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19年南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0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4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〇一八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李希在韶调研精神,积极落实中央、省、韶关市和南雄市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新亮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亿元(预计,下同)、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4:19.2:57.4。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45.1亿元、增长18.6%,总支出达38.2亿元、增长12.7%,均创历史新高,位居韶关市各县(市、区)首位。现代农业体系初显。完成农业增加值27.4亿元、增长5.5%。成功申报省级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金友米露"入选首批全国"一县一品"品牌农产品名录。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5家。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生态农业博览会。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代表韶关市迎接省第三方验收获评优秀。特色工业提质增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23.4%。园区一期完成税收1.4亿元、增长10.6%,成功置换低效企业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通过第一轮评估,中科院广化所新型特种精细化学品孵化平台完工即将投入使用,与中科院韩布兴院士签约成立衡光绿色高性能材料院士工作站;园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美瑞克微金属磁电项目建成试产。人才驿站揭牌成立,用于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投入超过3000万元。落实并继续完善《南雄市扶持工业企业办法》,14家入选韶关倍增计划企业和36家高质量实体经济示范企业全年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0%、30%。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工作,省精细化工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省工业类名牌产品达到12个。文旅结合势头良好。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突出抓好"大珠玑"文化旅游圈建设,珠玑古巷改造提升稳步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即将完工,成功举办第五届姓氏文化旅游节、梅关古驿道梅花节,南亩鱼鲜村、油山上朔村、百顺黄屋城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签约海伦罗曼钢琴项目。入选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银杏染秋"被评为省最具影响力旅游品牌,文旅产业逐渐成为第三产业龙头,带动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5.6亿元、增长10.7%。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列入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指挥官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产业园开工建设,乌迳镇荣获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统筹推进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产业融合,推动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增长9%,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8.7亿元。扎实做好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

城乡协调发展开创新局面。乡村振兴开局良好。成功申报创建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20户以上自然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68个省定贫困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完工,完成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灵潭村入选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18个镇(街道)均完成连片流转至少500亩土地并引入特色农业项目。创新出台《南雄市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湖口镇张屋村成立"三变"改革股份合作社,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5亿元,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无线宽带覆盖等49个项目。全面完成全市1851个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直播中国》等栏目专题介绍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和经验做法。中心城区功能风貌不断提升。北城大道建成通车,三影塔广场完成整治提升,新汽车站奠基开工,雄州廊桥、广州会馆门前栈道、"一江两岸"景观风貌提升工程和繁荣市场改造扎实推进,实施市政府至雄州公园等城区主要道路、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美化亮化工程。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明显。珠玑文化小镇入选省特色小镇培育库名单。江头镇、珠玑镇被列为韶关市镇(街道)整治提升"139"行动试点镇,油山镇红色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深入,乌迳、主田等镇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日益凸显,打造特色小镇基础更加坚实。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雄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扎实有效,通用机场纳入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省道S342线分水坳至雄州段路面改造和9条旅游公路加快推进,完成100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农村电网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新(改)建367间城乡文明公厕,完成21宗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和123公里中小河流治理,稳步推进农村供水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水田垦造5个、新增水田面积5500亩,珠玑镇古田村试点项目成为全省首个竣工验收的垦造水田项目。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民生支出30.8亿元、增长21.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政府承诺10件民生实事除1件受上级政策影响未能实施外,其余9件基本完成。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万元、1.5万元,分别增长10.5%、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荣获"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县管校聘"完成3817名教师聘任,市第三小学、机关幼儿园总园、财贸幼儿园八一路校区、古市镇中心幼儿园新校园等建成投入使用,稳步推进乌迳镇第二小学建设。组建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和市中医院妇计院医共体,市人民医院省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开通上线,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市中医院妇计院医共体、市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项目加快推进,完成81间公建民营村卫生站建设。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荣获省老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珠玑巷广府人家训馆建成开馆,实现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文化阵地进一步拓展。落实全面健身战略,完成市体育馆和羽毛球馆升级改造,成功承办省第九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实行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检查治疗全免费,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优秀(县)区"称号;智慧南雄综合管控平台加快建设,"雪亮工程"在68个省定贫困村率先实施,新建和改造一批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体系,"幸福家园"试点工程基本完工,完成综治视联网系统市镇两级全覆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开展"飓风2018"、全民禁毒工程等专项行动,对各类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维护好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扎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完成1112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初步核定预脱贫992户3030人,我市被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省唯一拍摄专题片的精准扶贫点,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后发赶超增添新动能。深化改革务实推进。省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县创建有序实施。"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完成604项许可和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一门式一网式"系统上线运行,在韶关率先完成80个村级"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建设,不动产业务办理实现一窗一次性受理、5天办结。突出抓好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划转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4个,完成投资49.7亿元,完成率达110%,华电南雄建成投产,绿洲生态植物纤维餐具等项目稳步推进。签约引进项目15个、投资总额47.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投资总额44.3亿元。成功竞得2019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项目县等一批政策项目。绿色优势得到巩固。着力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全面启动市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镇级简易填埋场整改和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完成植树造林4.1万亩。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成功争取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1.1亿元。政府效能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来信116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强化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17个,挽回经济损失138.8万元。坚持依法行政,清理规范性文件36件、按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6宗,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坚持合法性审查原则,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机制。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作风建设持续加强。优化镇(街道)工作绩效评价和机关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有效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大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各种不利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南雄经济社会建设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期,我们应当更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发展形势。从数据上看,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低于预期目标;从实际发展效果上看,经济增速在年初触底后呈现快速回升态势,全年财政总收入总支出、规上工业增加值、生产经营性税收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从潜力上看,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及我市享受原中央苏区等强大政策支持,让我们有更强的发展后劲和信心。面临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民生事业发展不足,生态环保压力较大,行政审批、社会治理、财税金融等发展要素保障水平有待加强,政府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〇一九年工作打算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李希在韶调研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实际执行时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突出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产业攻坚,实现更高质量经济发展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绿色化转型,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平台,落实好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项目,加快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南药大健康产业园项目落地,以"产业园+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优质稻、绿色果蔬、特色茶菌、中草药等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推进银杏产业园建设前期工作,申报"广东南雄国家银杏生物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千亩银杏种子资源基因库,加快竹产业发展项目规划,培育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休闲、森林康养新业态,大力发展经济林生态产品和林下经济。落实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农产品种养与加工制造、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观光旅游深度融合。抓实烟叶工作,确保烟叶收购量质齐升。坚持扶优扶强,推动精细化工、竹纤维、新能源、新材料、建材等特色工业提质增效。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一期继续实施"腾笼换鸟",至少完成8家低效企业置换;争取通过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精细化工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验收,建设好衡光绿色高性能材料院士工作站,充分发挥中科院新型特种精细化学品专业孵化器技术引领能力,做好补链、强链、长链工作;二期加快完善管网、路网等基础设施,紧紧围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精准招商选商,用足用好有限发展空间,引进6个以上优质项目,培育新的工业增长极。实施企业倍增计划,选取33家重点高质量发展企业,通过强化企业挂点帮扶、落实《南雄市工业企业发展扶持办法》,精准引导企业加强技改、增资扩产。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重点的强市富民支柱产业。以"大珠玑"文化旅游圈建设为抓手,加快珠玑古巷改造提升,高质量建设好百姓堂,办好姓氏文化旅游节等系列品牌旅游节庆活动,启动红色革命历史陈列馆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纪念园项目建设,把"大珠玑"文化旅游龙头舞起来;加快云峰山、帽子峰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香草世界森林公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完善酒店、旅游公路等配套设施;出台特色民宿扶持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利用农村废弃学校、厂房、粮所以及空心村打造特色民宿,培育民宿旅游新业态,创建2家以上韶关市星级乡村旅游民宿和旅游驿站;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业态布局,促进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用好电子商务孵化园的科技创新和孵化功能,大力推广"实体店+网店"创业模式,推动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完善工业产品、农土特产品物流运输体系,加快配送中心、冷链等物流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物流配送服务网络。抓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和数据处理工作。

务实抓好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安排实施重点项目52个、年度总投资49.6亿元。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和市场资金流向,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区域协调、社会事业、三大攻坚战等关键领域,设立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做好项目储备和入库工作,动态储存项目100个以上。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用好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和拆旧复垦等政策,整治闲置和低效用地200亩,完成拆旧复垦200亩。紧抓国家继续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券规模、省级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历史机遇,打好苏区牌,加大争资金、争政策、争项目工作力度;统筹发挥财政资金、产业基金、股权资产的杠杆作用,加强政银合作,引导和撬动市场和社会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大比武活动,改革重点项目考核方式,以项目落地、项目成效论英雄。今年要新开工建设兴南公司轻质隔板墙、电线电缆绝缘新型材料、界址鑫源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邓坊兰田中草药养生种植基地、珠玑特色小镇等22个项目,完成东升公司环保建筑涂料、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指挥官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产业园、深雄酒店、仁和国际商务酒店等16个项目建设,推动华电南雄、绿洲生态植物纤维餐具、碳谷碳素新材料、衡光新材料、自由能技改等项目尽快释放产能。

保持定力招优质商。充分发挥华电产业优势、园区土地资源优势、乡贤优势和对口帮扶作用,保持战略定力,按照宁缺毋滥的思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引进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环保要求、符合产业定位、利于产业配套、对税收贡献大的中高端产业项目,2019年力争新签约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成立招商服务中心,选优配强招商引资队伍,建立健全招商管理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力量。加强和改进招商宣传工作,宣传好、落实好《南雄市招商引资项目引荐奖励实施办法》《南雄市外出乡贤返乡创业就业扶持奖励办法》《南雄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增强对投资、对人才、对产业等关键要素的吸引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心用情做好招商服务工作。

二、突出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塑造更加秀美城乡面貌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家以上、专业合作社2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争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带动工程,每个镇(街道)新增流转相对连片土地1000亩以上、每个村200亩以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5个以上,省级农业名牌产品2个以上。做好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百千工程",到2020年全市建设1个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5个镇级助农服务中心。促进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创建5个韶关市旅游名村。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全域推进自然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非省定贫困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并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落实韶关市"三沿"村庄整治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市建设,实施好南粤古驿道巩固提升工程和珠玑镇中站村示范点项目,完成G323线珠玑镇长迳村至全安东背岭大桥段泛徽派外立面改造,把梅关古道、乌迳古道和雄州古韵三大片区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连网成片,建设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段,加快推进与江西接壤相关村庄的广东北大门片区整治提升。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道路、饮水、信息化、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以精准脱贫和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标志,压实市、镇、村、行业部门、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考核和督导的科学机制,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八个有",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按照"五个有"标准,推动产业扶贫项目链接到户,实现稳定脱贫。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市镇村及行业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抓好湖口镇岗围村等五个省定贫困村2019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项目实施工作。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制定完善管用、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务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制定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强化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统筹力度。按照"广府之源、姓氏名都"的定位,推动珠玑文化特色小镇项目加快实施,完成G323线珠玑长迳至梅关沿线外立面改造等风貌提升工程。积极做好帽子峰镇、坪田镇申报创建韶关市第二批市级特色小镇工作。紧抓韶关市镇(街道)整治提升"139"行动机遇,完成珠玑镇、江头镇"139"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镇(街道)纳入韶关市"139"行动试点,不断提升镇区风貌和服务功能,夯实特色镇建设基础。其他有条件的镇依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一批省、市级特色小镇。

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北城新区建设,完成崇贤大道和图书馆、档案馆后续工程建设,抓好市新汽车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完善路网、管网、文化、体育、教育、卫生、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老城区微改造,继续实施"一江两岸"景观风貌提升工程,加快雄州廊桥、河南桥南桥头至羊角桥北沿江路段绿道、中山街片区市政道路、大成街整治提升等项目建设。优化城区市场布局,逐步完成城区市场升级改造。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整治"两违"和"六乱",加强小区物业、社区网格化、片区"街长制"三项管理。开展省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巩固发展省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三、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环境治理保护,厚植更具竞争力绿色生态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南雄最大的发展优势之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和后发优势。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管,深入推进施工扬尘、露天焚烧的管控治理,坚决督促珠玑纸业完成废臭气排放提升治理,切实改善城区大气质量,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打好碧水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浈江等跨区域河流水环境联防联治,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河湖"五清"专项行动,加快推动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实施工业园污染防治整体升级改造,抓好畜禽养殖场污染源治理,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违法问题清理整治。打好净土防御战,扎实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落实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完成苍石风雨亭废旧垃圾填埋场和镇级填埋场整改,建设好澜河生活垃圾热解处理试点项目,完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利用华电集中供热关停园区分散小锅炉,强化重点企业脱硫脱硝治理监管,督促推动珠玑纸业碱回收系统升级改造,加大"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力度。

全力抓好全域生态建设和保护。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扎实推进"四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各类造林3.6万亩、工程林抚育11万亩,完成37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建设,实施雄州公园林相改造。加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小镇建设。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制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矿山治理、土壤修复、流域水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项目资金,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抓好红沙岭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实施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对主要交通干线、城市规划区骨干道路、主要旅游景区对外连接干线进行绿化美化。

层层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制定出台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实施意见和相关职能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一企一档"管理和污染源日常监管随机抽查制度,建立健全环境问题台账,严格落实环境应急管理责任。完善市镇村三级环境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加大对镇(街道)生态保护工作的考核力度,凝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坚持全民共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自觉践行绿色低碳集约节约生活方式。

四、突出基础性关键领域,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打造更具活力发展环境

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扩大改革的覆盖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成果,不断为发展增活力、强动力。

深化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省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妥善处理到期政府债务,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所属国有企业脱钩改制,加快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健全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和企业负责人考核监管机制,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水平和效益。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深入推进医共体试点县建设,加大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和市中医院妇计院医共体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六统一"。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和中小学校(园)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向大湾区学习好的机制体制、经验做法和发展技巧,不断完善与大湾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参与大湾区市场供给和产业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我市作为连接大湾区与红三角和长三角的"桥头堡"作用,以更加开放姿态开展务实合作,促进大湾区与红三角和长三角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我市双向互通、集聚辐射。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整合建设统一安全的政务云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系统,网上可办率达70%以上。完成152个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建设,实现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全覆盖。建设好市行政服务中心档案室。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模式,疏通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堵点,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优化企业投资服务,升级不动产登记系统,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时间分别压减至3.5个和2个工作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和证明事项,精简项目报批、报建等手续,力争审批时限再压减30%,其中工业项目不超过45个工作日。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下降。完善监管平台,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以及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实质性减轻企业负担,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