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X月中旬起,经XXXX在常委会XXX主任的带领下,对上半年全市计划、预算执行和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研,先后召开了常委会计划审查专家咨询座谈会、民营企业家调研座谈会,听取了发改、财政、工信、商务、统计、税务、人行、供电等XX个部门的情况汇报,并赴XX区、XX区调研区域经济运行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审议时参考。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力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开局走在前列。全市经济运行在稳定恢复的基础上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逐步累积增多。
(一)人代会目标任务完成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完成进度创历年新高。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XXXX.X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X.X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X.X亿元,进出口总额XXXX.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X.X%、XX.X%、XX.X%、XX.X%,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X.X个、X.X个、X.X个、XX.X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增长XX.X%;实际到账外资XX.X亿美元,下降X.X%。与XXXX年同期相比,主要指标两年平均增速均位居全省和苏南城市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X.X%,列全省第X、苏南第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长XX.X%,列全省第X、苏南第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XX.X%,列全省第X、苏南第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XX.X%,列全省第X;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平均增长XX.X%,贷款余额平均增长XX.X%,工业用电量平均增长XX.X%,均位列苏南第X。
(二)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实现制造业增加值XXXX.X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XX.X%,高于GDP增速X.X个百分点;制造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XX.X%,同比提高XX.X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XX.X%提高到XX.X%,位列全省首位。全市制造业入库税收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高于平均增速X.X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对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持续显现,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制造业发展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上半年,全市先进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XX.X%,研发费用增长XX.X%,分别高于平均水平XX.X个、X.X个百分点。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办理留抵退税X.X亿元,增长XXX%,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XXX个百分点;留抵退税占增值税税源的比重达XX.X%,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X.X个百分点。
(三)产业链集群优势不断彰显。上半年,全市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高于全市平均X.X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对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更加突出,X-X月份,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XX.X%提高到XX.X%。全市机电产品实现出口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XX.X%提高到XX.X%。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新型碳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完成产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中航锂电、蜂巢能源、星星充电跻身XXXX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独角兽企业数量与苏州并列全国地级城市第一名,新型碳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优胜者名单。
(四)双循环市场格局加速构建。对外贸易呈现规模扩大、份额上升、结构优化、质效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市完成外贸出口额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进口额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X.X个、XX.X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实现进出口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占进出口总量的XX.X%。国内经济活动全面复苏,内部需求持续释放,市场主体加速培育,X-X月,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X.X万户,注册资本XXXX.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X.X%、XX.X%,其中新设企业X.X万户,注册资本XXXX.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X.X%、XX.X%。市场主体与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持续强化,经济联系更趋紧密,全市从长三角地区购进额所占比重达XX.X%,向长三角地区销售额所占比重达XX.X%。理想汽车产销规模逐月攀升,申报销售同比增幅达到XXX.X%,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市消费类终端产品长期偏弱的不足。
(五)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夯实。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XX.X%,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X.X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XX.X%,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XX.X%提高到XX.X%;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XX.X%,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XX.X%提高到XX.X%。全市新增入库项目XX个,其中超百亿元(XX亿美元)项目X个,超XX亿(X亿美元)项目X个,超XX亿(X亿美元)项目X个。重大项目贡献作用持续提升,上半年,全市XXX个重大项目企业实现销售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XX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XX家,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资本市场常州板块的能级持续提升,前六个月全市新增中英科技、苏文电能等上市公司X家,首发融资合计XX.X亿元,亚玛顿等X家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发行公司债等实现再融资,合计募集资金XX.X亿元,上市公司龙头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日益显现。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引起重视的困难和矛盾
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市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惠企纾困政策,全市经济运行稳定复苏并逐步恢复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有所加快,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持续改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实体企业面临较多的困难和矛盾,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主要体现在:
一是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波动明显,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扬,全市制造业小微企业毛利率由去年四季度的XX.X%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XX.X%、二季度的XX.X%,盈利能力受到较大冲击。而药品集采、汇率变动、海运成本提高、芯片供应紧张以及国家收紧高铁、地铁项目建设等政策环境层面的变化,也对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二是利用外资形势较为严峻,在谈项目少、新增项目少、成熟项目少、后续项目支撑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而国家对实际到账外资核准和认定的调控规定,也加大了外资数据确认的难度。上半年我市实际到账外资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XX.X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XX位,有X.X亿美元到账外资未获确认。一些已签约项目受制于地块调规、文保林保等前期手续办理,落地节奏明显放缓。
三是受大城市人才入户政策放开、传统劳务输出地区劳动力回流、商品房价格持续走高以及新生代就业人群择业观念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市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明显加剧,高端人才和产业工人外流情况有所显现,用工矛盾逐步由结构性短缺向常态化短缺转变,一些劳动密集型、成本敏感型以及潮汐用工型企业,招用工难度明显上升。
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待提升,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全市XX%左右的存量贷款、XX%左右的增量贷款集中投放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以及外围平台类企业。虽然上半年全市制造业新增贷款创历史同期新高,并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但制造业贷款余额所占比重仍由去年同期的第X位下滑至第X位,与我市制造业的地位、贡献以及国际化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不相匹配。
五是由于金融管控力度持续升级,政府债务和房地产调控措施双双收紧,银行机构信贷投放速度有所放缓,部分领域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趋于上升。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能力受到限制,资金面承压严重,风险隐患有所增多。土地出让金征收渠道变化以及资金使用的结构性要求,有可能削弱平台的债务偿还能力,部分平台资金循环体系面临调整与重构的考验,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大压力。
三、建议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国际局势依然严峻复杂。由于同期基数的抬高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部分指标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一些关键指标月度增速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迹象。因此,必须清醒认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问题,准确把握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和新挑战,以精准务实的举措、创新实干的精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补齐短板,夯实弱项,筑牢根基,巩固优势,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强化创新赋能,提升实体企业素质能力。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平台建设、人才招引、生态培育和产业发展,完善科技创新配套扶持政策,培育塑造我市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要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精准对接,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科技服务体系,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提供针对性、精细化服务。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构建项目来自企业、平台建在企业、成果对接企业、人才服务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支持企业牵头建立协同创新联盟,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统筹整合各类产业扶持政策,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资金投放的精准度和导向引领作用,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精做强做优。
(二)强化项目招引,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破解项目签约落地面临的瓶颈制约,推动形成特色产业加快集聚、高端制造占据主导的产业格局。要构建分类施策、有序衔接、动态管理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狠抓项目谋划、项目招引、项目推进,差异化匹配要素资源,全力招引投资强度高、带动能级高、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要优化考核导向,建立健全项目招引事前评估及事后评价管理机制,算好资源要素账、投入产出账、长远发展账,促进要素资源集约、有序、高效利用。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抢抓双碳经济政策机遇,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方向性、关键性、突破性、引领性技术,加大核心产业、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着力引进强链、补链、延链的专精尖项目,优化生态圈,提升能级度,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向特色园区集聚。
(三)强化政策措施,促进人力资源有效集聚。科学把握人才--产业互动发展规律,增强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适配性,以产业链构筑人才链,以人才链提升产业链,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利用。要探索建立人才服务智慧管理体系,搭建集政府人才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社会人才供给、企业人才需求于一体的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平台,提高人才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程度。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力资源行业龙头企业,完善政策服务体系,打造集聚发展平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业集群,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共赢发展。要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将建好人才(职工)公寓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举措,鼓励企业较为集中的产业园区统建职工公寓,支持规模较大或引进人才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政府统一划定的区域内投资建设人才公寓。要积极构建事业发展与人才成长双赢格局,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环境、提供条件,让来常人才物质上有保障、精神上有家园、事业上有成就,最大限度发挥出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
(四)强化金融服务,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扩大资金有效供给,提高制造业贷款所占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在更高层面谋划和推进政银企合作,建立完善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和财政资金分存挂钩机制,将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贡献度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引导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要大力度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融资担保的政策红包和杠杆效应持续为中小企业输血,促进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要积极打造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增加金融服务供给,助力解决轻资产类科创型企业融资难题。要进一步优化企业股改上市生态,加快推进龙城科创基金落地,统筹解决好上市企业未来发展空间问题,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实现高质量、裂变式发展。
(五)强化风险防范,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努力增强防范、化解、处置重大风险的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从源头上杜绝风险隐患,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要从严从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协同配合、灵敏高效的快速反应机制,科学规范落实防控措施,压实压紧各方责任,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动态监测分析,强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措施,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确保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价格合理、预期平稳、风险可控。要强化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提高银行业信用风险管控水平,着力化解大额信用风险,督促拟赴境外上市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遵循境内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夯实金融稳定基础。要强化平台公司重大项目的投融资管理,提高地方国资市场化经营能力,督促指导地方国有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依法合规开展债务融资和风险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更多资料请联系群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