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思考
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思考
长期以来,X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和遵义市产业扶贫决策部署,坚持农民主体、市场导向、分类指导、示范引领原则,紧紧围绕农业"十百千万"工程和"村社合一"建设,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发展,为扩大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X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自2007年7月11日X市长期镇成立第一家生猪养殖营销合作社以来,X市合作社发展迅速,主要从事竹业、石斛、果蔬种植、家禽、牲畜、水产养殖以及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截至2019年8月,全市共注册登记合作社408个,其中种植业113个、林业86个、畜牧业40个、渔业24个、服务业26个、其他119个,实有资产40423.6万元,获得国家级示范社称号5个、省级示范社6个,实行"村社合一"89家、其中示范社13家;合作社成员34513户109909人(其中贫困户8819户23261人),实现所有贫困村成立合作社、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所有合作社有技术人员指导。2018年,全市合作社总收入11841万元,实现盈余1283万元。2019年8月,总收入15460.1万元。其中,合作社自销6588.26万元、企业订单收购收入8476.84万元、其他收入395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筑牢保障体系。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牵头的综合领导机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把发展合作社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和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合作社工作,印发了《X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X市"村社共建"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强化宣传培训,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部门牵头,组织全市镇村两级干部进行业务培训3400余人次,逐级开展大范围、长时间、多形式的优惠政策宣传动员,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建社、入社的积极性,仅2018年全市新增合作社100余家,实现所有行政村和贫困户全覆盖。强化管理服务。市(县)、乡镇两级派出157名农技干部,结合"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等活动,推行"点单式"志愿者服务机制,开展"科技助农"、农业污染普查、动物疫病防控、农业安全生产等志愿服务,帮助合作社解决技术应用、成果转化等难点问题,做到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重点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乡镇农技干部、村干部,重点农业产业区域和基地的农户服务"四个全覆盖"。二是厚植优势产业,聚力品牌建设。打好农业"特色牌"。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十百千万"工程(十万亩金钗石斛、百万亩丰产竹林、千万羽乌骨鸡、三万亩生态水产),发展金钗石斛8.63万亩、商品竹林100万亩、年出栏以乌骨鸡为主的家禽1000万羽以上、生态水产养殖2万亩,打造了"信天石斛""竹叶鱼""林下乌骨鸡"等一批极具X特色的品牌产品,做大了全市工业的"第一原料车间"。打好工业"升级牌"。整合X市商务局、供销社、国投公司等下属商贸平台,签约盛森、红X、信天石斛等14家X经开区企业,与贵州绿通公司、贵州水投集团旗下渔业公司签订战略协议,构建合作社多层次产销对接渠道,实现"赤货出山"效益最大化。打好旅游"金招牌"。坚持"全域旅游·全景X"理念,以全域旅游井喷增长为契机,全力打好合作社"旅游牌",打造了转石奇观、望云峰等12个农旅一体化观光园区,开发了望云峰玻璃栈道等旅游体验项目,带动全市7万余人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三是健全利益联结,助力增收致富。创新利益联结。充分发挥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带千家万户的优势,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创新"五统一分"经营模式(统一种苗、饲料、技术、标准、销售,分红利),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转向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增强农产品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极大带动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127"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人口种养业利益联结全覆盖,助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X市金钗石斛产业覆盖贫困人口4050户12604人,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上;乌骨鸡产业覆盖贫困人口4560户,带动人均增收400余元;生态鱼产业覆盖贫困户660户2100余人,带动人均增收350元。延长利益链条。用足用活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受益环节和份额,深入推进资源变资金、林区变车间、竹农变工人的林业"三变"改革,按照竹农65%、村集体25%、公司10%股权架构,组建竹产业合作社66家,投入林权抵押贷款资金1.48亿元,年支付入股分红和土地流转资金3221万元,对21.3万亩流转竹原料进行集约化经营;全市2万余贫困户每年仅靠出售竹原料和竹笋就户均增收3200元以上,实现脱贫致富。强化产销对接。目前,全市38家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共流转土地6.64万亩,注册商标10个,与红X、信天斛满堂等13家企业实现"农企对接",与福乐多等5家超市实现"农超对接",与X六中等63间学校实现"农校对接"。如X市两河口镇兴发冷水鱼养殖合作社,6年来注册成员从15人发展到362人,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发展到360万元,建成生态鱼养殖基地408亩,成功注册"竹叶鱼"商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产品远销成都、重庆等周边地区;2018年,该合作社经营收入380万元,实现利润100.8万元,会员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合作社积累达到50余万元。四是深化"村社合一",壮大集体经济。制定《关于"村社合一"的实施意见》,按照"六有一规范两连结"标准("六有",有阵地、有证照、有组织、有制度、有产业、有人才;"一规范",财务规范;"两连结",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相连结,与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相连结),通过组织引领、能人带动和加强经营管理、审计监督,因地制宜的培育发展合作社,兑现利益联结分红,并安排300万元补贴资金,推动村社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在X市两河口镇、复兴镇的黎明和凉江两个村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了"村+合作社+供销社"的融合发展模式,并在全市广泛推广。2018年,通过"村社合一"审核评定合作社89家,创建遵义"百佳"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家,获得上级补助56万元,全部用于支持合作社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还不优。一是管理体制不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合作社发展,先后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村社合一"等决策部署,但合作社成立和发展至今,市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供销社、市场监管局等多个部门职能重叠,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二是制度建设不全。部分合作社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只注册、无阵地、不工作、不挂牌,成为"空壳社"。三是缺乏激励机制。部分经营效益好的合作社在利益分配时实行平均主义,对贡献大、付出多、全心思投入的社员缺少奖补,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挫伤了部分社员的积极性。四是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合作社经营决策不科学,理事会、监事会运行不畅,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合作社由村支两委任管理人员,干部精力和管理水平有限,仅把生产、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没有很好地与市场接轨;部分合作社利益联结松散,经济合作组织约束力弱,社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成为只有一块牌子、一个章子、一张桌子的"僵尸社"。
(二)内生动力还不足。一是办社定位不够精准。部分合作社自身定位不精准,缺乏明确的办社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导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组织化程度不高。部分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低,社员合作意识淡薄,参与管理少。三是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部分合作社缺乏有执行力的领导者和具有市场意识、管理水平的带头人,经营管理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会经营、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在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人才匮乏,制约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四是发展资金明显不足。尽管X合作社注册资金达4亿多元,但绝大部分社员是以土地经营权、林木等实物作价入股,以现金方式入股的不多,导致出现账面资产数额庞大、可营运资金很少的"先天不足"问题。
(三)规模效益还不高。一是示范带动不强。大多数合作社都是由农村致富带头人组织几个或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型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非农民的自然人参与的很少;部分合作社未建立生产基地,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乡镇或本村、本组的几户、几十户农户,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有限。二是合作层次较低。由于缺乏资金支撑和经营实体支持,导致部分合作社服务范围窄、项目少、形式单一,如部分从事竹原料收购的合作社,仅仅收购竹农杂竹原料,对竹农的生产管理未提供更多技术服务,竹原料以"切片"等形式出售,没有更深层次的加工,附加值低,社员只能获得出售原料的收益,而不能获得更多的红利。三是产业链条较短。尽管X市合作社基本覆盖了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但多数合作社的主要经营模式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少有涉及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营销网点建设等环节,从事系列产品和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经营的项目较少。四是市场运作不高。有经营实体的合作社较少,创收能力弱,没有很好地与市场接轨,市场运作化程度不高,主要靠上级委托实施农业建设项目来维持运转。
(四)发展环境还不优。一是外联通道不畅。目前,供应体系和物流问题是制约X市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体现在交通设施和物流体系落后,与遵义、重庆、成都、泸州及其周边县(市、区)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和綦赤叙高速公路仍停留在规划设计阶段,仅有一条高速公路,致使X对外通道单一、农副产品物流成本较高,现代、便捷和低成本的运输网络形成尚需时日,"酒香也怕巷子深"情况突出。二是销售渠道不宽。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还比较薄弱,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有待增强,处于销售链条底端,"体量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实现"最高价成交"目标,造成利润"外流"。三是市场融资困难。作为农村新型经济体,金融机构在合作社的融资问题上趋于慎重和保守,银行贷款需以不动产实物做抵押,合作社无法通过本社资产或基地作为抵押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市场融资比较困难。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推动规范化建设。一是着力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主抓、部门主管、村级主办的体系机制,建立市、县、乡三级统筹协调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案,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落实到位的予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追责问责、督促整改。二是着力加强规范指导。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六有一规范两连结"规范要求,对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内部运行机制、财务管理和内外部利益关系等进行规范管理。简化注销程序,对"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行、涉嫌以合作社名义骗取套取国家财政奖补和项目扶持资金、群众举报有违法违规线索、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等6类合作社进行重点清理,防止合作社成为套用国家优惠政策和损害群众利益的工具。三是着力健全激励机制。科学设计利益分配方案,在股金分红、发展基金、管理绩效、公共福利占比及使用的制定上,坚持公平性、效益性和前瞻性,充分调度农民社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做到有利可分、分得有利。
(二)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提高规模化水平。一是强化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方针,根据各地资源和产业情况,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合作社。制定鼓励政策,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科研单位等大力发展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合作社;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市场联合发展,探索开展特色产业合作社创建联合社,发展合作社联合社。二是强化示范引领。鼓励合作社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开展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从规范发展、特色产业、品牌农业入手,选择一批产业优势明显、运行机制规范、服务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合作社作为示范,每年按比例评选示范社,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加强合作示范社动态监测,定期开展绩效评价。三是强化服务带动。加强合作社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能力建设,由上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引导合作社制定统一规范的生产技术流程,严格执行生产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益。
(三)进一步拓展利益联结,加快品牌化建设。一是全力健全联结机制。健全完善利益联结、股份分配和保底分红机制,以股权占有比例为基础,广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五统一分"利益联结方式,促进合作社与企业捆绑抱团发展,提升专业化水平,引领合作社发展壮大,推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实现共建共享。二是全力延长利益链条。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加工、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兴办合作社,分享农产品加工、贸易环节的利益,支持合作社专业化发展;推动合作社之间开展互利合作,使种植、养殖、加工和服务优势互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全力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授权合作社使用已有商标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支持合作社创建产品品牌,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和商标注册。四是全力增强营销能力。强化营销策划,扩大合作社销售渠道,定期组织开展"农超""农企"对接现场会、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和展销会等活动,加大与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业和事业单位对接,构建现代营销网络,提高流通效率;借助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指导合作社建立营销网站,开展网络营销,扩大销售渠道,搭建市场化运作平台;鼓励支持合作社在城区设立直销店(点),推动与农产品流通公司深化合作,推进产品直销。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市场化运作。一是持续畅通对外通道。加快推进渝赤叙高速公路和遵赤泸高速铁路项目,加快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流通短板,进一步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打通交通和物流壁垒。二是持续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合作社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在扶贫产业、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申报上予以帮扶;出台风险补偿、保险补贴、财政贴息等系列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合作社予以扶持;统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对发展特色产业且收益好的合作社给予适当额度的补贴,大力支持合作社申报绿色产业基金。三是强化人才培养。鼓励合作社领头人参加职业经理人培训,定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支持合作社聘请专业人才参与经营管理;精心选配管理人员,把经营人才培训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信贷和投资等方面的培训;加大"村支两委"人员培养,充分发挥和用好派驻各村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着力增强各村能人、大户、返乡创业人员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引导他们参与合作社建设发展。四是持续优化金融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切实帮助合作社解决融资难题;深化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合作社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在贷款额度、评级授信等方面予以支持,实行利率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等措施,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非农民的自然人参与合作社,发挥社会资本力量,壮大合作社基地规模、经营项目。
更多资料请联系群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