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广西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第2/3页)
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推进产城融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特色小城镇,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引导生产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平衡、功能配套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协调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快实现"高铁市市通、高速县县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和多式联运发展,完善县乡村屯交通网络,提升通达深度。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和城乡供水体系,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农田水利体系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广西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我区的金字招牌。必须坚定生态优先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生态经济发达、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舒适宜居、制度健全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让八桂大地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常流。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十大工程",培育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构建完善的生态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一批生态产业园区。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促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运营产业化。推广绿色生活,普及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加强生态城乡建设。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效,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综合治理乡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水平,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和古树名木保护,深入挖掘乡愁记忆和乡土特色,实现农村环境优美、生活幸福、和睦安宁。全面开展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建设,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绿色生态、开放创新、活力迸发、管理高效、桂风壮韵鲜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空间开发布局。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石漠化综合整治,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善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严格环保执法,坚决惩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四)坚定不移推动开放发展,构建四维支撑、四沿联动新格局
开放合作是带动广西发展全局的强大引擎。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拓展国际国内开放合作空间。强化四维支撑:向南开放,拓展同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向东开放,提升对粤港澳台及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开放合作水平;向西向北开放,增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功能;向发达经济体开放,主动对接先进生产力。统筹沿海沿江沿边沿线四沿联动开放,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新优势,构筑沿边地区开放新高地,释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开放新活力,加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建设,培育新的开放动能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建成衔接"一带一路"、贯通西南西北的高速铁路线,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国际航空货运基地,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为拓展全方位开放提供强力支撑。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东盟国家为重点,加快优势产业"走出去",建设好以中马"两国双园"为代表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实施"引资强贸"工程,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实施新一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创建监管新模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CEPA先行先试,扩大与港澳服务贸易合作。
创新丰富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常办常新,延伸展会价值链。务实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加快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东兴、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水平,抓好防城港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推进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规划建设。发挥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东盟国检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平台作用,提升区域要素资源配置能力。
(五)坚定不移推动共享发展,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顺应全区各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坚决打赢农村全面脱贫攻坚战。实现45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5000个贫困村、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必须兑现的"军令状"。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十大行动",切实做好100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做到村村有出路、户户有着落。强化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完善扶贫参与协作机制,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和两广扶贫协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强大合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事关广西发展未来。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教育振兴,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努力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努力使每一所学校达到自治区办学标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多元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造就更多各领域建设所需的广西工匠。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建设南宁、桂林两个高等教育集聚区,实施"双一流"工程,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被征地农民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建设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管理。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保护服务,保障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扎实推进健康广西建设。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完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振兴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快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养结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加强全民保健意识教育,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加快培育体育产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
四、巩固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
广西是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必须倍加珍惜和自觉维护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最广泛地凝聚和发挥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广泛、更充分、更健全的人民民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职权。把加强地方立法、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摆在突出位置,更好实现依法治理。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强化对执法司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优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重点加强政党协商、政府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构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群团改革,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组织、引导、服务群众的作用。
(二)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总体要求,培植法治信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使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党委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注重运用法定程序贯彻党的主张、实现党委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增强地方立法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完善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动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实现法定化,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确保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加强重大决策第三方评估,严格行政决策责任追究,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乱执法问题。健全政务公开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保证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健全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司法机制,加强法律监督和司法活动监督,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权利。推进执行体制改革,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国家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力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广西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开展社会矛盾精准排查和精细化解,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加强社会组织和流动人口管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惩戒机制。建立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加强边境管控,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和邪教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大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
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创新,促进文化繁荣,维护文化安全,深入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旗帜鲜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切实管好阵地、队伍和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净化网络空间。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广大干部群众有信仰有理想有力量。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振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区各族人民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高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大力扶持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一批"中国梦"主题、"美丽南方·广西故事"系列文艺精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一二三产业和社会各项事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更有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贸易提质升级,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区。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民族团结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必须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持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深入开展"和谐壮乡·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三个离不开"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培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接班人。
切实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配套法规,依法保障各族群众享有平等的教育、劳动、宗教信仰等权利,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夯实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基础,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力培养选拔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壮大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共建工作,积极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的军警民联防体系,强化边海防和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让祖国南疆稳固安宁、坚如磐石。
五、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区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自觉承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定崇高理想追求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全体党员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永远高举理想信念的明灯。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载体,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使理论学习经常化、机制化。健全述学评学督学机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入脑入心、见言见行。充分发挥党校和干部学院党性教育主渠道作用,健全领导干部讲党课、上讲台制度,形成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作为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纯洁党风的"净化器"作用,使管党治党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为全社会作出示范。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最重要的是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经常、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等方面守好规矩,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班子成员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要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切实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推进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行代表提案、提议制,充分发挥代表在党的事务、党的活动、党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要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党性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增强组织生活活力。领导干部要增强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认真总结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锐利武器,围绕解决突出问题,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以整风精神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加强党内监督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围绕确保党章党规党纪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责任,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积极探索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推动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锻造过硬中坚力量
从严管党治吏,首先要以严格的标准选好干部、建强班子。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坚决不用阳奉阴违、阿谀奉承、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伸手要官的干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改进干部考察识别办法,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高度重视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的培养选拔,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注重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优化领导班子配备结构,重视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优秀干部。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大规模培训干部,提高干部队伍专业素养。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发挥老同志的政治、经验和威望优势,充分凝聚和释放正能量。
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强化日常监督,健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和结果处理机制,认真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和提醒、函询、诫勉制度。加强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坚决调整不适宜现职干部,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强化选人用人工作监督,加大干部选拔责任追究力度,加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防止用人失察和干部"带病提拔"。
(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相统一,分类施策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和完善各级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从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教育、服务群众的能力。强化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打造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实施"成长·活力"工程,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更好发挥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抓好以院系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统筹抓好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党组织建设。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整合资源向基层倾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