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汇编-10篇(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57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0分钟。

三是有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xx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区,长期以来受制于基础条件限制,农村群众特别是中高山群众增收渠道窄、收入低。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三产融合助农增收,农村生活条件相较以往大幅改善。脱贫攻坚以来各项基础短板更得到显著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对土地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也培养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近年来,随着特色产业富民作用不断发挥,果一代、果二代更是成为了让人羡慕的职业,发展农业不仅是解决温饱的主要途径,更是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农村大有可为"日益成为广大xx群众的思想共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必将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也必将为xx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尽管xx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特色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深入调研不难发现,在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短板亟待破解,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乡村有规划,但执行不到位。尽管xx早在xx年已编制完成《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等"xx+xx"规划,但在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上还有空白,尤其对照省委提出的"xx+xx+N"规划体系要求,在"N"上还有较大差距,对重点特色镇、村规划不具体、不明晰,原有乡村振兴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规划执行层面,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执行体系和机制,乡村管理执行存在盲区,导致农村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私搭乱建现象明显,散、乱、杂的情况比较突出。

二是产业有规模,但现代化程度不高。产业发展还停留在传统农业层面,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较为滞后,特别是特色产业品种选育和更新换代相对滞后。在数字农业方面,虽有框架和思路,但落地层面覆盖率不高,注册使用阿牛农事APP的农户不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运用不广泛、不深入。

三是农村条件有改善,但短板依然突出。尽管通过脱贫攻坚战以及三大会战和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受制于山区发展条件,还有大量短板远没有补齐,我们的产业道路覆盖面还不高,建设水平低,建设成本高,中高山区还有不少断头路、泥石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乡镇污水处理覆盖率依然较低,此外,大量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提档建设尚需持续用力。

四是产业融合有探索,但动能尚未释放。尽管我们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探索实践,做了一些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农工互促方面,成效还不足,表现在加工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新产品量产力度不足;在农旅互融方面,还缺乏上档次、成规模的服务体验设施,现代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挖掘的还不充分。

五是农民收入有增长,但差距依旧明显。尽管近年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长期排位全市靠前,但底子弱、基础差的状况尚未改变,xx年仅xx元,对比全国xx元、全省xx元、全市xx元和全市靠前的名山区xx元还有较大差距。受制于收入指标,在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以及农产品主产区县域经济先进县等方面劣势明显。

六是乡村振兴有实践,但总结提炼不够。尽管近年来xx三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各级认可,但总结提炼不深、推广不够,一方面农村改革进展迟缓、效果不明显,思考和总结提炼得少,缺乏在全国全省喊得响的工作亮点和经验;另一方面是基层首创性发挥不足,对中央、省、市相关政策研究不深,部分乡镇和基层党组织主动性不够,创先争优意识还不强。

三、下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机遇、查找问题,我认为当前xx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把握好规划与实践的关系。规划是前提,实践决定了规划成效。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把握好规划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把规划放在首位,让规划更科学、更精准,做到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同时要及时总结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吸纳进规划,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要把握好产业与业态的关系。业态是产业的升华,产业是业态必不可少的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核心,做强产业必须善于抓好业态培育。要把握和处理好产业与业态的互融互促关系,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围绕新兴业态培育,在延长、做强产业链条上下深功夫,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业、新业态。

三要把握好产品与精品的关系。产品来自产业,产品的好与坏决定着这个产业的"上线"和"下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产量与质量、产品与精品的关系,不管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还是培育打造特色民宿、示范点位,都要将精品意识贯穿始终,既要产量又要质量,宁要质量不要产量。

四要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发展是目标,安全是底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发展与安全的轻重关系,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严把质量安全关、生态安全关,决不能盲目追求大开大建破坏环境安全,杜绝先开发后保护、只管开发不管保护的错误方式,要让乡村建设与乡村环境和人文相得益彰。

五要把握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面子事小,里子事大。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办好群众真正需要的、亟需跟进的好事、实事,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让乡村振兴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四、在具体实施层面,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毫不动摇坚持把乡村振兴放在全县工作的突出位置。

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十四五"时期,必须毫不动摇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县重中之重的工作,强化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全面实行县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有力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落实。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完善县级乡村振兴组织领导体系,严格对照中央、省、市要求搭建乡村振兴班子和队伍,落实上级各项要求,完善乡村振兴重大项目、重要事项议事规则,定期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对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确保中央、省委、市委要求及时传达、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工作保障。坚持项目、资金、政策优先向乡村振兴倾斜,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的同时,加大地方资金配套力度,用好用活各类政策措施,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优秀人才优先选派到乡村振兴战线,对乡村振兴工作给予优先保障。三是要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全面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大考核权重,根据全县不同区域、类别实行严格的差异化考核,倒逼乡镇、部门研究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同时,根据全县统一安排,强化督查问效,分类建立"红、黑"榜等及时通报,并将县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二)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央明确指出,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一是要继续多管齐下,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接续推进扶贫项目清理和资产管理,扎实做好脱贫攻坚过渡收口、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接沟通、脱贫人口外出务工服务、总结宣传和档案资料收集归档等具体工作。二是要积极探索路径,保持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按照中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厘清过渡期内"短中长"xx个阶段的工作重点,短期抓好总结宣传、稳岗就业、对口帮扶、政策稳定、产品销售等,中期做好政策平稳过渡、机构职能调整优化、制定出台相关意见、方案和规划,长期抓好学习贯彻、工作承接、把握定位等,确保工作有的放矢。三是要做好工作衔接,保持xx年县级投入资金总体稳中有增,扎实做好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前期准备工作,对照我县乡村振兴规划重点,统筹谋划一批产业和民生类项目,加紧储备进入xx年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要做好产业衔接,持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和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扶持,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三)深入实施"美丽xx·宜居乡村"建设行动。

针对我县乡村建设欠账多、人居环境不优、配套保障不足等问题,抢抓乡村建设行动机遇,多措并举逐步补齐短板。一是要抓好乡村规划提升,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在县乡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配置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提升农村发展空间区位、扩大空间承载力,在充分发掘村庄地域性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同时,尽快完善我县乡村振兴全域规划,按照由点连线成片的思路,科学布局全县乡村振兴示范重点区域。二是要抓好乡村规划执行。一方面抓好打造提升,整合资金集中攻坚,针对规划涉及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点位,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制定提升打造方案,整合农业、交通、水利、脱贫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按照建精品、出经验的要求,既统筹保护好乡村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又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实施。另一方面抓好管理维护,将农村建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在有效试点基础上,尽快出台实施县级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农房布局、构造,明确审批、建设等流程,坚决避免农房无序蔓延的状况。同时要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属地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违法建设、私搭乱建等增量,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引导农村群众遵守乡村建设规范,采取控制一批、消除一批、改善一批等方式,逐步消减违规建设存量,确保乡村建设规范有序。三是要继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面上,继续纵深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治理、污水处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结合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自觉遵守,形成"扫干净、摆整齐、有归栏、成习惯"的村庄清洁xx模式。到今年底力争xx%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xx%以上、xx%及以上农户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未来五年基本实现全覆盖,面上情况显著改观。

(四)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深入践行全省建设"xx+x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全市建设"xx+x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部署,结合实际大力发展"xx+x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下活乡村振兴"先手棋"。一是要依托特色产业建园区。把稳定粮食生产和生猪稳产保供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按照现代农业园区"绿色、特色、高效、活力、智慧、开放"建设要求,科学规划、有序建设xx花椒、稻蒜轮作粮经复合、xx甜樱桃、xx黄果柑、xx枇杷、xx红富士苹果、高山蔬菜种养循环七大现代农业园区。根据不同园区特点,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等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力争通过xx年时间,建设国家级园区xx个、省级星级园区xx个、市级星级园区xx个。二是要对标现代农业补短板。瞄准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发展和配套不足的问题精准施策,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和重点培育一批精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等企业补链、强链。要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立足xx实际、瞄准市场需求,逐步推动产业良种选育引进和更新换代,对有条件的产业,可鼓励国有平台公司采取入股、合作等方式与国内种业企业合作建设现代种业园区、育制种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将数字农业作为重要驱动力,大力推广数字农业,加大与阿里云等企业合作深度和广度,引领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种植户等积极参与,真正发挥数字农业惠农利农强农作用。三是要融合三次产业增效益。在现有xx+N产业环线基础上,以环线提升为重点,提升改造九襄-双溪、九襄-大田及太平等产业环线,加快大渡河两岸环线建设,新建拓展清溪-西溪-富庄-宜东、东门河等环线,围绕环线布局节点,支持鼓励采摘体验、民宿、休闲度假等业态发展。持续开展以赏花旅游、民宿体验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开展精品民宿、五星级游客体验中心、网红打卡点评比和推介活动,鼓励发展一批理念新、品质高、市场吸引力强的休闲农业、文创农业以及乡村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促进三产融合,增加群众收入。关心关注偏远乡镇、掉角村,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

(五)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当前,农村社会正处于深刻变化和调整时期,必须始终抓住抓好乡村治理这篇大文章。一是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特别是做好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可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组织与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合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按照省委、市委统一部署,持续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着力打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基层干部队伍。二是要抓好农村人才培养。坚持农民在乡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农村人才回引等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外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在一线历练成长。着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大力开展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三是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等各类创建活动,以创促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加大对历史文化古镇、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古树、民俗、农业遗迹等保护,持续筑牢基层文化阵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好农民精神家园。深入挖掘"富林文化""狮子山文化""红军文化"等历史底蕴,宣传弘扬"大树铁姑娘""抗震救灾"等英雄事迹,打造xx本土文化品牌,传承和发扬xx生生不息、勤劳拼搏的民风民俗。

以上是我的一些初步思考,接下来还将继续深入学习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尽快找准推动xx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抓手。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

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抓"三农"工作的政治责任,用好发展农业的资源禀赋,努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怎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第一,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我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人口城镇化过程。xx年农村人口xx亿,城镇化率xx%。xx年农村人口达到高峰xx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xx%。xx年农村人口减少到xx亿人,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到xx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近xx%。我国城镇化正在持续推进,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按照xx年人口峰值xx亿人、城镇化率xx%计算,今后xx年左右,农村人口将减少xx亿人左右。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户籍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xx年的xx%提高到xx年xx%。xx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xx%,相差xx个百分点,缺口xx亿人。全国现在离开土地务工经商的农民大约是xx亿,其中举家进城务工经商的有xx多万户。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推进城镇化要回归到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这个本源上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富农惠农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旧很突出。现代化必然由现代城市和现代乡村共同构成。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xx%,还会有四亿多人生活在农村。没有乡村的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进程中,要重新发现并利用好乡村的多元价值,使之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第二,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出发提出的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三农"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贡献少,不如工业项目来得快,在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还是向城市倾斜,"三农"往往排不上号。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优先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优先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战斗一线。《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懂"三农"、会抓"三农",分管负责人应当成为抓"三农"的行家里手。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要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干事创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释放农村发展潜力。应当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医生队伍素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要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我们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xx万亿元以上。财政支出压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三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同时,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四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现在,农村地区通公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平稳。xx年底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xx亿,xx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xx元,各级财政补助xx元。xx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xx亿人,领取待遇人数xx亿人,月人均养老金xx元。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速。但全国还有近xx/xx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xx%村庄生活污水未得到处理;拥有卫生厕所农户比例仅为xx%。约有xx/xx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农民养老是大问题,完善制度任重道远,农民人均缴费只有xx元/年。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补贴xx元/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xx元/年,差xx倍。城镇职工养老金xx元/月,是农民的xx倍。总之,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提脱离实际的目标,要把那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解决好,不开空头支票,说到做到,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三,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促进乡村振兴。"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现在,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是在田头卖、在马路边卖,还是"提篮小卖",还是"披头散发"在卖,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农村电商为城乡商品流通创新了渠道,有助于带动仓储物流、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品牌营销、质量溯源等配套产业和服务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体系,培养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人才,赋予农民更多数字化工具,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

三是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产业链收益。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是在粮食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还没有过关。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那时谁也救不了我们。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生产粮食越多越吃亏。各级地方政府要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特别是粮食主销区要切实落实责任。如果一个地方真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这方面还需要有硬约束。

第四,要在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好地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更加重要的位置。乡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传统建筑急剧减少、乡村风貌发生巨大改变、乡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坏。一些地方以城市审美为标尺改造农村的做法大行其道,乡村建设退化为简单的环境整治,甚至等同于建筑立面的化妆式改造,乡村建设"千村一面"。乡村美食、文化习俗、手工艺、生活形态日益去乡土化,乡村社会关系和文化特色逐步丧失,乡村文化日渐荒芜。与此同时,乡土文化赖以生存的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基础逐渐消失,生存滋养空间显著缩小。现代都市文化和工业文明冲击日益升级,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生存空间受到显著挤压。一定程度上,乡村社会空心化、相对衰弱,背后交织的是乡村价值失落、差序格局式微、乡土文化流逝。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促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好,还要不断发扬光大。要提倡见人见物见生活,让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生产耕作、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保存文化基因,守护文化根脉。要从乡村风貌、传统技艺和文化资源等方面,复兴乡土文化,从整体上恢复乡村活力,形成独特的乡村魅力,增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要在保护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上下一番"绣花"工夫,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乡村物质文化的整修保护,留住乡土文化记忆。要下大力气保护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遗产,做好传承弘扬工作。挖掘保护民间表演艺术、传统戏曲、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把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文明元素相结合,传承独特风格样式,赋予新兴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机。

二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养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有悖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增多,家庭的稳定性不断被削弱。一些地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和过度消费盛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乡村文明。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