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党建评论-11篇(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93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8分钟。

在深刻领会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重大部署上下功夫。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要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港澳台工作上,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在外交工作上,要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深刻领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部署上下功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自我革命取得新成效,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本色

发表时间:2022-11-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百年大党历经千锤百炼,愈发彰显蓬勃青春活力。探究其成功密码,皆因我们党始终坚持以自我革命强肌体、除病毒、树形象。新征程上,我们更要毫不动摇地推进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永葆先进本色。

常抓思想"强肌体"。思想引领方向,要加强教育奠基石,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全面深入地抓好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夯实理论功底,筑牢思想根基,更好地指导具体实践。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员干部应始终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事事处处讲政治、顾大局,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犹豫、不徘徊,在重大原则执行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任何时候都与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切实当好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定不移抓落实,不折不扣地贯彻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对党中央倡导的坚决落实,对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对党在危急时刻、紧要关头交办的急难险重任务,排除千难万险、克服重重阻碍竭尽全力去完成,以立说立行、快推快进的务实作风,确保党的思想意志和统一行动得到高效落实。

严惩腐败"除病毒"。回首百年大党,中国之所以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受住了艰苦卓绝的磨难、大风大浪的考验,始终焕发着强大的凝聚力、蓬勃的向心力、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因素是我们党始终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新征程上,要继续坚持正风肃纪不动摇,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员干部纪律和法律意识教育,遵纪法、存敬畏、筑防线,正确用好手中权力,公正为党为民做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越雷池一步、不踩红线一米。要坚持高压反腐不松懈,始终保持高压反腐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出重拳"的力度,勇于向腐败亮剑,敢于对贪腐出手,形成强力震慑。要坚持"打虎"与"拍蝇"相结合,做到露头就打、不留后患,切实让腐败分子望而生畏、退而却步。要坚持长期斗争不停步,腐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的,必须树立打长期战、持久战的信心和决心,坚持惩治、制度、教育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肌体的病毒,为奋进新征程、开创新伟业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永守初心"树形象"。党的自我革命的显著成效,突出体现在党的执政根基是否全面巩固、党的崇高威信是否全面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是否全面展示上,最终落脚在党是否获得人民拥护、赢得人民满意上。严格自律作表率,党员干部要认真对照党章和党规、党纪检视自身,时刻自省自警,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为名利所动,不受诱惑所扰;要带头争做廉洁标兵,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扛得住腐蚀、经得起考验。精神引领激动力,党员干部要加强对伟大民族精神和英雄楷模人物的学习,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并将其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强劲动能,面对远方路途上无法预测的一切困难挑战,勇往直前不畏惧,攻坚克难斩荆棘;面对新的征程上难以预料的无数惊涛骇浪,劈波斩浪抵彼岸,风雨无阻向前进。牢记使命干事业,党员干部要心系"国之大者",不负组织重托,竭诚为民服务。紧紧围绕经济增长、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任,铆足劲、向前冲、不回头,以百折不挠的毅力、锲而不舍的拼搏,努力干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辉煌业绩,永葆为党奋斗、为民造福的先进本色。

在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表时间:2022-11-22

凝心聚力擘画新蓝图,团结奋进谱写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精辟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刻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和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时代意蕴,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千秋伟业,薪火相传;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党的二十大郑重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领悟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厚植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的一条主线。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刻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牢记苦干实干兴邦。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了两步走的总战略安排,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努力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增强坚定斗争意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依靠斗争创造历史,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立志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性大考中一定能经受住考验,有信心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让青春因攻坚克难而闪亮

发表时间:2022-11-22

【专家点评】?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各行各业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进入新时代以来,作为中国青年的突出代表,各类"青年突击队"勇挑重担、勇斗风险、勇克难关,用拼搏与奉献书写了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巡空到"天问"探火,从C919国产大飞机御风而翔,到我国超级计算机实现从千万亿次到百亿亿次的历史性跨越......每个惊艳亮相的"国之重器"背后,都凝聚着不懈创新、勇于占领"无人区"的青年力量。不论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数西算等战略工程现场,还是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标志性项目工地,"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回顾历史,1954年,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由18名共青团员在北京发起成立。20世纪6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60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青年突击队"这个响亮的名字从火热的建设工地走向各行各业,一批批青年突击队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担当重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避难就易,从来都不是自立自强的"正确打开方式"。事实证明,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难、不惧苦,面对困难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风险挑战扛得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新征程上,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青年用青春智慧和滚烫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在这场历史接力赛中,广大青年既要怀抱梦想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敢想敢为又要善作善成。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对于奋战在中国式现代化各条战线上的青年来说,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下,秉持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像罗阳一样,以"不进步就等于倒退,进步慢了也是倒退"为信条,勇敢面对激烈竞争,将满腔热情投入实际工作中,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奉献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斗争既是一项本领,也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掌握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斗争本领,自觉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扛得起、顶得住、上得去、拿得下,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

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回望历史,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事业,无数先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比如,红旗渠就镌刻着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对于奋战在中国式现代化各条战线上的青年来说,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关键是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下,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树牢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对年轻人来说,始终以国家发展和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择一事、终一生,既是一种光荣的使命,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幸福。新时代青年应当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把小我融入大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发表时间:2022-11-18

规律具有普遍性意义,但规律实现的形式则具有特殊性,因为各国的具体实际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这些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在运用的过程中必然要与本国实际和本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合本国本民族具体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特殊实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至真、至善、至美的高品质人类优秀文化,两种思想文化体系在本质上相侔、相通、相融,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存在着惊人的共通之处,存在着能够结合的内在因子,具有高度契合性。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这深刻揭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历史经验,指明了推进理论创新的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和人民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规律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规律具有普遍性意义,但规律实现的形式则具有特殊性,因为各国的具体实际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这些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在运用的过程中必然要与本国实际和本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合本国本民族具体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特殊实现形式。马克思本人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而是强调理论运用的"历史性""条件性",指出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谓的"历史条件"显然包含着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也是百年来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世上没有抽象而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论断,强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并用"愚公移山"说明革命任务,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等等。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并用"小康"社会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开始把"历史文化传统"和"本国具体实际"并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结合的对象性因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论断,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上又进一步对此加以深化拓展和完善。在实践上充分汲取5000多年中华璀璨文明的精华养分,获得无比充沛的思想文化资源,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

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别产生于近代西方和古代中国,是有着遥远的时间差、空间距、民族别、文化异的"时代的精华",看似没有直接关联性,但自20世纪初二者一相逢就相交相融,最终达到"文明的滴定"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这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能够结合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从未中断、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中国文化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桃花源"般美好生活的"大同社会",天下大同;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充满朴素的民本思想;推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厉行德治教化;明确"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励革故鼎新;强调选人用人,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亲圣人、君子而远小人;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之道;鼓励奋斗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倡导做人讲信修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处理国家关系主张"天下一家""协和万邦",亲仁善邻。

同样,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科学性和道义性的理论和思想,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主张新社会要与传统的所有制、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最终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秉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人民理论,主张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相信"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等等。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至真、至善、至美的高品质人类优秀文化,两种思想文化体系在本质上相侔、相通、相融,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存在着惊人的共通之处,存在着能够结合的内在因子,具有高度契合性。

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向

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已经并将继续塑造我们伟大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这个"根"不会断,也不能断,需要我们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今天得以坚定文化自信最深厚的底气和骨气,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能妄自尊大而排外,也不须妄自菲薄而自卑。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座"富矿",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内在的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思想,也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中国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的,必是过去的,要适应现在以至未来,必要与时俱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补充、拓展、完善其内涵,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精华贯通起来,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发表时间:2022-11-17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历史和实践证明,国家和民族的兴盛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引领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流思想舆论越强大,人民为理想和梦想而奋斗的信仰、信念、信心就越坚定。

一般地说,舆论是社会大众对特定事态形成的公开评价及一致性意见或观点。不同于宣传场域中信息的单向度传递,作为聚合性意见表达,舆论体现为意见的交流、扩散与反馈过程。作为舆论形成和传播的场所,舆论场往往容纳基于多数人的共识性意见交流与融合,而非少数人的碎片化意见无序流动。

新世纪以来,所谓"主流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之间"对峙与分歧越来越大"的观点很流行,对"舆论场"类型的划分也花样翻新。事实上,这是把不同主体进行意见表达的宣传场与多数意见汇聚的舆论场混为一谈,从而把宣传等同于舆论的结果,不仅偏离了舆论的本质,而且模糊了民间社交网络与主流媒体传播的重大差别及其有序互动关系。宣传重在团结鼓劲,提高做人的工作的质效;舆论重在见仁见智,弘扬价值认同的导向。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把精神力量变成推动发展的物质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闻舆论关注的最大热点,也是民意的晴雨表。面对广大利益群体的舆论,任何花拳绣腿、表面文章都难以遁形;唯有回应急难愁盼、纾困解忧,才能赢得广泛拥护,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舆论场具有高度的共识性。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我们始终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新时代主旋律,科学把握新时代宣传工作着力点,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马克思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切实提升了学术报纸积极发挥理论生产和思想供给的"舆论货币"功能。加强学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高学术报纸内容产能、传播效能、发展动能,形成多维度宣传场,以内容优势赢得引导优势,必将推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版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发表时间:2022-11-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也必须围绕这个奋斗目标去谋划。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