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江西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
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11月12日)
鹿心社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而奋斗!
站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接近实现的历史关口,回望近代以来江西这块红土地的苦难辉煌,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面向未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是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
一、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工作方针,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生产总值由全国第21位前移至第18位,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翻番。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千亿产业由5个增加到11个,重点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创新型省份建设扎实推进,"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三单一网"、商事制度、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教育文化、民主法制、社会治理、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体制等改革持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实际利用外资位居中部前列,外贸出口实现翻番。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发展平台实力增强。江西银行、江西航空公司、江西旅游集团设立运行,赣江新区和庐山市成功获批。
生态优势更加彰显。江西全境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成效明显,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2.4%,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万元GDP能耗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全面实施"河长制"。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区域格局完善优化。昌九一体化深入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快振兴发展,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发展成效明显,"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城镇化率达51.6%,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业人口的历史性跨越。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速公路县县通达,告别了江西没有高铁、地铁的历史,机场布局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一批大型能源、水利、信息重大工程建成。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通宽带。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贫困人口从438万减至130万。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57万套(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86万户。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全国第22位、第14位前移至第15位、第12位。财政对教育投入翻番,教育公平和普及程度明显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民体育健身卓有成效。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海昏侯国遗址发掘惊艳世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精彩纷呈,赣鄱文化影响力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涌现出龚全珍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平安江西、法治江西、诚信江西建设深入推进,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全国综治优秀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明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不断深化。牢固树立"党建+"理念,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坚决肃清苏荣腐败案件毒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
人大、政协工作不断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五年,是科学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是绿色崛起阔步前进的五年,是实干兴赣奋发有为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江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赣部队,向中央驻赣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江西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奋斗历程,深刻启示我们: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中央精神作为确保江西工作正确方向的准绳,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解决江西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把解放思想作为开创江西新局面的法宝,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推进生态立省,把推动绿色发展作为加速江西崛起的路径,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造福江西人民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最大限度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成就江西各项事业的保证,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五年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央方针政策与省情实际结合起来,明确目标、找准路径,保持定力、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面推进江西改革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主导产业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特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制约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全面深化改革面临不少难啃的"硬骨头";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民生事业还有短板;一些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作风还不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观念滞后、不敢担当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
新世纪以来,江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省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发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欠发达仍然是江西的基本省情,相对落后仍然是江西的最大现实。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深刻把握这个省情特征,始终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实现人民新期待。
综观国内外发展大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有利于发挥毗邻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区和拥有长江中游地利的区位优势,提升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有利于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有利于发挥生态大省和先行先试优势,率先走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同时,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我省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的双重压力,面临着既要扩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面临着既要勇于变革又要防范风险的双重挑战。总体判断,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扎实工作,奋勇前进。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发表重要讲话,对江西工作提出"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重要要求,为江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努力把江西的事情办好,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创业,发挥特色优势,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走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而奋斗。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带领全省人民朝着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前进。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发展不足这个最大矛盾,把经济搞上去,实现富民强省;就是要发挥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加快绿色崛起;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共创和谐、共享文明。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向3万亿迈进,工业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成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区的重要战略腹地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领先全国,绿色经济率先发展,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成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领跑者。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提前摘帽,建设全国脱贫攻坚样板区。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善,人民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面从严治党水平显著提高。理论武装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显著增强,领导干部中坚骨干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全面加强。
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指针。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夺取胜利的强大力量。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用井冈山精神强决胜之志、扬奋进之帆。
──坚持解放思想。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要坚决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僵化思维,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以思想大解放开创发展新境界。
──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才能把握规律,立足现实才能超越现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干事创业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新业绩。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才有出路,创新创业才有未来。要以闯关夺隘的胆识、毅力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攻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双向开放水平,以改革创新的新突破增强发展的新动力。
──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始终保持克勤克俭、不畏艰险、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光荣传统,敢于面对新问题,勇于迎接新挑战,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坚持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使各项决策和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我们有良好的基础。只要坚定信心,矢志奋斗,我们的任务就一定能完成,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一个富裕美丽幸福的江西就一定会崛起于祖国中部大地。
三、推进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
经济建设是强省之基、富民之要。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必须坚定不移加快转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江西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要扭住创新驱动"牛鼻子",打好产业转型升级"主动仗",建设长江中游地区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地、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内陆双向开放合作新高地,增强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珠闽经济板块的实力,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
(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做大做强做优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把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型光电、航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纺织、轻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加强企业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和智能化改造,大力支持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形成更多百亿千亿企业。建设充满活力的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提高投资强度和精准度,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产业层次高、协同效应好、公共服务优、特色优势强的产业集聚区。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培育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发展精深加工,完善物流配送,使农业生产供应更好适应市场需求。推进以"百县百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全面推进服务业发展升级。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型金融主体和金融业态,完善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向专业化、现代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中医养生、养老服务等大健康产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迈入全域旅游新时代。
(二)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在增强发展协调性中壮大整体实力,在加强薄弱环节中增强发展后劲。
提升"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格局。以赣江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昌九、昌抚一体化,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构建南昌大都市区,深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把昌九地区建设成为率先发展的战略高地。以壮大赣东北、赣西城市群为抓手,加快转型升级、开放合作,打造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经济增长区域。以建设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引领,纵深推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板块。以沪昆高铁和京九高铁为两轴,培育发展高铁经济,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经济轴线。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有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做大中心城市,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做强县域经济,推动县城提质扩容,发展一批工业经济强县、现代农业强县、旅游经济强县。做精特色小镇,打造一批有活力、有魅力、有实力的中心城镇。做美宜居乡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共建共享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连通省内外的高速铁路网,提高公路网络化水平,加强航道、港口、码头建设,优化航空网络,完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发展清洁煤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强特高压输电、天然气输送、成品油运输管网建设,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强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改造,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高速光纤网络、新一代无线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提升信息江西建设水平。
(三)建设创新江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加快发展动力转换。
着力抓好重点产业创新。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主攻方向,加快组建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提升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军用民用技术双向转移,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扎实推进创新驱动"5511"工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宽政策、放活市场、放开空间,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及各类众创空间,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学普及。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让更多的人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成就梦想。
加快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科技投入、科技管理、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发展一批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培养、引进、凝聚人才,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四)深入推进改革攻坚。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向一切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破除各种利益固化藩篱,不断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切实化解过剩产能,分类处置"僵尸企业"。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聚焦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以"放管服"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国有企业改革"江西样板",增强国资国企活力和竞争力。持续优化环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地方金融体系。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完善市场决定价格体系。深化农村土地等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凝聚改革合力。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及时推广改革成功经验。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强化改革督察,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五)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互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高水平引进来。注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主动对接长珠闽、港澳台和国际重点区域,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提高利用外资、人才、技术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外企入赣、央企入赣、民企入赣和赣商回乡创业工程,提升绿发会、赣港会、赣台会、瓷博会、药交会等品牌影响力。
多领域走出去。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施外贸优进优出行动计划,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外资、外贸、外经融合发展。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国际贸易、产业投资、资源能源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
全方位建机制。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主动对接自由贸易协定标准规则,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提升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引领江西开放升级。
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事关江西发展全局。我们要咬定目标、主动作为,加快发展、壮大实力,努力提高江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必须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江西绿色发展的"金字招牌"。要牢牢把握这个历史性机遇,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一)保持生态质量全国领先。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保护优先、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更好发挥江西作为我国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
加强源头系统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植树造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强"五河一湖"流域水系、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抓好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能源清洁使用,严格控制各类废气排放,加强城乡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在优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增加生态服务供给。实施生态产品提升行动,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产品,完善城市森林、城市湿地、郊野公园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城镇,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更多生态福祉。
(二)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经验。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要坚持节约优先,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
加快构建高效节能体系。实行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和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健康出行。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严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推广海绵城市经验,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农业高效节水和城市生活节水。鼓励一水多用、优水优用,增强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2020年凤山县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2020年柳林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