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系列调研报告之三:为推进伟大事业注入不竭动力(党员教育工作)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系列调研报告之三:为推进伟大事业注入不竭动力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员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始终坚持抓住根本,围绕中心,面向基层,把握节点,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注重学用,创新手段,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大力推进党员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党性观念和能力素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实践启示我们,党员教育只有坚持正确方向,改革创新、把握规律,贴近实际、服务党员,以人为本、注重实效,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战斗力影响力,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强保证。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程,肩负提高党员能力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使命。十七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员教育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审时度势,对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习近平同志要求,"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中央政治局认真落实集体学习制度,十七大以来共集体学习33次,政治局常委带头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分别确定一个县(市)作为联系点,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党员教育呈现全面推进、不断深入、蓬勃开展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做法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党员教育的重大部署,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始终坚持理论武装,积极开展大规模轮训,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党员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抓住根本,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
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理论武装,通过组织中央宣讲团、召开理论研讨会、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全党掀起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潮。各地各部门采取集中轮训、专题研讨、中心组学习等形式,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武装工作;以"五进"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为载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了面向广大党员的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有的地方探索了依理说事、以事明理的理论学习形式,把解决党员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坚持开展以"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为主题的理论教育活动。一些地方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教育效果。
(二)围绕中心,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
按照十七大部署,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自上而下分三批进行,共有370多万个党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参加。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实践特色,强化分类指导,加强舆论宣传,取得了丰富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着眼于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从2010年4月开始,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党委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认真做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中央还把2012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进一步将这项活动引向深入。
(三)面向基层,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
围绕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专题辅导、知识竞赛、现场观摩、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一些地方抽调理论专家、骨干教师成立"流动党校",深入基层一线上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一些地方和部门坚持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些地方根据党员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需求,探索形成了党校集中训、部门专题训、党员中心户自主训相结合,远程教育、网络课堂、基地实践相配套的培训格局。各地各部门把党员教育与党员管理服务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关怀、帮扶党员,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服务承诺、民主评议、党性分析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责任感。
(四)把握节点,适时开展主题鲜明的党员教育。
结合党代会、"两会"等重要会议,各级党组织及时组织党员学习贯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广泛开展知党、爱党、兴党教育;结合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举办,开展"我是党员,我为奥运做什么"大讨论、"世博先锋行动"、"迎亚运创文明、党员当先锋作表率"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教育、党性观念教育、民主集中制教育和用人准则教育,确保了换届风清气正。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发动,激励广大党员处处冲在一线。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组部专门发出《关于做好部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全国共有4550多万共产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97.3亿元,支援灾区人民,极大地教育和震撼了广大党员。
(五)示范带动,分期分批大规模轮训基层党员。
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组织开展了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中组部"一竿子插到底",举办了两期集中轮训示范班。此后,又联合有关部委举办了4期新任乡镇党委书记、16期基层党组织书记、9期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与北京市联合举办了新疆基层干部赴对口支援省市培训示范班,有力推动了大规模轮训工作的开展。各地认真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四项重点培训工程。十七大以来,全国共培训党员17476万人次。其中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456万人次、新党员培训1383万人次、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122万人次、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4481万人次。
(六)典型引路,激励党员学习先进争当优秀。
各级党组织重视选树先进典型,推出了沈浩、杨善洲、李林森、郭明义等一批重大典型,表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广泛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志愿服务。"当代雷锋"郭明义开通实名微博,吸引了近万人加入他的爱心团队。全国组织系统开展了"向李林森学什么、比李林森差什么、学李林森做什么"主题活动。一些地方评选"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开展"说出心中的感动,推荐身边的先锋"活动,用身边事、身边人教育党员,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
(七)注重学用,全面深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坚持以用为本、以通为先,全面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建立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辅助教学网站和中心资源库,建成终端站点68.2万个,乡镇村站点覆盖率达到99.1%。认真抓好学用工作,大力开展"双创双争"活动,对终端站点进行分类定级,开展远教骨干全面轮训。一些地方开设"直播课堂"、"远教文化广场",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通过远教平台给基层党员讲党课。一些地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求,通过"站点+基地"、"站点+企业"、"站点+协会"等模式,把远教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拓展到企业车间,促进了学用转化。
(八)创新手段,大力推动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
积极应对信息网络化给党员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开通了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今年"七一"前夕开通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三大平台,党员教育信息化迈上了新台阶。全国17个省(区、市),348个市(地、州),1016个县(市、区)开办了党员教育电视栏目,还有4个省(区、市)、31个市(地、州)开办了党员教育电视频道;建立党员教育(党建)手机信息平台140多个,创办党员教育(党建)手机报110多种;建立党员教育(党建)网站500多个。各地各部门探索了网上党校、网上支部、网络课堂、学习博客、学习微博、学习QQ群等多种网络教育模式,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丰富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利用"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积极为广大党员提供服务。
(九)整合资源,着力构建开放式党员教育新格局。
坚持开门搞教育,积极整合人才、阵地、教材等资源,借力合力,奏响党员教育"大合唱"。各地普遍建立了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党校干校和大中专院校教师、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技术骨干、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担任专兼职教师。各地整合党校、高校、村(社区)活动场所、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站、点)、远程教育站点及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各类党员教育基地13.3万个。定期开展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策划制作了《信仰》《人民的好儿女》等一批重点教育片,编写出版了《怎样当好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工作方法十谈》等一批高质量的教材,将部分知名高校的公开课在"爱课程网"等平台集中展示,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优质的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服务。各地精心制作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土教材",初步形成教材供应体系,基本满足了党员教育需求。
(十)强化保障,努力营造党员教育的良好环境。
适应信息化、社会化发展趋势,改革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机制。中组部整合部内机构职能成立党员教育中心,加强对全国党员教育工作的指导,推动各地各单位抓好党员教育培训规划落实。23个省(区、市)、占85.2%,183个市(地、州、盟)、占48.7%,1741个县(市、区)、占62.3%,建立了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组织机构,建立了100多万人的远程教育骨干队伍。一些地方将党员教育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各地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党员教育经费,一些地方还将党员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了党员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主要成效
经过全党的共同努力,党员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
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许多党员干部说,"我们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理解加深了,对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信心更坚定了"。
(二)党员队伍党性观念和能力素质明显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无论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还是在日常工作当中,广大党员比贡献、作表率,创先进、争优秀,展风貌、树形象,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展示着共产党人的时代风采,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
(三)基层党组织普遍得到加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各级党组织把党员教育放在党的建设的整体格局中谋划推进,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促进党员教育上水平上台阶;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十七大以来,新建了一批基层党组织,整顿了一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结合换届调整充实了一大批基层党组织书记,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强化了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理顺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加强了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初步构建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行动更加自觉,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通过大规模轮训,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性、责任感进一步增强,驾驭全局、管理社会、化解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进一步提高。各地建立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员干部普遍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党员教育的普及率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的声音在新兴媒体上的主导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党员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时空局限,使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使中央的声音直达基层,高端培训一贯到底,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党员教育网络阵地进一步拓展,党的声音在新兴媒体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集中换届、普及科学人才观、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等重要工作中,切实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不仅为这些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而且有效地教育了广大党员。
三、经验启示
认真总结十七大以来党员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一)必须坚持党员教育正确方向,始终把科学理论武装放在首位,不断增强教育的思想性、导向性、引领性。
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之源,扎实有效地开展理论武装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就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确保党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在增强党性、纯洁思想上下功夫,确保党员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就要不断创新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确保科学理论入脑入心、见诸行动。
(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使党员教育贴近实际,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战斗力、影响力。
党员教育是为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服务的。党员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在党和国家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时,结合实际,主动跟进;就是要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中心任务上积极作为、扩大影响、体现价值;就是要引导党员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水平、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和国家工作决策部署的落实。
(三)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
集中教育主要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着重解决一个时期党员队伍普遍存在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和突出倾向性问题。经常性教育主要是针对党员的具体问题,通过随时随地的教育服务加以解决。要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做到张弛有序、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四)必须坚持服务基层,做到重心下移,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的认可度、满意度、公信度。
按需施教,示范培训,大规模培训,对口支援培训,送教下基层,从基层看效果、让党员作评价,是十七大以来党员教育服务基层的特色和亮点。这就启示我们,党员教育只有把重点放在基层、难点解决在基层、高端资源向基层倾斜,才能保证党员教育让党员满意、领导认可、群众公认。把党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基层,是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离开基层,党员教育就没有价值、一事无成。
(五)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党员教育新格局,不断推进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十七大以来,党员教育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做法。如,注重顶层设计、突出示范引领,加强了对各地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大力推进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提高了党员教育信息化水平;整合资源、借力合力、上下联动,形成了党员教育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局面。这些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必须用制度确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
(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寓教育于管理服务之中,不断激发党员参加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做到政治上关怀、精神上激励、工作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在管理服务中加强教育,以良好的教育体现服务、促进管理,既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履行义务,又切实维护党员的基本权利;既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又让党员感受到组织温暖,从而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