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文章汇编-11篇(第4/5页)
一、营商环境的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展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通过《xx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xx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xx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新一轮《xx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3年)》及《xx市"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保障,使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稳步推进,市县两级"一网通办"比例均超过xx%;以"信用xx"APP为平台,积极构建"政银企民"四位一体的智慧信用生态圈;完善以项目落地为核心的全流程服务机制;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地市级"营商环境平台",自主研发推出发票自助盖章机,实现自助办税全程"零接触";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一张网",实现"智慧+公积金"业务全覆盖等。
我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从xx年的全省xx跃升至全省第一方阵;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实现了"三年三跃升",从xx年底排名全国xx提升至2022年底排名第xx位,位居西部第二、稳居全省第一。政务服务、政府采购、纳税等指标在2022年度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位列前茅,全市的营商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存在问题
(一)营商环境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个不归我们管,我们不知道,你去问......"走访中发现,群众和企业在办理业务时经常会遇到这样回答。一是有些部门对"放管服"改革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营商环境工作主要靠发改委和行政审批局的推动,一些部门主动性不够,推动不够有力。二是部门之间职责没有完全厘清,致使工作不平衡、衔接不畅通,全市上下营商环境"一盘棋"还未形成。三是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部分窗口服务人员业务不够熟悉、态度不够热情,推诿扯皮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二)部分政务有"牌"无服务。
一是"一网通办"进展缓慢。市县两级政务平台已进行多轮建设,仍未实现互联互通,政务服务网络暂未覆盖至街道(乡镇)、社区(村)。"套餐式"服务事项极少,政务服务事项多为分散办理,聚焦办成"一件事"的流程再造未实质性落地。
二是政务集中"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现象还存在。虽然各县市区都设立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但有些县区政务大厅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办事流程不够优化,个别审批事项存在互为前置现象,导致办事企业、群众多头跑,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一些已进驻的单位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部门窗口仅有"收发室""中转站"功能,只能咨询不能办事。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执行还不够到位。
三是部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较慢。项目申报未形成较为统一的企业投资项目《需办理事项清单(指南)》,"标准地"、区域评估等改革举措未实质性推开,影响企业投资信心,比如精细化工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企业对因项目落地慢导致的技术落后、投资难以收回等问题有极大隐忧,影响了企业投资信心。
(三)监管工作存在"过"与"不及"。"过",监管过度现象依然存在,多头监管、重复监管还没有根除,加重了企业的迎查负担。如部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后,会有执法部门扎堆下达处罚的现象,缺乏利企便民的具体举措。"不及",对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监管不到位,中介机构业务主管部门缺少约束中介机构服务端有效抓手,部分中介机构违规收取代理费、专家服务费等情况时有发生。
(四)数据共享"朋友圈"不够广泛。数据不能共享,是影响电子政务的直接原因,因我市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共享没有硬性文件和措施,牵头部门与技术支撑部门又无隶属关系,以及职能职责、人员编制等原因,部门信息互联互认程度较低,仍存在"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由于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导致相关部门在办理时,需重复录入信息,影响群众办事效率。
(五)部分惠企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在2022年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xx亿元的良好势头下,对本土企业的栽培和扶持不够有力,有"外面热里面凉"的现象。尤其是惠企政策由于宣传不到位,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上,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三、意见建议
(一)紧抓作风建设,提升服务"软实力"。
一是以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为契机,层层传导、压实责任。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起,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效果,将解决群众诉求,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传达到最基层、最末端,形成为民办实事的良性循环。
二是加快建设本市的"数字政府"建设。可借鉴杭州市"亲清在线"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着力打通政企沟通渠道,通过流程再造、数字赋能、系统优化,最终实现'零纸质''零人工''零时限''零跑次'的'四个零'无感智慧审批,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三是加强窗口从业人员培训。通过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礼仪培训,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培养工作人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爱岗敬业的服务意识,让干部思想从"官老爷"向"店小二"转变。
(二)全面推进四个"一"改革。
一是切实做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加快市县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将政务服务网络覆盖至乡镇(街道)、社区(村),着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
二是深化"一窗"改革。通过"部门一窗"、"分类一窗"等形式,围绕自然人和企业两类"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事项,以"一窗"办成"一件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事项关联度和紧密度,将"集成套餐"融入"一窗式"改革。
三是打通数据共享,形成信息"一个圈"。建议出台我市数据共享实施方案,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机制,构建数据共享统筹协调体系、共享支撑体系、资源服务体系、供需对接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解决部门对数据"不敢共享、不能共享、不愿共享"的核心症结,形成"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四是建立帮办"一支队伍"。借鉴xx产业园从引进签约到建成投产仅仅9个月时间的有益经验,加快建立健全工业园区代办、帮办服务机制,特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服务专窗,建立一支专人负责队伍,精准践行"保姆式"服务,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创新举措,让监管更有"温度"。
一是深入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做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避免部门轮流执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干扰。二是推进"互联网+监管",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探索建立"不罚"或"轻罚"清单,对新型产业采取包容创新,支持企业自我纠错。三是推进中介服务费用和时间双下降、质效双提升,建立涉批中介服务随机抽查机制,在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纪检、宣传、督查等部门与营商环境主管部门间的联动,对于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结果通报、线索移交,用好通报、约谈等机制,由监管部门及时督促整改。
(四)强化宣传,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做好惠企政策解读、投放和落实,选取各产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做成"政策套餐包",使用"案例法"进行政策宣讲和示范,让尽可能多的企业获得政府提供的精准化、个性化的政策扶持,做到应享尽享。
二是加大对优秀企业的宣传力度,为优秀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广泛宣传企业引进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人才作用,促进事业发展的典型事例,推进线上线下招聘融合发展,有效搭建人才资源供需对接渠道。
三是广泛开展"榆快办"品牌宣传,多渠道提升公众知晓度,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广泛宣传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精神、决策部署和进展成效,公开各类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和时限,全面系统地向社会公众发布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和成效,提升市场主体感知度,在全市形成"处处优化营商环境、人人提升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文章
按照xx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xx月份以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以财经委牵头的调研组,对全县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体系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先后走访了全县xx家规上企业,组织召开全县xx家规上企业代表座谈会和发改局、园区、行政审批局、税务局等有关部门座谈会,向企业及人大代表共发放《xx县营商环境调查问卷》xx份,并征求了部分县人大代表的意见。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开展营商环境调研的背景及相关政策要求
国务院于2019年10月22日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制定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条例》,制定印发了《xx省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工作安排》。我县为深入推进一流营商环境体系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开展"三创四建"活动加快"幸福xx"建设的实施方案》、《xx县关于2022年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体系的实施方案》,方案对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要求,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营商环境取得较大突破。
二、全县营商环境的基本情况
(一)审批部门网上办件xx件,县级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100%。2022年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全面实施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截止到xx月份,共落实政府采购项目xx个,全流程电子化项目xx个,网上办件率为xx%。
(二)自2022年3月起,实行企业开办1日办结,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0日。
(三)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了不动产登记窗口,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企业买卖房屋办理时限压缩至1天,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年底可压缩至3天以内。
(四)目前已实现低压小微企业办电全程不超过15天,供水、燃气报装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
(五)我县税务系统共减免各项税收、社保费和非税收入xx万元,减免xx户。办税"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不低于涉税事项的xx%。
(六)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在xx年专项治理中已清零,2022年尚未出现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和"三角债"问题。
(七)各金融机构全面落实支持政策,主动深入项目企业对接服务,较年初新增贷款xx亿元,办理延期、展期业务xx笔共xx亿元。
三、问卷调查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为全面了解我县营商环境,同时体现被调研对象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我们向企业和人大代表共发放《xx县营商环境调查问卷》xx份,其中规上企业xx家(从全县xx家规上企业中挑选),县乡人大代表xx名。
(一)企业代表问卷(xx份)
(二)人大代表问卷(xx份)
三、企业座谈会征求意见情况
(一)服务意识不强。
一是指导较少。园区和职能部门平时进企业检查指导较少,沟通较少。对企业了解不深刻,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违规现象不太懂或懂的少,不能做到提前提醒告知,一遇见上级检查,执法部门板着脸进厂就要求立即停产停工,给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带来很大被动和损失。
二是态度生硬。园区和职能部门中有些工作人员进企业执法态度蛮横,语言生硬,如:企业在补缴亩均税收时,有工作人员对企业说"交不了,就要上手段"等话语,使企业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二)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窗口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达不到企业和群众满意的程度;一次性告知执行不到位,部分工作人员不能做到发放材料"一手清",政策解释"一口清";窗口人员服务意识不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意识。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主要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乡镇人员短缺、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整体质量和效率还有待提升。
(三)权限不够明晰。管理企业的部门多,给企业实际办事的少,有时企业办事既要找园区,也要找职能部门,存在程序繁琐,重复管理的问题。比如:入驻园区企业在办理规划手续时既得找园区还得找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企业在用水方面,园区、农业农村局、行政执法局都参与管理等等,企业搞不清楚究竟谁是主管部门。
(四)管理有失公正。
一是物流黄牌车进园区不方便,哪种车型能进园区,哪种车型不能进,没有做到提前公示或公示不到位,致使有些大型的货车进不了园区;有的企业通过找关系、找熟人说情才能把车辆引领到厂,有的企业无关系找不到熟人就引领不进去,管理上做不到一视同仁,致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益受到损害。
二是入驻企业在办理土地证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企业为了贷款想方设法办证,有的企业自主经营,无需贷款,不找关系不托人情就办不了证。如:xx公司xx年进园区,占地约xx亩,直到去年才给土地指标xx亩,但因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办证,而有些比其入驻晚的企业因急需贷款都千方百计办了证。
(五)困难难以解决。xx公司xx年所办土地证与国土部门网上登记严重不符问题,涉及土地xx亩,需要纠正。作为我县铸造行业龙头企业的问题长达几年尚未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有损政府在企业中的形象,同时对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四、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一)加大加深政策宣传力度。
一是园区、各乡镇、各部门要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切实提高行政服务中心在企业和群众中的知晓率,要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凡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在网站上发布,特别是国家法律法规对特种行业和特殊物品的管理发生变化时,部门要结合实际,主动上门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知法守法,避免企业蒙受损失。
二是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xx省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工作安排》、《xx县关于2022年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体系的实施方案》、《xx县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体系考核办法》,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和解读,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对有关部门的具体办事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树立尊重纳税人的意识,当好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员",对企业做到"常沟通、常联系、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做到提前提醒告知,避免出现停工停产等突发状况,减少企业损失;整治各种对涉企乱收费、乱罚款的情况,强化举报、查处和问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规范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粗暴执法等不当执法行为,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切实保护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合法权益,逐步实现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促进窗口服务质量提升。开展服务窗口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并落实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领代办、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联合审批、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各部门对新增行政事项的了解,大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建设,以xx政务服务网为门户,以"五级四同"事项库为标准,以用户为中心构建业务、优化流程、整合服务,强化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推进政务服务向移动端扩展、向基层延伸,开展百事通套餐办理、丰富电子证照应用、发挥效能监督作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等重点工作有序进行,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多位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服务由"互联网+"向"智慧+"转变,全面提升我县政务服务办事水平。
(四)明确有关部门管理权限。园区和职能部门之间应该建立一套清晰便捷的办事流程,避免同样一件事既要找园区,也要找职能部门的程序重复现象的发生,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办事服务。
(五)营造重商、爱商、亲商氛围。文化宣传部门应将我县的各企业文化,在网络、广播等媒体中进行广泛的宣传;电视台应开设企业家访谈专栏,让企业家介绍其成长经历、创业史以及企业有关情况,以此来提高企业家和企业的知名度,增加其荣誉感;税务部门应召开"向纳税人致敬"的茶话会,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政府有关部门将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形成一种常态,座谈会邀请县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努力在我县营造浓厚的重商、爱商、亲商舆论氛围。
(六)建立健全督察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并健全服务企业专项督查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督查方式,将常态检查、随机抽查、年终督查相结合,严厉查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等行为,坚决消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强化激励导向,制定配套奖励措施,政府每年要对纳税贡献大和超额完成亩均税收任务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以体现社会对纳税人的尊重,激发和调动企业家们的纳税积极性;政府及发改、园区、行政审批等职能部门要对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引导更多的人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做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文章
按照《中共xx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全旗优化营商环境调研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围绕"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优化提效、简政放权、规范中介组织服务事项和收费等创建阳光高效的政务环境方面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放管服"改革工作整体落实情况
(一)编制权责清单,规范管理。根据盟旗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自2013年以来公布的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对我旗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的权责清单等"八张清单"进行了重新梳理,及时取消了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审批、户外广告登记、公章刻制审批等项目,承接了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批、初级职业资格证核发、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等下放权力,编制了xx政府权责清单,并在xx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依法行政专栏中集中公示。共梳理涉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xx家,其中法律、法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单位xx家,授权的xx家;共计梳理行政许可类清单xx条,行政处罚类清单xx条,行政强制执行类清单xx条,行政强制措施类清单xx条,行政确认类清单xx条,行政给付类清单14条,行政奖励类清单39条,行政监督检查类清单xx条,行政征收类清单xx条,行政其他权利xx条。为规范权责清单管理,制定了《xx权责清单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由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统筹管理、机构编制部门综合协调、监察部门监督查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权责清单管理机制,形成机构编制部门牵头审核、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政府部门审批的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程序。
(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优化提效。旗政府投资xx万元新建xx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外网、内网、专网"三网"并行,以及公共WiFi全覆盖,使我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一是实现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按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原则,共有xx个部门、xx名窗口工作人员进中心大厅集中办公。目前,全旗共有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xx项,其中,有xx个项目进入了大厅,可在大厅"一站式"完成办理,其他项目在旗人社、司法等分厅开展。目前,大厅运行平稳,日办件量达到xx件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效,方便了企业和群众,群众反响良好,实现了零投诉。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和"开放式"办公。新建政务服务大厅的投入使用,打造了"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的新平台,同时,也标志着我旗的行政审批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是实现合理布局、集中办理。在政务服务大厅内部门窗口设置时,将业务关联性和延续性较强的部门窗口设置在一起。使办事群众从一个窗口办理完业务之后,到另一个窗口不足几步,就可以连续办理。
三是实现流程再造、审批提速。理清各部门项目入驻、窗口人员、项目运行以及服务方式等情况,实行清单化管理,规范了窗口服务工作流程;深入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xx项制度,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平均压缩xx%,如群众办一本二手交易房产证,往返于国土、住建、地税等3个部门,需要20天左右时间,而现在限时办结时限为7个工作日,如所需材料准备齐全,1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对审批环节复杂,流程重复交叉,办结时限较长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把脉式"流程压缩,通过减前置、减要件、减流程、减事项、减收费等方式,促进审批提速。
四是实现特色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银行收费窗口",窗口统一收取行政审批和服务性项目费用,禁止窗口工作人员向办事群众直接收费,杜绝了搭车收费、乱收费等违规行为;设置了"双语岗"、大型电子显示屏、自助饮水机、窗口工作人员监督栏等,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及时掌握群众的举报,有效杜绝了"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四风"现象;统一收费、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导航服务、双语服务、温馨提示等特色服务的推行,打造了"服务一流、效率一流、管理一流"的行政审批队伍,提升了行政审批整体服务水平。
五是实现网上审批、便民利民。按照创新行政审批方式的总要求,打造"温馨、便捷、高效、文明、规范、清廉"的工作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推行网上审批工作。目前,已经在国税、文体、发改、环保等窗口,开展了网上备案、审批试行工作,设置了自助服务区,群众可在导办员的指导下,登录平台进行网上审批,为实现"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强化监管。
一是及时调整了xx年以来国务院、自治区、兴安盟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各部门及时制定取消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中介服务管理和收费实行清单化管理,及时编制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目录清单(共计xx条)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共计xx条),并在xx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实行动态调整,未列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
三是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行为,坚决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的资质资格许可审批,坚决度绝其他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资质的审批行为,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实行中介服务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切实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
四是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实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制定完善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执业行为。
(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执法检查。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工作机制,确定了由旗法制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编办牵头,各相关执法部门全力配合的联动机制,确保年底实现市场监管执法事项随机抽查全覆盖。
二是健全制度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各项制度、细则、方案,认真开展相关工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规范随机抽查行为,强化工作纪律。实行随机抽查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阳光执法",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提高了执法公信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审批环节繁琐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审批项目存在审批程序、审批环节过多过繁,办里一个证照,要多个股室、多个人签批现象。
(二)政务服务中心的监管功能"先天不足"。政务服务中心是各职能部门集中办公的场所,审批权力仍属各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人事关系、工资待遇仍在本部门,只是办公地点变了,审批主体、审批权力、审批责任、审批人员隶属关系不变,在这种体制下,行政审批中心对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和窗口人员的管理、对外事项的协调,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三)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现有审批网络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政务服务工作的发展,没有完全打开各审批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通道,没有实现网上审批全覆盖。
(四)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不够。各部门之间执法检查沟通协调不充分,配合不密切,造成企业迎检次数相对较多,阻碍营商环境的优化。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企业能够自主管理,以及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可以达到目的的事项,要逐步取消或改为备案管理。
(二)不断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和服务方式。围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宗旨,为企业登记、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探索施行新的审批模式,重点对企业开办、纳税、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等事项精简审批,全方位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建设盟、旗、乡、村四级一体化平台为契机,大力提升网络平台建设水平,逐步实现多网互联互通、全程网上审批,建立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通办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