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关于全县贵金属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6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

关于全县贵金属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塑有色金属新优势的决策部署和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稀贵金属之都""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坚持"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的发展思路,紧扣打造百亿级有色稀贵金属产业目标,加快推动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主动服务全市"一极两区"建设,全力打造我县"一区两城"。县委党校调研组深入部门、乡镇、企业等进行调研,采取会议座谈、个别交谈、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看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县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发展情况,通过深入思考、研讨,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我县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铜、铁、钨、瓷土、黏土、石灰石、大理石等24种矿产资源,其中铜、钨、陶瓷土等9种曾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曾是中国八大铜矿之一。目前,我县境内探明的有色稀贵金属矿产剩余量为:铜矿约XX万吨、钨矿约X万吨、铅矿约X万吨、锌矿约X万吨、钴矿约XXX吨。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县奠定了有色金属产业优越的发展基础,为我县拓展有色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支撑。

(二)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我县现有有色稀贵金属产业企业17户(规上企业9户),其中稀贵金属行业企业2户,分别为资源有限公司和工业催化剂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行业企业15户,分别为铜矿采选企业1户,钨矿采选企业1户,粗铜冶炼企业1户,铝及铝合金型材、制品企业5户,氧化锌生产企业2户,铜冶炼渣资源回收利用企业3户、电线电缆2户。铜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铜冶炼标杆企业,资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行业企业,重恒铝业、乾园铝模等一批企业相继落地投产、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铜矿采选、钨矿采选、粗铜冶炼、铝及铝合金加工、氧化锌生产、铜冶炼渣资源回收利用的有色稀贵金属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质量效益持续向好。一是产能逐年增长。2023年,粗铜产量XX吨,同比增长5.30%,稀贵金属铂族金属产品产量X吨,同比增长5.90%;铝单板X万平方米、铝合金模板X万平方米、氧化锌X吨。二是效益逐年提升。2023年,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亿元、增加值X亿元,税收X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39.80%、109%、22.04%。三是区域品牌建设成效凸显。铜业公司主产品"宏钟"牌粗铜荣膺"2018年中铝首届质量管理奖",资源有限公司"XXSPM"系列贵金属材料荣获中国著名品牌殊荣。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规划引领,强化组织领导。我县依托省、市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了《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21-2035)》并通过省级评审。结合产业园区有色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特色优势,编制《产业园区有色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进一步明确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坚持"政府领导、专班牵头、部门配合、企业主体"的产业发展工作格局,全面落实"一个产业规划、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发展平台、一个技术支撑平台、一批龙头企业、一个分工责任机制、一个年度工作计划、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一个实体化团队""九个一"工作要求,及时成立有色稀贵金属全产业链工作专班,加强同省、市有色稀贵金属产业链专班汇报和对接,进一步掌握产业发展最新方向、最好思路、最优政策,以更广视野、更高角度、更有力措施谋划和推动有色稀贵金属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作风革命,优商精招强链。我县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一流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紧紧围绕"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全程服务有保障"的总体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坚持"三种工作法"。积极施行一线工作法,落实县级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在生产一线、项目现场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推行项目工作法,构建"招商单位+工业园区+政务中心+各部门审批股室"的"3+X"高效审批服务模式,提速项目审批。践行典型引路法,对标国内先进经验,成功探索"交地即交证、交地即开工"服务模式,办理时限从以前6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二是精准招商。强化与云铜合作,积极争取铜业冶炼烟尘资源综合回收、阳极精炼、铜基新材料精深加工项目落户,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巩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汇集"一把手"招商、云粤和果岭公司平台招商、市县全产业链专班专业化招商力量,紧扣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动态调整产业链招商"全景图""路线图",建好"项目库""客商库",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企业向链上集结、产业向园区聚集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园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目标。

(三)坚持科技引领,区域品牌凸显。推进成立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大稀贵金属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和创新发展。铜业有限公司均被认定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企业技术中心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铜业公司重点从科技攻关、自动化、智能化、安全环保、生产管控、技术储备六个方向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共申报专利71项,获授权专利55项,拥有"富氧底吹熔池熔炼、非衡态预转化预吸收、多级余热高效回收利用"三大"中铜撒手锏技术",底吹炉41天长周期运行历史性突破,为国内一流水平。资源有限公司建有2个专家工作站,承担和参与省部级重点项目30余项,制(修)订国家、地方、行业标准20余项,拥有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工技术专利50余件,攻克了行业内多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部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省第一届工业发展杰出贡献奖、省专利奖一等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

(四)坚持求实求效,落实项目建设。加强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新建、扩建及招商引资的策划、包装和储备,建立项目数据库。积极争取项目列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目前签约、在建项目3个,重点在谈项目7个。2023年4月,资源有限公司贵金属二次资源富集再生现代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力争浦贝矿业公司年产2万吨氟化钙钨矿尾渣综合利用、每日3000吨钨钼多金属选矿厂二期工程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稀贵金属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有力有序推进,现已完成可研、环评、初设前期工作,计划2023年6月底建成运行。加大与云铜、中铜、中铝、贵金属集团(公司)协调对接,跟踪解决制约项目落地要素。加强突出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评价、评估和激励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建立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机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督促检查相关政策的实施和规划的落实。

(五)坚持提升服务,加大扶持力度。主动服务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扶持政策,着力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项目备案、选址、土地审批、节能评估、环评安评协调、电力市场化交易、产能置换等问题,解决企业职工及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加快提升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园区道路四通八达、水电气供给充裕、网络通信全覆盖、企业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公共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我县工业园区率先在全市所有产业园区中建成天然气管网、门站及配套设施,并推广使用天然气。2023年,新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完成了XX大道道路建设并通车。目前,园区共投入基础配套资金9.32亿元,为有色稀贵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发展基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县重点产业投资促进优惠政策(试行)》《县重点产业投资促进优惠政策兑现办法(试行)》,主要从差异化工业用地奖励政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两大方面给予优惠。推进设立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引导专项基金,加快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相关企业在资金、信贷方面的支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势产业集群未形成。一是企业产值较小。虽然我县有色稀贵金属产业产值已突破百亿,但在全省有色稀贵金属产业产值中占比较小。二是企业存在"散、小、弱"情况。虽然初步形成了以铜业有限公司和资源有限公司为龙头、其他矿冶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但"散、小、弱"局面仍然存在,稀贵金属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发展不足,精深加工、二次资源集散等领域欠缺。有色金属产业方面铜业一家独大,其他行业企业规模较小、产值不高,发展不快。

(二)产业链水平还不高。资源有限公司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较为缓慢,尽管工业催化剂有限公司开展了贵金属催化剂及其中间产品的研发、生产,但规模还较小。特别是稀贵金属合金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等开发还处于空白。在铜金属材料方面,铜业有限公司以粗铜冶炼为主,铜制品加工低端同质化,铜金属新材料、铜合金新材料等精深加工产品还属于空白,产业链的下游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三)原料供应保障不足。一是贵金属物料进口、转移政策受限。进口的含贵金属物料大部分属于危险废物,不能直接运到国内回收。白银废料被列入禁止进口目录,无法开展业务,需要特批进口。二是回收渠道还不稳定。尽管贵金属集团在全国逐步建立了以电子废物、报废汽车(尾气催化剂)、废旧机电设备零部件等为主的铂族金属、铜金属废料回收渠道,但回收渠道还不稳定。特别是2021年11月,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修订发布《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之后,原料很难及时较快回收。三是铜矿资源面临枯竭。全市矿业全部供云铜集团,铜业靠自行采购,原料保障能力弱。同时,铜矿面临资源枯竭、品位下降等问题,铜矿资源稳定性保障不足。

(四)关键要素保障不足。一是园区土地供应不足,省级对建设用地指标管控严格,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不足等问题依然严峻,影响项目落地实施。二是部分片区存在污水处理设施、市政道路等配套不完善问题,对园区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基础设施保障仍需进一步强化。三是环保排放指标等不能满足需求,办理时限过长。有色金属产业属于高耗能和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达标排放和无害化处理等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有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

(五)高端人才缺乏。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是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科技、高端人才等的要求极高。目前,我县的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重在二次稀贵金属资源回收,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但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链尚未建立,高技能人才、产业技术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紧缺,因地域或其他原因很难招到和留住人才。

四、推进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打造循环经济典范,聚力打造""稀贵金属之都""。一是突出战略提升,把""稀贵金属之都""战略上升为我县的重要发展战略。按照我县"3+5"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将"我县有色稀贵金属全产业链工作专班"重组为我县""稀贵金属之都""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委一办二室"(专家委员会、铂都工作办、政策研究室、项目建设室),建立"领导小组每月一次调度、一委一办定期召开会议、二室具体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高位推动,积极争取将我县由市域、省域纳入全国稀贵金属战略布局。二是引进战略投资,打造两个平台。做活精深加工文章,着力打造有色稀贵金属精深加工区,加快建设检验检测、交易中心、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完善生产与生活服务配套,将园区打造成社会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三是依托贵金属集团的(失效)催化剂的富集生产线,尽快建成全国(各富集基地)的精炼中心、技术孵化中心、人才培养和输出中心。四是创优质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打造2~3个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提升""稀贵金属之都""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五是围绕XX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进一步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政策落实落地,营造创新驱动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建成全球数一数二的铂族金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加快西南循环经济科创城建设。

(二)聚力精准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厘清我县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充分发挥有色稀贵金属全产业链专班的作用。聚焦铜及伴生金属采选、冶炼精炼、高性能铜合金材料,重点发展以铜基为代表的先进金属材料,形成从铜资源开发-冶炼-精炼-深加工-高性能铜合金材料产业链。依托资源开发和循环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突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稀贵金属基础材料、功能材料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稀贵金属浆料、合金、高端元器件等功能材料、基础材料,不断延链强链补链,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附加值,全力打造""稀贵金属之都""。

(三)创新发展思路,开展深度合作。一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贵金属物料进口、转移受限的现状,引导扶持企业创新思路,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XX公司尝试在国外加强与国外原料供应商开展深度合作,国内尝试到沿海等石油化工集中区域危废固废资源聚集地建立中转站,以中转站的方式再往省内进行运输。铜业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境外市场,充分享受中老铁路带来的红利,进口国外优质铜矿资源,建立良好的外部采购合作机制,增强资源供给抗风险能力。二要通过联大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发展壮大。取得上级集团公司的重视与支持,力争加大对我县在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投入,做大做强我县的有色金属产业。从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着手,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主导体系,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四)持续精准发力,健全要素保障。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不断加强水、电、路、气、信等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服务水平。重点探索园区集中治污的新模式,合理规划建设废气集中处理站、废渣终极处理中心、高浓度废水处理中心,使废渣、废液、废气均达排放标准。解决好环保这个最核心的问题,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县属各部门进一步积极主动服务企业,着力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项目备案、选址、土地审批、节能评估、环评安评协调、电力市场化交易、产能置换、道路畅通等问题,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最大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十分重要。一是提升科研能力。积极配合国家级或省级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建设等重大专项课题,整合科技研发资源并参与课题研究,提升贵金属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构建新型研发体系,进一步在贵金属新材料领域有新突破。二是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引进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陈规,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瞄准企业需要的高端人才,采取咨询、兼职、项目合作、业务顾问等方式,构建柔性引智模式,变引人为更注重引智。做实"引育+成长+激励"的人才培养工作。三是做好人文关怀,引导和包容相结合。企业应以人文关怀为主,宽待和善待人才,尊重其劳动和创造成果,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用待遇留人,为人才发展营造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