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进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第2/2页)
(四)创新基层"微治理",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刻阐述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共建"反映主体维度,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组织协调,回答了基层治理"依靠谁"的问题。"共治"反映机制维度,指通过民主协商、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探索"硬治理"与"软治理"结合、"元治理"与"协治理"互动、"智治理"与"善治理"兼具、"精治理"与"微治理"相融,回答了基层治理"怎么办"的问题。要进一步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就需要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汲取民智,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多方参与寻求共建价值,借助协商讨论汇集共治建议,在共识基础上彰显共享理念,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共享"反映价值维度,指通过基层治理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人人幸福安康的目标,回答了基层治理"为了谁"的问题。社区自治与自治性的社会权利会受到权力和法律的限制、削减乃至暂时中止,这就要求在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规则来控制自由裁量权力的扩张和滥用。我市通过让街道党工委牵头,整合驻区单位、包保单位、社区党组织等党建资源,打造区域化党建平台,构筑"一核多元"的合作治理网络,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党员群众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和其他社区组织协调联动、互促共进的小区治理格局,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创新基层"微治理",要以数字赋能为助力
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在数字化时代,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基层"微治理",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方便群众生活,是大势所趋。同时,数字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至上思维无形中增加了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沟通成本,破局需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平等互信的数字技术生态圈。我市探索将数字场景嵌入社区生活,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治理与服务更智慧、更精细,这启示我们:要强化小区数字治理的系统设计,积极打造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在内的多元治理体系,引导专业机构、行业协会、志愿团体、慈善机构、基金会、社团等组织参与小区治理,提供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要通过"线上社区"等形式,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不断丰富与拓宽居民的参与形式和渠道。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开发,鼓励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企业深度参与小区数字治理产品的开发、应用,建成一批疫情防控、智慧邻里、智慧养老等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上一篇:《职业教育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