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2日在嘉峪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嘉峪关市市长丁巨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嘉峪关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8月视察甘肃亲临嘉峪关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8.4%,达到42700元、20900元。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企稳向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制定市级领导包抓项目清单,市列重点项目开工127个,预计完成投资90.2亿元。以十大生态产业为引领,出台发展规划、专项行动计划及系列配套政策,建立动态项目库,完善推进措施,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占GDP比重增幅居全省前列,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工业转型明显加快。坚持钢城核城共建,深化地企合作,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支持酒钢集团开展循环化改造,推进7号高炉、酚氰废水达标处理等24个技改项目建设。加快铝产业高端绿色发展,实施天成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铝箔材加工等项目。与中核四〇四合作迈出坚实步伐,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落地嘉峪关,中核科技新城和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建成索通焙烧炉节能改造、筑友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基地一期等项目。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
--文旅发展势头强劲。抢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关城重大机遇,启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前期工作。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升关城龙头带动作用,启动关城夜游,推出长城研学游和徒步线路,主要景区实行门票三日制、向嘉酒市民免费开放,关城文物景区荣获"2019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文化景区"。方特丝路神画开园运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部分投运,峪泉古街即将竣工。成功举办国际房车博览会、铁人三项赛、笼式足球国际邀请赛、全国机器人运动大赛等节会赛事,开发"嘉有好礼"文创产品,《河西走廊之嘉峪关》在央视热播,文化旅游综合效应持续放大。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317万人次,旅游收入96.4亿元,分别增长25.7%、30.5%;带动第三产业增长7%。
--商贸物流加快培育。嘉峪关国际空港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我市被纳入全省有色金属自由贸易区战略规划。G312线嘉峪关至清泉段建成通车,S06嘉酒绕城高速开工建设,机场改扩建、嘉策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酒钢丝路煤炭集散中心挂牌运营。开通首列农产品快递高铁。金翼城乡电商快递物流园建成区域分拨中心,引进顺丰、德邦等14家快递企业。西部物流恒温库、丰源农业冷链物流项目建成投用。开展促进消费系列活动,培育发展夜间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
--城乡融合稳步发展。深入推进"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加快农村"三变"改革,组建17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农房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280个、"五小"产业经营户140家,建成戈壁日光温室406座。祁牧乳业10万头生猪养殖、万头奶牛场扩建项目稳步推进。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系列节会,建成星级民宿、农家乐130余家,乡村旅游品质不断提升。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资2.1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卫生厕所等12项重点项目,"三清三拆三创建"完成90%以上。
--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强化规划引领,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启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条,铺设各类管线40.8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个。深化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建设,集中整治流浪狗患,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国土绿化品质,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39.2%、40.3%,人均公共绿地36.6平方米。全面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300兆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讨赖河生态环境治理、河湖连通工程、新城草湖湿地开发利用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嘉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三项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民丰铬盐污染场地修复完成80.6%。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139件信访案件办结116件,阶段性整改23件;省级环保督察反馈31个问题完成整改27个,达到时序进度4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0.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级下达目标任务。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逐步理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完成企业整合重组7家、脱钩运营11家,市属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效益明显提升,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3296万元、同比增长88.6%。完成7户在嘉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承接职工家属区管理职能77个、办社会职能11项,拨付维修改造及运行期过渡费2.1亿元。深化区域协同发展,与酒泉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嘉(峪关)酒(泉)张(掖)高质量协同发展达成意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地企联合精准招商,引进项目20项、总投资38.1亿元,开工率75%。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进驻部门单位41家、便民服务企业5家,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简化20.9%、要件压减63%、时限缩减43.6%。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对接,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集中可办率99.5%。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N"政策体系,兑现扶持奖励资金536.6万元。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向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注资7000万元,民营经济经营性贷款余额129.5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24%。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6.2亿元,降低企业保险费1.5亿元。开展清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行动,清偿账款3.9亿,偿还率92%,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创新活力逐步积聚。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6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户、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44户。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9.5亿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55.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7件。建立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进退机制,4户省、市级孵化平台初具规模,入驻孵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50家,吸纳带动就业1600余人。从省内外高校精准引进教育、卫生等领域急需人才152人,有效缓解人才紧缺矛盾。启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入围全省第二批5G建设试点城市。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在减税降费和财政减收双重压力下,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0.3%。全面完成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各6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就业8000余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1.7%,城镇登记失业率2.8%。推进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展翅"行动,发放稳岗补贴及返还资金6899万元,惠及企业职工4.85万人。城乡低保提高到每月640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提高到每年9984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提高到每年533.8元。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福民街、建林街、南市区公办幼儿园和南市区小学、师范附校初中部教学楼建成投用,实验中学改扩建、市一中学生食堂及学生公寓等项目主体完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单;中医院住院部、酒钢医院门诊楼建成投运,疾控中心实验楼、南市区医院一期主体完工。稳步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线运行;设立"孝善基金",建立孝老饭庄,养老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团伙)9个,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6名。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平安嘉峪关建设实现全覆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成功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入选"中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城市"。同时,审计统计、粮食物价、防震减灾、人防气象、市志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龄妇幼、残疾人事业、社会团体等工作深入开展。
--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提升工作执行力。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破解为民服务难题,抓好查摆问题整改,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深化政府系统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件、会议分别精简43%、44%。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一般性支出压减20%以上,"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首次实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开展政府和国企投资项目预决算审查,节约资金4.1亿元。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政府系统工作人员受党纪政务处分29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坚持依法履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67件、政协委员提案110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7%。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在奋力攻坚中排除万难,在上下同心中稳步前行,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嘉峪关军分区、酒钢集团、中核四〇四及驻嘉各单位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嘉部队、武警官兵和驻嘉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嘉峪关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和挑战。一是经济企稳向好根基不牢,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产业基础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够长,实现经济转型还需持续加力。二是培植支柱税源、促进财政增收成效不明显,"三保"压力和刚性支出越来越大,收支矛盾日显突出。三是农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特色产业培育和城乡融合发展还需久久为功。四是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长城文化展示利用、文创产品开发、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五是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放管服"改革任务依然繁重艰巨,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还需下更大功夫。六是工作作风需要持续改进,一些干部的担当意识和执行力、落实力不强,攻坚克难的韧劲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刀刃向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再实、再细一些,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0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0年,是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及嘉峪关重要指示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团结一心、凝聚共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嘱托,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实际成效。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焦"两高"目标、推进"三城"建设、做实"六共"举措,以十大生态产业为统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级下达控制指标。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绿色生态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把十大生态产业和"五个制高点"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突出优势特色,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全面构建"433"梯次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建立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靠实责任分工、时间进度和任务要求,力争十大生态产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发挥比较优势,把力量和资源集中到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军民融合等特色优势领域,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酒钢丝路煤炭集散中心、机场改扩建、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等重大标志性工程,提高产业占比水平。顺应发展趋势,培育壮大数据信息、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产业。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推动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等产业取得突破。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把"抓项目、扩投资"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抓项目谋划,聚焦交通能源、先进制造、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关键领域,加强项目储备,动态更新重大项目库、生态产业项目库、三年滚动项目库,扎实开展前期工作,不断夯实项目建设基础。抓资金筹措,做好政府债券发行、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争取、社会资本引导工作,通过"资源变资本"、特许经营权等多种模式破解资本金难题,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抓项目落实,靠实领导包抓责任制,实行项目谋划储备、评估审批、资金管理、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督办督查,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推动钢城核城一体化建设、融合化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开展"三化"改造,做优做强钢铁、铝业、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板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施7号高炉优化升级、煤炭分质利用复产达标、45万吨电解槽优化、阴极全石墨化改造、热电联产机组乏汽余热回收等重点项目,持续提升产业能效。启动建设西部重工3D打印智能铸造,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助推核产业集聚。以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建设为契机,加强与中核四〇四深度合作,夯实产城融合发展基础。出台支持中核四〇四军民融合发展若干意见及配套措施,全力配合"一馆、两中心、三基地"建设,推动核环保工程技术、反应堆设计与实验、后处理装备、同位素分离技术开发等科研实验设施建设,提升核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启动嘉东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引导围绕中核四〇四配套生产企业入园,积极发展民用核技术、核非标设备、核装备制造等产业。
加快园区转型升级。继续完善工业园区道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做好循环化改造终期验收,增强园区产业集聚力和吸引力,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进土地二级市场开发,通过以税控地、集中收储、置换转让、土地入股等方式,有效盘活园区土地、厂房等闲置资源。开展嘉北工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实行自备电厂与新能源企业发电权置换交易,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支持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达标和企业"小升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以上。
(三)厚植文旅融合优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关城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文物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以关城大景区为龙头,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品质。
加强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统保护境内关堡、烽火台、墙体等所有长城文物,实施九眼泉湿地恢复、关城景区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保持长城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开展全国性"长城+"系列活动,举办长城文化研究高端论坛,持续放大"天下第一雄关"品牌效应。统筹黑山岩画保护利用、魏晋墓保护展示、讨赖河大峡谷和新城草湖湿地综合性开发。加强边塞文化研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讲好嘉峪关故事,弘扬长城文化精神内涵。
提升旅游服务整体质量。开展"文化旅游提质年"活动,以全面提高关城大景区效益品质为重点,完善停车场、星级厕所、自驾游营地、旅游标识、景观标志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景区游览线路,贯通景区景点服务专线。启动峪泉文旅小镇建设,推进游客服务中心、遗产监测中心、长城博物馆新馆建设运行。发挥方特欢乐世界、丝路神画、花博园、峪泉古街等联动优势,持续放大旅游综合效应。开展"四提升一整治"专项行动,营造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加快乡村旅游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经营特色化,促进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提档升级。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坚持"文旅+"产业发展导向,开发体育游、户外游、自驾游、低空游、冰雪游、康养游等旅游新业态。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培育嘉峪关旅游集散中心,促进嘉酒张文旅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举办中国(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节,办好国际短片电影展、国际房车博览会、铁人三项赛等精品节会赛事。加大旅游宣传推介,深度开发文创产品,推动《天下雄关》剧目开演。培育特色商业街,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活力。
(四)培育现代物流产业,打造交通枢纽制高点。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补齐交通枢纽短板。科学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快S06嘉酒绕城高速公路、G312线嘉酒城区过境段改造项目建设,推动实施兰新线客货分流,开展嘉策铁路扩能改造、嘉(峪关)镜(铁山)天(峻木里)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提升交通运输通达能力。实施甘肃嘉峪关国际空港规划,加快机场改扩建、航空口岸、空港物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增加航班航线,积极融入"空中丝绸之路",更好发挥枢纽集散作用。
加快通道物流发展。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打造聚集河西走廊西端,辐射新疆、内蒙古、青海的商贸物流节点,吸引现代物流企业落户,发展第三方物流。以酒钢丝路煤炭集散中心挂牌运营为契机,做实做活煤炭交易、加工、东进南下分运业务。谋划建设大宗矿产品仓储交易中心。推进物流业与加工业深度融合,培育面向西北地区和中亚、西亚的五金机电生产集散基地。实施金翼电商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恒基物流仓储中心等项目,支持"村鸟"建立农村物流服务平台,加快城市末端快递综合配送和智慧快递建设。
(五)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深化"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做精做强农业产业。以"三品一标"为目标,坚持走"专精特新"路子,做精绿色食品、反季果蔬、优质制种、优良畜禽等特色产业,精准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祁牧乳业10万头生猪、万头奶牛等养殖项目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实施生产道路、节水灌溉等提升改造工程,逐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完善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销售配送体系,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扶持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五小"产业,促进生产经营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持续催生农民增收新业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农村与园区、农民与产业工人交融对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建立财政、金融、农业生产主体多方参与的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发展,增加村集体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庭院、村庄、田园"三美丽"创建,统筹规划农村产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调整优化村庄空间布局,集中打造4至6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持续抓好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巩固提升"清洁村庄"成果。全面推进乡村综合治理,完善村规民约,树立文明乡风,做强"孝善文化"+"孝善基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六)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建设幸福美丽家园。紧紧围绕旅游之城、康养之城、休闲之城、精品之城的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订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全面推进"多规合一"。继续做好城市色彩和风貌规划,统筹建筑特色、文化元素和现代气息。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强化土地供应全程监管,提高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北市区城市道路、地下管网、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等项目。配套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基础设施,统筹南市区道路、管网、广场、公园等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支撑能力。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统筹城市综合管理和执法能力,促进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建设,实施餐厨垃圾统一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项目。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依法清理整治占道经营,加大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成养犬管理条例起草工作,加强城市养犬专项治理,建设流浪犬收容中心。启动物业管理条例前期调研,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切实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加快建设城市智能化停车场。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创新潜能。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构建"地企联动、市校合作、军民融合、区域协同"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资金扶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研发。加快5G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大数据平台、智慧化社区治理、"雪亮工程"、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项目。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建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支持酒钢集团建设氢冶金、铝业、矿业研究院,支持配合中核四〇四在我市建设"国家核基地科学城"。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锌镁铝合金产品、新型金属复合材料、汽车结构用钢、核用不锈钢等新产品研发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联盟,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成产业优势。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做到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并重。采取"项目合作、聘请顾问、引育结合、联合引才"等方式,与酒钢集团、中核四〇四共同建设博士后工作站,打造河西人才高地。鼓励本市籍学生、企业家回嘉就业创业,特殊人才在编制、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拓展基层人才成长空间,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提高基层服务和民生实事项目人员比例。重奖获得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成果的领军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动力活力。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配套和推动落实,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添动力、增活力、拓空间。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扎实做好国有企业脱钩、重组、混改、布局、监管、党建等工作。加快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落实薪酬管理制度和综合考核办法,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体制,多渠道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国资监管权责清单,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力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增长10%以上。全面完成"三供一业"改造维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