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关于我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2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关于我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基本业态单元,兼具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双重属性,在提高物流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研究全国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市物流园区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一、全国物流园区发展情况

物流园区是集运输、仓储、分拣、装卸、配送等为一体的物流业集聚区域。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显示,全国规上物流园区(指占地面积在150亩以上,具有政府部门核发的用地手续,包括规划、在建及运营的园区)共2553个,年均增长11.7%,其中国家物流枢纽125个、示范物流园区100个。全国物流园区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服务产业精准化。物流是产业发展的"血脉",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物流业越来越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中。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集聚区,也越来越主动对接实体产业,不断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对多元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比如,X国际物流园为服务迅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园区新建商品汽车滚装运输集散中心。X商贸物流产业园为服务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引进X物流有限公司设立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打造有色金属交易中心。X高新区医药物流基地为服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公铁联运、公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等通道体系。

(二)仓储高标化。高标仓一般净高大于9米,地坪承重超过2.5吨/平方米,带有卸货平台和消防喷淋系统。相较于传统仓库,高标仓能大幅提升单位面积仓储货量,布设自动化设备可缩短分拣时间、提升运营效率和准确性,从而降低综合成本。据行业协会测算,高标仓比普通仓库空间利用率高2至3倍、货物周转率高6至12倍,高度契合当前物流运输灵活存储和高效转运的要求。同时,电商行业爆发式增长推动快递行业迅猛发展,其对时效性、准确性、消防安全的需求有力推动了仓储高标化发展。目前,国内高标仓结构性短缺,面积仅占7.8%,即使达到美国当前21.8%的水平,仍有约1.43亿平方米缺口。各地加速建设高标仓,其中增长较快的X、X、X,2023年高标仓新增供应面积分别为285万平方米、145万平方米、105万平方米,较2022年分别增长166%、92%、98%。

(三)布局网络化。目前,快递头部企业和大型供应链企业加速推进站点布局网络化,客观要求各地建立更加适配的物流园区吸引优质企业入驻。近年来,物流园区建设运营龙头企业进驻城市数量稳步增长。比如,X作为全球物流园区建设运营标杆企业,在我国70多个城市投资开发和管理运营着450多家物流园区。比如,X抓住快递网络化布局机遇,在X区集中建立大型物流园区,吸引了顺丰、百世快递、申通、韵达、极兔、安能等多家快递公司建立区域分拨转运中心,我市大部分南向快递都通过X进行中转。

(四)冷链普及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及生鲜电商、连锁餐饮、中央厨房、预制菜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加速抢占冷链物流风口,发布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冷链物流,专业冷链物流园区和高标准冷链仓储得到迅猛发展。据行业协会预测,未来3至5年冷链物流市场保持稳步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五)功能复合化。现代物流园区提供的服务已远超出仓储租赁、货物运输、车辆停放等传统服务范围,更加注重根据入驻企业需求,提供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金融保险、直播电商等增值服务,推动物流园区从单一仓储物流服务向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升级,打造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比如,天津空港物流快递园区分为物流分拨、仓储服务、加工增值、展览展销、配套服务和商务办公等六大功能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极大提升了物流园区招商竞争力。比如,X公路港集零担快运、仓储配送、集货中转、智能停车、餐饮住宿、信息与金融服务、汽修汽配等功能于一体,不仅设有综合行政服务大厅,还配备底层商业街、高档公寓、写字楼等,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

(六)绿色低碳化。在全球"双碳"背景下,企业开始重视商品生产运输环节的节能绿色零碳,特别关注物流园区的ESG管理水平(ESG即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价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贡献的指标),因此零碳物流园区将成为未来物流园区的重要发展方向。ESG管理最重要的是实现园区内能源绿色替代和低碳交通。在能源绿色替代方面,由于物流园区仓库屋顶面积大、平坦且无遮挡,光伏系统发电效率较高,所产生的绿色电力既可供园区办公照明使用,又可为新能源电动车充电,实现园区绿电替代。在低碳交通方面,在物流园区内使用电动货车、氢燃料电池货车、电动叉车,设置新能源充电桩和加气站,实现园区车辆低碳排放。比如,我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通过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充分满足园区用电需求,通过采用新能源作业车、加快包装绿色减量等方式减少碳排放量,实现了物流园区的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二、我市物流园区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市30亩以上正常运营的物流园区41家,总面积达14308.9亩,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X、X、X。其中中心城区20家,X 5家,X和X各4家,X 3家,X 、X 、X 、X 、X 各1家。按照服务产业类型不同,我们把全市物流园区分为:以服务进出口企业为主的物流园区,比如东方红国际陆港物流中心、综合保税物流区保税物流中心;以运输煤炭、钢材、铝等大宗货物为主的物流园区,比如华晟物流园区、河南国能黄河物流园区、中储综合物流产业园;以服务快递、电商为主的物流园区,比如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中浩德电子商务产业园、铵帮电子商务物流园、丰树洛阳综合物流园;以服务运输企业为主的物流园区,比如大一物流科技产业园、金燕物流园、安驰现代综合物流园;以服务医药流通企业为主的物流园区,比如中基华夏医药物流园、华润洛阳医药物流园;以服务农产品交易为主的物流园区,比如通河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宏进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万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以冷链为主的物流园区,比如大张(宜阳)冷链物流园、洛宁超越农业冷链仓储园区;以应急物资储备为主的物流园区,比如豫西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雪龙食品产业园。

整体上,我市物流园区规模较小,以服务周边为主,经营状况一般,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不相匹配。全省拥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7家,其中X 3家,X、X、X和X各1家,我市0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33家,其中X 6家,X、X和我市各3家;省级冷链物流示范园区17家,其中X 3家,我市1家;省级快递物流示范园区11家,其中X 6家,X、X、X、X和X各1家,我市0家;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14家,其中X 5家,X 3家,X 2家,X、X、X和我市各1家。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分析我市物流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谋划不深入。在我市物流园区发展谋划中,政府往往考虑重大物流枢纽设施的布局较多,对其他物流园区的建设谋划不足,园区发展同质化严重、"内卷"加剧。一是功能定位不精准。调研中发现,许多物流园区在论述其建设理由时,往往列举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物流需求市场空间巨大、基础条件优越三大优势,但缺乏对实际物流需求的市场调研,仅凭一些宏观统计数据就完成了园区可行性论证,导致物流园区功能布局和内部设计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园区服务辐射区域重叠、服务同质化现象明显。比如,中部电商港物流园由哈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近1亿元建设,由于对市场需求调研不充分,园区建成后企业仅自用一小部分,大量高标仓闲置,也无明确的招商对象。二是空间布局不科学。我市尚未出台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规划,在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案等重要规划文件中,也没有对我市存量及增量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整体提升等进行系统谋划。物流园区建设由各县区备案,造成小区域内园区扎推,布局散乱、重复投资问题突出。比如,新安县的铵帮和丰树仅一墙之隔,都为不到200亩的小园区,且招商对象都为快递类企业。谷水立交桥周边不足10平方公里内分布着涧西区的容威、交通、民丰物流园区,西工区的安驰物流园区,以及许多小的物流公司,园区之间竞争较为激烈。三是规模结构不合理。我市现有41家物流园区,其中2000亩以上的2家、1000至2000亩的0家、750至1000亩的1家、500至750亩的8家、500亩以下的30家,规模大的物流园区少、规模小的物流园区多,无法承接大型物流企业入驻,也难以享受相关政策支持。根据上级要求,申报国家物流枢纽占地要求1000亩以上、国家级示范园区占地要求750亩以上、省级示范园区中综合型物流园区占地要求500亩以上。许多中小物流园区仅仅由于规模原因就被排除在申报范围内,无法得到优惠政策,影响其发展壮大。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市除中储等少数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外,大多数物流园区由于建成时间较久,厂房设计、仓储设施、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等方面较为落后。一是仓库建设标准较低。中低标仓占全市物流园区仓储面积二分之一以上,只具备一般通用库房和堆场功能,地面承重有限,货物存储密度较低。60%左右的物流园区没有标准化装卸平台和自动分拣系统,装卸、分拣货物不方便,作业效率较低。部分物流园区采用大空间、大跨度的钢结构建筑形式,耐火等级低,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二是冷库供应不足。目前我市冷库均为企业自建自用,农贸批发市场建设有少量低标冷库仅供园区内商户使用,没有高标公共冷库。国家计划自2020年起至2025年,分批打造100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前3批66家基地中,我省共有4家,我市0家。三是智慧化绿色化水平不高。我市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投资占园区投资总额不足10%,仅用于园区停车管理等少部分作业环节。市场货源信息被"运满满"、"货拉拉"等头部信息平台掌握,极少数园区自主开发的信息平台也仅限于园区内部使用,各平台之间信息互不连通、资源尚未高效整合。园区智慧物流覆盖率低,除中储等大型物流园区采用智能卡口控制系统、无人值守地磅称重系统等自动化设备,大部分物流园区并不具备仓库管理、订单管理、运输管理等智能系统,无法实现人、车、货、设备的协同联动。园区绿色低碳化发展水平不高,新能源货车保有量低,除中浩德、铵帮等个别园区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外,大部分园区没有进行绿色化改造升级。

(三)服务功能不健全。我市物流园区仍处于传统单一服务阶段,多数物流园区只能提供仓储物流等基本服务,与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平台还有不小差距。一是物流企业实力较弱。我市规模大、实力强的物流企业较少,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X 有171家、我市仅19家,其中5A级企业X 有10家、我市仅1家,造成物流园区服务能力普遍不强。比如,目前经营不景气的中豫、大一、交通等物流园区,入驻的大部分是从事物流中介服务的个体"信息部",许多都是夫妻店,货运能力有限,服务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弱,造成园区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客户体验感差。二是运输方式单一。物流园区运输服务主要是公路运输,具备多式联运的物流园区仅有7家,其中公铁联运6家、空路联运1家。有铁路装卸线接入的物流园区大多为零担散货,需要与其他货物进行拼装、编组,作业环节多,运输时效长且成本高。机场运输受飞机机型较小和航线较少等限制,货邮吞吐量每年在1000吨以下,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三是配套服务不足。由于我市物流园区引入从事配套服务的专业市场主体不多,普遍还停留在提供仓储租赁、货物运输、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上,产业链延伸服务很少,服务产业发展的效能不高。目前,除铵帮、荣威等个别物流园区可为企业提供电商直播培训等服务,中储物流园区可做仓单融资等业务,综保区可做报关代理、货运代理等业务外,其它物流园区提供的综合配套服务几乎空白。

(四)管理运营不专业。我市物流园区普遍管理运营专业化程度低,营收渠道狭窄,经营效益不佳。一是缺乏专业运营主体。我市物流园区管理运营"外行多"、"内行少",除丰树、中储、国能黄河等物流园区外,多数由地产、贸易等企业自建自营,整体运营水平偏低。甚至有的企业为了拿地而建设物流园区,以地产思维来运营物流园区,没把心思放在仓储物流等主营业务上,造成物流用地被变相挤占。二是营利模式单一。我市物流园区主要收入来源是仓储、门面等租金收入,缺少高附加值业态,且仓储整体出租率低、仅为64%,租金平均约17元/平方米·月,多数需要15至20年才能收回园区建设运营成本,园区投资回报率较低。个别园区甚至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维持日常运营,缺乏自我"造血"能力。

(五)支持保障不到位。我市对物流园区发展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相关部门联系服务物流园区还不经常不主动,一定程度也影响了物流园区的发展。一是支持性政策不足。市级层面没有出台对物流园区的奖补政策,部分县区对物流园区项目采取一事一议,通过土地出让金返还等方式进行奖补,但有些承诺或协议尚未完全兑现。我省其他地市为鼓励物流园区发展,纷纷出台专项奖补政策。比如,X 对评为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的,分别给予园区运营主体20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二是服务管理不优。主管单位不明确,目前市级层面,市发改委是行业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县级层面,有的由发改委主管,有的由商务局主管,有的由所在开发区主管,市县两级工作衔接不顺畅。服务指导不主动,物流园区管理服务涉及发改、商务、交通、邮政、税务、消防等多个部门,调研中部分物流园区反映除消防部门外,其他部门主动服务指导不多;有周边道路规划调整、区域限行等影响物流园区发展问题时,不知道通过哪些渠道反映和解决。

三、对我市物流园区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结合全市先进制造业、现代商贸业、特色农业等产业布局,充分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编制全市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明确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问题。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布局一批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整合钢制家具、制鞋、纺织、摩托车等商贸流通类产业,建设集产品展示交易、物流集散、云仓、金融保险、研发、直播电商等为一体的物流园区。推动通河、宏进、万邦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提升服务功能,支持汝阳等地围绕做大做强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谋划建设高标冷链物流园区,打造都市消费冷链集群。

(二)提升基建水平。引导企业在新建园区建设高标仓库,加快改造已有中低标仓库,优化空间设计,配备自动分拣系统,不断提升空间利用率和货物存储效率。推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通过优化路网和交通组织提升道路通达性,通过推进铁路支线和专用线建设破解运输结构调整最后一公里短板,通过加开国际国内航线提升航空货邮中转功能,通过建设内陆无水港实现铁海运输无缝对接,织密交通物流网络。引进高质量冷链物流项目,打造一批高标公共冷库,鼓励相关园区购置冷藏运输车等设备,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物流园区,鼓励园区充分利用仓库厂房等楼顶空间铺设光伏发电系统,推动园区燃油车辆新能源替代,配建充换电站、加氢站等设施,推动物流园区绿色化转型升级。引导重点物流园区形成企业联盟,建设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碎片资源,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探索实现园区间、园区与货主间的信息共享。推动物流园区采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5G等先进技术,开展仓储作业、运输调度、物业安防等领域的智慧化改造,实现园区数字化管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