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问题,需要发扬焦裕标的公仆情怀,坚持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以亲劲、韧劲、拼劲,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三是将焦裕标精神作为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习近平同志强调:"希望通过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虽然时代不同了、发展环境变化了,但我们党的宗旨没有变、社会核心价值取向没有变、人民对富裕美好生活的期盼没有变,焦裕禄仍是全社会对好干部的共同呼唤,焦裕禄精神仍是全党聚力前行的价值共识。面对新的社会矛盾的转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事业迫切需要焦裕禄这样忠诚于党、一心为民的干部,社会管理需要焦裕禄这样认真负责、有方法有经验的干部,经济发展需要焦裕禄这样敢于创新、敢闯敢干的干部,事业推动需要焦裕禄这样高效执行、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群众工作需要焦裕禄这样接地气、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干部,维持社会和谐稳定需要焦裕禄这样善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干部。
三、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事关国家、事关民族。拿破仑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刀枪,一种是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所战胜,这个思想就是意识形态的范畴。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足以让这个时代覆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的形势。当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若经济全球化、群众思想多元化等影响.并且随着新媒体技术平台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工作在网络时代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一)经济社会转型带来文化价值多样化
全球化所引发的世界文化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推动了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但也引发了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核心其实就是价值观的多元化。自由和平等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也是正当的追求.然而,随着人们独立性、主体性、创造性的不断增强,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滋长蔓延。道德失范、唯利是图、低俗庸俗媚俗等行为现象屡
屡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功利化、世俗化、个人主义倾向也更加显现。同时,市场逐利性给主流价值观带来挑战。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本无可厚非,但要是不能正确引导,则可能出现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个人功利主义,给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新的挑战。
(二)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风险
中国有句古话: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这些敌对势力对我们的党史、国史进行肆意击和污蔑,实质上就是在发起意识形态攻击战。尼克松在他《不战而胜》一书中也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当有一天遥远古老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不战而胜的时候。当下,一些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报刊影视、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以及扶持"西化精英"等手段,明里暗里对我国传输诸如"普世价值"、"民主宪政"、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目的就是要按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中国的政治制度,意图虚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终实现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一些网络组织别有用心地通过贬损共产党的领袖、革命先烈以及英雄模范人物,通过歪曲丑化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等方式,达到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他们甚至把我们党的奋斗史描写成权力斗争,对我们过去树立的榜样进行无端的抹黑,比如说,有人叫嚣"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借口重新评价历史诋毁朝鲜战争、低毁中国人民志愿军,等等。
(三)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习借鉴不同文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但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也将意识形态的斗争引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中。网络的影响力不可估量,各种势力都在网上发表言论,当谣言出现太多次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没有办法不受影响。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不管在吃饭,还是在地铁上,在公共汽车上,儿乎所有的人都在捧着手机,都在上网,都在浏览、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许多的新闻信息是有价值观的影响的,字眼的背后是有很多潜台词的,这也给我们意识形态的斗争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习总书记讲人往哪去,哪就是我们的主战场。网络舆论是网络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的先导。"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各种网络舆论背后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理论支撑,并随着舆论的生成演化,推动意识形态发展变化,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更具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
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等特点,深刻影响着意识形态工作。
四、新时代常态化宣传焦裕禄精神助推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今时代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0如何守住阵地、打好意识形态保卫战、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涉及很多方面。从历次我党大范围宣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实践来,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能够让党员干部"强筋壮骨",坚定党性、笃定信仰、锤炼担当,有助于破除错误的社会思潮、错误的价值观,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斗争的本领和定力。进人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更多新的挑战,以常态化宣传焦裕禄精神为抓手推进意识形态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讲好红色故事,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曾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0]当下,在广大群众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重要途径就是要发扬好焦裕禄精神等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就要开展全民红色文化教育K]。通过深挖这些红色精神背后蕴含的催人奋进、净化心灵的道德价值,努力把革命历史转化为党性教育课程、把英模事迹转化为红色教材、把遗址场馆转化为生动课堂,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让党员干部群众受到思想教育,激发其爱国情、报国志,引导其感恩党、感恩伟人、感恩人民。
(二)深研红色精神,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
摘好意识形态工作,传承红色精神,要建好、用好、研究好红色精神阵地。各地要运用好红色资源,推出一批红色教育名师名课,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加大对革命根据地、英雄和烈士的宣传,发挥红色精神感染人、激励人的效果,努力占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阵地部分有公众接待功能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场馆,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以方便群众现场参观、研学旅游,让红色基因进入寻常百姓家;各级宣传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各种红色文化公益宣传活动,打造红色文化系列产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接受红色教育,形成讴歌党、讴歌人民的红色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夯实文化底蕴,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推动构建文化自信,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深沉、持久的力量支撑。焦裕禄是中国的优秀公职人员,也是世界很多国家可以学习的榜样。正如中英文版《焦裕禄》一书中所说:焦裕禄"精神具有恒久的价值,能够激发各国守望相助,推动全球减贫事业,让世界每个角落的贫困人民都能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面对国际搞好意识形态工作,我们要持续对外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对外讲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要在世界舞台上,用各种媒介推介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红色文化,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述中国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把我们共产党人励志的故事、高尚的精神传播出去。
(四)融入思政教育,培育青少年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是搞好青少年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注重载体打造、内容供给和师资培训,不断发挥好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要发挥本地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取课堂、现场和新媒体相融合的方式,拓展思政课第二课堂,开展好红色教育工作,注重从毛泽东等革命伟人、焦裕禄等英模人物身上学,以达到行有示范、学有标杆的目的。让历史走进课堂,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四,从而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五)引入新媒体技术,构建信息时代意识形态传播新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信息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搞好意识形态工作,一是要根据对不同群体的个性需要和接受习惯分析,分析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二是创新新媒体传播技术和表达方式。如在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的传播上,可探索运用微党课、短视频的形式,向社会广泛传播,让受众更易接受、更易学习。三是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之间有效互动。既要发挥好传统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输出中的权威优势,也有效利用好新兴媒体的活力和张力,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媒体矩阵,推动信息的精准供给。四是激发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力量,发挥
好领导干部、正能量意见领袖的作用,通过示范引领,将更多人吸收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队伍中,形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带动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认可度和实效性。
筑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贵州〈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副政委、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大林
(2021年3月17日)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关乎方向、关乎旗帜、关乎道路的重要国家政治安全工作。高校是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
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总体向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更加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力和凝聚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仍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科学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和管理权,筑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思想领导权。加强理论武装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关键所在。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领会新时代大背景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校,提升学校师生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切实做到真懂真信、学以致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领域中的优势地位,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体制创新、引领发展的国家急需的高端智库,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更好地传播中国思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高校党委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高校各领域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学校日常考核目标,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切实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治理主动权。实现意识形态全覆盖是切实把握高校意识形态治理主动权的必要举措。要建立上下联动的高校意识形态治理机制,要将全校上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各个学院的自身能动性,建立高校基层意识形态双向互动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稳抓落实。要严格把好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关,坚决杜绝错误观点和言论在课堂上随意传播,进一步强化课堂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
道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加强全校师生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各基层部门应该定期分析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加强对师生思想动态的分析研判,定期向上级党委或主管部门报送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及时开展意识形态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职称评审、教师培训、导师遴选、课题申报等环节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稳稳抓住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域话语权。坚守舆论宣传阵地是稳稳抓住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必然要求。要掌握主流舆论引导的主导权,高校必须要壮大主流媒体集群,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多元立体的校媒传播矩阵,打造一报一网一站四微(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形成立体化、全辐射的主流媒体阵地,主动发声,积极引导,把握主流舆论方向。要构建高校舆情研判机制,定期对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不断针对高校内各种意识形态现象和师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及时调研,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对高校舆情进行正向引导。要提高化解舆论危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应急机制,针对不同种类舆情危机制定相应处置预案,有效预测危机因素并给出解决方案。
坚实巩固高校意识形态的制度管理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坚实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制度管理权的核心要义。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方式,在引导和管控上同时发力,使日常教学、科研等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统一,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抓住其主要矛盾,站在系统和整体的视角把好脉、配好方。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坚持以德为先、选贤任能的选人用人标准,选拔一批具有高超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管理人才。构建扁平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机构,畅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发布渠道,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提高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效率。构建意识形态工作监督检查考核常态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阶段目标绩效考核,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重点和各级党委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对学院党委(党组)政治巡察的重要内容,列出问题清单,并限期进行整改。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
肖新发、肖潇
(2021年3月18日)
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不仅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道路,而且影响经济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关乎国家安定团结乃至政权稳定。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的重要工作。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但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基本遵循。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本领,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造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汇聚起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历史合力。
一、立足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从战略高度强调其重要意义,并根据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阶段性特征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取向。基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和任务,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引导无产阶级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条件、性质和历史使命,列宁主张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提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由此培育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阶级意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强调:"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①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凝心聚力、固本培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针对改革开放中思想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习近平郑重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②,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
首先,意识形态是国家本质的基本标志。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实现阶级统治不仅要依靠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而且要依靠思想上层建筑的强大力量。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是阶级、国家关于自身根本
利益、目标任务、发展道路、行为规范等的思想认知和理论表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本质的统一性,即一个阶级要上升为统治阶级,必然要形成反映和维护其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一个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巩固其统治地位,也必然要把自己的意识形态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任何国家的本质都体现在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基本层面,资本主义国家如此,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如此。
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不仅体现在其反映功能上,更集中体现在其社会功能即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诚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称之为意识形态观点的那种东西--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并且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经济基础"
④。意识形态总是服务于一定的阶级和国家利益,而意识形态工作则是衡量一个阶级的活动自觉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如何的重要尺度。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还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改革,都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更需要制度保障,因而必须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上升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这是坚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推进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的规定,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规定,以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的规定,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为开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提供了价值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